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你觉得河南方言里,最传神的一个词汇是什么?
优质回答:
先上段子:话说在北京工作的洛阳籍男生和他的媳妇,有一个2、3岁的小娃娃。年青的父母要上进呀,太忙,娃照顾不过来,于是把洛阳老家的妈请来了。妈本来不想去北京,但经不起儿子的要求,所以还是去了。但是有一天,年轻父母看到的一幕令他们崩溃。
奶奶正抱着小孩,正教小孩说洛阳话:
母亲指着青蛙说,这是水劲儿;
母亲指着蛇说,这是长虫;
母亲指着鹰说,这是恶老雕;
母亲指着麻雀说,这是西虫儿;
母亲指着蒲公英说,这是黄黄苗;
母亲指着脑袋说,这是帝脑儿……
第二天,儿媳妇默默地为婆婆买了一张到洛阳的高铁票,并奉上三万元红包。
老太太坐上了高铁,自言自句道,哼,小样,不给你们来点洛阳话,老娘落死也走不了。
要说过河南话中最传神的词,莫过于“怼”了,这个字既传神又适用广。
一帮人要干大事,怼!
一帮人一起喝酒,怼!
一个(伙)人对付另一个(伙)人,怼!
先怼上~~
其他网友回答
我觉得应首推“中”,干脆利落,赋有朝气,不拖泥带水。其次是”咦”,一个叹词,由河南话说出较夸张传神。大家以为然否?
其他网友回答
“咦~~”(拉长音)
最传神的一个了吧
“咦”和“中”应该是河南方言里使用频率最高的词了吧。
小编认识不少河南人,由于之前的工作性质也经常往河南跑,了解河南市场。接触的河南人比较多。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河南面积也大,人口众多,豫东豫西、豫南豫北各地的发音还是不一样的,作为一个非河南人,乍一听河南话都差不多,可是真正听不同地区的人讲方言,有些词还是听不懂的。就像安阳人讲的一些方言,可能南阳人有的就不懂。就像之前听认识的商丘人说话似的,说快了,还是不懂的。但是有几个词,那一听就是河南方言的代表,这个“咦”可以说,就是这个几个词的代表之一。
不同的语境,表达的意思也不一样。
咦,你弄啥嘞?
咦,弄类不赖!
咦,这个小妮长嘞真不孬!
咦,你咋是个信球货!
。。。。
欢迎河南的小伙伴继续补充!
其他网友回答
河南方言我认为豫东南地区那句——“ri ta jie”最为传神!声明一点,这可不是脏话!仅仅作为每句话开篇的语气助词,这三个字可作为任何话开篇的前缀,万不可用普通话来读,语速要快最好含糊不清,否则便失去它特有的韵味!
小时候,听大人们常常挂到嘴边第一句话就是rtj。一直没能理解,后来才知道它本身就没有意思,大约就如书文中的“兹”字。这三个字绝对是百搭,是开口的前奏,任何话题前面都可以带上它,还不突兀。譬如: rtj今年生意不好做!rtj那娘辈儿长里真好看!rtj今年地里收成不中啊!rtj累死个丈儿里来!最后rtj三个字逐渐演变成更简便的“日哎”,就读一个音——rái。
这三个字使用频率最高的一般是在村委会上,是村里各级领导讲话和发言的官方必备词儿。听习惯了,没这个词儿给人感觉会议不庄严正式。这个词儿一般要求是同辈之间互动,除非你是长辈或是领导,如果是晚辈和下级说话就不要动不动把这三个字挂嘴上了。要不宋代汴梁城里的臣子们奏本的起语就是: 起奏皇上,rtj今年国泰民安,天下太平……
小时候好奇,爱模仿大人,感觉学大人说话就是有范儿,有一次小学老师提问我问题,关于什么我忘了,反正我连说了几个rtj,教室里哄堂大笑,没等我说完老师直接给我摁坐下。晚上自然引来了老爹的一顿教育做人大餐!中原大地,文化博大精深,方言是一个地方的烙印。日哎,有各地的方言才荟萃成咱中华大家庭的这个百花园!
其他网友回答
我觉得,就一个字:“咦”
很多人都觉得“中”这个字最能代表河南话,只要想模仿河南人说话,首先就是“中”。
其实,最传神的应该是“咦”。
这个汉字,是一个语气词,全国各地都有使用,但频率不高。河南人用这个字的频率比“中”还要高,而且含义丰富,出其不意。
有时候,一个“咦”字,什么都有了!
例1: 咦——! 这么冷,还跑来看恁姑哩?
表示惊喜、心疼、自责。一定要拉长声。
例2:咦!今儿菜好吃!
表示对“厨师”的夸赞、认同。声音要短促。
例3: 一个人说:车跑哩真快,花花眼儿看不见了。
另一个人:咦!四个轮儿就是快。
表示认同、解释。语速同样要快。
例4: 一个人:今年雪少,来年收成不咋着。
另一人:咦~~! 不敢浇两水,还是大丰收。
表示否定或者不太认同。声音要拐几个弯儿。
例5: 父母看到小孩子玩水:“咦!冷。”
表示阻止、担心。声音要高、急。
例6: 碰到什么困难,不好解决时:
“咦——!我哩亲娘啊,叫我咋活呀!”
表示惊叹、难受。要拉长腔。
例7: 咦——!你看看你看看,要早选这个号就中大奖了。
表示自责、后悔。声音拉得有多长,就表示有多么后悔。
例8:看到小孩儿爬树,大人们往往会喊:
“咦—!呀嗨呀!”
表示恐惧、担心。声音重,稍长。
例9:咦—~~!你考试分数怪高哩!
表示羡慕、惊叹。声音先平再拐几个弯。
例10: 看到、听到不识趣的事情
“咦————!”
表示阻止、厌烦、生气。声音特别长,尾音慢慢收住。
还有很多含义,根据轻重、长短,以及升降、颤抖程度,分别表达不同的意思。
如果是好几个河南人在一起说话,更是“咦”字当先,既起到提醒别人该“我”说话了,又会参杂着赞同、否定、补充、嘲讽、夸奖等内涵。
说者有此意,听者懂其心。
河南话,声调不好掌握,很多时候一个字足够!
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