农作物谚语三伏不热五谷不结 三九不冷夏不收三伏不热秋不收意思

网友提问:

农村俗语“三伏不热,秋不收”有道理吗?今年农民的收成会怎样?

优质回答:

三伏不热秋不收,是有一定道理的。一年四季气温特点是春暖夏热秋凉冬冷,耕作是春种夏长秋收冬藏。俗话说,三伏不热,五谷不结。万物生长靠太阳,农作物生长是需要温度阳光与水份的,阳光温度不够不可,缺乏水润也不可。三伏不热,就是气温不高,气温积温不足,这对农作物茁壮成长成长是不利的,会影响收成减成的。夏长,一要温度,一要有水滋润,缺一不可,无雨而旱会影响收成,雨多无热,积温不够,不利生长也会影响收成,会减产失收。

我国地大,总有南涝北旱,或北涝南旱,难得风调雨顺,阳光雨水正宜,所以,凡遇旱遇涝的都会影响正常收成,得风调雨顺而适宜无涝无旱的便可稳产增收。到目前为止,我国既有旱情,也有涝情,有的失收是必然,有的增收也合理。有的旱许久,暑伏热炽,似上蒸下煮,有的连续数天降雨,洪涝灾害严重,这都要做抗旱防洪涝准备,积极做好防旱涝,力主秋收做到最好。

其他网友回答

当然有道理了。该热不热、五谷不结;该冷不冷、得了麦种

其他网友回答

三伏不热,五谷不结。题主的“三伏不热,秋不收”是上句演变而来,都是一个理儿。来自老百姓生活实践的总结。

三伏天指“初伏、中伏、末伏”,在阳历七月中到八月中。《淮南子》说,天含和,地怀气。伏,即阴气潜伏地下,阳气上升,温度升高。所以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

三伏天一般高温、潮湿、闷热,常伴有雨水。这种天气很不讨人喜欢,但是庄稼需要啊。玉米、水稻、谷物等秋天收获,此时是最后的冲刺阶段,正需要足够的光照和水份,保证五谷成熟。天气凉,则不利作物成熟。

如果三伏天不热,意味着农作物需要的温度不够,而接下来就是立秋,天气转凉,留给作物的时间不多了…收成自然不好。

所以农村老人说,三伏不热,五谷不结(秋不收)。嗨哈了嘛?

其他网友回答

人生于天地间,吃喝穿戴其实最终都取自于大自然。该热的时候热,该冷的时候冷,才是自然界给予人们正常的状态,否则就是灾祸临头。

“三伏不热秋不收”说的就是这个理儿。大家都知道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暑热难耐才是三伏天人们正常的感觉。可是,如果三伏天不热,人们倒是感觉舒服了,但对于庄稼来说,却不是一件好事。

因为各种农作物生长首先需要足够的光和积温。积温就是大于10度以上的有效温度的积累。三伏天不热,意味着光照不强以及积温度达不到农作物所需要的标准,就会影响抽穗灌浆等关键合成。从而使农作物的产量下降,通俗地说,就是秋不收!

类似的老话还有“大暑有雨,锅里有米”,“大暑不暑,五谷不起”,说的也是三伏天这段最热的日子里,足够的雨水和足够的积温,对农业生产都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今年的收成会怎么样呢?

南方多涝灾,北方多旱灾。但我们这里虽地处黄土高坡,十年九旱,今年总体上显示风调雨顺的诸多迹象。虽然今年春天有倒春寒,春天里下了两场雪,严重影响了果树的产量,但对夏收的麦子却是利好的墒情。今年亩产达到了历年最高水平。甚至在丘陵山区还达到了1000斤亩产。

而进入夏天以来,隔三差五的就下一场雨。早晚温差大,中午温度足够高。蔬菜丰收了,青玉米穗子也丰收了。农民们正感受着充足的雨水和足够的温度带来的丰收喜悦。

再看一看立秋之后的天气,虽然有老话“六月立秋,两头不收”的警示,说的是如果农历六月立秋的话,那么今八斗秋天的收成不会好。而今年的立秋节气恰恰就在农历的六月十八〈阳历8月7日〉。原因就是农历六月立秋的话,立秋之后的天气温度会比较低,不利农作物灌浆丰收。

然而看看天气预报,立秋之后的温度并不会走低,8月7日之后的十几天里,最高温度都会达到30度以上。所以对于我们这里来说,今年的秋收大概率是会丰收的。

窗外正飘着雨,这里已经是连阴三天下雨了。“六月连吃饱饭”,“伏里有雨好种麦”,这些都是今秋明春丰收的暗示。但愿,好运常在。

你们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其他网友回答

古代没有天气预报,农民主要靠的是前人留下来的关于节气、气象与农业种植关系的一些俗语来安排农事。同时,也通过这些俗语判断接下来的收成概况。比如“三伏不热,秋不收”,就对农民根据节气变化来预知将来收成情况有很积极的帮助。那么,这句俗语如何理解?又是否讲得有道理呢?

三伏不热,秋不收,怎么理解呢?

三伏,想必大家都知道,它是节气名称,出现在小暑和处暑之间,是一年之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2020年三伏天具体情况是这样:头伏从2020年7月16日至2020年7月25日,中伏从2020年7月26日至2020年8月14日,末伏从2020年8月15日至2020年8月24日。

基于以上对三伏天的理解,我们就可以对“三伏不热,秋不收”进行解释,即在三伏天里,出现天气不热的情况,到了秋季农作物就不能获得好的收成。

为什么三伏不热,农作物就不能获得好收成呢?因为三伏天大多从7月份开始,此时农作物进入旺盛生长阶段,需要充足的光照进行光合作物以及有效积温促进农作物丰产。所以,此时的“热”是农作物丰产丰收的一大保障。相反,如果此时不热,就会影响到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光照不足,积温不够,最终可导致农作物丰收无望。 当然了,三伏天时,天气不热会影响到农作物丰收。但是,“热”也不一定带来丰收,“太热”则适得其反。

三伏天太热,对农作物带来的危害

三伏天热自然有其好处,也存在不利的地方,作为农民应该多加注意。从温度的角度来分析,三伏天气温在30℃左右是最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而超过35℃,对大部分农作物来说,就会因为水分大量蒸腾导致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受到影响。此外,此时不仅气温高,雨水也丰沛,田间湿度大,高温高湿的环境很容易带来严重病虫害。所以,在三伏天里,为了保障农作物丰产丰收,农民需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适当浇水。在持续晴朗的高温天气里,要注意给农作物浇水,弥补蒸腾导致的水分流失。但是,切记不能采取大水漫灌的方式,否则会导致农作物根系无法与空气接触,诱发根系病害。

二是,有针对性采取病虫害的预防措施。三伏天里,高温高湿的环境之下可诱发的农业病虫害有稻飞虱、白粉病、玉米螟、棉蚜、棉铃虫、稻瘟病、红蜘蛛、蝗虫等等。对于可能诱发的这些病虫害,农民应该提前做好预防,避免造成损失。

最后,关于今年庄稼收成的情况,从我家的实际情况来说,玉米总产量比往年下降了一些,但是并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好了,以上是我个人看法。如果大家赞同我的看法,欢迎点赞、关注和转发。如果大家对我的看法存在疑问或者不赞同,欢迎在评论区多多指教,希望看到你的宝贵意见。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