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统一六国以后是怎么灭亡的 为什么是秦国能最后灭了六国统一全国

网友提问:

秦国统一六国之后,为什么在秦国灭亡后却没有再分裂?

优质回答: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秦统一六国,没有再分裂?这说的好像战国时期,就没有统一似的。

您别忘了,春秋战国时期,那都是诸侯国们瞎闹腾,按照当时读书人的说法,那叫礼乐崩坏,毕竟他们还有一个天下的共主,那就是周天子。

所以您别看那会虽乱,您可不能说这是分裂,至少在形式上是统一的。

当然也有小伙伴们持有不同的意见,您别急,您先听听俺说的,然后下结论,您就当是个聊天。

首先咱确定一下,什么叫统一。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要说了:“这还不简单,老祖宗留给后人的地,咱必须把他划拉到一块,在这片土地上只能有一个老大,一个皇帝,这就是统一。”

这您说的太简单了,您听俺的解释。

这统一,他包括是多方面的,你比方说文化上的统一,地域上的统一,思想上的统一。

就拿文化上的统一来说。

您瞅瞅欧洲这嘎达,说真格的地方真心不大,但这片土地上有过统一的政权吗?木有!

不是他们不想,在整个历史上就有人想整合整个欧洲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您比方说拿破仑,结果呢?事做了一半就完蛋了,他自己都被流放到荒岛上了,之前准备都化成了泡影,该怎样又咋样去了。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说,那是有其他国家捣蛋,英国,俄国从中给你乱搅和。

拉倒吧,苍蝇还不盯无缝的蛋,你没毛病,能让他们搅和了吗?

最根本的原因,还不是文化上的缺失,让他们没有统一的文化。

光语言就有好多种,什么法语,什么德语,什么西班牙语等等,彼此之间说话都听不懂,就算是写出来,大眼瞪小眼的不知道对方要干嘛?

所以从心里上就有了隔阂,您就算把他们拧到一块,粘不起来的。

回头您瞅瞅咱春秋战国时期,文化上哪是统一的,大家伙用的都是方块字,都是老祖宗仓颉整理出来的一套文字系统,礼义廉耻这都是一块的,这都是老祖宗多少年传承下来的。

秦国的人才在本国待不下去了,就跑到赵国,或者不行去齐国他也成啊!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要说了:“你快拉倒吧!战国后期,一个马字,他们都能写出二十几个不一样的!”

看事情您不能这么说,文化包括很多内容的,你比方说大家伙蹲在自家太庙里祭祀,没有几个生猪肉,这都不成,礼仪这一块不能说完全一样吧,也差不多的,这也是文化啊!

当然你说道字,这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根,那会虽然一个马字就能出现很多种写法,这也说明这个文字有出现分裂的趋势,如果不加管束的话,指不定就像拉丁文一样,传的时间一长英语,法语,德语就分叉了。

但好在那个时候,咱还有礼仪啥的能把文化这东西黏到一块。

这不后来秦始皇统一天下,也感觉到这事有点棘手,于是就统一了天下的文字,其他冒出来的文字一并销毁,就不用了。

这就是秦始皇的伟大之处,有人说秦始皇是暴君啥的?俺是真心不喜欢听,没有这个暴君,咱文化上能统一?他是在最关键的时候,把文字统一了,让大华夏有了一个统一的根基。

打他开始,这流传了多少年了,广东人说话,山西人听不懂,山西人说话,广东人也一样,但一写字全明白了,啊!都是大华夏的人!没毛病!

这不现在都在推广普通话,这其实也是文化上的一个统一,让认同感更加的深刻。

所以秦始皇之后就出现了所有的皇帝们都有一个认识,都是大华夏的子民,你凭啥不听俺的,打不死你。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听着熟悉吧!哎!

