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明史》的可信度有多高?
优质回答:
《明史》不可信?那什么历史书可信?又什么人写的历史书可信?日本人写的还是美国人写的?如果说,历史是胜利者写的,所以不可信,那么有几本书可以信?
主观判断不能代替证据,拿出证据来说话,没有证据那是不理智行为。现在学习历史有几个不好的现象:娱乐化、喷子化、绝对化、主观化等等。
我这么说并不是说《明史》就可信。《唐书》可信吗?现代人把李世民黑得不成样子,说李世民为了玄武门兵变合法化,黑了太子建成几十年,然后后代子孙继续。还有唐朝黑隋朝。
《明史》的可信性没有一个正经历史学家彻底否定过,基本上都是就事论事。清朝为了自己合法自然会有些隐晦有些不提有些歪曲,但这并不代表不可信。
明史勘误好几十本,都是引经据典来驳斥某些词条。但这没什么,因为印刷术、因为时间、因为私著历史比较多,所以明朝留下的史料很多,你要找汉朝私著历史你能找多少?做不到旁证对比,但你能说他们就完全可信吗?
史书本来就是二手或N手资料。它没有考古重要,但考古能解决大部分问题吗?
举个例子,袁崇焕这个人。《明史》有没有抹黑?我不知道,那个得把袁崇焕相关资料放在一起对比。但肯定你得不到答案,因为那都是冲突的。历史资料多了就会观点不同,同样的资料不同的人会解读出截然相反的观点。
你能说谁摸黑谁吗?除非很明显的摸黑,就该当做历史争鸣!连岳飞、林则徐、左宗棠等都会被近人、咱们自己的汉人抹黑,那请问历史是什么?
历史就是争鸣,不是你自己的观点就一定是历史。你说抹黑,证据!
其他网友回答
学习和研究过历史的相信都听过一句话,尽信书不如无书。明史可不可信,要读者做出自己的判断。
中国有为前朝修史的习惯,并通过为前朝修史,来确定自己的继承前朝、统治有合法性的地位。《明史》 336卷,清朝张廷玉等修,这也是24史中最后一部。《明史》编纂时间前后历时60年(从康熙十八年起至乾隆四年才结束),是我国历史上官方编纂史书时间最久的一部,同时也是官修史书中比较成熟的一部。
《明史》的优点非常多,文字简洁、事实详确,因为主要取材于《明实录》,天启、崇祯两朝则采取其他官私著述。就全书各部史实详确而言,纪、表不如志,志不如传。《明史》中对明清之际的历史事实有不少歪曲和删削,如建州女真与明朝的隶属关系以及南明抗清的史实,这是此书最大的缺陷。
所以说,《明史》中的记载大部分还是比较可靠的,但关键的部分又不那么可信,所以只能根据多种史料,做出自己的判断,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明朝的历史这样,其他的历史也无不如此。
其他网友回答
明史之所以这么不靠谱,要“归功于”两拨人的“努力”。
第一拨是明朝的一堆皇帝,自从唐太宗开了看本朝史的先河,历代史的可信性就大打折扣了,到了明朝尤甚。明朝皇帝的权威是之前皇帝比不了的,连宰相都废了,不要听明粉吹,内阁首辅权利根本和宰相没法比,皇权完全没有制约,不光皇帝自己改起居注,还有满腹经纶的进士上赶着帮着改,商量着改,腆着脸改。下面这两位,用古代版的胡萝卜加大棒,打折了读书人的腰杆子,勾出了读书人的狗肚子。
第二拨是清朝的几位皇帝,明史修的时间是历代史最长的,从顺治修到了乾隆,中间第一个比较上心的是超长待机的康熙皇帝,可以想象一下,大帝拿着修订中明史对着编纂队伍说:“这段不行啊,不能体现某位皇帝的昏庸,这段不行,不够荒淫。你们这样写是不是立场有问题。”接着是雍正,乾隆,接着潜心修改。明史还能有啥。
其他网友回答
应该说清朝编写的《明史》可信度还是要打一定折扣的。
清朝祖先发源于东北,自大明立国时起就统治该地区。在明朝成化年间,发生了“成化犁庭”事件,建州女真(清朝祖先)遭受了灭顶之灾。李成梁镇守辽东期间,在一次军事行动中误杀了努尔哈赤的父、祖。明朝之后也让其世袭了父亲的职位,之后几十年时间逐步统一了女真各部落。
努尔哈赤在公元1618年正式起兵攻打大明,之后继位的皇太极继承其遗愿继续攻打明朝,并在顺治元年攻占北京,经过几代皇帝的征战最后统一全国。
可以说清朝及其祖先和明朝还是有很大的历史恩怨的,清朝夺得天下后,在编修《明史》的过程中,肯定会对明朝的皇帝刻意丑化,歪曲部分历史史实。
其他网友回答
个人观点,还是比较可信,或者说可信度比较高。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中国历朝历代,修史的官员都具有较高的气节,一直以来封建王朝的史官都是以春秋的笔法书写历史,因此还是相对比较公正。
第二,不只是清朝,哪怕是唐朝太宗年间都出现了统治者干涉史官修史的事件,但总体来说,统治者所干涉的只是个别事件,并不会对整个史官的书写进行干预。
第三,主管来讲,历史也是人写的,每个人对历史事件的看法,态度都不一样,因此难免会有失偏颇。但中华五千年文化,如果没有公正的史官,也不会有这方面传承。而且我们对明史的认知,也没有被除清人注定的史书以外的文献所改变。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