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战蜀国损失兵力 夷陵之战蜀军有多少人

网友提问:

夷陵之战蜀汉到底损失多少?真的是“七十万大军全军覆没”吗?

优质回答:

演义就是演义,本身就有虚构的成份在内,夷陵之战,根本不可能有七十万大军。

首先,我们从当时全国的人口分柝。据史料记裁,在汉未建安年间,全国遭遇前所未有的灾难,一——瘟疫,人口锐减三分之一,名燥一时的建安七子就有三人死于那场灾难,可见危害之深。汉未经历黄巾起义,董卓之乱诸侯割据的军阀混战,人口损失惨重,至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总共有约一千二百多万人口。其中曹操占大头,六七百万,东吴属富庶之地,三百多万,刘备的西蜀充其量不过二百万。如果说夷陵之战就有七十万大军,再加上镇守汉中,陇西的只力,此时蜀汉的军力起码得一百多万,全国人基本上都去当兵了,明显不可能。当时东吴人口要比蜀汉多的多,也不过才东拼西凑五万多人。估计刘备率十万兵力才符合現实。其实夷陵一役蜀汉并没有伤了根本,要不哪会有后来孔明的五次北伐。

其他网友回答

谢邀。70万大军全军覆没是三国演义的描写,历史上蜀汉损失大约几万人。

《三国演义》作为古代战争小说,为了好看,有夸张兵力的习惯。刘备70万大军伐吴的说法就是从这里来的:

川 将数百员,并五溪番将等,共兵七十五万,择定章武元年七月丙寅日出师。(80回)

尚书刘晔曰:“近东吴 陆逊,新破蜀兵七十万,上下齐心,更有江湖之阻,不可卒制,陆逊多谋,必有准备。”(85回)

这70万大军在陆逊火烧连营中损失惨重,当然未必是全军覆没。从演义描写来看,刘备、关兴、张苞只带着百余人退回白帝城,冯习、张南、傅肜、沙摩柯等人战死,黄权北投魏国,杜路、刘宁投降吴国,蜀汉大部分将领都没能回来,那么军队损失大半是必然的。但另一方面,又写了吴班被赵云接应回来,所以也未必就是“全军覆没”的局面。75万大军剩下多少,纯粹看吴班这样被赵云救回来的人有多少。但是,考虑到连刘备都只带回来百余人,那么吴班等人被赵云接回的,估计少则千八百人,多则几万人顶天。说70万大军全军覆没有些不严谨,说“几乎全军覆没”是差不离的。

那么历史上蜀军的兵力有多少呢?

历史上的夷陵之战,蜀汉当然不可能出动70万人。实际上以区区蜀地能养的兵有限,后续诸葛亮北伐时最多也就出动了十万军队,到蜀汉灭亡前夕全国军队也只有十万。刘备东征时候,固然身边还有一部分从全国其他地区带来的老兵,但同时刚刚经历过汉中争夺战,蜀中人力物力损失惨重。

刘备伐吴的具体兵力,史书并无全面记载,从现有的史料看,应该是在4万-10万之间。

(文帝纪引裴注)魏书曰:癸亥,孙权上书,说:“刘备支党四万人,马二三千匹,出秭归,请往扫扑,以克捷为效。”

这里引孙权的报告是4万人,但未必是刘备全军。按资治通鉴观点,是刘备前部吴班、陈式等人的兵力。如果这样,那刘备的主力估计接近10万。也有人认为刘备大部分兵力就在这4万,总兵力是5-6万。

(刘晔传引裴注傅子)权将陆议大败刘备,杀其兵八万馀人,备仅以身免。

这是傅子所说,刘备总兵力是八万多人,基本上被杀的全军覆没。但傅子本身在具体数据上的可靠性很存疑。

孙权传:大破之,临陈所斩及投兵降首数万人。刘备奔走,仅以身免。

这里是说斩杀、俘虏蜀军“数万人”,刘备“仅以身免”,也是几乎全军覆没的意思。至于数万是多少万没说,可能是三四万,也可能是七八万。

再看陆逊本传:

