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为何不立扶苏为太子 秦始皇为什么不让扶苏继位

网友提问:

秦始皇帝为什么不立扶苏为太子?

优质回答:

秦始皇没有早早立扶苏为太子,是有深刻原因的,主要原因有两条:其一、保护扶苏;其二、锤炼扶苏。嬴政一生雄才大略,精通法家理论,帝王心术无出其右,但是他创新有余而守旧不足,没有及时确认继承人,最终导致大秦二世而亡,令后人扼腕叹息。

一、秦始皇保护长子扶苏,故不早立太子

生于帝王之家,必然先权力而后亲情,先国家而后个人。嬴政十三岁就当了秦王,直到二十二岁才亲政,期间有嫪毐篡权,吕不韦专权,几乎次次都要了嬴政的命。所以嬴政深知一旦处在权力的中枢,必然会有意想不到的危险降临。嬴政天生精于权术,勇于进取,故而嫪毐兵败身亡,吕不韦服毒自尽。但是扶苏天生仁慈,保守有余,故而他未必能在权力的斗争中熬到继位。所以嬴政并没有早早的册封扶苏为太子,避免扶苏在权力的斗争中早早陨落。

我们从后世的夺嫡大战中可以看出,过早的当太子其实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杨勇当了太子,最终被弟弟杨广设计害死;李建成当了太子,最终被弟弟李世民诛杀;李世民的几个儿子在夺嫡大战中几乎尽数陨落,最终李世民选择了孝顺的李治当皇帝,他不想自己的儿子全部死绝。人们耳熟能详的莫过于康熙皇帝的九子夺嫡大战,康熙的儿子们差不多死了一半以上。

二、秦始皇锤炼长子扶苏,故不早立太子。

秦始皇在世之时,就深深知道大秦帝国内部矛盾重重,反叛势力遍布山东六国。秦始皇威烈昭昭,故反叛者不敢冒头,一旦秦始皇驾崩则天下各路复辟势力就要起事,以扶苏之仁慈,何能安大秦天下?然则嬴政儿子虽多,才堪大任者也只有扶苏一子,扶苏虽略偏仁慈,但是也有“仁人而奋士,刚毅而勇武”的评语,故嬴政要锤炼长子扶苏,让他成为一代雄主。

锤炼扶苏的方式就是将扶苏安排到九原郡,让他去蒙恬军中历练,亲自看看抵御匈奴的战争有多残酷。安排扶苏去九原监军,并非流放他,而是让他远离权力中枢,避免在权力斗争中陨落,因为秦法严酷,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扶苏的大政方针总与国策相左,迟早会有权臣弹劾他,到时扶苏就真当不上太子了。

安排扶苏去九原历练,就是嬴政在给他找靠山,这个靠山就是蒙恬!蒙氏家族是秦国的军旅世家,在秦国树大根深,对秦军有着极强的影响力。蒙恬、蒙毅都是国家栋梁,文可安天下,武可定天下,让扶苏与蒙恬相处,其实就是给扶苏找一个最大的政治靠山。只要蒙氏支持扶苏,则大秦可安,就算嬴政驾崩了,只要有蒙恬辅助扶苏,则大秦可长治久安。

秦始皇将扶苏安排去九原后,多次巡视天下,目的并不是游山玩水,而是威慑复辟势力,铲除复辟贵族。比如楚国的项氏一族,在嬴政第五次巡视之时,就被秦军杀得差不多了,只有项梁项羽叔侄逃脱。秦皇病重后,不是直接返回咸阳,而是北上赵地,其实就是想从赵地的云中郡直达九原郡,他要亲自传位扶苏,托国蒙恬,不想竞在沙丘行宫驾崩了。

其他网友回答

千古一帝秦始皇,自信满满,强悍无比!从不服输,也不服老,总想自己长生不老,亦想帝业传之万世,千古一帝驭人驭权,扑朔迷离,给后世之人留下无限想象空间,他一生未立皇后,未立太子,临终却呼唤远在边关的苏扶回咸阳为他主持葬礼。

表达把皇位传之扶苏的愿望,那么秦始皇帝为什么不立扶苏为太子,明正言顺的让他继续皇位呢?

秦始皇一代霸主,横扫四夷,一统华夏,创新意识强烈,胸中的经略常人难及,对皇位继承人的挑选、公布自然也有他自己独到的眼光,只可惜天不如人愿,在秦始皇还梦想着长生不老之际,上天已来索命,年仅五十的秦始皇,命丧东巡路上,沙丘成了他的终点站。

所以有书君认为他未立扶苏为太子事出有因:一是秦始皇认为自己年轻得很,还不到立太子的时候,过早立太子影响朝堂稳定。

二是秦始皇为了历练太子,保护太子人选。三是秦始皇忌言死,不到万不得已坚决不言“父死子继”。

具体原因且听有书君分析分析:

一、秦始皇认为自己年轻得很,立太子操之过早,还影响朝堂稳定。

秦始皇迷恋丹药,又派徐福寻长生不老药,认为自己还不到半百,还是人生的青少年,就如初升的太阳,年轻得很,自己干上几十年,没任何问题。他常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远远没到就要找继承人的时候,立太子还操之过早。

