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有哪些冷知识 东北的冷知识

网友提问:

东北有哪些冷知识?

优质回答:

年轻人,刻板印象是万恶之源,你以为东北就是翠花酸菜二人转?样。

1.东北不仅仅是东三省。

你以为的东北板块是这样的:

实际上是这样的:

没错,东北不仅仅是黑吉辽三省,还包括内蒙古东部。

如果你遇到一个人自称东北人,说他老家在内蒙古,千万不要以为这是一个自幼背井离乡,误认他乡做故乡的伤感故事。

2.东北人民发明了烤冷面。

众所周知,朝鲜大冷面是朝鲜人民的民族财富。

朝鲜族在中国境内大部分分布于东北。

2004年左右,佳木斯一带的中学出现了在铁板上烤熟冷面的摊贩,以此为滥觞,烤冷面在东北遍地开花,继而走向全中国。

虽然关于烤冷面的起源,和其他民间小吃一样,有一个瑰丽的传说:

“传说烤冷面起源自我国东汉末期。东汉末期幽州刺史刘虞勤政爱民,在幽州乡下巡视期间,看到士兵们食用冷的冷面面片。于是刘虞将冷面面片在火上烘烤,并且加入酱汁。士兵吃后感到口味独特,身体温暖,于是流传下来。史称“刘公汤饼”。”

3.和其他地区相比。东北人坐火车出行的概率更高。

这得益于伪满时期日本殖民留下的的铁路基础,以及在此基础上建国后作为共和国长子的工业环境。

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横道河子火车站:

4.东北人致力于推广四川麻辣烫。

2000年,东北人马玉涛去四川旅行,对四川各种小吃赞赏不已,并将冒菜带回东北,改名为更直观火热的麻辣烫。

2003年,杨国福开创连锁麻辣烫店,并创新性的在麻辣烫中加入芝麻酱。

2007年前后,麻辣烫在东北境内全面开花,而且每一家店里贴写着麻辣烫怎样起源于重庆的码头工人里故事。甚至许多麻辣烫店直接叫“正宗四川麻辣烫”。

2009年,东北人在北京开设了第一家麻辣烫店,也以“正宗川味”为噱头。

2012年,四川人如梦方醒,也纷纷将冒菜店更名为“麻辣烫”,并接受了放芝麻酱的这种一点也不川味的做法。

至此,麻辣烫正式成为国民小吃,并与煎饼果子、烤面筋一起常年出没朋友圈。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东北人。

这条是趣哥编的。

不过北京确实很多麻辣烫都是东北人开的。

5.猪肉炖粉条本来是个川菜。

真的。

6.东北方言里有一些词来自日语。

这个连东北人自己也不知道。比如“通勤”来自日语「通勤」;“香波”来自日语「シャンプー」。

其实东北话的历史很短,许多词都直接吸收自其它语言,如满语,俄语,朝鲜语等。譬如东北人常说的“涸楞“,就是满语里“水的波纹”的意思。

再也不觉得东北话土了呢。

7.东北农民很闲。

以哈尔滨为例,一年中结冰期190天,也就是说东北的农民,一年里的大半年是不能种地的。

那不种地干嘛呢。

缺钱出去打工,不缺钱打麻将呗。

或者上上春晚

8.东北人不仅高,还胖。

9.在东北,许多商场下午五六点就关门了。

真实的经历,迄今没敢问为什么。

你下班了要买点东西?不好意思,我们也下班了,谁没个老小的不回家看看啊。

听说内蒙古西边更生性,饭店都按饭点下班的。

你要吃饭?不好意思我们也饿了。

10.在东北的大街上,如果你盯着一个人看,Ta会温和的笑笑,问你“请问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

不信可以试试看。

【关注斑马说,更多趣事~】

其他网友回答

哈尔滨算东北不?呵呵,冷知识没几个说得清,东北冷知识就更不太好明确了,什么叫冷知识呢,就是连当地人都很少知道事,这类的肯定算是冷门,不过种连本地人都不清楚的事想收集全了……那就成民俗文史专家了。哈哈。作为一个哈尔滨人,哈尔滨的冷知识也知道的没几个,给大家说说吧。

