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与李白谁的文学地位高! 李白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网友提问:

苏轼和李白,你觉得谁的文学成就更高?为什么?

优质回答:

相对于苏轼的词,李白差得不是短距离,而是很远很远。苏轼的诗歌,尽管也有豪放飘逸洒脱的特点,但与诗仙李白相比还是差一大截。

所以,若问苏轼和李白二人谁的文学成就更高,回答应该是特长不同,各有千秋,不能一概而论。

如果偏要问出个究竟,这样回答应该比较合适,既:在词赋领域,苏轼的文学成就更高。在诗歌领域,李白的文学成就更拔头筹。

若再问为什么,因为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只好拿出具体实例来说明。

举两个例子:

一、词赋领域

苏轼词二首:

1、《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写景:大开大合,能纵能收,尽情展示了大手笔的气魄,读起来荡气回肠。

怀古:直呼周郎其名,遥想当年,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是何等气派与豪气。

抒怀:感叹人生逆境,悲凉愤懑,如梦如幻,统统化作江河月色之中了!

字字句句直击人心,景,情,意紧密融合,一幅人生画卷展现眼前,沁人肺腑,动人魂魄。

2、《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倚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常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可谓是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模板,千年来无人超越。

开篇的举杯问月,通俗晓畅,直入人心。雄心壮志无处施展,悲愤心怀,愁思万缕,尽在酒中。

下篇的对月怀人,胞弟的手足之情,带出了千古佳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朗朗上口,千古流传。

李白有这样水平和这样高度的词么,翻遍史书,只有《将进酒》和《蜀道难》两首汉乐府词赋可以算作上乘,但与苏轼的词赋相比,无论是意境和语境,都不在一个层次上。

有史以来,能与其媲美的,无疑是伟大领视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和《沁园春,长沙》。限于篇幅,就不转摘了,相信所有诗词爱好者会有同感。

二、诗歌领域

李白诗两首。

1、《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前两句送别友人,平铺直叙朴实无华。后两句直抒胸臆,诗情画意跃然纸面。全篇一气哈成流畅自然,非一般水平所能达到。写作的最高技巧是无技巧,在李白的诗歌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2、《下江陵》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全诗将行船的轻快速度与诗人的兴奋心情交织在一起,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节奏明快响亮。有人把它描述为“惊风雨而泣鬼神!”当不为过。

诗仙李白,绝非空有虚名,在他众多诗歌当中,随意拾撷两首,都可称为上品。限于篇幅,就不一一解读。

两相对照,苏轼在诗歌方面,确实难以与李白媲美。

其他网友回答

差不多,都是登上珠峰炼狱的大文豪。

其他网友回答

李白,诗仙啊!传播更广泛。

我认为时代不同,造诣亦不同,不可比拟。

当然,两个人都很高。因人而异,有的人喜欢李白的自由精神,潇洒的生活态度,狂傲不羁的才华。有人喜欢苏轼的坚定意志,坚持真理的勇气,百折不挠的人生态度,卓越的文学才华。

其他网友回答

没有类比性,不可同日而语,就像红烧肉和炖鱼头,哪个好吃?就像芦笋和菠菜,哪个可口?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武,鹿死谁乎拳打脚踢刺刀见红,立马可见分晓;文,怎么比?你长于诗词歌赋,我爱好今古传说。你喜欢辞章考据,我欣赏天马行空。你仰天歌咏“霓裳仙裾今在何方/何处才是我的骄傲”,我低头拭泪“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青菜萝卜,芋头咸粥,各有所喜,怎么比?

苏大人擅长诗词,书法壮滚滚像一头头吃饱喝足随时可出栏的野猪,虽然黄州儋州(到过正在阿房宫一样焚烧的澳洲吗?)什么的苦兮兮,总体在高层体制中呢,绿肥红瘦混得会差?‘明月夜/短松冈。虽然樱桃小口南风蛮腰可以做为礼物,怀念元配的词作吃饱了蹄胖是要写的。谁叫他天赋比别人高呢?

而谪仙老李其实大不一样,吃了上顿下顿谁请?四川呀山东呀甚至没有飞机高铁的莫斯科附近碎叶,仗剑布衣,容易吗?葡萄美酒夜光杯,老婆儿女吃什么?

或者是捕风捉影以讹传讹的传说,或者放在现当代,谁学起?这样的洒脱。“天子呼来不上船”,谁谁脱靴谁谁磨墨……非常可以作为古来草莽文人的自慰。苏轼会这样?

……不多说了。再说又是删了,甚至扣分禁言什么的。(还李白!)

一句话:不比。三娘舅会编菜篮,二姑夫能做板凳。怎么比?

其他网友回答

春云夏雨秋夜月,唐诗宋词汉文章。他们的文学成就都很高,在中周国的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位置。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