还有疆域上的统一。

周天子为嘛实行分封制呢?很简单那会交通不是很便利,一个地方一个诸侯王,让他们自力更生,毕竟这要是离王都远了的话,当地发生点啥事,你三五个月才能把消息传回去,黄瓜菜都凉透了。

所以这也是个没法子的事,也就是说周天子管辖的地域其实是一种比较松散的联合,在这种联合之下,都认周天子做共主,大家伙的地盘联合起来就是周朝的土地。

但这种疆域的统一太过松散了,到了秦国的时候,他就变成了郡县制,形成了中央集权,这很好,以后的皇帝不管怎么改都是朝这个方向努力的。

可你怎么改变都无法改变,道路的不畅通。

于是秦始皇造了秦直道出来。

一条全部都用黄土夯实,全长736公里的路出现在了大华夏的土地上,在当时这就是高速公路。就这秦直道两千多年过去了,上头还是不长草,很多路段现在都能用。

还有灵渠一条古老的运河,将长江和珠江连到了一块,这可是南方的两大水系。

有这么两工程,秦始皇将他能统治的疆域牢牢的绑在了一块,这就是疆域的统一,他只能变大,不能变小。

疆域的统一,道路的畅通,让文化直接的交流变成了现实,也就不会出现文字都能分叉的事,就算是出现了,那肯定是错字,那得改!

这就是秦始皇的伟大之处。

他还专门造了个长城,把所有的疆域又加了一道锁链,您就说牢靠不牢靠。没毛病吧!

再有就是所有的统一,都会归结到思想上的统一。

最简单的说,这么多年下来,咱各个地方有时候吵吵,俺们这嘎达好,你们那嘎达差点,一听这话俩人坐下来能掰扯好长时间。

可要是老外蹲在一边插句嘴,一准就会说:“你那的?去去,这是俺们兄弟之间拉家常,你跑这凑啥热闹?”不客气的直接就是:“滚!”

而且咱一听国家有啥进步啦,有啥拿到了世界第一啦,全体大华夏人从上到下没有一个不高兴的,开心就完事了。

这就是思想上的统一,发展到感情上的热血,形成一个民族的凝聚力,骄傲,自豪油然而生。

俺们就是一个民族的,当然就要统一,分开那是对自己民族的亵渎,所以统一就成了众望所归的事!

不知道俺说清楚了吗?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其他网友回答

秦国通过武力手段,强行把六国统一起来,建立了秦朝。但是这个秦朝并不稳固,只有十多年的时间,就很快分崩离析了。

秦朝分崩离析以后,照理,被灭掉的六国,本来应该各自又复国,把原先的六国又建起来。可是为什么,最终六国都没有建立起来,没有再重新回到战国时代,而是新建立了一个朝代,而且从此中国就是一个统一的朝代了呢?

(陈胜吴广起义)

咱们先来说,为什么六国没有能够重新恢复。

实际上,当时并不是六国后代没有试图恢复,而是都在积极恢复。

陈胜吴广农民起义发生后,一下就变得天下大乱了。从刘邦的经历我们就能够看出,当时,各地都在纷纷宣布独立,刘邦所在的沛县也准备宣布独立。正是因为准备宣布独立,萧何、曹参等人,才会和县令商量,把刘邦从山上迎接回来。而刘邦回来后,沛县县令害怕刘邦的存在,会威胁到他的地位,因此拒绝了刘邦进城。而刘邦则和萧何、曹参联合起来,推翻了沛县县令,刘邦自称沛公。

刘邦的这一段经历,实际上很能说明问题。也就是说,虽然当时六国后裔,都在积极地恢复原先的国家,但是并不是他们想恢复就恢复了,而是还经历了一些情况。

哪些情况呢?咱们把当时几个国家的情况都分析一下。

楚国。当时是项梁和项羽这些楚国的贵族后裔,把原先楚国宗室的后裔熊心拥戴起来。但是这个熊心实际上只是一个傀儡,并没有任何权力。后来,手握重兵的项羽觉得熊心对于他来说是一个障碍,干脆把熊心给杀掉了。

齐国。当时齐国的后裔田儋、田荣、田横三兄弟杀掉狄县县令,自称齐王。这实际上就是恢复了齐国。不过我们知道,最终这个齐国被韩信给灭了。韩信被刘邦封为齐王,但最终刘邦又杀掉了韩信,封自己儿子刘肥为齐王。这个齐王,显然已经与六国后代没什么关系了。

(韩信)

燕国。最早恢复燕国的是韩广。不过这个韩广是陈胜的手下武臣的部下,本身与原来燕国的后代没有啥关系。后来项羽又改封韩广为辽东王,接着韩广被臧荼杀掉,臧荼自称燕王。而臧荼又被刘邦杀掉,刘邦也封了自己儿子为燕王,与原先的燕国更是没有任何关系了。