哈尔滨的三棵树,地名,哈尔滨人都知道,但谁也没见过有三棵树,据传说当年在河滩冲击地上有三棵两三个人合抱都费劲的大树,一百年前倒了。

中国还有第二个钓鱼台,它位于哈尔滨,省结核病防治院内,建于一九二四年,主体一个三拱牌坊,一个就是钓鱼台。

现在已经修复,前几年我去的时候还破旧得很,

下面这张就是钓鱼台!呵呵,意外不?不过确实是它!它就是第二个钓鱼台。

全中国唯一一部还在运行的百年电梯在哈尔滨,它位于东风街上的一栋建筑内,已经一百一十五岁了。来历有两种说法,一说当年是犹太商人修建的,另一说是当年一位荷兰人为了庆祝女儿生日而且修建。不管怎么说,一百多年后它还在用哦,而且保养的相当不错。这类电梯全国目前仅存两部,另一部在上海,但是已经停用N多年了。

哈尔滨有名的大列巴你可能吃错了!我身边的外地朋友有一个算一个,都说大列巴面包啃不动!嘿嘿,在哈尔滨大列巴面前,您像吃西式面包一样上嘴就啃那指定得败下阵来!那家伙得从中间的横接缝处掰开了吃软芯!外皮您得配上俄式红汤才能拿下它!

看见图中的红框了吗?对,就从这里掰,就像对付螃蟹一样轻松!别看它一身“装甲”其实一掰就开!

其他网友回答

冬天的东北,是天然的大冰箱!那儿的豆腐,夜里在室外冻一夜,第二天成了冻豆腐,摆摊在市场上,堆在地上,用斧头敲着卖。我是云南人,见过了这种卖法,还有,秋后,家家买几车大白菜,先放在马路边晒,然后搬回去成垛码好,一般人家都有口大瓦缸,将成棵的菜放入,上面撒上粗盐,倒入水沤酸,吃时拿出来,切细,或炒菜,或煮火锅,加进些猪肉片,粉条,叫猪肉炖粉条。街上的商店,饭馆,进入的门上都挂了厚的门帘,南方人去,先不敢进去,在錦州,吃友人家用铝饭盒蒸熟的饭,得使筷子挑出来到碗里吃,中秋节商场卖的月饼,特别硬,砸在地上也不会破碎的那种,心子只包点红绿丝,见到云南人带去的,他们说,月饼还用纸包着纸都成油纸了,馅还包肉(火腿)?

其他网友回答

一个东北人,就能带偏一群人的口音

东北话、四川话与广西话,号称方言界的喜感扛把子,尤其是东北话自带魔性,瓷娃娃福原爱当年在中国虽然学校教的是普通话,结果福原爱说的完全是东北话。

上学期间宿舍里有个东北的室友,那过段时间之后,其他几个非东北的室友,说话十有八九都是一股大碴子味儿,这是一种普遍现象。

本来都是港台腔的阮经天与张智霖,在节目中被沙溢带的完全跑偏,郑嘉颖、梁家辉、赵丽颖等人,也都被林更新带偏过,而且是很短时间之内。

其实,东北话没什么平舌翘舌,也没有仄起平收之类,说起来非常省劲儿,而且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和力感染性很强。

