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八贤王历史上有此人吗?
优质回答:
谢谢邀请。
中国传统的演义小说《楊家将》《三侠五义》以及评书、戏剧、曲艺、都有八贤王这个人物的出现。 并且指出是宋太祖赵匡胤的长子赵德昭。当然,也有指出是二儿子赵德芳。
回答完了吗?完了。真的完了吗?还有点,继续回答;好吧一一
宋朝的第一大案就是关于太祖皇帝赵匡胤的死亡。
横空出世的赵匡胤黄袍加身后,用了十七年的时间就把中原和四川统一了,然后是岭南和两广地区的南汉,还有吴越大地都纳入宋朝的版图。正值丰采年华的宋太祖却在公元976年阴历十月二十日晩上,卒于皇宫的万岁殿中,时年50岁。
查遍宋朝官方的档案,只有几句话:“癸丑夕,帝崩于万岁殿,时年50岁。”
事发突然,必有蹊跷!但是,现场有谁作证?
没有!文人们于是用“斧声烛影”的诡异模糊场景来对这段公案揣测。这个猜测并不是凭空想象,而是根据一个和尚的文学创作《续湘山野录》中的叙述:赵匡胤和赵光义都是光脚贫民时,一个道士准确预测出“陈桥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的具体日子。赵匡胤当上皇帝后,这个道士飘逝无踪,直到临死前,道士出现了,赵匡胤十分高兴,于是问起自己的寿缘。
道士说:今年癸丑夜,天气睛朗,你将再活二十年,如果天气很差,你必死无疑。到了这天晩上,天气睛朗,赵匡胤在宫中心情愉快,但是却突然风云突变,大雪与冰雹从天而降,天地昏暗,他突然记起一首歌词:
“半路弥漫雨雪,苍苍铺满大地,扫落眉上细雪…….是你願意伴我,历千般风霜都也绝不放弃”。
赵光义奉召来陪大哥喝酒。守在外面的人隔着蒙胧窗户看到赵光义不断后退,外面的人都看见赵匡胤拿着玉斧戳雪,然后对赵光义不断说一一好好做,好好做。
寝宫中传来鼾声,震耳欲聋,五更时,赵匡胤驾崩。当天晩上,赵光义一直在宫中,他在哥哥灵前即帝位。
而司马光考证后认为,赵光义当天并没有在
皇宫过夜。赵皇后当时命令宫中太监召贵州防御史赵德芳,也就是二儿子继位的意思,但是,太监召来的是赵光义,皇后惊讶之下,立即称赵光义为皇帝,请求照顾自己母子性命。
其实内幕并不是如此简单,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赵匡胤生前就开始栽培三弟光美,制衡二弟光义,但是老江湖没有料到二弟如此心狠手辣,简单直接。
无论具体情况怎么样,赵匡胤的死亡给北宋代来深重的影响,无论是节节胜利的军队,还是继续大宋辉煌的未来,几百年的历史轨迹都将发生变化,甚至民族的命运也可能与此有关一一说不清楚。
回到八贤王本身的问题,宋太宗即位后的措施,令后人赞叹。
赵匡胤长子德昭被封为武功郡王,封永兴军节度使,京兆尹兼侍中,位列宰相之上。
次子德芳由贵州防御使升迁至山南西道节度使,同平章事;赵光义的弟弟赵廷美封齐王,开封府尹兼中书令,位列宰相之上。更为难得的是,两个哥弟的后代和现任皇帝的子女们同等待遇。
于是,社会没有发生动荡,人们看到的是一位仁义的皇帝,没有争议就没有后遗症,所以有关赵匡胤之死,就是几句话而已,没有多大意义。
其他网友回答
《知史以明鉴·查故以至今》
宋朝的历史上没有八贤王这个人,八贤王在各类文学作品中的事迹,在史书中也很难找到对应的记录。八贤王这个角色,应该是文艺创作者根据民间的轶事传闻杜撰出来的一个人物角色,用来满足人们对于忠诚、正义和惩奸除恶等精神的需求。
我们所知故事中的八贤王的名字叫赵德芳。在《宋史.宗室传》有记载,太祖共有四个儿子,二儿子和三儿子早死,第四子德芳被太宗封为秦王,任山南西道节度使,同平章事等职务。
赵德芳
赵德芳病死在太平兴国六年(981),当时才23岁。他在世的时候,杨家将杨令公还活着好好的,六郞杨延昭还没有任边关统帅,所以这个赵德芳跟杨家将的故事没有任何关系。
赵德昭
有的学者认为,八贤王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大儿子赵德昭,赵德芳的兄长。
