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营洲:给急症病人及家属的温馨提示

我本人在临床中,经常会接诊一些急症病人,尤其是外感急症,比如高热、重度咳嗽,肺炎等等。根据我的个人治疗体会,给各位患者以及家属几点温馨提示。
1.急性病症,焦急的心态完全可以理解。其实医生和病人的思想是一样的,都是希望疾病能够尽快康复,所以请相信医生,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请不要在焦急当中乱了方寸不知所措。
2.急性病症大多需要医生能够力挽狂澜,但疾病也有个性,也有疾病自身的特点。就拿高热咳嗽来说,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也有自身的规律,比较好的治疗应该是寻找该疾病应有的发展轨迹,顺势而为,而不是一上来就打压式的治疗,否则疾病就是很容易反复。比如发烧的小儿,发烧的整个过程很多时候会呈现出抛物线的轨迹,得有一个顶点然后再逐渐下降,如果来诊时是刚开始发烧,我往往会提醒家长,这个温度有可能会继续升高,如果继续升高了,正常继续吃药即可,不要担心。而有些家长会误认为是服药一天后怎么会越烧越高了呢?是不是药不对症呢?在此给大家一个评判的标准,对于外感疾病,只要不是越来越精神不振、吃喝不进、伴随咳嗽痰音越来越重并往下越来越深,一般就没有大碍,正常继续服药即可。
3.在治疗期间,稍有身体上的风吹草动,不要做惊弓之鸟状。过于敏感和心细较真的性情往往对治疗是不利的,所以,治疗期间心态要尽可能平和,尤其是小孩儿的家长,很多时候家长的焦虑和狂躁也往往会影响到孩子的情绪。当然,如果在治疗期间出现了较大的不良或不适的反应,应该及时联系医生沟通。
4.不要总跟别人对比,说某某也是这个病,他就好得很快,一天退烧,三天搞定。其实人与人之间的个体差异会有很大,同时影响最终疗效的因素也有很多,比如体质的强壮程度、饮食习惯、生活环境、心理素质等都可能会影响到最终的治疗结果,所以你的治疗过程往往就是你一个人的世界。
5.真正的中医治病不会一味地受西医指标的影响和牵绊,而是应该完全归旨到中医的思维上去思考分析。中医最大的特点是辨证,而不是辨病,这就是辨证和辨病之间的区别。当然,我得承认中医也会有辨病的时候,但是中医的主流思维就是辨证思维。很多人经常会说,我孩子肺炎了,中医怎么治?孩子手足口病了,中医怎么治?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如果你一味拿着西医的病名去套中医的辨证论治,这本身就不符合中医的辨证思维。举个例子,如果有若干人来看病,A是咳嗽,B是甲流,C是乙流,D是肺炎,E是支气管哮喘,F是疱疹性咽颊炎,G是手足口病,这些统统都是不同的西医的病名。在中医眼中该怎么看呢?其实这些统统只是西医的病名而已,是站在了西医的评判维度上提供了诊断出来的病名。作为中医大夫来说,应该做的依然是兢兢业业、扎扎实实地进行辨证论治,有可能辨证论治的结果是,这些病人都是外感疾病,辨出来的证型也可能是相似的,比如都是风热,比如都是寒包火,比如都是痰湿雍滞,于是最终用的治疗方案有可能大致方向也是相似的。所以,一个合格的中医,他应该具备的姿势是,当家长说你看我孩子都肺炎了,这很严重了,到底该怎么办?这在中医眼中,也许就是一个相对严重的外感疾病而已,合格的中医依然应该是好好辨证,而不是被一个病名所束缚。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