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里山河一词出自于哪里?
表里山河,,意思是外有大河,内有高山。指有山河天险作为屏障。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子犯曰:‘战也。战而捷,必得。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杜预注:“晋国外河而内山。”。
四月戊辰,晋侯、宋公、齐国归父、崔夭、小子憖次于城濮。楚师背酅而舍,晋侯患之,听舆人之诵,曰:”原田每每,舍其旧而新是谋。“公疑焉。子犯曰:”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公曰:”若楚惠何?”栾贞子曰:”汉阳诸姬,楚实尽之,思小惠而忘大耻,不如战也。”晋侯梦与楚子搏,楚子伏己而监其脑,是以惧。子犯曰:”吉。我得天,楚伏其罪,吾且柔之矣。”选自《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表里山河一词出自于哪部书?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子犯曰: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
你山河一词出自?
表里山河一词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表里山河一词是一个汉语成语,它的意思是外面有大河,内部有高山,指有山河天险作为屏障,比较偏正式。表里山河的成语故事讲的是春秋时期晋国和楚国展开的著名的城濮之战。
表里山河一词出自
1、表里山河这个成语大家一定都比较熟悉,它其实是出自于《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中。成语故事讲的是春秋时期,录过僖公二十八年,晋国和楚国开展了城濮之战,楚国的军队在嶲地背后驻扎,晋候担心他们来偷袭。
表里山河一起出自哪里?
“表里山河”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八年》,通常指:有山河作为天险屏障。
表里山河出自于哪本书?
表里山河出自《左传》。
《左传》,相传为左丘明著,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更是先秦散文著作的代表。作品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春秋内传》、《左氏》,汉朝以后多称《左传》。它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是历代儒客学子重要研习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记史文学作品,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
秦统一全国后统一的标准文字是表里山河一词出自?
左传
表里山河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城濮之战前,晋卿子犯 谓晋文公曰战而捷,必得诸侯;若 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晋?杜预(注》晋国外河而内山”。后因作有山河为屏障,自守无虞的典故。西晋潘尼《东武馆賦“表里山河, 出入襟带。”元?张养浩(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表里山河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春秋时,晋楚决战之前,子犯劝文公参加决战,他认为即使仗打败了,凭太行山和黄河之险,也可固守无虞。后常用“表里山河”说明地理国防之固。
故事发生在春秋中期的前632年,上位不久的晋文公拉开架势与楚国展开春秋争霸首战一一城濮之战,起先晋文公尚有些犹豫,子犯曰: “战也。战而捷,必得诸候。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意思是打罢,胜了天下诸侯归顺,即使败了,国外山内河,易守难攻,你还怕什么。果然一战而胜,还退避三舍,创造古代诱敌深入、两翼包抄的精典战例。
表里山河最初指的是春秋时期的晋国,而不是现在的山西,晋国从最初封地“河汾之东方百里”,到晋献公时期的“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大致范围包括“西有河西,与秦接境,北边翟,东至河内”,也就是山西境内临汾和运城两块盆地,是晋国春秋中期的实控版图,晋国拥有山西全境是文公之后历经五代君侯大肆扩张的结果。巅峰时期包河南、河北的一部分。
表里山河什么意思?
表里山河的意思即指山西省,自古有之。
山西,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简称晋,别称三晋、山右、河东,这些人们非常熟悉,其实“表里山河”也是山西的一个雅称。
表里山河,表里的意思是内外。而外有大河,内有高山。指山西内有高山,外有大河作屏障。
内有高山:山西地处中国第二级台地黄土高原的东部,海拔在1000米至2000米左右。在其最东部是从东北方向延绵而来又向南延伸的太行山脉,西部是由北往南的吕梁山脉,被人们誉为“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在这两条山脉之间是一连串从东北向西南伸展的断陷盆地,其中以大同盆地、忻定盆地、太原盆地、临汾盆地、运城盆地等五大盆地为最。这些山脉及两山之间的众多盆地使山西形成了“两山夹一川”的独特地貌。
外有大河:指环护着这两山一川的即是从天而来奔腾汹涌的母亲河——黄河。
表里山河一词出于?
表里山河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城濮之战前,晋卿子犯 谓晋文公曰战而捷,必得诸侯;若 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晋?杜预(注》晋国外河而内山”。后因作有山河为屏障,自守无虞的典故。西晋潘尼《东武馆賦“表里山河, 出入襟带。”元?张养浩(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表里山河一河一词出自?
表里山河一词源于《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具体是“子犯曰:‘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
1.“表里河山”是当年晋国所属的地理环境而产生的一个成语,之后通过历史的演变成了山西的地貌特征,描述山西的外山内河,或者是两山夹一川的景色。
2.当年的晋国领地“河汾之东方百里”,到晋献公的那时候,“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大小领域涉及西有河西,与秦国接境,北部有翟,东面至河内。山西地区的临汾和运城两部分大盆地是晋国中期的所有地图,而到晋献公的那时候大张旗鼓扩大的河南和河北这两部分。
3.晋国的地形这两个盆地就是目前山西的真实写照,三面望山,一面朝河,那么看当年的晋国是应属易守难攻形,有不错的自然地理优点作为天然屏障。
所以,山西地理环境是和当年的晋国地理环境基本上是一样的,因此被现在的人们称之为表里山河。
表里山河一词出自哪个?
表里山河一词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表里山河
【拼音】: biǎo lǐ shān hé
【解释】: 表里:即内外。外有大河,内有高山。指有山河天险作为屏障。
【出处】: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子犯曰:‘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
【举例造句】: 重门杰观屹相望,表里山河自一方。 ★宋·陈师道《和寇十一晚登白门》
【拼音代码】: blsh
【近义词】: 表里河山
【用法】: 作定语、宾语;形容山势陡峭
【英文】: river and mountain’s outward show and inner thoughts
【故事】: 春秋时期,楚国的军队在嶲地背后驻扎,晋侯担心他们来偷袭晋国,听到童谣“原田每每,舍其旧而新足谋。”晋侯更加担心了。子犯进谏说:“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晋侯决定依据地势而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