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多子女的家庭,为什么父母年龄越大越到晚年,越难获得幸福?
优质回答:
很多因素,子女是不同的个体,每个子女的素质,观念都有不同,产生的认知不同,大多数都是普通人,大家共同的父母,会计较父母给予的,父母也做不到在对子女绝对公平,而且多子女的家庭负担重,父母没有能力照顾好子女的方方面面,还会产生矛盾,所以晚年很难幸福的,
其他网友回答
多子女的家庭,父母年龄越大越到晚年,越难获得幸福,这种现象,在我们农村有很多。
我们村前那户人家,育有三儿一女。女儿是老大,读完初中就跟着村里人去广东打工了。
并不是因为女儿读书学习成绩不好,而是做父母的有点重男轻女的思想,让女儿读完九年义务教育后就外出打工赚钱,主要是为了减轻家庭负担。
若是让女儿继续读高中考大学或是让女儿读中专读技校,还要花费很大一笔钱。这对于多子女的农村家庭来说,负担实在是大重了。
因此,哪怕女儿学习成绩比儿子好,在重男轻女的思想影响下,只能牺牲女儿的前途了。
女儿心有不甘,想要继续读书,但父母不给钱也无能为力,只好带着些许对父母的不快跟着村里人踏上了去广东的打工之路。
女儿打了几年工,赚的钱大部分寄回家,一是供弟弟们上学,二是帮助家里起了房子。
后来,女儿谈了男朋友,结婚的时候,收了男方家一万八的彩礼钱,以为父母多少会给回自己一点钱或是用这个钱置办一点嫁妆给自己。
谁知父母收了钱之后,不但没有给自己置办一点嫁妆,也没有给自己一分钱陪嫁。可以说,女儿是带着怨出嫁的。
女儿出嫁之后,很少回娘家,也很少管娘家的事,特别是与钱有关的事情,几乎是置之不理。因为,在女儿的心里,女儿觉得自己从不曾亏欠父母什么,反倒是父母对女儿亏欠甚多,父母的做法寒了女儿的心。
大儿子读小学时,学习成绩还排在中上水平,但到了初中,不知是换了环境换了老师的缘故,还是自己天赋有限,学习成绩一直排在倒数。跟女儿相比,大儿子真的不是读书的料,只因他是儿子,哪怕成绩再差,父母也送他去读了一个技校文凭。这期间的学费,用的就是女儿打工寄回来的钱。
二儿子读书成绩一般般,父母对他的关注不多,但也让他顺利读完了高中,因没考上大学,自己不想复读,父母也随他意,只要他不干坏事,父母也就没在他身上花太多的精力。
二儿子比大儿子先有女朋友,想要结婚,但因父母觉得大儿子还没有结婚,做为弟弟的老二比老大先结婚不妥,因此就让老二把结婚之事往后推一推,老二虽然同意了,但心里始终有点不舒服,好在女方也同意了迟一两年结婚。
然而,待老大结婚之后,老二想结婚了,父母却说老大刚结婚不久,把家里的钱都给花得差不多了,况且老三还要读大学,老二想结婚也可以,但父母拿不出钱给老二办喜酒。
尽管父母说的是实情,老二也能理解。可是,理解是一回事,真正接受现实又是一回事。老二觉得自己很委屈,从小到大,自己都是被忽略的那一个,就连结婚这么大的事情,父母也不给力支持,感觉自己不是亲生的。
老二自此心里生出了许多对父母的不满,再因母亲偏心大媳妇多一点,让老二媳妇也平添怨言。小两口一合计,干脆关起门来过自己的小日子,也懒得理会父母了。
相比老二而言,老大两口子得到父母的实惠要多一点,但相比老三而言,老大觉得父母很偏心,有好事都让老三先得了。
先是读书,老三高考没考上,父母出钱让复读,后又供老三读大学,就连老三娶媳妇,不但出钱办喜酒,还出了几万块彩礼钱。老大和老二媳妇都没有彩礼钱。
待三个儿子都成家之后,这对父母也老了,没有什么能力赚钱了。也因年龄大了,身体大大小小的坏毛病接二连三的出现,花钱的地方又多,这时候就得依靠儿女赡养了。
女儿说:我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身为女儿,我尽力每月给200块钱生活费,其他的事情,我心有余而力不足。
