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你们家乡在端午都有什么习俗?
优质回答:
家家包粽子吃。
其他网友回答
端午节吃粽子是过“端午节”的标志性的民俗
粽子,是历史悠久的节令名吃,也是端午节不可缺少的应节食品。
粽子,古人谓之角黍。隋杜台卿《玉烛宝典》卷五引周处《风土纪》云:“古人以菰芦叶裹黍米煮成,尖角,如棕榈叶心之形,故曰粽,曰角黍。”
我国粽子出现的时间,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在战国时代。此说多以南梁吴均《续齐谐记》为依据:“屈原以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于此日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续齐谐记》中还讲到长沙有个叫区回的人,对屈原很崇敬,经常把米撒在江上祭祀屈原。一天有个自称三阊大夫的人对区回说:你往水里扔下去的米,都被蛟龙吃了,如果你对我有诚意,可用粽叶把米饭包上,用红丝线缚住,投入水中,此物最为蛟龙所忌。区回依照这个办法做,别人也跟着效仿。据说这就是粽子产生的由来。
其实,端午节食粽的习俗与屈原无关。
假定粽子是为纪念屈原而产生的,那么粽子起码应该在屈原自沉之后不长的时间内盛形起来。而事实上在屈原去世后数百年间,史料中未发现有关粽子的记载。直至东汉时期,许慎的《说文解字》中才出现了“粽,芦叶裹米也”的记述。另外,《续齐谐记》只是南北朝时期的一部志怪小说,书中所记多为怪诞之事,从上面的介绍中不难看出其浪漫的想象和虚构的情节,以此作为某种史实的依据是不可取的。
当然,吴均的《续齐谐记》中“以竹筒贮米”的说法也不是完全杜撰的。在与《续齐谐记》几乎是同时出现的、记载屈原家乡风俗民情的《荊楚岁时记》中,亦有“以新竹为筒粽”之记述。这就是说,最晚是在南北朝时期:我国南方一些地方的确有用竹筒米做成“筒粽”。但是,这种“筒粽”的产生并不是纪念屈原,而是如闻一多先生提出的那样,是产生于古吴越地区一个龙图腾团族以竹筒贮米投入江中供图腾享用,祈求图腾神保护的图腾祭。
在我国的一些古籍中,还有关于“角黍”的记述。角黍为何物呢?西晋周处的《风土记》说:“角黍,菰叶裹黍米”。据考,这种东西就是古时产生于我国北方的一种粽。
周处是西晋义兴阳羡(今江苏宜兴)人,曾在西晋做过官,久居中原,他对北方的风俗习惯是了如指掌的。另外,黍又是我国北方的一种主要农作物,南方并不多产。在当时交通条件极为不便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大量远输异地的。这说明,角黍最早是出现在我国的北方,它的用途,主要是用来祭祀祖先。
把南方的筒粽与北方角黍统称为粽,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据《荊楚岁时记》记载:“夏至节日食粽,周处谓之角黍,人并以新竹为筒粽。”在这里,宗懔是把角黍和筒粽统统称为粽的。随着历史的发展,作为祭龙、祭祖之品的粽子,便逐渐成为具有中国民族风味的一种应节食品。
至隋唐时期,粽子已经大量出现,一年四季在市场上均有出售。唐都长安有专门制作、经营粽子的作坊和店铺,技艺相当高超。据史书记载,当时有一种九子粽,九个粽子用彩线捆扎一起,是节日赠人的好礼物。唐明皇以“四时花竟巧,九子粽争新。”和温庭筠的“盘斗九子粽,瓯蔡五云浆。”说的就是这种粽子。据说唐代皇宫里还有一种射粽游戏,桌上摆着许多粽子,人们用角弓射击,谁射中哪只就吃那只,非常有趣。
到了宋代,粽子无论是种类还是形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据《武林旧事》记载:宋代宫廷里有各种形状的粽子。有的结为楼台亭榭,有的结为舟辑车马。端午节这天,就连普通老百姓也在自家门前设一大盆,放些文蒲、葵花,上面用彩色线系上粽子。民间粽子的形状有角粽、锥粽、菱粽、筒粽、秤锤粽、九子粽等。还有用艾叶浸米包成的文香粽子,更有趣的是,当时举子赴考之前,家人还特为考生制作一种裹得象毛笔一样的粽子,称为“笔粽”,取“必中”谐音,盼亲人金榜题名。
宋代以后的粽子不仅形状五花八门,而粽子馅也多种多样。据《中馈录》“做粽子法”记述:“用糯米淘净、夹枣、栗、柿干、银杏、赤豆”做馅,可见当时制粽子的技艺已发展到一定的水平。至明代,粽子馅就更多了。有宻糖、豆沙、猪肉、果脯、松仁、枣子、胡桃等。清代出现了火腿粽子。林兰痴的《邗上百吟》就有火腿粽子的记述。我国的火腿粽子集多味于一体,油而不腻,老少皆宜,素以浙江嘉兴产品最负盛名,深受人们的欢迎。过去湖州还有种著名的枕头粽,它的形状象个枕头,味道鲜美,松软可口,堪称粽中一绝。
