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一夜满关山到底是宋祁写的还是高适写的?
“风吹一夜满关山”出自唐代诗人高适的《塞上听吹笛》。不是宋祁写的。
《塞上听吹笛》原诗如下:
雪尽胡天牧马还,
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
风吹一夜满关山。
【译文】
边塞冰雪消融,傍晚战士们放牧战马归来了;明月升起,戍楼上羌笛悠扬。想问问那《梅花》会落在何处?它随风飘荡,一夜落满了群山关隘。
塞上听春曲古诗?
《塞上听春曲》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作品注释
⑴塞上:边塞地区。
⑵雪净:冰雪消融。胡天:指西北边塞地区。胡是古代对西北部民族的称呼。牧马:放马。西北部民族以放牧为生。
⑶羌(qiāng)笛:羌族管乐器。楼:防卫的城楼。
⑷梅花何处落:此句一语双关,既指想象中的梅花,又指笛曲《梅花落》。《梅花落》属于汉乐府横吹曲,善述离情,这里将曲调《梅花落》拆用,嵌入“何处”两字,从而构思成一种虚景。
⑸关山:这里泛指关隘山岭。
借问梅花何处落 风吹一夜满关山 满字赏析?
将“梅花落”拆用,又构成梅花开满关山的虚景,呼应雪净月明的实景,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内心思念家乡的强烈感情。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中和色和香洒满关山。这固然是写声成象,但它是由曲名拆用形成的假象,以设问出之,虚之又虚。
而这虚景又恰与雪净月明的实景配搭和谐,虚实交错,构成美妙阔远的意境,这境界是任何高明的画手也难以画出的。
同时,它仍包含通感,即由听曲而“心想形状”的成分。战士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句中也就含有思乡的情调。
高适塞上听春曲古诗?
《塞上听春曲》的诗句全文如下: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此诗用明快秀丽的基调和丰富奇妙的想象,描绘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塞外春光图,反映了边塞生活中安详、恬静的一面。诗人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在虚实交错、时空穿梭之间,把战士戍边之志与思乡之情有机地联系起来,统一起来,构成一幅奇丽寥廓、委婉动人的画卷。全诗含有思乡的情调但并不低沉,表达了盛唐时期的那种豪情。
风吹一夜满关山全文?
全诗
塞上听吹笛
雪净胡天牧马还,
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
风吹一夜满关山。
赏析
此诗写塞上闻笛而生乡关之思,但首先却展现出冰雪铺凝的广袤胡天,然后再在明月与戍楼之间托出羌笛之声,在荒漠塞外与故乡春色的鲜明反差之中透露出缕缕乡思。但这乡思却略无哀怨,而是随着一夜风吹渗满整个关山,以可见的壮伟景观的实态体现出巨大的内在显现力与艺术包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