赵国。陈胜吴广起义后,最早自称赵王的是陈胜的部将武臣。这个武臣,其实也与之前赵国的后人没有任何关系。不过后来武臣被杀,张耳陈余立赵国后人赵王歇为赵王。但这个赵王歇被韩信打败杀掉,张耳被封为赵王。这个张耳,与之前的赵国也是没有什么关系了。然后张耳的儿子张敖成了刘邦的女婿,刘邦最终把赵王封给了自己儿子,然后吕后又杀掉赵王。总之,此后的事情,都与之前的赵国无关了。

韩国。张良拥戴原先的韩国后裔韩信为韩王。韩信因为支持刘邦,继续得封韩王。但是后来,因为刘邦猜忌异姓诸侯王,因此韩信投降匈奴。刘邦带兵攻打,把韩信给杀掉。

魏国。陈胜吴广起义后,陈胜部将周巿立原先魏国的后人魏咎为魏王。但是后来章邯攻打魏国的时候,魏咎自焚而死。接着魏咎的弟弟魏豹自立为魏王。他也获得了项羽的封赏,但是最终被刘邦给杀掉。

(项羽)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秦末动乱后,六国都已经恢复了,但是没有一个恢复的国家幸存了下来。没有幸存的根本原因,还是因为拳头不硬。拳头不硬,自然就无法存活下来了。

咱们再来说说,为什么之后中国再也不是分裂的国家,而是统一的国家。

根本的原因,是因为统一已经成为人心所向了。

事实上,这个人心所向,从周朝开始分裂的时候,就有这样的意向了。最初,大家是为了假借维护周天子的权威,扩充自己的势力。最终,就完全不管周天子,而直接发展自己的势力了。通过不断兼并后,到战国时只剩下七个最强国家。然后就是秦国灭掉六国,实现统一。

总之,由于文化的同宗同源性,实现大一统,已经是当时人的共同愿望。

而项羽在建立西楚国的时候,对天下实行分封,实际上有些逆时代潮流。这种逆时代潮流,显然是行不通的。所以这些分封出去的诸侯国,没有一天消停,又继续打仗。直到最终刘邦灭掉所有的分封国,实现了再一次统一,天下才安定下来。

从此以后,大一统一直就是中国人共同的主题,一直延续到今天。而且肯定还将继续延续下去。

(参考资料:《史记》等)

其他网友回答

公元前230年,秦始皇开始了统一六国的步伐。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仅用了十年时间,便统一了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

秦朝建立之后,秦始皇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希望嬴氏江山可以延续千世万世。但是,历史并没有朝着秦始皇预期的方向发展,秦朝仅仅延续了两世,十四年而已。

秦朝仅仅存在了十四年,全国统一的时间并不长。秦朝之所以灭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六国人民不认可秦国统治。秦末农民起义爆发之后,六国贵族纷纷起兵造反,共同推动了第二波反秦高潮的到来。

原楚国后裔出现了项梁、项羽叔侄,原魏国出现了魏咎和魏豹,原韩国出现了韩王安和韩王信,原齐国出现了田角、田荣等人,原赵国出现了赵王歇等人。

最终,六国贵族合力推翻了秦朝。如果六国老百姓对秦朝充满了感情,他们不可能跟着各国贵族一起造反。按道理说,秦国统一的根基并不稳固。秦朝灭亡之后,天下并没有再一次分裂,而是建立统一强盛的大汉王朝。秦朝灭亡之后,天下为什么没有再一次分裂呢?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统一成果。秦始皇统一文字、车轨、度量衡。秦始皇通过这些措施,加强了全国各地的经济、文化交往,全国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秦朝虽然灭亡了,秦朝各项统一的措施并没有随之消亡。全国各地依然使用秦朝的货币,依然使用同一个标准的度量衡。秦始皇修筑了大量驰道、直道,加强了全国各地的联系。一旦一个地区发生叛乱,各路大军很快便可以朝发夕至。