粽子是我国人民的传统食品,在其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因各地的饮食习惯和口味不同,一些地区的粽子逐步形成其独特的风味。其中比较著名的有以下几种:
北京粽子
形状为三角形或斜四角形。多数用大黄米和红枣、豆沙为馅,少数也有采用果脯的。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糯米有逐步取代黄米的趋势。但是,大黄米粽子仍是北方粽子的正宗,其特点是粘韧清香,别有风味。
苏州粽子
形状长而细,四角形。有鲜肉、枣泥、豆沙、猪油夹沙等品种。其配料考究,制作精细。如猪油夹沙粽子,就是选用上等红小豆,煮熟后去皮、滤沙,再加上成倍的砂糖和适量的油脂熬制成馅;裹扎时馅里还要夹一块肥肉膘。煮熟后脂肪水晶般明亮,口味甜美。
嘉兴粽子
矮壮长方,象个枕头。嘉兴粽子最早来自湖州,后逐步形成自己的特点。嘉兴粽子有火腿粽子、豆沙粽子、八宝粽子、鸡肉粽子。选料精细、调味讲究。例如火腿粽子,就是采用上等糯米与酱油拌和,再把猪腿肉切成小块,用糖、酒、盐等配成馅,裹扎时再用两块瘦肉夹一块肥肉,粽子煮熟后,肥肉的油渗入米内,肥而不腻,鲜美可口。
宁波粽子
浙江宁波粽子为四角形。品种也很多,有红枣粽子、赤豆粽子、碱水粽子等。代表品种是碱水粽子,即在糯米中加适量碱水,用老黄箬叶扎裹,煮熟后糯米变成黄色,沾白糖吃,清甜爽口。
广东粽子
为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外形别致,状如锥形。品种有鲜肉粽子、豆沙粽子、蛋黄粽子以及用鸡肉丁、鸭肉丁、蛋黄、冬菇、绿豆蓉调配为馅的什锦粽子。用荷叶裹,个头大,每只重一斤左右。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邀请。我家是辽宁南部地区,端午节,我们就叫五月节。一般人家在农历五月初三就开始泡糯米,初四开始包粽子。我们地区包粽子都是用苇叶,有糯米的,有大黄米的,根据各家的爱好包。我们地区包粽子没有搁馅的,吃不习惯,一般都是在粽子尖上搁个大红枣。一般人家初四晚上就开始烀粽子,初五早晨起来把粽子再煮一遍,再煮几个鸡蛋,咸鸭蛋。我们地区初五这天早晨都是吃粽子,吃鸡蛋,咸鸭蛋。一般中午还得包点饺子,炒点菜。一一一一一一。初五早晨起来,门上得挂几枝艾蒿和桃枝。还得挂一小串由孙猴子,小篦子,还有用布裹成的小粽子,还有两个用红纸糊的小葫芦它们穿在一起挂在门旁。早晨起来,家里有小孩子的,乘着孩子还没醒时,给小孩子在手腕上,脚脖子上绑点五彩线避邪。有的人家还在屋里房梁上挂一串用红线缠的大粽子,哪叫招财进宝。这是我的回答。
其他网友回答
我的家乡在东北中俄边境小镇上,过去叫兵团,现在叫北大荒农场。东北的端午节很简单,在端午节这一天,全家人清晨踏青採艾蒿,採回来后把艾蒿用红绳子捆起来挂在门框上,据说有辟邪,驱虫,等医疗作用。其次是早餐要吃鸡蛋。家家户户都煮鸡蛋。它的寓意可能是让家庭成员们都顺顺利利,人人幸福安康吧
其他网友回答
“端午节”是个双重节日,国人是以端 午节来追念大诗人屈原的,而民间把过端午节按一种民间风俗来过的。但是在我们西安地区过端午节也是两重意思,一般是以粽子,油糕为礼品,粽子是代表祭奠大诗人屈原,油糕是代表娘养女儿的一片心意,所以这两种食品运用到″端午节”这个日子作为礼品,孝敬娘家父母。
我们西安地区在”端午节”这一天,一般情况下是早上起来,先去野外地边上拨些艾草,回来插到窗两边,门两边,以避邪用,而每个孩子和大人身上必须佩戴香包,以防毒蛇入浸。而嫁出的女要给娘家送礼,外甥给舅家送礼,都是十个糯米粽子,十个油糕。如果是新女婿头一次去给老丈人家送五月节礼品,那就不是这么简单了,其码四样礼品,十个油糕,十个粽子,一盒绿豆糕,二斤猪肉这是必须备的礼品。
过去由于大集体生产经营制,每逢端午节刚好是紧张的三夏收割其间,客人到主人家送礼品来,一般情况下礼品一放,就回家忙着收麦子去了。而路远的客人在主人仓促的吃些饭,压个肚子饥就回家去了,显示出失去朋友冷淡客的情景。而现在都是机械化收割,很少动用人力收割。每逢端午节,啤酒,凉菜,甜米酒应有尽有,想吃什么有什么,真正的亲情体现在亲戚之间。
所以,”端午节”这个节日说重要也不重要,说不重要这可是一种民族文化习俗,人们还不敢乎示这个习俗。否则会失去朋友冷落客,会招来亲戚朋友非议的,就是在忙也得过好这个”端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