……诸军同时俱攻,斩张南、冯习及胡王沙摩柯等首,破其四十馀营。备将杜路、刘宁等穷逼请降。备升马鞍山,陈兵自绕。逊督促诸军四面蹙之,土崩瓦解,死者万数。备因夜遁,驿人自担,烧铙铠断后,仅得入白帝城。其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一时略尽,尸骸漂流,塞江而下。

这里写的是“死者万数”“尸骸漂流”,但其实对于具体的损失人数并没有给出准确定位。

最后看先主传的描写:

陆议大破先主军於猇亭,将军冯习、张南等皆没。先主自猇亭还秭归,收合离散兵,遂弃船舫,由步道还鱼复,改鱼复县曰永安。吴遣将军李异、刘阿等踵蹑先主军,屯驻南山。秋八月,收兵还巫。

综合上面这些史料,可以得出一个大致结论:刘备伐吴的兵力,最少在四五万人,最多可能到接近十万(考虑到蜀地本身的支持能力,存疑)。在陆逊的攻击下,损伤大半,因为参加战争的将领,除刘备、吴班、陈式得以逃回外,冯习、张南、沙摩柯、黄权、刘宁、杜路等都或死或降了。但是,肯定离全军覆没还是差得远。毕竟刘备撤退途中还能命令士兵烧铠甲断后,还能收合离散兵驻扎南山。就是说余下的兵力还足以和东吴相持,至少也能有万儿八千的。也正因为如此,后来曹丕开始进攻东吴时,孙权还赶紧和刘备重新恢复和谈,然后刘备才归天的。

当然,虽然没有“七十万大军全军覆没”,但夷陵之败对蜀汉的打击还是相当大的。继关羽丢失荆州后,蜀汉又一次损失了大批精锐部队,而这些部队很多可能都是从荆州甚至天下各地征集来的,蜀中难以补充。除此之外,还有一批中生代将领也随同葬送,导致蜀汉人才方面也出现极大缺口。这些代价,最后只能由诸葛亮来默默承受了。

其他网友回答

刘备损失当然不可能是七十万人,那是三国演义夸大其词。三国演义把三国时诸侯的兵力都夸大了五倍到十倍。夷陵之战损失多少,首先应确定蜀汉伐吴大军有多少。三国志并没有什么明确的人数记录。历来有多种说法,我认为当在八万人以上。认同四万人说法的,是根据魏书的记载。魏书曰:癸亥,孙权上书,说:”刘备支党四万人,马二三千匹,出秭归,请往扫扑,以克捷为效。”但这里所说的只是支党,说明并不是蜀汉全部人马。孙权上书是在公元222年正月,而据三国志刘备已返回秭归。蜀汉将领吴班、陈式等人推进到夷陵,已经深入吴境六百里。三国志:二年春正月,先主军还秭归,将军吴班、陈式水军屯夷陵,夹江东西岸。早在公元221年七月冯习、吴班就率军攻破巫、秭归,暂驻军秭归。公元222年正月时吴班、陈式已到达夷陵,说明在此之前就出秭归。公元222正月蜀吴就在夷陵交战,此时刘备还在秭归。三国志:黄武元年春正月,陆逊部将军宋谦等攻蜀五屯,皆破之,斩其将。所以说魏书所说的支党是刘备的先头部队。公元222年二月刘备从秭归率军进驻猇亭。

公元215年吴蜀争荆州时,刘备从蜀地率军五万人到公安支援关羽。现在伐吴,只用四万人?东吴这边陆逊是五万,步骘率一万人进驻益阳防御武陵蛮。魏人傅子记录:杀备兵八万。同样是魏人的记录,怎么魏书所记四万人就是刘备全部人马。孙权向魏国上书斩杀八万人,虽然说有吹牛的成份。但从各史料综合分析来说,刘备绝不止四万人。刘备大军在猇亭跟陆逊对峙时,曾派黄权督江北诸军防魏国。黄权江北部部万人以上。晋书:黄权愿以万人当寇。张南部万人以上,因为张南把孙桓五千人包围在夷道。要包围怎么也得万人。武陵郡响应的蛮夷在万人以上。刘备在夷陵猇亭对峙七八个月,陆逊有四万多人。刘备跟陆逊对峙的人马不会少于陆逊人马。难道刘备凭两万人跟陆逊对峙,吴军还坚守不敢战。当时刘备连营七百里。就是从巫秭归到夷陵猇亭七百里是有驻军的。曹丕当时讲刘备不懂兵,那有连营七百里能打胜仗的。可见连营七百里的驻军是不少的。当时刘备是立了数十屯,一屯五百人也有一万五了。所以说四万人不可能也不现实。