秦始皇十一个儿子,立谁为太子,太子的母亲,太子母亲的母族,都会趁势做大做强,而太子母亲的母族又必是六国之后,六国之中无论哪一国做强,都会失去现有平衡,必定会引发朝堂不稳,秦始皇为了大秦帝国的稳定,当然不会早早立太子。

因而秦始皇认定自己年轻,不必过早立太子,以免影响现有稳定秩序,动摇江山社稷。

二、秦始皇为了历练太子,保护太子人选。

秦始皇对扶苏的期望值很高,可这个皇长子喜欢儒学,讲究以仁爱治天下,秦始皇担心他的慈悲为怀会难以驾驭众多臣子,更难治理天下百姓。因而趁着扶苏直谏不该“焚书坑儒”之机,把他打发到上郡去历练,和蒙恬大将军一起驻守边关,顺便监管三十万大军,再赶一赶修长城的进度,同时去真正体验一下军营生活。让扶苏与蒙恬组建团队,上下一心,其实是在替扶苏找强大的后盾,有了军队的支持,太子之位才会稳若泰山。

现在的太子未来的天子,皇子们谁不虎视眈眈,一旦过早确立太子,太子将成为众矢之的,很可能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打击,甚至有可能性命难保。

秦始皇没有早立扶苏为太子,意在保护他,让他不必受不必要的伤害。秦始皇十三岁当上秦王,每天都处于高危状态,内忧外患,时刻紧随。他知道扶苏一旦位高,当了太子,那其他皇子、皇子母族、皇子的宾客等,随都有可能对仁爱的太子下手。

所以秦始皇为了历练太子,保护太子,没有过早宣布太子人选。

三、秦始皇忌言死,不到万不得已坚决不言“父死子继”。

人都怕死,帝王更甚,秦始皇更是忌言死。立太子意味着“父死子继”,说自己快不中用了,马上要死了,才会忙着找继承人。

其实,秦始皇早就在心中定好了太子人选,只是对死讳莫如深,不到万不得已,坚决不言“父死子继”。

正因为秦始皇怕死,不想死,不敢面对死亡,所以他从不言立太子,找继承人。

综上所述,秦始皇没立扶苏为太子,不仅以为自己还年轻,立太子过早,影响朝堂稳定,还因为想历练太子,保护太子,再加上秦始皇太怕死,忌讳说有关自己死的事情。

千古一帝秦始皇高估了自己的寿命,以致于没来得及立太子便命丧沙丘,导致让赵高怂恿胡亥篡改诏书篡了位,也葬送了秦始皇创下的大秦基业,实在是秦始皇太过自负造成的硬伤。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其他网友回答

秦始皇一直没有立皇后和太子。直到临死前,才下遗诏立扶苏为太子。但为时已晚,被赵高篡改遗诏。

很多人疑惑:秦始皇为何一直不立太子和皇后呢?

秦始皇以法家思想治国。对韩非子之言深信不疑。

《韩非子-备内》指出:太子和皇后是国君的天敌。国君立太子后,太子和母亲便希望国君早死。非爱非憎,利在君之死。利君死者众,则人主危。

韩非子认为,人主之大忌,就是早立太子。

秦始皇信奉韩非之言,一直不立太子。嬴政避免了像汉武帝那样,屠戮太子、皇后等骨肉至亲。

而儒家主张。国君应早立太子。以安民心、定社稷。三岁老大,七岁看老。七岁时,就可以看出皇子是否贤能。就可立太子。

秦始皇用法家思想治国,注定不会早立扶苏太子。注定给赵高篡改遗诏的机会,注定秦朝成为最短命的王朝。

所以,大秦帝国迅速灭亡的罪魁祸首。是韩非子。

其他网友回答

有的观点认为秦始皇一直想要长生不老,想要建立不朽的王朝,所以一直不立太子,但是据《史记》记载,“始皇恶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死亡对秦始皇来说是一个禁忌,大臣都敢说死事。那么这能说明秦始皇怕死才不立太子吗?虽然秦始皇也曾派遣徐福到东海求仙问药,以求长生,但他自己知道自己终究有一死,不然就不用为自己建墓地了,而且秦始皇三次遇上行刺,都没有阻挡他出巡,所以显然不是怕死的原因。

根据史料可以得出秦始皇之所以一直不肯立扶苏为太子,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扶苏太过仁慈了。秦始皇统一六国时已经39岁,原本也想早立扶苏为太子。但是他在出巡时三次遇到刺杀让他明白,六国的势力在严峻的秦法面前还没有被完全消灭,扶苏的仁慈让秦始皇十分担心,在他去世之后,扶苏能否独当一面。这也是为什么秦始皇让他去蒙恬军营,为的是让扶苏感受战争的残酷,历练他的心智,可见秦始皇的良苦用心。

其他网友回答

始皇遗诏被赵高李斯改了,谁知道立没立扶苏为太子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