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编辑老师约我就《掬水月在手》这部电影写点什么。版面所限有些内容无法纳入又深感不吐不快,就记录在这里,是为“余墨”。“正文”过些日子与朋友们分享。
空镜头
古旧的铜镜、浪漫的敦煌之舞、兴庆宫万邦来朝的壁画、静默的石窟与佛陀,一部人物传记题材的纪录片,居然是从一组稍显漫长的空镜头开始的。但这些镜头并不乏味,这些文化含量极高的大特写,一帧帧变化的速度不是很快,算不上真正意义的眼花缭乱,却着实“烧脑”——因为你要不停地想:这是哪里,这是什么,这是什么意思。影片行进中,类似的空镜头也比比皆是,佛院、碑林、怀素的草书,卢沟桥、故宫、圆明园,蒹葭、残荷、枯枝,老照片、旧书札……这是让一些人心生欢喜,也让一些人眉头紧皱的空镜头。这其中,我看得见欢喜,也读得出悲凉。
脉房
叶家老宅因着祖父的缘故,有一块上书“进士第”三个字的门匾。四合院的东厢房住的是叶嘉莹大伯父。因为大伯父从医,这里也就成了他为人把脉行医的“脉房”,叶先生自己读作“mò房”。我不知道进士之家的长子怎么竟然成了一名医生。虽然古人也常有“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志愿,却总觉得这应该是一个违拗父亲意愿的不讨喜的长子。叶嘉莹读初中时北大英文系毕业的父亲从军离家,直到她大学毕业已经当了老师才回来,她自17岁母亲去世,就一直依附大伯父一家生活,伯父伯母的善良、爱护对叶嘉莹意义重大。也是大伯父讲过的“迦陵频伽”的故事,让叶嘉莹把陈维崧的号“迦陵”用作了自己的笔名。
旗袍
影片中叶先生的第二个镜头就在讲述母亲教自己做旗袍,说斜襟的不好做,就叫她做更简单的对称的双襟。这剪辑手法堪称“横空出世”,与上下语境皆不相关。但片中一直有旗袍影像的出现。叶先生早年的照片大多身着旗袍,旗袍也是那个时代女性最常见的装束,诗人痖弦第一次遇见的那个“意暖神寒”的叶先生也是穿着旗袍的。影片中,视频连线看到谢琰夫人施淑仪时,叶先生连说了两遍:“你穿的我的旗袍!”那似乎是一件黑底白花的旗袍,连同片中那件数度出现的淡蓝底色的丝质旗袍,都是叶先生穿过后来送给施淑仪的。“你穿的我的旗袍”,语气中是惊喜,也是一个女子对“故衣”“故人”“故事”深挚的情感。蓝色旗袍衣领内,店家的商标还在,而旗袍上岁月拉扯而成的破洞,让我在一瞬间泪盈满眼。
婚姻
叶先生的婚姻不是父母之命,只是一个羞怯女生被追求后不知所措的选择。叶先生曾在其他场合说过自己从没有真正谈过恋爱,语气平淡却让人不免心生遗憾。她那个年代的女性,有太多人的婚恋大开大阖、轰轰烈烈,可是她没有。即使在不幸福的婚姻中,她也从没有试图逃离。关于她的丈夫,老友说,叶先生最重的批评也只是“赵钟荪这个人”。好吧,赵钟荪这个人也是做了件好事的,叶先生说是他把自己左一片右一片的诗稿整理在一起,一个字一个字刻在蜡纸上,这才有了后来的《叶嘉莹存稿》。说起这个人、这件事,叶先生的态度很是平静。
雪
影片里很多处出现了雪,但似乎并没有空中飘飞的雪花,全部是落雪。雪落在水岸上,水是流动的梦,雪是静止的诗;雪落在宫殿的屋顶和地面,遮蔽了飞檐斗拱、彩绘雕梁;雪落在佛陀的头顶眉间,描绘出眼眸低垂的慈悲与不为人知的心怀;雪落在枯瘦的枝条上,雪意柔软,枝条刚劲。雪落,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落在片尾处那行一路走向镜头之外的雪泥鸿爪的印记上。当初,苏轼的诗是这样写的:“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作者高方
家庭原创文学公众号“林记出品”主笔。大学教授,文学博士(后),散文作家,黑龙江科技大学“教学名师”。“黑龙江省文化名家”(宣传文化系统“六个一批”人才),硕士生导师。黑龙江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出版学术专著《<左传>文学研究》《<左传>女性研究》《千古谁人共此梦——诗语红楼》等8部,另有文学作品500余篇散见于《人民文学》《散文》《中华散文》等处,出版散文集2部。
“林记出品”
——全国首家“家庭文学写作工坊”
林超然家族文学馆
神存富贵心陶然,
诗文歌诵舞蹁跹。
疏食饮水传世久,
寻常人家有清欢。
此为一间被100余家媒体关注、发表、报道的家庭文学小铺儿。
2020年5月,“孙守云、林修文家庭”获得2020年“黑龙江省最美家庭”荣誉称号。
2020年6月6日,香港《文汇报》“文化视野”专栏整版刊文:《“林记”祖孙三代满门作家,黑土传奇文墨飘香》。
2020年8月6日,黑龙江电视台专题报道——“林记出品”:祖孙三代写文章,优良家风美名扬。
2020年10月8日,黑龙江电视台专题报道——“林记出品”:传承家风写故事,云上对话更团圆。
自2018年1月22日起,这个国内独树一帜的“家庭文学写作工坊”忆家事,说人生,谈写作,论文艺,以“林家写,写林家”的别致方式,构建了一个文墨飘香、情深意浓的文学大家庭。
公众号几乎所有的新创作品都被国内报刊发表。目前主笔为18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人,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4人,中国评论家协会会员2人,黑龙江省评论家协会会员3人)。
“林记出品”订阅者涉及全国400多个城市、世界30多个国家。祖孙三代共同经营的“林记出品”慢慢从一个闭环系统变成了敞开的空间,公众号最初的定位“一家人坚持精神聚餐,只为亲情抚慰、岁月安宁”,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如今,“林记出品”更希望借助自己的尝试,来提振寻常百姓写作的信心。
如您有兴趣,欢迎识别二维码,关注“林记出品”!烦请您同时推介给今生愿与文学结一场尘缘的家人、好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