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春漫程村塬
文/李宝君
程村塬上,爱看戏的人多。各种版本的时装戏,特别是古装戏看得多了,各个村便涌现出几个或十多个尝试着唱戏,玩弄器乐的男男女女。但几个大一点的村子,真正成立戏班子,尝试着登台演出,应该追溯到文革以后。彼时,迫于破四旧,立四新,全面建立无产阶级文艺阵地的大形势,大方向,各个村的戏班子都命名为“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并且彻底取缔摒弃了古装戏。八大样板戏和一些反映阶级斗争,社会主义新人新事的剧目风靡全国,那时真可谓是神州大地一片红。
程村村率先成立了宣传队。宣传队的基本班底是程村二队几个热爱器乐,喜欢唱戏的青年。有一个青年叫南华正,热情度特高,数九寒天,大雪封门时在家练习打板(班鼓)功夫,几年勤学苦练,终于学成出师。在以后几十年的日子里,南华正成了程村塬热爱戏曲的代表人物。当时,在灵宝蒲剧团画布景的嵇志俊,不知犯了啥错,被下放回家。程村村文艺宣传队不失时机地聘请嵇志俊来搞舞台设计。没承想,嵇志俊不仅有绘画天才,而且对导演这一行,也很富于激情与创意,宣传队出演的十多个剧目都是他和南华正导演的。在原先程村公社老舞台多次演出,给塬上每一个村的穷苦乡亲带来了一时半会的快乐,使他们在昏暗荒芜的压抑中萌发了生活信心,在沉凝的雾霾里,感知了生命的鲜润。
土地下户,大集体解散没几年,大多数庄稼人走出了衣食温饱的困境,南华正以业已解散的原灵西蒲剧团为基本班底,又召集塬上各村的文艺爱好者,成立了“灵宝县眉户剧团”。组团不到半年,便赴洛南一些贫困山区尝试了第一次演出,达二十多天。因为不是专业剧团,方方面面的条件受限制,几年来,剧团只能巡回于方圆百十里一些边远山区演出,但当时,确实是给山里人阴暗的生活罅隙里注射了阳光,给山里人苦寂的心灵世界,引入了新的生活理念。
几年以后,程村塬几个峪里发现了金矿,人们的心乱了,眼红了,发财致富的欲望燎灼着每一个人的心。紧接着,市场经济铺天盖地而来,剧团微薄的收入已经养活不了这些赤心拳拳的梨园弟子。南华正潮红着眼,恋恋不舍地送走了剧团的每一个人,但七八个戏箱,他一直完好存放在自已家里。他很不甘心,多少年一直做着 重整旗鼓,东山再起的美梦。
南华正的梦终底没有做成。
但二十年以后,塬上却有人替他圆着梦。程村塬官庄三霄庙会传承人李林正、孟焕夫妇,年轻时就热衷戏曲文艺,当看到逐渐富裕起来的农民,平时无所事事,百无聊赖的境况,就利用三霄庙的场地,召集塬上的戏曲爱好者,聘请专业剧团的退休师傅,经过文化局注册,率先成立了“灵宝市三霄戏剧演艺有限公司”。农闲时节,说拉弹唱,排练小剧目。塬上好多人家婚丧嫁娶,老人过寿,小孩满月,常常邀请他们助兴演出。公司戏班给农家单调的日子,增添了太多的热闹与祥和。
这几年他们在塬上,在故县、阳平做过无数次演出,并且为灵宝老干局做过专场演出。连着三年的二月十九日,他们还要奔赴冰雪尚未消融的枣香峪,为观音堂仅有的几户人家,为常年累月孤独镇守在深山里的观音菩萨演出两天 。初春的大山里可真寂静,不用扩音器,胡琴,笛子,班鼓,和演员缠绵委婉的唱腔,如天籁一般,回荡的 很远,很远……大山里晚上寒气逼人,山里有的是粗壮的硬柴,山民憨厚地燃起几堆篝火,火光映照中,可以看到山梁上皑皑厚厚的积雪和同样泛着白光的石崖。
啊!一个多么美妙,流淌着诗意,盈动着原始情趣的夜晚。
令人振奋的消息总是接二连三。一年一度的官庄“三月三”庙会刚结束,演艺公司又接到五月廿二日,代表灵宝市赴三门峡参加戏剧大赛的通知。公司上下积极备战,现已进入紧张有序的彩排之中。
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在程村戏曲文化传承人南华正去世三年后,程村村郭小虎先生斥资数万元,以程村村文化大院为场地,特聘请原灵宝十一中校长,退休老教师李耀文出任总导演,又成立了“灵宝市程村百姓乐艺术团。”