有人认为蜀汉军队十万人,除去汉中和各地防。动员四万人是极限了,不可能再动员了。这是不对的,那十万只是蜀汉的常备军。汉代的制度是有郡、县兵,用以应对。例如公元218年刘备举国争汉中时,犍为郡发生叛乱。太守李严征召五千郡兵平叛。公元222年闰六月刘备于猇亭大败时,巴西郡太守阎芝就征召各县兵五千人,让马忠送到前线。还没有送到,刘备就已返回永安。三国志:先主东征,败绩猇亭,巴西太守阎芝发诸县兵五千人以补遗阙,遣忠送往。先主已还永安。蜀汉有二十多个郡,征召几万郡县兵也不是难事。

从公元222年闰六月—八月蜀汉伐吴大军,历经三败。1公元222年闰六月夷陵猇亭之败,蜀汉军被破四十余营。张南、冯习及胡王沙摩柯战死,杜路、刘宁等投降。朱然率军进攻在夷道包围孙桓的蜀汉军。 三国志:然别攻破备前锋,断其后道,备遂破走。刘备不得已带着剩下人马向西退。2马鞍山之战,蜀汉军死者万数。别督傅肜断后战死。程畿率水军撤退,不愿意独自逃。转身跟吴军交战,战死。3秭归之败。刘备一跑,东吴一路追。在秭归又跟来追击的吴军激战。损失数目不详。荆州议曹从事王国山战死。三国志:军败於秭归,遇害。秭归之败,蜀汉又损失惨重。只有向宠的部队成建制退回永安。三国志:先主时为牙门将。秭归之败,宠营特完。而黄权归蜀之路让吴军切断了,只能投降魏国了。秭归之败后,刘备再往西跑。还是把溃兵留下的东西燃烧堵路才得以幸免。

我认为蜀汉东征损失六万人以上。猇亭之败,蜀汉损失四万人。马鞍山之败,损失万人。秭归之败,损失万人。损失超过三分之二。随刘备东征的文武(有名字记录)回到蜀地的也只有三分之一。据三国志刘备带去的文武有: 战死的有:1大都督冯习2侍中马良、3、4、别督傅彤、赵融、5、督前部张南、6议曹从事王甫、7从事祭酒程畿、 投降的有:1镇北将军黄权、2治中从事庞林(庞统弟弟)、3南郡太守史郃、(黄权江北军封侯四十二人,将军郎将一百多人)4杜路、5刘宁 活着回到蜀中的有:1、2领军吴班、陈式、3护军陈到、4别驾从事李朝、5宜都太守廖化、6牙门将向宠7别督辅匡。 有名字的19人,战死7人、投降5人、回到蜀中的7人。损失了三分之二。中低级将领损失更大。

其他网友回答

人生即演义,何须太认真。三皇和五帝,华夏都是根。若论亲人故,你我共涕零……

亲人们晚上好!

其他网友回答

公元219年,一代名将关羽败走麦城被东吴杀害。随着关羽的陨落,出现了一系列的蝴蝶效应,荆州丢失,张飞被害,刘备东征,夷陵之战又被书生大将陆逊火烧连营,大败而回。这些失误可以说直接导致了蜀汉元气大伤,恢复汉室变得遥不可及。

其中刘备在夷陵之战的损失是最大的,简直赔光了家底,不但兵力受损,武将也战死多人,以至于诸葛亮北伐的时候处处捉襟见肘。那夷陵之战蜀汉到底损失了多少?历史上真的损失七十多万吗?

