骁勇善战的李广难以封侯,背后的原因有哪些呢 探究李广一生不得封侯的原因

网友提问:

骁勇善战的李广难以封侯,背后的原因有哪些?

优质回答:

李广错失的封侯机会

李广一生总共有五次比较大的封侯机会。

第一次是平定七国之乱时,李广跟随太尉周亚夫攻击吴楚联军,取其军旗,立功于昌邑城下,梁王授予李广将军印绶。此战虽然是平定内乱,但却是维护了景帝的皇位,李广勇冠三军、夺下对方军旗,足可封侯。但是他却接受了梁王的封赏,接受将军印绶,所以还师之后不得封赏。这一次立功未能封侯,李广的问题应该是不讲政治。你是中央军,哪能接受地方诸侯的将军印。而且正在平定七国之乱,皇帝这时候最担心的就是诸侯造反,即便是亲兄弟梁王也在提防之中。你李广接受梁王的将军印绶,意欲何为。这时候,景帝不找借口杀了李广,就已经不错了。

第二次是马邑之围,公元前133年,汉武帝以马邑为诱饵、倾举国之兵试图将匈奴单于一举拿下。但因为规模浩大,被匈奴察觉。在匈奴遁走之时,大行令王恢未敢果断截击,导致大军无功。参与其中的李广也未有尺寸之功。此战不能封侯,应该是天时不予,就算运气不好吧。

第三次是公元前129年,在马邑之围的5年后,汉武帝第一次组织对匈奴的大规模征伐,分别由卫青、公孙敖、公孙贺以及李广各率1万人分四路对匈奴主动出击。此战,卫青报捷,公孙敖损兵七千,公孙贺未与匈奴接站,李广全军覆没且自己被生擒。可以说这一战,李广是为名声所累。匈奴单于估计都没把其他三路大军放在眼里,特别是卫青,应该就没管他,而是集中全部主力围堵李广。李广败就败在了飞将军的名声上,名声太旺也不是什么好事。

第四次是公元前121年,李广与张骞一同出击匈奴,因为张骞贻误战机,导致李广以四千骑兵对匈奴四万之众,故几乎全军覆没。此战,李广败就败在猪队友的身上了。

第五次是公元前119年的漠北之战,李广跟随大将军卫青一路出击漠北。此战,大将军卫青追击匈奴单于到窴颜山(今外蒙古杭爱山附近)赵信城,杀敌19000人。但李广和赵食其所率军队迷路了,未能与卫青汇合,故导致对匈奴单于主力的合围失败。此次错失封侯,既有天时的原因,关键时刻李广迷路了;也有人和的原因,决战之时卫青免去了李广前将军职位,由先锋主力变成迂回之军。

李广难封的真实原因

详读历史,就如侦探查案,在梳理、归纳以及总结史料之中,得到各种新鲜的启示,甚至会慨叹一声:原来如此。但此时的你必须要谦虚,因为这些原来如此,仅是一种解释框架。至于正确或是错误,仅是你的主见,仅是现在的认为,仅是一种解释框架而已。所以,归纳总结而类比联想而得如下:

一是李广在政治权谋上的不擅长。或许在任何时代,都得讲政治、都得讲站队、都得博弈权谋。最具说服力的就是平七国之乱的昌邑之战,李广立功而接受梁王将军印。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政治上的不正确,中央的将军哪能接受地方诸侯的印绶。再有就是大将军得宠、骠骑将军炙手之时,李广未能见机知命,也就是没有站好队,所以错失了大规模征伐匈奴的作战机会,也就错失了封侯的机会。

