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桃花源记是鬼故事?
一、《桃花源记》早被列入鬼故事
阴谋论也不是现代人搞得呀,古代人就觉得这是鬼故事呀。
大名鼎鼎的《桃花源记》,被收录进了《搜神后记》。前段时间我一直在篝火里面发搜神记的内容来着,比较有意思的有张福与扬子鳄一度春宵,王某与母猪一度春宵,宋定伯五千块把鬼给卖了,秦巨伯被鬼所迷杀了亲孙子……
《搜神后记》延续了《搜神记》的风格,讲的也是稀奇古怪的灵异传奇事件,第一卷的第五个故事,就是《桃花源记》。
更有意思的是,《搜神后记》的作者,竟直接挂着陶潜的名字。陶潜,字渊明,后人喜欢叫他陶渊明。
换句话说,陶渊明编撰了一部灵异志怪短篇小说集,《桃花源记》就是其中之一。
当然这部书很大可能是假托了陶渊明的名气,这种事在小说界非常常见,比如金庸新著,古龙巨著这种,借着人家的名气,小说的销量就上去了。
这个陶潜新著《搜神后记》,使用陶潜的名气,又选了《桃花源记》,说明当时的人的确是把《桃花源记》当鬼故事去看的,陶渊明也因此成为灵异小说榜排名前三的大神,所以灵异小说集就愿意挂着大神的名。
古人觉得《桃花源记》是鬼故事,你去赶着他们骂满脑子阴谋论吧!
二、中国传统鬼故事套路
中国传统的鬼故事不是屋里有个鬼,血丝糊拉,扑上来就想吃人。而是分以下几种情况:
1、偶遇了一个人,和他交谈吃饭等等,事后才知道那个人已经死了。比如《聊斋志异·鬼令》里的展教谕。
2、无意中走进一个所在,流连多时,醒来之后发现是坟地荒宅等等。如聊斋《辛十四娘》里冯生夜宿郡君墓。
3、走夜路,或荒村野庙夜宿,明明确确知道自己遇到鬼,与鬼周旋最终成功的故事。比如前文提到的宋定伯。
4、遇到一些可悲可怜的鬼,并对它们施以援手,最后鬼魂转世甚至重生。这个在聊斋里特别多,聂小倩,封云亭都是。
5、夜半有鬼来挑衅骚扰,几番被鬼捉弄,事后染上一场大病或者有重大损失。比如前文提到的秦巨伯。
《搜神记》《搜神后记》《聊斋志异》《子不语》《阅微草堂笔记》里面出现的鬼故事,大部分都是这个套路。当然他们更喜欢写妖精。
回过头再看《桃花源记》,就已经很接近这类型的鬼故事了,武陵捕鱼人莫名其妙来到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在里面流连忘返,之后想再寻找,发现这个地方找不到了。
这符合古代人对鬼故事的描述,更符合现实中人对鬼神之事的思考。在真正面对这类型的事件时,人在内心会怀疑有点什么,但不会确定地认为就是有鬼。比如《红楼梦》中秋夜听到祠堂里有叹息声,还有槅扇开阖之声。很是惊悚,他们心里都怀疑了,但并不直说,只在次日去查看,发现什么也没有。一个鬼字也没提,但是就是很阴森很恐怖。
三、《桃花源记》的细节
这个分析的人相对比较多,我就简单说一说。
首先,捕鱼为业的渔人,他对捕鱼的路况应该非常熟悉,怎么可能有他不知道的地方?后来太守派人去找,又为什么没有找到?
其次,夹岸数百步的桃花林,桃木是干嘛的?桃木亦名“降龙木”、“鬼怖木”,是用途最为广泛的伐邪制鬼材料。古代人用桃木做成木人,桃印,放在家中门上,辟邪。《山海经》记载,东海中有座度索山,山上有三千里的大桃树,东北方向就是鬼门,里面是万鬼所聚之处,天帝派神荼郁垒看守鬼门。如果有鬼害人,神荼郁垒就可以用桃木射它们。
最后,村落的布局结构。山有小口,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阡陌交通。这个结构很像墓室结构。
有小口,初极狭。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阡陌交通
综上,《桃花源记》是鬼故事的说法不是空穴来风,含有一定依据,认为这是理想之国也好,是阴间世界也罢,都是一种解读而已。
桃花源记的恐怖真相是什?