提起郭小虎,程村塬上名号响当当,七十年代,伴随南华正,嵇志俊,都是程村宣传队的主要演员和组织者。许多年前,灵宝西半县黄金鼎盛时期,积累了一定的财富。此人酷爱戏曲,一生心系桑梓,乐善好施。早些年,各村修建教学楼,有的村恢复庙会,凡大的公益事业,他都一一捐资相助。组建“程村百姓乐艺术团”是他多年的夙愿,许多年前他和南华正就开始谋划此事,但都因他供职的长宏公司诸多事务缠身,一直到他宣布正式退休才得以实现。
李耀文老师,称得上程村塬上的“大才子”,多面手,文史理工科出类拔翠,音乐、美术、体育样样精通,尤其在音乐戏曲行业,造诣很深,当年为十一中谱写的校歌,为在窄口水库大会战牺牲的罗米发谱写的《罗米发之歌》,至今还有人传唱。七十年代,程村学校出演许多精彩节目,都是李老师和强振华老师一手策划导演。当年的许多学生演员,现都成为百姓乐艺术团 的骨干。艺术团成立不到一年,已在文化院舞台,许多村演出数场。每逢演戏,人们奔走相告。茶余饭后,好评如潮。
如此这般,程村塬风光添了新景致,程村塬人的谈资有了新内容。官庄庙上,程村文化院隔三岔五会响起班鼓,胡琴的清脆与悠扬,会传来演员“吚吚呀呀”的婉转学唱。去苹果园里劳作的人们,唱戏机或下载有戏曲的手机是必须要携带的,这些头发苍白,满脸皱褶的大叔、大妈们,在劳动间歇时间竟谈论起武俊英、任跟心,景雪变,王天明,孔向东等,这些蒲剧名家的唱腔,彻底陶醉了他们,征服了他们。听着戏曲,燥热、饥渴、疲劳都 都得到了暂时的消除和缓解。
如今的乡村,一座座高楼拨地而起,一辆辆小车开进农家小院,从表面看,家家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但多少人心里总觉着缺少点什么。人啊,这一特殊的动物,仅有锦衣玉食是不够的,每一个人内心都渴望精神泉源的滋润。做为农村人这一文化层次,戏曲最是他们喜闻乐见的精神寄托或情感释放方式。李林正郭小虎们自己出资,不图名利,传承祖国戏曲文化,为众多戏曲器乐爱好者提供了一个表现自我的舞台,给塬上丧失劳动能力,垂暮之年的老人创建了一个消遣、解闷的好去处。有了看戏的地方,就有机会经常见到老亲戚,老朋友,听着戏,拉着家常,想一想年轻时的风流轻狂,不亦乐乎庄户人,出力流汗多半辈子,晚年能开心顺意,便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程村属旱源,之所以物阜人康,人文景观底蕴深厚,群众性的娯乐活动气氛热烈,正是籍于一代又一代像南华正、李林正、郭小虎这样的热心人倾力倡导,慷慨斥资,才得以持续展现经久不衰的梨园春景,才赢得了程村塬人安居乐业,歌舞升平的太平盛况。
上世纪初,意大利一个在地图上都找不到的海湾小镇,因为库尔蒂斯兄弟俩创作的一首歌曲《重归苏莲托》而闻名世界,享誉全球。这首歌曲亦备受人们钟爱,经久不衰。甚至成为多明戈、帕瓦罗蒂等知名男高音歌唱家的保留曲目。
如今程村塬上,拥有三霄戏剧演艺公司,程村百姓乐艺术团,南天老刘乐队,崔晓飞乐队诸多才艺日臻精湛的文艺团体,程村塬幸甚,中国传统戏曲文化幸甚。相信这一群矢志不移的梨园弟子们,能够以各种文化形式展示程衬塬的魅力,奋力唱响程村人的精神品牌。众人划桨开大船,期待有一天,程村塬能成为中国的“苏莲托”。
向南华正,李林正,郭小虎先生致敬!向黙黙无闻,坚守着戏曲文化阵地的民间艺人们致敬!若干年后,如果有人要撰写程村塬文化志,那里面,肯定有你们浓墨重彩的一页。
作者简介:
李宝君,三门峡市作家协会会员。六三年人,生于陕西商县,长于河南灵宝。一个不甚称职的老农民,一介沾沾自喜的穷书生。四十年费时劳神,只换得耳聋眼花,几百万习作经历,方知道文难养家。然一支笔蘸一腔热血,视美文如美女娇娃,沉溺其中,今生恐难自拨也。
·END·
普洱雅苑
品茗 · 修心 · 慢生活
投稿邮箱:roushi0215@163.com
世界再大,不过一方桃源;心有温情,处处春意盎然。策划:石子主编:初见 · 普洱雅苑编委:王福寅 | 弘农羊 | 李宝君 | 吴亚锋| 知行| 贺文杰 | 崔河山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灵网备[2018]S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