二是李广在作战风格上的不合时。有两点不合时,首先是李广犯险涉难的作战风格。李广很厉害,但也李广也很骄傲,所以李广最爱冒险,日常爱好是搏击猛兽。而在战场上就是敢于硬碰硬的对战、敢于以弱击强,从来都是当仁不让。但战争毕竟是战争,是一种高级算法的博弈,光靠勇敢和冒险是不可以的。而汉帝国的首虏计功,也是不允许如此作战的,必须要计算自己的伤亡得失。其次是李广正面对敌的作战风格。卫青与霍去病都是采用长途迂回、快速奔袭、运动歼敌的作战风格,才有了当世奇功。比较明显的就是霍去病的两次河西之战,都是千里大迂回而后闪电突袭、快速撤离战场。但是,李广引军仍然是直面对敌、阵仗对攻。这种作战风格对付不了匈奴,但李广仍旧墨守成规。所以,也就没有了武功,也就没有了封侯。

三是封侯与否并非取决于你的能力,而是取决于别人的评价。而这个“别人”,就是汉武帝。马邑之围破产后,汉武帝对帝国的老将军们大失所望。所以,他急需培养一批少壮将军,也就是培养一批忠于自己的将军。这些将军就是卫青和霍去病等人。而李广自然不在其列。所谓首虏计功,是一个很重要的硬评价,打了大胜仗,自然首虏获封,得万户侯也是可以的。但是,你得有打仗的机会,得有立功的机会。而这就需要外部评价,需要汉武帝是不是想培养你立功。李广这个前朝老将军,虽然勇猛,但未得天时襄助也未得人和支持,未能斩功得侯。而更重要的原因:李广不是汉武帝这个最高统帅所要培养的人。

其他网友回答

李广是属于在两军对阵中直取敌将之首之勇士,而无运筹帷幄带兵之能力,所以李广难以立功。

其他网友回答

李广难封不是不封,是他就没有取得封的资格。李广虽经过三朝,他离封侯最近的一次是平定七王之乱,可惜,他又违规私自接受梁王的赏赐,军功没了,差点丢了性命。在武帝朝,本应是武将理想的时期,建功立业,有不世功勋的卫青霍去病,但他怪命运不济,没有一次旗开得胜。司马迁对他赞赏有加,把被俘的事也写成了“飞将军”,可惜,他感觉人生无望,自杀身亡。

其他网友回答

骁勇善战的李广难以封侯,背后原因与其自身有很大关系,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对匈奴之战,损失伤亡太多,自己又被匈奴活捉,后来亦是如此。

二、是将才,不是帅才。《史记·李将军列传》说他是一位难得的虎将,但他是勇而不谋,刚愎自用,“自负其能,”屡败屡战,屡战屡败,少有胜利可言。

三、清廉。《史记》载:李广廉洁,得到赏赐都分给部下,家无余财,无法打点。

四、口拙不善言辞。《史记》载:“广讷口少言”,不会巴结上面的人。

五、没有后台,俗话说:朝中有人好做官,既没有显赫的家世,又没有亲戚在宫中做贵妃,虽然作战勇敢,但皇帝完全可以充耳不闻。

除了以上的原因外,李广还缺乏政治敏感,比如当时梁孝王给他将军印,李广竟然接受了,这是犯了大忌讳,汉朝明令不许中央朝臣与诸侯来往,他还明知故犯。还有就是当时汉朝和亲,他要打仗,也是如此。

其他网友回答

李广难封,并非汉武帝刻薄寡恩,主要原因是李广本人的战绩和作为达不到封侯的标准。

一、李广没有辉煌的战绩。李广与匈奴一生作战几十次,鲜有率军大规模杀伤敌人的记录。一方面是运气不好,几次陷入敌军重围,还差点成为俘虏;另一方面没有战略意识,好逞匹夫之勇,导致所部常常损失惨重。可见其不适合做主帅只可为将做先锋。

二、李广性格存在缺陷。李广为人自负,自以为劳苦功高,多次擅自行动,体现其不成熟一面。心胸狭隘,杀掉霸陵尉;最后一次远征因迷路耽误行军,卫平派人了解情况,他居然不作任何辩解,自杀了事,可见其不能忍的性格。

三、卫青、霍去病这些年轻后起之秀崛起,李广这样的守成老将难以得到汉武帝重用。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