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孩子送去国外读书好吗 为什么越来越多家长送孩子去国外留学

网友提问:

很多人想把孩子送出国上学,国外的教育真的就那么好吗?

优质回答:

国外的教育,有其先进性,但送孩子出国上学,并不一定对任何人都适合,因人而异,对学霸式的学生出国留学比较合适,学渣式的学生不太合适。

第一、中外教育比较

1、以美国教育为例

美国的教育体系完备,教育制度健全。

美国虽然仅有短短的300年建国历史,但是历届政府对教育高度重视,开展多元化教育,实行“因材施教,人尽其才”的教育方式,培养全方位的合格人才。

美国的教育理念:教育是一种信仰,教育是国家和社会的支柱,教育是社会自由的保证。

美国注重素质教育,强化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学生广泛的爱好和学习兴趣,开展自由、灵活、主动的学习方式。美国的课堂教育,不仅仅是基础教育,更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上课方式自由、多样,教师更注重学生的个人发展和需求。

由于美国实行的是小班制,老师更能根据每个学生兴趣爱好,制定针对性的教育方案,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等条件下,美国的学生工作后,更创造科技出成果。

由于美国过度崇尚自由,个人主义思想严重,经常出现大胆妄为的举动,例如枪击事件频频发生,毒品泛滥,容易摧毁个人意志,造成社会动荡。这些都是由于美国的教育过度宣扬“个人自由,个性发展”引起的。

2、中国教育

中国的教育是传授知识,解答疑问,不太注重个性发展。“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是千百年流传下来的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法有其有利的方面,注重掌握前人流传下来的知识,也有局限性思想固化、不注重个人创造性的发展。

隋朝开始设置科举制,以分科考试选拔人才。科举制是中国教育制度的重大变革,科举制为每一位读书人提供了一个公平的竞争机会,使读书人拥有了走上仕途的晋升渠道,让平民百姓看到了希望,教育得以在更广泛的范围推广。“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是封建社会读书人追求功名的真实写照。

新中国成立后,对旧教育进行了改造整顿,教育面向工农群众、劳动人民。文革期间教育受到了极大破坏,学校停课闹革命,不注重基础教育,甚至出现交白卷的英雄,教育战线一片混乱。

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通过高考选拔人才,各类人才辈出,适应了改革开放的需要。

中国现行的教育制度,类似于古代的科举制度,都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但是现在的教育与科举制度又有很大的不同。现在的教育是采取考试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方式。高考录取增加了高校自主招生,艺术、体育等单独招生以及政策加分,多方面选拔人才,摒除了封建社会科举制的弊端。

第二、喜欢出国留学人群

1、学霸

中国的学霸,高考成绩都特别优秀,或者在中学就参加国内外各类大赛并获大奖,他们很多人具有被国外名牌大学录取的机会,而且一般都是全额奖学金。但是大部分学霸,会选择在国内读大学本科(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本科毕业后到国外读研,选择的学校都是国外顶级大学。像美国的常青藤大学,英国的剑桥大学、牛津大学,日本的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等。

这部分学生希望接受国外的先进教育,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和阅历,提高个人的生存能力,强化自己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培养自己在独立环境下的终身学习能力。

他们特别重视国外名校具有的丰富资源,充分利用这些丰富资源给自己带来的强大人脉关系,为自己以后的工作和科研,提供便利条件。

这些人无论在国外工作还是国内工作,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平台。他们大多被国内外知名企业、高校、机构录用,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2、学渣

学渣大都在国内学习成绩不好,有的考不上大学,或者考上的普通大学,他们就通过各种途径出国留学。这部分人家庭条件都比较优越,一般选择国外普通大学,甚至选择野鸡大学,主要目的就是出国镀金,为以后的工作增加资本。这部分人在国外很难找到一个好的工作,家里特别有钱的,可以在国外开个公司经营,国内国外两头跑,给外人一个孩子争气上进的感觉,满足虚荣心。

我认识一个大老板,以炸油条、卖包子起家,到拥有一个10000多平米的大酒店。他儿子高中没有毕业,就到国外念书了,找了个野鸡大学混了个毕业证。

毕业后,国内也没有办法找到合适的工作,就给他在国外注册了一个公司,这个公司就没有盈利过,每年家里都要给公司提供运营资金才能维持,现在都四十多岁了,就没有独立过。学渣到国外留学真的不一定都能够成才。

结束语:很多家长想把孩子送到国外上学的心情可以理解,都是想让孩子接受国外的先进教育,可是也要对孩子有个全面的评估,看看孩子是否适合到国外上学。对学霸式的学生,接受国外教育,更有利于个人成长。对学渣式的学生在国内接受教育更适合!很多学渣式的学生,国外留学回来,很多人都找不到一个合适工作,留学费用,依靠工作很难挣回!国内具有多种教育方式,也适合这一部分人的需要,更有利于个人发展和成长。

其他网友回答

现在的留学很像80年代初期农村同学到县城上重点高中。

那时到县城上重点高中,不能穿得太旧、不能穿补疤衣服,有时吃一份5分钱的菜,偶尔奢华一下吃0.4元的肉。这都是坏习惯,和现在留学生进夜店一样程度被夸大了。也许一个月只吃了二次肉,一天只打了一个5分钱的素菜。一般都自带咸菜,用油炒过那种。村民口里只有吃肉、吃炒菜,至于吃了多少,这不是他们要关心的。如果进馆子、抽烟,就和现在买豪车差不多。那时可以带米学校免费蒸,再带一瓶用油炒过的咸菜,住宿免费,其实在镇上在县城花费多不了多少。只是在县城这个花花世界里,可能一周要多吃二个菜,多吃一次肉。

某人父亲是城市户口母亲是农村户口,88-90年一周生活费是2元钱,一般还要节余一点。那一些父母都是农村的,只可能更节约。

本人生活在城市,以下情景为脑补。

我们队长小孩到县城里上高中,他肯定考不上大学,不过我们故意恭维他小孩了不起,以后读大学吃皇粮。

到县里里上高中的都是学渣,有钱而已,考不上大学还不是回农村。

你知道吗?村长的儿子高考失败了,到县城上大学还不是考不上,钱多人傻。

村会计的儿子大学毕业一个月才60元,我儿子在城里拉黄胞车,三天比他一个月赚得多。

重大新闻,村口某人借钱让儿子读重点高中,复读一年都没有考上。太解恨了。

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那时农村人口6亿,城市人口2亿。 而大学比例农村学生不到20%,清华大学和苏州大学只有一年超过15%。可见到好的高中上学是多么重要。

如果你现在有这个能力,就让你的小孩每周多吃一次肉,给他一个机会。不要让你的小孩再次输在起跑线上。

作者为一个留学生的家长,非中介,提供第三方视角。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