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一蓑烟雨任平生”表达了诗人怎么样的境界呢?
优质回答:
苏轼被贬到黄州,一看,这地方挺不错,干脆终老于此算了。就前往沙湖去看田,置办产业去了。在前行的路上,突然遇到大雨,一起前往的朋友都手足无措,狼狈不堪。只有苏轼不以为意,视若不见,置若罔闻,在风雨中吟啸前行。一蓑烟雨任平生,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境界呢?
表现了词人虽处逆境,屡遭挫折,却毫不畏惧,毫不颓丧的倔强性格。
春寒料峭之时,突遭大雨,词人却浑然不觉。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两句中的“莫听”,“何妨”反而有挑战风雨的味道。
表达了词人遇事淡定,自若,敢于搏击风浪,笑傲人生,任天而动的旷达情怀。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前一句刻画了苏轼脚踏茫鞋,手持竹杖搏击风雨的情景。后者,更是蕴含丰富,启人智慧的哲语。不管是大自然的风雨,还是人生中的政治挫折,都影响不了我欣赏美妙自然的情致,品味人生百态的情趣。
未几,雨后天晴,词人顿悟:人生本来,也无风雨也无晴。
常言道:飘风不终朝,暴雨不终日,没有永不停止的雨,没有迈不过去的坎儿。怎样才能做到祸福不惊,物我两忘呢?只有达到令世间一切无所住于心,也就是“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最高境界了。
看一个人,不是看他顺境时做了什么,而是看他在逆境中有什么样的态度与姿态。邓小平能三落三起,关键在于,他处于逆境时,仍不放弃自己的信心与希望,仍然能保持平和的心态。一蓑烟雨任平生,启示我们,不管条件多么恶劣,不管遭遇多少坎坷,我们都应该平和心态,笑对人生,积极生活。
其他网友回答
没有阅历丰富,不会有经典产生。苏轼的颠沛流离,仕途乖舛,滋养了物华天宝,其书,如“黑熊当道,森然可怖”,其诗,题材广泛,文道并举,一代宗师浑然天成。“一蓑烟雨任平生”出自《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词中,主人的个性特征十足,其性格淡定、思维独特、行为坚毅得到了很好的诠释。(附拙笔)
其他网友回答
《一蓑烟雨任平生》来源于苏轼的一首词,词牌名为定风波。全文抄录于下: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此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那天,他与友人走在沙湖道上,突然遇到一阵风雨。同行的人,有的盲目奔跑开去,有的到处找地方躲雨,个个显得狼狈不堪,但苏轼却完全不以为意,拄着竹杖穿着芒鞋,在雨中从容前行,泰然处之,吟咏自若。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反映了诗人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景,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处变不惊安之若素的超然情怀,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超凡超俗的人生哲学。
这首记事抒怀之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81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公元1079年,作者因被诬作诗“谤讪朝廷”遭御史弹劾,被捕入狱,后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宦海沉浮,经历坎坷,理想不竟,抱负未果,使作者几年来一直郁郁不得志,思想上陷入出世与入世的矛盾之中,心情烦闷。
作者对现实的官场险恶生活非常厌倦,渴望摆脱这种生活,退隐江湖,过一种淡泊宁静、无忧无患、无欲无求、轻松自由的生活,“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是一种宠辱不惊、胜败两忘、旷达潇洒的境界。“也无风雨也无晴”,暗喻了政治风雨和人生荣辱,是一种回归自然,宁静超然的人生境界。
其他网友回答
即使身披着蓑衣飘荡风雨中诗人也泰然处之,这不仅折射出诗人不避风雨的态度,而且还展现出诗人面对生活的风风雨雨,不畏坎坷的悠然境界。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问答”的邀请。
为了更好地评述“一蓑烟雨任平生”所表达的思想境界和意境,先引述苏轼的《定风波》。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里的“三月七日”,指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三月七日。这时,苏轼谪居黄州(今湖北黄冈)。
谪居期间,与人出游,遇到下雨的天气。“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足见苏轼此时心情之好。在序中这样写,已经为后面的“一蓑烟雨任平生”做足了铺垫。由此可见,这个“序”不但需要,而且很重要,是绝对不可以省略的。
“一蓑烟雨任平生”——让我披着蓑衣,在烟雨之中度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这句词已经表明,今后,不管遇到什么样的艰难困苦,自己也一定能顶得住、不趴下。苏轼这时的思想境界是很高的。要说意境的话,读了“一蓑烟雨任平生”之后,一个在风雨之中,披蓑站立、不惧风雨的艺术形象,就栩栩如生地矗立在读者面前了。词美,意境更美。要说思想境界的话,“一蓑烟雨任平生”,比他的《念奴娇》中的“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要高出很多,充满着一种不怕艰难困苦、不怕磨难挫折的蓬勃向上的精神。
仅就不怕艰难困苦、不怕磨难挫折一面来看,苏轼的“一蓑烟雨任平生”,和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有异曲同工之妙。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