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初中生有必要读《论语》《孟子》这些书籍吗?为什么?
优质回答:
从道理上来讲,初中生很有必要读《论语》《孟子》这些经典中的经典,但事实中很少有初中生能读完这几本书的。从实际中出发,我建议初中生先读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原因有如下几个:
1,《论语别裁》较之《论语》易读易懂。前者是白话文,是对后者的解读。
2,《论语别裁》中,南老的文字风趣幽默,和和这个年龄孩子的口味,比如“谁说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还是老虎可爱”等。
3,《论语别裁》对《论语》的解读中,南老融通古今中外,从儒道佛等各家文化的相同共性以及个性中,把人性分析的极为透彻,从历史的角度、教育的角度、心理伦理的角度、以及政治经济处世等多个角度,更多的是从人情世故的角度循循善诱,不急不缓地娓娓道来,不愧是殿堂般的感受学习,又不失欢快和趣味。
初中生,正处于最好的学习年龄,可是也正处于孩子个性化最强的年龄,他们应该学习的东西太多,应该读的书也太多。从事实中出发,关键的不是他们有必要读什么书,而是关键把书中的道理和精神吸收为自己的东西,而如何让他们愉快地吸收呢?这就要考虑他们的特点,强迫的效果不好也非常累,而《论语别裁》的文字风格非常适合他们这个年龄的特点,同时也和《论语》《孟子》的主旨内容完全一致,且文字风格更优于《论语》《孟子》。
其他网友回答
完全没有必要?这是教育误人子弟的偏激,荒唐不负责任的做法?中国绝不是一部二十篇,总数为15900个字的《论语》就能治理了的国家?观其所宣传的无非都是些无病呻吟,自相矛盾,假仁爱,假道德而己?靠这些”假大空”懵人的东西,就能真的治理国家?让道德回归社会吗?治理国家,想要其成为国強民富,高尚文明的国度,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法治,契约诚信精神,才能政通民顺,人性,良知,道德才会自然回归社会?
如果一部《论语》就能够強国富民?古先民们都读腻了背烦了的15900字?为何到了千百年后的近代史,还是民智不开,更加贫穷落后?而总是懦弱挨打,割地赔款呢?社会道德也愈发的愈差?难道这些还不值得人们的深省吗?陷入儒家梦魇中的丝们是该醒醒了?
都说″恶梦醒来是早晨”?中华民族只有摒弃儒家的虚伪思想,致力于国家富強,文明发展,务实的法治,国家才有希望,民族才有未来???
其他网友回答
可以挑选一些比较容易理解的篇章来学习,但整篇的背记就不必了。先秦诸子散文文学性与思想性兼具,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源所在,从初中阶段开始学习,是必要的。但先秦散文的最大缺点就是“难”,对于初中生而言学习门槛太高,一味要求背记是舍本逐末。可以在挑选部分比较简单的篇章来让学生学习,结合校本选修,这样既能让学生领略先贤们的智慧火花,又可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一举两得。
其他网友回答
孟子在自己家看到自己的老婆换衣服要休妻 孟母认为你不敲门进去你也不对 可惜陆放翁没有天下第一母孟母一样的母亲被迫和表妹离婚 唐婉是陆母的亲侄女
其他网友回答
可以给你一个肯定的回答,很有必要!
开卷有益,尤其是国学类的,每句话都可能让你受益终身。
思而不学则殆,知识不足的情况下只思考不学习就会让你停滞不前。学而不思则罔,学习关键在于思考和领悟。
注意顺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只有将事物的原理一一推究到极处,才能彻底地了解事物,只有彻底地了解事物,而后才能意念诚实,只有意念诚实,才能心正不邪,只有心正不邪,而后才能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只有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才能整治家庭,只有整治好家庭,而后才能治理好国家,只有治理好国家,才能使天下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