秦始皇为了防止六国后裔作乱,迁移了六国贵族和豪强。秦朝将六国后裔,迁移到偏远的巴蜀地区或者关中地区,人为地削弱了山东六国贵族的势力,使得六国贵族与老百姓剥离。六国贵族远离本国之后,割据力量自然被削弱。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深入人心。秦始皇建立了皇帝制度,为了体现皇帝的权威,秦始皇又建立了一整套“配套设施”。比如,皇帝自称为“朕”,皇帝的命令称之为“制”、“诏”,皇帝的印章称之为“玺”等。

此外,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拥有极高的地位。相比较于国王,皇帝无疑更具有吸引力。秦始皇之后,无数人为了皇帝的宝座而前仆后继。大家想当皇帝,就不允许还有割据势力,只要有可能就会统一全国。

秦朝之后,之所以没有再一次出现分裂局面,还跟刘邦有一定关系。秦朝灭亡后,项羽执天下牛耳。项羽没有趁机登基称帝,而是大肆分封各路诸侯,一口气分封了十八路诸侯。

按照这个情况发展,极有可能再一次出现“春秋战国”。项羽追求的是霸业,而不是帝业。项羽分封各路诸侯之后,天下并没有就此安定。很快,刘邦和田荣打破了相对和平的局面。刘邦并没有满足于当汉王,而是想成为皇帝。

为了成为皇帝,刘邦重用萧何、韩信、张良等人。在汉初三杰的辅佐之下,刘邦先后消灭了三秦、西魏、代国、赵国、燕国、齐国、西楚等政权。消灭了项羽之后,刘邦再一次统一了天下,建立了统一的大汉王朝。为了巩固汉朝统治,刘邦又剪除异姓诸侯王,彻底确立了刘氏天下。

汉朝建立之后,各项制度基本上沿用秦朝的制度,秦朝统一的成果被汉朝发扬光大。继承秦制的汉朝,很快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封建王朝,开启了长达四百多年的大一统时代。

从秦朝开始,中国古代出现了秦朝、西汉、东汉、西晋、隋朝、唐朝、元朝、明朝、清朝等九大统一王朝。《三国演义》中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其实这句话并不准确。天下大势以“合”为主,“分”则只是插曲。即使分裂也蕴含着统一的因素,最终走向大一统。

其他网友回答

秦朝灭亡后,并不是持续了统一,而是经过了分裂再次统一。至于原因嘛,还是权力的魅力与现实情况的双重作用。

秦末,天下大乱,干戈四起。但毕竟秦军实力依然很强,所以,起义军想要成事,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师出有名,二是团结一致。为了做到第一点,各路起义军纷纷打出六国复国的旗号,秦灭六国不过几十年,六国王室的旗号还是非常有号召力的。而为了做到第二点,各路起义军聚集在以楚怀王熊心为盟主的麾下,共同进退。终于成功灭秦。

(楚怀王熊心)

灭秦之后,各路起义军自然要论功行赏。因为起义军以反秦为己任,但凡秦朝的制度一律要推翻,包括郡县制,自然要恢复原本的分封制。六国后人要恢复战国时各国的地位,而起义军的领袖们也要列土分疆,让自己子孙永远做王。原本熊心应该作为盟主应该有最多的利益。但熊心是项羽叔父项梁所立,加上由于对项羽怀有戒心,熊心定下“先入关者王之”的约定,结果项羽因为与章邯大战耽误时日,而刘邦先入关中,熊心还表示要遵守约定。项羽自然不愿意,毕竟有实力才有底气,怀王只是个空壳子。最终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封十八路诸侯,“尊”楚怀王熊心为义帝。

(灭秦后项羽封十八路诸侯)

这时候,就出现了三种称号,十八路诸侯都叫“王”,项羽是“霸王”,熊心是“义帝”,似乎熊心是天下共主,但实际上一个“义”字已经说明问题,只是名义上的。熊心连战国末期的周天子都不如,周天子还可以在国都苟延残喘,熊心则被项羽强制迁徙到长沙郴县,那里不过是衡山王吴芮封地中割出来的一个县,且刚刚到就被九江王英布遣将杀死。

没有了义帝之后,就剩下项羽和十八路诸侯了。项羽叫霸王,但本质上还是王,他不是皇帝。霸王意味着他想做的是像春秋五霸那样的霸主,一声号令,天下莫敢不从。他所管辖的只有自己的封国西楚国的事务,对其他十八个国他根本不愿意管。都交给各个诸侯王管理。但是一旦诸侯国之间发生问题,他又要以盟主身份出面调停。所以说,秦灭后的天下,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分裂状态!

