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遇春为什么杀徐达?
常遇春没有杀徐达
徐达和常遇春都是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开国功臣,两个人都是明军中骁勇善战的将军,他们两个都属于一个利益共同体,一起从军打仗,两人各领一路人马,辅佐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加官进爵,继续为大明供职,两人同朝为臣,按照现在的话说这两人就是战友加同事的关系。
其实,这俩人的私交关系并不怎么样,两人性格各异,徐达性格温和善良,常遇春性格暴虐,嗜杀,常常在处理战俘上存在很大的分歧,所以两人也是相互看不惯,加上常遇春好大喜功,两人的关系看上去相处平静,实则暗涛汹涌
朱棣徐达的结局?
徐达是朱棣的岳父。
徐达,明初名将,准确说是第一名将,深受朱元璋倚重,后因病而亡,也并非朱元璋毒死,那属于野史杜撰。
徐达不仅仅是明初第一名将,更是朱棣的老丈人,可以说是朱棣除了朱元璋外的最重要靠山了,所以朱棣不可能杀徐达。朱棣也是徐达培养出来的,其领军作战的能力也是徐达培养的结果。
如果说徐达不是早早病逝,朱标早亡的时候,徐达还在,恐怕朱棣会直接被朱元璋立为太子,毕竟背书太硬,也有利政局稳定。
正史徐达之死完整版?
徐达是重病逝世。
洪武十七年(1384年),徐达在北平留守时得了背疽,不久稍微好些。
然而次年二月(1385年),病情加重,随后去世。
徐达死后,朱元璋亲至葬礼以示悲疡,把他列为开国第一功臣,追封他为中山王,谥号“武宁”,赠三世皆王爵。
赐葬钟山之阴,御制神道碑文。
朱元璋曾经称赞他说:“令行禁止。不居功自傲,不贪图女色财宝,处理问题不偏不倚,没有过失。当世有此美德者只一徐达。”
徐达之死正史?
明朝开国大将徐达,也是被朱元璋害死的
正所谓“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灭,谋臣亡”,说到屠戮功臣,朱元璋在历代帝王之中绝对名列前茅。
不论为了肃清政治环境,还是为了稳固统治,亦或是保证皇位传承,朱元璋杀起功臣来,那简直是毫不手软。
根据《明史》记载,徐达乃是因“背疽”而死。然而在民间,却有这样一种说法广为流传,徐达当时生了背疽,朱元璋听说生有背疽之人吃了蒸鹅将会加重病情导致死亡,于是便派人赐给徐达一只蒸鹅,徐达含泪吃下,不久疽发身亡。
这种说法流传甚广,再加上朱元璋诛杀功臣的名声,使得人们对此深信不疑。那么,这个说法到底从何而来呢?
《明史》之中对此其实并无记载,直到徐祯卿的《翦胜野闻》中,才出现了“忽赐膳”的记载,不过却并没有明确赏赐的就是“蒸鹅”,而且《翦胜野闻》只是一本野史笔记,记载的本就是民间传说之类的趣闻,正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翦胜野闻》的评价,“书中所纪,亦往往不经”,其实并不是很可靠。
到了明末时期,王文禄在《龙兴慈记》中写道,“徐达病疽,帝赐以蒸鹅,疽最忌鹅,达流涕食之,遂卒”,这才完善了这种说法。到了清朝时期,《廿二史札记》同样采用了这种说法,虽然作者本人也认为这纯属无稽之谈,只是为了增加趣味性,但却没想到这种说法竟然就此流传后世,而且使得后人对此深信不疑。
以上便是朱元璋以“蒸鹅”赐死徐达之说的由来,本是民间传说,却由于半真半假,加上朱元璋杀功臣的名声,竟然使得这种说法广为流传。
徐达怎样死的?
徐达是明朝开国的第一功臣,拜为太傅、丞相、征虏大将军,进封魏国公,岁禄五千石。徐达一直率军镇守在北平。洪武十七年,天象显示不利于大将。朱元璋深感不安,让大将军徐达离开镇守之地,回家休养。同年的腊月二十一日,徐达染病,到洪武十八年二月二十七日去世,终年五十四岁。朱元璋称赞徐达“忠志无疵,明乎日月”,他担心岁月会磨灭徐达的功绩,所以“朕特亲笔”记述徐达的一生,“勒诸坚石,树当神道。”
汤和徐达常遇春的结局?
徐达、汤和、常遇春都是因病去世。
历史上徐达是得了背疽而死的,很多野史中曾经记载徐达的死是因为朱元璋所送烧鹅,徐达生背疽,朱元璋关心之际,便派人送去了亲笔慰问信,徐达吃下烧鹅不久后去世。
汤和懂得迎合皇帝的心思,朱元璋对掌握军权的老臣不放心的时候,汤和就主动急流勇退,于是,在众多高级将领中第一个自请解除军权。朱元璋立马拨款为汤和在凤阳老家造房,让他衣锦还乡。汤和告老还乡后,在二十三年患病,二十八年八月病卒,被追封东瓯王,谥襄武。
据《明史》记载:进攻大兴州,遂拔开平。师还,次柳河川,暴疾卒,年仅四十。常遇春的死有可能是意外,自己本身不注意身体状况,加上当时天气因素促成了常遇春的死亡。
刘伯温和徐达是怎样死的?
刘伯温是胡惟庸在御药中下毒毒死的。当年朱元璋派心腹大臣胡惟庸前去看望刘伯温,临行前,朱元璋对胡惟庸7个字:“疾病磨人,勿苦之!”
胡惟庸立即明白朱元璋的意思,在御药中下了毒。而徐达死于背疽,所谓背疽,在现代医学看来是背部发生了大面积急性化脓性感染,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侵入多个相邻的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或汗腺导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