课文说渔人实现看到山有小口,好像有光,于是就进去了,一开始呢,很狭窄,然后就宽敞的走进桃花源了。这就有点像秦汉时期的墓道了,根据《大汉原陵秘葬经》的记载,当时的墓道就是前窄后宽,其目的是防盗贼。民间为了避忌死人是不会把城市、村舍以及自己家弄成前窄后宽的,不然自己住的地方就和死人的一样了。
另外,在当时,墓地要依山傍水,有桑竹垂阴、有桃花辟邪。《葬经》说门前台桃桑为大凶,桃桑是聚集阴气的,当时的人是不会在自家附近种桃树和桑树的。大家仔细想想,墓道结构、桑竹、桃树这些当时的墓地标配在《桃花源记》中全都齐了,那这到底是一个村还是一个类似坟地的地方呢?
二、其次,在《桃花源记》中还有一条更重要的线索说明这个渔夫并不是深处在真正的“桃花源”中。课文中说桃花源村民的祖先是秦朝人,为躲避战乱,在此定居,从此代代与世隔绝,一直到了东晋时期。他们一直与世隔绝,从未跟外界有任何的接触。可是作者提到,从秦末到东晋时隔五百年,这群人的汉服居然没变过。
根据作者本人写的《桃花园诗》中,东晋时期,我们华人穿的汉服明显受到北方民族的影响,其衣服款式和秦朝的有所不同。桃花源的人既然与世隔绝,他们穿的汉服怎么会跟外界一样呢?联系之前的分析,桃花源本来就是墓道结构,所以可以推测这是渔人不小心误入阴间了,而他们的衣服应该是阳间的人烧给他们的。
桃花源记恐怖真相上永远不死的4人?
1.玉皇大帝
2.耶稣
3.德古拉伯爵
4.彭祖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为什么后人说这是一个鬼故事?
因为哪怕是虚构作品,人们认为其还有许多隐喻,不符合常理、真实情况的地方,更像是一部暗黑童话
一、开篇提及渔人进入桃花源的场景: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初极狭,才通人。暗示了前窄后宽的墓道结构。
课文说渔人实现看到山有小口,好像有光,于是就进去了,一开始呢,很狭窄,然后就宽敞的走进桃花源了。这就有点像秦汉时期的墓道了,根据《大汉原陵秘葬经》的记载,当时的墓道就是前窄后宽,其目的是防盗贼。民间为了避忌死人是不会把城市、村舍以及自己家弄成前窄后宽的,不然自己住的地方就和死人的一样了。
另外,在当时,墓地要依山傍水,有桑竹垂阴、有桃花辟邪。《葬经》说门前台桃桑为大凶,桃桑是聚集阴气的,当时的人是不会在自家附近种桃树和桑树的。大家仔细想想,墓道结构、桑竹、桃树这些当时的墓地标配在《桃花源记》中全都齐了,那这到底是一个村还是一个类似坟地的地方。
二、其次,在《桃花源记》中提到渔人进入桃花源后看到
①“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桃花源中人的祖先秦朝(前221—前207)战乱才来到这里的。 渔夫为东晋时期(317年-420年)人和秦朝至少相差了400~500年,东晋时期的汉服也明显受到了北方民族的影响,衣服款式和500年前的秦朝相去甚远,怎么会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呢?联系之前的分析,桃花源本来就是墓道结构,所以可以推测这是渔人不小心误入阴间了,而他们的衣服应该是阳间的人烧给他们的
②桃花源中人不与外界交流,那么所使用的农用工具也难以更新换代,以当时的炼铁技术,400~500年的时间,所用的工具家具早腐烂锈蚀成泥。
③“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假如桃花源人从秦朝搬迁至此,至《桃花源记》一文问世已是东晋时期,期间相差400~500多年,皆是近亲婚配。按照字面意义理解,这里的老人和小孩的生活悠然自得,丝毫未见有近亲繁衍带来的隐性遗传病,例如畸形、白化病、血友病、镰状细胞贫血等不太符合实际。
三、最后,在课文结尾说道:“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全国上下都在找桃花源,而在刘子冀死后突然就没有人在过问了呢?作者可以说没人找过桃花源,但没人过问就很奇怪了,这是不是就暗示着,后来大家都发现桃花源根本就是一个死人国,大家才没敢过问呢
由此看来,和课堂说的恰恰相反,《桃花源记》的作者不但不是在幻想美好生活,而是通过描写一个死人的世界,告诉世人世间悲苦,只有死了才能解脱。其实这也是陶渊明心中的乌托邦,一个美丽的幻想,只不过在陶渊明的心中如此美好的桃花源怕是举世难寻,只有阴间才有了吧。
当然所有猜测都只是猜测,最终解释权皆为陶渊明先生所有。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诡异之处?