那为什么最后又走向了统一呢?分主观和客观两方面。主观上,权力的诱惑还是很大的。秦始皇一统六国的先例,让人明白了权力可以扩大到什么地步。特别是曾经亲眼看见过秦始皇出巡,说出“大丈夫当如是也”的刘邦,自然不满足于在当时贫瘠闭塞的蜀地安心做个汉王。客观上,项羽封十八路诸侯,多有分封不公之事。诸如将齐地一分为三,没有封最有实力的田荣,封了张耳而没有封其当年战友而后反目的陈馀,将原燕王韩广迁往偏远的辽东而封韩广部将臧荼为燕王等等。结果是刚刚封完诸侯就各地狼烟四起。项羽为了平息齐地之乱深陷其中,刘邦就抓住机会,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一鼓作气击败项羽为了遏制刘邦而封的三秦王(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此后,各路诸侯王或倒向刘邦,或作壁上观,或被刘邦逐个击破。楚汉相争,最终项羽被刘邦联合其他原诸侯王(张耳、英布等)击败。

(西汉初年刘邦与八大异姓诸侯)

击败项羽后,刘邦称帝。那时候的刘邦,也不是一家独大,但确实是实力最强的了。并且刘邦也给了其他功臣和六国王室后裔封国,共八大异姓诸侯。而更多的土地则被刘邦变成了郡县。此时,从掌握土地来看,各路诸侯已经比较难与刘邦抗衡了。之后,八大异姓诸侯或被刘邦除掉,或造反失败。最终全部消亡,被刘邦以亲信子侄取代成为同姓诸侯。此时,周代的分封制度已经彻底成为历史,一统天下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就算再要作乱,往往也是希望自己取代皇帝成为天下之主,而非再是回到周代的那种分裂局面了。

其他网友回答

秦国统一了六国,为什么秦朝灭亡后,没有再分裂成类似欧洲这样?

从秦襄公创立秦国,到秦政扫平六合,经历了五百多年,可以说嬴政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虽说在嬴政的雄才伟略之下,秦国变为秦朝,成就了伟大的功业,但这其中也跟无数老秦人的努力分不开。

奈何秦朝时运不济,在权力交接的环节上出了问题,赵构篡改遗诏,胡亥、李斯同流合污,将帝国糟蹋得千疮百孔。胡亥仅仅即位三年,秦始皇也才去世三年,秦朝就宣告灭亡了。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秦朝灭亡后,中原大地可能继续变为分裂割据的局面,但事实上并非如此。汉高祖刘邦以其非凡的勇武和智慧,完成了大一统,也给我们这个民族冠了名号——汉。

那么为何在秦朝灭亡之后,没有再度分裂呢?

秦始皇统一全国,使得人们有了大一统的意识形态

秦始皇在李斯的建议下,废除了分封制,建立郡县制,使得中央权力大增,始皇帝成为这片土地上最具权势的人。

在统一的道路上,生灵涂炭不可避免,而换来的则是旷世的统一王朝。不仅如此,秦始皇实行了相当程度的改革,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文字,修建道路等等。

史料记载:

“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锺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中央集权逐步形成,秦始皇收拢天下精兵,在方方面面统一的意识形态逐步形成。各地区可以用共同的文字,让皇帝命令可以发布到全国各地,货币一致让货币可以流通,秦始皇的诸多改革措施,改变了人们对国家、政权的概念。

伴随着时间流逝,人们心中逐步形成统一的观念,从此以后,哪怕身处纷繁的乱世,人们却依旧希望统一和安定。三国、五胡十六国、南北朝和五代十国,这几个大分裂时期都不短,但终归还是迎来的统一的王朝。

如果没有秦始皇,我们这片土地可能也会和欧洲类似,可见秦始皇之伟大。政权的最小单位是个人,只有人的心中有了大统一观念,那么统一才能成为现实。

汉朝在秦朝之后,也正是因为秦朝的铺垫,汉朝才能长治久安,国祚才能达到四百年。

汉朝继承了秦朝制度

刘邦创立大汉帝国,各方面的制度法令,也都是在秦朝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好比秦朝的三公九卿,三公就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是最高行政长官,太尉相当于国防部长,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兼顾监察事务。