在东北,明显能听出是东北话的一般都是辽宁人,听不出来但硬说自己是东北话的,一般是黑龙江人,剩下的是吉林人,东北话在东北地区,越是向南口音越明显。

吉林曾有国内最长的海岸线,辽宁曾与黑龙江接壤

如今的吉林是离海最近的内陆省,不过一开始的吉林不仅有海,而且海岸线长度超过了广东与浙江这两地的总和。

吉林之名,来源于清代的“吉林乌拉”,意思是“沿江的地方”,也就是原本的“宁古塔将军辖地”的中心所在之地,后改称为吉林将军辖地。

最初的吉林,不仅是清代重要的人参、东珠、山珍等土特产的供应地,早从明朝开始就是东北主要的造船基地,内陆水运非常盛行。

近代之后,随着外东北的丧失,原本在日本海沿岸拥有极其漫长海岸的吉林完全被堵成了内陆省,望海而不得,一开始倒还保留了从图们江自由出入之权,但后又丢失。

如今的东北,仅剩的海岸线全部位于辽宁,并且主要的良港都集中在了辽东半岛,渤海内侧非常少,条件也不是很好。

出了山海关都是赵本山,自带幽默感的东北人

东北人仿佛是与生俱来拥有搞笑天赋,就跟号称“卫嘴子”的天津人,好像天生会说相声一样,有很多明明挺严肃的话,从东北人的嘴里说出来,听着就忍不住咧嘴了。

有种主流的意见,那就是东北地区的冬天寒冷而漫长,过去大雪封山的时候,东北人能够做的事情也只能是在户内的热炕头上,几个人一起,闲着也是闲着,然后开始扯犊子。

经过漫长的闲话家常,东北人的交流用语逐渐被洗练凝华,形成了很多让东北人张口就来的日常用语,而且因为是闲聊的时候产生,所以自然以搞笑为主。

像是国内其他地方就没这条件了,农民们非常忙碌,好不容易清闲下来还有更重要的其他事情需要忙,根本没什么闲工夫去磨练嘴皮子。

另外,以前的东北地广人稀,在野外遇到野兽的几率比遇到人的大,所以东北人很喜欢“攀亲戚”,因此东北人喜欢在称呼上说“大兄弟”“大妹子”之类表示亲昵的词汇。

烤冷面起源于黑龙江,韩国并没有

国内各个地方都有一道很常见的小吃,叫做“东北烤冷面”或者“韩国烤冷面”,这是一种非常火的小吃,按照粗略调查,北京的烤冷面商家已经是哈尔滨的四倍。

不过一般来说,东北只有“韩国烤冷面”,没有“东北烤冷面”,而实际上,韩国人压根儿不知道还有烤冷面这种东西。

目前主流的说法,烤冷面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密山二中门口的一位姓盖的师傅无意中捯饬出来的,结果大受好评开始流行,最终遍布全国。

韩国冷面与国内的冷面不同,而东北烤冷面使用的冷面也是那种韩式冷面,不过韩国本土并没有“烤冷面”,所以很多韩国游客到东北看到烤冷面都一面懵。

大连菜不属于东北菜,属于山东菜

东北菜算是比较受欢迎的菜系之一,近年来在全国各地都比较常见,像是小鸡炖蘑菇、猪肉炖粉条、酸菜白肉、酱排骨、锅包肉等都相当出名。

东北菜的特色,主要就是分量十足,烹饪以炖煮为主,东北菜的分量能够雷到很多南方人。

不过,不是东三省各地的菜肴都属于东北菜,比如辽宁大连的菜,属于山东菜,以大乱炖为特色的东北风味在大连倒是变得精致起来。

历史上,大连也是山东和东北的重要海路中转站,明朝时期,甚至辽东的都指挥使司也由山东地方直接管辖,因此大连这座城市与山东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大连风味讲究原汁原味、咸鲜可口,做法与风味都有明显鲁菜特色,与东北菜明显区分。

东北和东三省不同,东北不止东三省

晚清之前,并没有“东北”这个地域称呼,而是将其称作“关外”、“辽东”等等,清朝入关之后将其作为龙兴之地封禁,结果导致其人烟稀少,使俄人钻了空子,占去大半。

光绪三十三年,徐世昌与唐绍仪上疏请求在关外置省,并且正式移民实边,清廷即刻允准,光绪帝颁布《东三省督抚办事纲领》,置盛京、吉林与黑龙江三省,东北之名也由此诞生。

张作霖时期,东北不仅包括了原本的三省,还纳入了新设的热河等地,伪满时期,东北共被划分出了14个省,还有2个特别市,晚期又增设,共有19个省。

如今,东三省专指黑龙江、吉林与辽宁三省,但是“东北地区”还包括了内蒙古的东部地区,蒙东地区的人也说一口东北话。

东北人对黄桃罐头的迷之热爱

民间传言,东北的妈妈们都会在闰四月的时候给女儿买黄桃罐头,而婆婆们也要给自己家的媳妇买黄桃罐头,甚至还有闰五月,夫妻俩要一起吃黄桃罐头的。

在东北流行着一个传说,那就是生病不舒服的时候,吃黄桃罐头就好了。

黄桃罐头,几乎是每个东北人年少时期的小梦想,一般也只有特别的时候才能吃到,而最典型的就是在生病的时候,甚至有人打趣,以前的东北孩子,对生病还有点儿期待。

其实,以往物资匮乏的年代,黄桃罐头的确是很难得的。往往都是作为“慰问品”和“礼物”出现在生活中的,谁家有人生病了,一定要送去几瓶黄桃罐头。

如今条件好了,但东北人还是非常喜欢黄桃罐头。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