老大说:我要养两个孩子,家庭负担重,我也尽力每月给200块钱生活费,其他的事情,我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老二说:身为儿子,我总是被忽略的那一个,从来没有得到过父母的一点关心和实惠,我也照着姐姐和哥哥给的数每月200块钱生活费,其他的事情,也轮不到我。
老三说:哥哥姐姐怎么做,我就怎么做吧。
这对父母明知儿女这样的做法不对,却也无能为力了,毕竟他们老了,说话已经不管用了。
而让这对父母感到伤心的是,分家第一年的大年夜,竟然没有一个儿子开口叫他们一起吃团年饭。
大儿子想:父母偏心老三,对老三那么好,有什么好处都给了老三,理应老三叫父母一起吃团年饭才对。
老二心想:父母疼老大,爱老三,团年饭肯定是和他们中的一个一起吃,我就不去多这个嘴了。
老三心想:吃团年饭这样的事情,应该先从大的开始,我最小,还轮不到我,我过两年再叫吧。
就这样,这对年老的父母,虽然生有三个儿子,却在大年夜,没有一个儿子叫他们吃团年饭,让他们成了全村人的笑话。
从这对父母身上可以得出:为什么他们明明有儿有女,晚年生活却过得不幸福了,导致这样的后果,有很大原因是他们自己偏心造成的。
多子女的家庭,为什么父母年龄越大越到晚年,越难获得幸福?我觉得有如下原因:
一是,父母偏心,没有公平对待子女,导致子女心里不平衡,所以在父母年老时,赡养父母有些心不甘情不愿的。
二是,教育子女失败。
三是,子女的能力有限。
你们的身边有没有多子女家庭的父母?他们现在的老年生活幸福吗?他们是怎样获得幸福的?
其他网友回答
按道理说,多子女家庭父母的瞻养应该更好一些,因为可以轮流分担,负担轻一些,瞻养质量更好一些。实际情况是,多子女的父母的赡养质量,反而不如独生子女的父母,原因何在?
古时候有一句谚语:“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多子女家庭父母的瞻养问题,多数符合这一规律。
从赡养能力的方面来讲,无论是城镇家庭还是乡村家庭,为父母提供基本的衣食供给的能力还是有的。换句话说,就是现在的家庭,绝大多数都是完全养得起父母的。毕竟老年人要求并不高,衣能温暖、食能裹腹就行。
独生子女家庭,赡养父母义务责无旁贷,无可推诿,不得不独自承担下来,既有报答养育之恩的念头,也有怕照顾不到、被人耻笑的社会压力,因此父母受到的照顾很到位,很均匀,有始终。
如果有许多儿女,问题反而来了。父母不是自已一个人的父母,是大家的父母,每个人都有赡养的责仼。谁也不愿多分担一点,希望别人多付出一些,自已少付出一些。都有这种心理,难免兄弟姐弟之间就产生了矛盾。父母活得时间越长,矛盾越大,对父母的照顾越不周。
其他网友回答
多子女的家庭,不是全部家庭都是父母年龄越大越到晚年,越难获得幸福,有好多多子女家庭还是父母越到晚年越幸福的,这些家庭都是父母素质比较高,比较善良,教子有方,使子女子媳等等处事和谐,很孝敬父母,使年老父母能够安度晚年,这些家庭真正享受到多子多福的待遇,但也不是每个家庭都如此,有相当一部分家庭多子女父母年龄越大越到晚年还是越难得到幸福的,这些家庭父母教子无方,致使子女素质低下,不团结,各人为各自的小算盘打算,父母越年老对他们拖累越多,父母有什么三差二别的事他们总是踢皮球似的踢来踢去,推开责任,这是这些子女的心态所决定的,俗话是:一个和尚挑一担水,二个和尚抬一桶水,三个和尚无水喝,因为和尚太多,各怀鬼胎,不愿团结一致,各自踢皮球,都不愿抬水,这样不没水喝才怪呢!人也如此,素质差的人子女越多父母越老越不会幸福,父母年强力壮的时候还能帮子女干活,这时候父母还不会太亏待父母,待到父母年老的时候就要拖累子女子,这时候子女就不喜欢年老的父母了,总是互相推开责任,互相踢皮球,这样父母越年老就越不幸福。
其他网友回答
劳累一生养儿女,儿女成家各顾自,条件不等孝行异,好的怕与差者比。攀攀比比好变差,爹娘不是自己的!爹妈财富我多争,有事爹妈是你的!苦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