九卿就是卫尉、郎中令、太仆、廷尉、典客、奉常、宗正、少府、治粟内史。秦朝的制度具有开创意义,先进且实用。秦朝之所以亡国,并不是制度的问题,主要是人的问题,秦始皇、胡亥都实行严刑峻法,且大兴土木,对百姓压榨太过严重。

胡亥即位后胡作非为,继续实行暴政,加之赵高搅乱朝纲,这才亡了国。历朝开国君王大多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一张一弛,开国君主大多强悍异常,律令相当严苛。但接班人最好要挑选一个温和的守城之君,以保证政权长治久安。

秦始皇头一次做皇帝,他自然没有经验,开天辟地头一遭,所以我们也不能将责任全推到秦始皇身上。但下一届政府就会考虑到秦朝的经验教训,加以改进,如此这般,便可以让国家长盛不衰。

汉朝可以说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先进的制度被汉朝继承,但汉朝却一直在调整和改良,以适合这个政权的过渡和发展。

汉朝统治得当,使得统一可以继续

事实上,在秦末乱世,谁也无法预料这个国家会变成什么样,好在有汉高祖这种励精图治的君主,让一切重新步入正轨。

史料记载: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更名民曰黔首。”

秦始皇统一之后,实行郡县制,将几乎所有权力牢牢抓在手中,如此这般就会将原来的六国的世家贵族得罪个干净。秦军强悍,可以做到势如破竹、摧枯拉朽,而且还有王翦这种杰出的将领,秦朝统一势在必得。

到了刘邦这里,明显没有秦始皇那么强悍,并且诸侯联军在楚汉争霸的道路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刘邦必须要表明态度,给予这些诸侯相应的报答和封地。

等到刘邦坐稳了位置,便着手开始收拾这些异姓王,都说刘邦弑杀功臣。杀人不假,但刘邦没有滥杀,他杀掉这些异姓王,是为了让皇权更为稳固。

除此之外,那些异姓王也并非省油的灯,皇帝富有四海,可以为所欲为,这种待遇谁都想要。西汉创立之后,诸侯王韩王信勾结匈奴,起兵造反,之后被刘邦剿灭。韩信、英布、彭越,基本上都是同样的下场,事实上,不论异姓王有无造反的心,刘邦都会将其剿灭。

刘邦废掉了异姓王,也就降低的帝国衰亡的风险,但刘邦仍无法做到尽善尽美,那就是同姓的藩王一样会造反,就好比汉景帝时期的七国之乱。

在解决藩王的问题上,贾谊、晁错等人走在最前列,即便晁错被汉景帝错杀,但也给了汉武帝宝贵的经验。随后汉武帝才实行了推恩令,用合理的方式缓慢地削弱藩王的实力,随着时间流逝,藩王的地位和实力会越来越小,如此这般,圆满解决了削藩问题。

对文化的认可

之所以秦朝灭亡如此之快,主要是因为领导的昏庸和无能,而西汉的皇帝大多都是明君。文帝和景帝励精图治,让百姓休养生息,并且一直在废除那些严苛的刑罚,如此英明的君主,让百姓过上了好日子,也使国家逐步走向富强。

等到汉武帝即位,粮仓里的粮食堆积如山,国库中的钱币足以应付大规模战争。于是汉武帝才毅然发出对匈奴的挑战,在卫青、霍去病的带领下,一扫以往颓势,将匈奴打得抬不起头来。

正是因为西汉有很多优秀的君主,才得以让国家得以发展和壮大,如果西汉也处处是胡亥这样的昏君,那么汉朝也无法走那么远,只不过就算是汉朝灭了,最终还是会出现唐宋元明清的。

究其原因,还是在于文化的认可,要知道即使秦朝之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大家也是一直打打杀杀的。但不管怎么说都是中国人嘛,虽然不同国,但是国与国之间还是有交流的,人种还是一样的。

实际上,欧洲各国也是想统一起来,欧盟就是一种表现形式,只不过方式不同罢了。

中国直到现在,走得都是这条道路,一方面是政治制度的完善,一方面是文化的认同,有了这两点,统一也就成了最终的表现形式。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