夷陵之战作为三国时代的三大战役之一,当然在演义中会大书特写,连敌人孙权自己都说道:“今刘玄德即了帝位,统精兵七十余万,御驾亲征,其势甚大,如之奈何?”可见此次刘备是拼上国运,来与江东拼命。

公元222年,刘备继位后,御驾亲征东吴。命吴班为先锋,关兴张苞为护卫,水陆并进浩浩荡荡杀奔江东。孙权大惊,命孙桓率军五万应战,但刘备不愧为用兵老手,轻松击败了孙桓,大败吴军。然后孙权又命韩当为正将,周泰为副将,潘璋为先锋,凌统为合后,甘宁为救应,起兵十万拒之。可惜这些人照样不是刘备对手,毕竟实力悬殊较大,韩当周泰败走,潘璋被关兴所杀,甘宁也被蛮王沙摩柯一箭射死。

刘备此次率军七十多万,更有蛮兵相助,其势甚大。眼看就要逼近夷陵了,幸亏东吴阚泽谏言,让孙权启用陆逊为帅,迎战刘备。估计此时孙权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行不行都得试一试,毕竟自己“孙十万”绝对不是蜀军的对手。

刘备一听是陆逊为帅,又乐又气,乐的是偌大东吴居然找不出像样的大将,让一个书生娃娃为帅,真是可笑。但气的又是,关公之死与陆逊有直接的关系。刘备自认为陆逊不足为虑,再加上天气炎热,于是连营七百余里,扎营五十多座,依山傍水驻扎。这下给了陆逊一个天大的机会,因为陆逊上任后,约束众将不准出战,这次可终于等到刘备露出破绽了。陆逊命诸将,分兵夜袭用火攻刘备营寨。果然刘备不能抵抗,大败而逃。

此战蜀汉可谓是损失惨重,大将冯习,张南,傅彤,程畿等人先后战死,黄权不得已而投降了曹魏。关兴张苞二人保着刘备也是死里逃生,若不是张云救驾及时,杀退吴兵,估计刘备在劫难逃。诸葛亮也不禁感叹:“汉朝气数休矣!”

演义自然会夸大蜀汉军队数量,这样才显得刘备对关羽张飞等人的痛惜,对孙权的仇恨。蜀军浩浩荡荡七十万大军,再加上蛮王之兵,号称七十万也是正常的。但这只是演义,那真正历史中,刘备真的损失七十万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绝对不可能有那么多,最多五万人。

在刘备攻打东吴时,孙权向曹魏上表称臣。在《三国志中》曾记载:《魏书》:癸亥,孙权上书,说:“刘备支党四万人,马二三千匹,出秭归,请往扫扑,以克捷为效。”

所以刘备从西川带出的兵力应该在四万人,而为什么说是五万人呢,因为从蛮王处借兵一万左右。既然是大战,所以借兵如果太少,如两三千根本不顶用。所以至少要一万,而且不能太多,要不然是蛮王东征还是蜀汉东征呢。并且刘备借兵在历史中也是确实存在的。

《三国志先主传》中曾记载:先主派侍中马良安抚五溪蛮各部,各部相继响应先主。

而且在历史中,东吴方只给了陆逊五万兵马,与蜀汉军队数量差不多,最终夷陵之战东吴取胜,也没有记载到有什么大胜,以少胜多之类。可见刘备与陆逊双方兵力接近。

《三国志陆逊传》中曾记载:黄武元年,刘备率大众来向西界,权命逊为大都督,督朱然、潘璋等五万人拒之。

而且在陆逊战胜蜀军后,蜀军也只是损失数万人马,最多五万士兵,根本没有七十万那么庞大的数据。如《三国志陆逊传》:逊督促诸军四面蹙之,土崩瓦解,死者万数。

如果只是五万对五万,陆逊年纪尚轻,没有威名,实战经验根本不能和纵横天下的刘备相比。但是刘备连营数百里,营五十多座,被陆逊各个击破。蜀军一败涂地,刘备退守白帝城后,悲恨交加,最后一命呜呼。无奈的刘备只得托孤于诸葛亮,无法亲自实现“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大业了!

以上资料主要参考《三国演义》《三国志》。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