有人说桃花源没什么恐怖的,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存在,暗示桃源是虚构的,给他抹上神秘的色彩。有人说桃花源记其实是死人国,让人细思极恐!
《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有人说桃花源没什么恐怖的,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存在,暗示桃源是虚构的,给他抹上神秘的色彩。有人说桃花源记其实是死人国,让人细思极恐!
首先, 主人公渔夫是以捕鱼为生,应当熟悉水路,他不会乱走。渔夫通常都是定居生活, 所以理应对四周的水域很熟悉,所以不会看见陌生的桃林。其次,他到达源头过后,第一眼就注意到了山的洞口。山洞很小, 洞口极为紧窄, 到几十步几十米之后才开始宽阔,而且他自己都觉得里面很阴暗, 那他不应该在洞外一下就注意到有隐约的光。
还有更可疑的是,阡陌一词,有通往坟墓的小路之意。而且竹子与桑树最茂盛的时期,是七月和五月。但是,桃花开的最盛是三月。再者, 就是他们语言的漏洞,他们与世隔绝了几个朝代,朝代变更衣着也应该变化, 而且, 他们与外界从未联系过,但是他们的衣着与外界完全一样。那不妨大胆的设想他们的衣着是随着进来的人变化的。
更有诡异的地方,他出去之后没有信守承诺,报告了太守桃花源一事。 按理说,他一路紧凑的做了记号,应该万无一失。可他们不仅没找到还迷了路。古代不能解释,只好归类于迷路。在现代,这种现象叫做鬼打墙。最恐怖的是,隐士刘子冀高高兴兴的前往,可回来之后立马大病, 并且死于病中。很显然, 他发现了些什么。毫无疑问是村子里的人要灭口。 他们是秦朝时死于战乱的人,而且敌军屠杀了整个村子。假设这一切设想全都成立, 一村子都是鬼。
为什么说《桃花源记》细思极恐?
根据《大汉原陵秘葬经》的记载,秦汉魏晋时期的墓道就是前窄后宽,目的是为了防盗贼。民间为了避讳死人,是不会把自己家弄成前窄后宽的。
文中还说到,“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在两晋时期有一位文学家和风水大师,叫郭璞,他写过的《葬经》中记载,门前桃桑为大凶之兆,桃桑是聚集阴气的,民间的人是不会在自己家附近种植桃树和桑树的。
文中又说到“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但是后文却说桃花源里面的人是秦朝躲避战乱的人,与世隔绝,那么又是如何做到与外面世界人的衣着一样的呢?“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从秦朝建立的公元前221年,到公元421年,怎么说也有600多年了,而600多年桃源人从未出谷,也没有外人到来,但是根据之前的地形,似乎没走多久就能看到山和洞,就算外人没发现,那么里面的人从这里出去到达外界也应该很容易,就算当时的人畏惧秦朝的暴政,那么后代的那么多辈的人还会遵循先人遗训而故步自封?贪玩的孩子发现了出口不会偷偷溜出去?那么,是否是桃源人属于那种,想出去却无法做到?
最后渔夫走的时候做了记号,可惜再次找来却无法找到,还迷了路,这是不是传说中的“鬼打墙”?那么南阳的刘子骥为何又去找了一次后就重病而亡?
我们来脑洞大开,还原一下整个故事,就是一个渔夫偶尔间发现了一处墓道,结果不知不觉中便被墓室中的毒气侵袭,受毒气的影响,产生了幻觉,“男男女女、黄发垂髫”其实可能就是死人的白骨,后面的“鸡犬相闻”或许只是山中一些野兽的叫声,那么“酒食”很可能只是一些腐烂的祭品,而后面的刘子骥可能也是中了墓室之毒而导致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