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门联完整版?
:“升官发财请走别路,贪生怕死莫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
很多学员在进入校门时都看到了这副对联,但也都义无反顾地踏入了军校大门。
黄埔军校要求黄埔师生以“三民主义”为信仰,以救国安民为己任。因而,招生的总体要求是“革命者来”。
那具体而言,黄埔军校又需要什么样的学员呢?但凡学校举行招生,一般都会发布招生简章或者相关公告,说明招生的条件。从现有的史料看,1925年12月登载在《赤心评论》上的招生简章表明了黄埔军校招生的具体要求:
一是年龄方面。黄埔军校要求青年学生年龄在十八岁至二十五岁之间。晚清以来,革命群体越来越年轻化,几乎约年轻就越“新”,所以黄埔军校意识到了争取青年学生的重要性。
二是学历方面。黄埔军校要求考生的学历至少是中学毕业,或者是与中学毕业相当的文化程度。即黄埔军校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接受再教育的能力。
三是身体方面。这个毋庸置疑,军校要比一般的普通类高校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有更高的要求,因此黄埔军校要求学生身体状况良好,能够吃苦耐劳,没有疟疾、肺炎、花柳病等疾病。
四是思想方面。黄埔军校要求青年学生需是中国国民党党员,要求“具有接受本党主义之可能性,无抵触本党主义之思想,有本党党员之介绍者。”
黄埔军校当年有幅对联,是什是来着,好像有个是“升官发财勿入此门”各位有谁知道啊?
对联全文是: 升官发财 ,行往他处。 贪生怕死 ,勿入斯门。 横批:革命者来。 本联见于黄埔军校大门彩楼的历史照片,对联的作者佚名,但一期学生宋希濂,四期学生肖志雄,以及第六、七期学生都有这副对联的回忆,可见这是师生们深受感动而难以忘怀的对联。联文通俗易懂,特别能体现当年黄埔军校草创之时广大师生的报国之志。 对联的寓意应是出自孙中山在军校开学典礼上的那个著名的演说,在开学之初,孙总理就号召全体师生:“要革命,便先要立革命的志气……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
“要革命,就是不要身家性命,一心一意为国家奋斗。”
据说有一次,孙中山先生视察军校,他看到这副对联后很高兴,连声称赞道:“好,军人应当如此!”
黄埔军校的对联是什么?
建校初期,黄埔军校的正门两旁,贴的对联是: 嘉宾戾止,我武维扬。
广州黄埔军校大门口最初赫然大书一幅对联:“升官发财,行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
孙先生逝世的消息传出,全军哀恸,举国忧伤。为纪念这位伟大的军校创始人,黄埔军校门口对联由之前的“嘉宾戾止,我武维扬”改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现在军校大门口两侧围墙上书写的就是这幅对联。
在军校二门门口挂着一副对联:“杀尽敌人方罢手,完成革命始回头”。据说当时在黄埔军校里,到处都张贴着这种宣传革命、鼓舞士气的对联,使人一进军校就强烈感受到它的革命激情。
黄埔军校的门上对联是什么?
1924年,孙中山亲自批准将这样一幅对联贴在黄埔军校的大门上:上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
黄埔军校门口十六个字是什么?
黄埔军校门口对联:贪生怕死莫入此门,升官发财请走他路。横批:革命者来。
黄埔军校于1924年6月16日创办,1926年3月改名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1928年5月更名“国民革命军军官学校”,同年9月又改名“国民革命军黄埔军官学校”,1930年9月迁往南京。
广州解放后,广州市政府和驻军修复了军校部分建筑。1962年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晋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6年广州市政府按”原位、原尺度、原面貌”原则重建校本部,使军校旧址恢复昔日风采。1990年对外开放,2000年评为广东省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38年军校校本部被日军炸毁。
黄埔军校迁址於台湾高雄县凤山市复校,名称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仍保留创校时,门口所立标语精神;”贪生怕死莫入此门,升官发财请走他路”。
并以”亲、爱、精、诚 “作为校风精神,以五大信念: “主义、领袖、国家、责任、荣誉” 作为平时培养教育学员生官兵的信念、宗旨与高尚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