据说他很聪明英武,喜怒不形于色,深得太祖信任,被太祖赐金简一柄,可上打昏君,下打奸臣特权。
太宗做皇帝后,封德昭为武功郡王,位列宰相之上,但是内心对他这个侄子还是很有戒心,在太平兴国四年逼赵德昭自杀。
赵德昭从未被封为八贤王,所以和故事中八贤王是没有关联的。
赵元俨
也有的学者认为故事中的八贤王是太宗的第八个儿子赵元俨,在当时被称为八大王,可是他的行为非常喜爱读书,很有头脑,最后怕人忌恨装疯扮傻,与八贤王的故事差距太远了。
反正,在历史上找不到一个完全与故事中的八贤王身份对应的人。他应该是由宋室的一些传闻加上百姓的感情臆想,经过艺术的加工融合而来的人物。
知晓更多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欢迎关注道人,为你带来不一样的历史解答
其他网友回答
应该有这个人:
新觉罗·胤禩(禩同祀,为祀异体字;1681年-1726年),清朝宗室,清圣祖康熙帝第八子,雍正异母弟,生母良妃卫氏。少时为胤禔母惠妃抚养,诸臣奏称其贤。
赵德芳(959年―981年),宋太祖赵匡胤第四子,宋太宗赵光义之侄,宋真宗赵恒的堂兄,北宋宗室。历任检校太保、贵州防御使、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同平章事、检校太尉等。太平兴国六年(981年),病逝,时年23岁,追赠中书令、岐王,谥号康惠。后加赠太师,改封楚王、秦王。
八王爷,被人称为“八贤王”,是古典文学名著《杨家将传》、《三侠五义》、《杨家府演义》和《万花楼》的人物。
熊大木《杨家将传》中的“八王”署名是宋太祖的儿子赵德昭(后世的杨家将评书、戏剧中的“八王爷”则大多署名赵德芳 [1] ,这是宋太祖的另一个儿子),太祖临终前传位给其弟赵光义,赐其子赵德昭金锏一把,朝中如有不正之臣得专诛戮,曾多次救杨家将众人。《杨家府演义》中的“八王爷”署名是赵德崇(这是宋太宗长子赵元佐的原名
其他网友回答
历史上是没有八贤王这个人的,但是有这个人的原型,就是宋太祖赵匡胤的第四个儿子,赵德芳,他被封为秦王。其实他死的很早的,据史书记载二十三岁就病死了。戏里关于他和包拯或者杨家将之间的故事也都是虚构的。
八贤王,以刚正不阿,忠心正直的形象出现于杨家将、包青天、白眉大侠等众多民间戏曲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少年包青天里陈道明大叔版的八贤王,看着优雅有理,同时威严不可挡,不是纯好人,但以天下为己任,非常有大局观,最主要的是还很帅。
在不同的故事版本中,关于八贤王的真名也不同,有的是赵德昭,有的是赵德芳,此二人都是宋太祖的后代,历史上也无被称为八贤王的皇室,那么八贤王这个深入人心的人物是怎么来的呢。
同时期的宋朝有个一位八大王,是宋太宗第八子周王赵元俨,此人为人刚毅,在朝中、宗室间有威望,八贤王的形象多少来源于此。
而民间谈及最多的八贤王就是赵德芳,之所以如此和大宋太宗即位有很大关系。
古代皇位遵循嫡长子继承制,若皇帝无皇子,可由皇室中的兄弟继承皇位,而宋太祖驾崩后,其有年长的皇子,却莫名其妙的传位给了太宗,由此在民间有太宗弑兄夺位的传说,自此北宋皇位在太宗一脉传递,太祖的后裔渐渐流落民间,赵德芳作为太祖的四子,与其兄长赵德昭相继在太宗时期死去,这里面多多少少有些猫腻,赵德昭是在太宗北征辽国,惨败而归后,自刎而死,赵德芳作为太祖最后的一个儿子,在兄长死后不久莫名其妙的病逝了,关于其得了什么病,历史上并无记载,仅仅寥寥数字。在民间流行这一种说法,宋太宗的皇位本来应该是赵德芳的,是被太宗夺了去的,民间百姓对赵德芳产生了同情之感。
作为流传最广的杨家将故事,其最早出现于南宋时期,借杨家忠烈来暗示岳飞的冤死,其中的八贤王地位形象要有些比太宗还要好,主要是,南宋时期除宋高宗外,其余都是太祖一脉的后裔,赵德芳作为南宋皇帝的先祖,自然要被无限的美化,八贤王这一虚构人物就此流传开来。
所以说应该是没有八贤王这个真人的。
其他网友回答
据考证是没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