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假如诸葛亮多活十年,第六次北伐的结局会怎样?
优质回答:
诸葛亮如果多活十年,北伐必定成功。诸葛亮已经找到了北伐成功的正确道路。
诸葛亮前四次北伐,最大的困扰就是蜀道艰难,军粮不济。常常仗打的很好,但是突然没有粮食了,只好在大好形势下撤退,导致胜利成果付之东流。
第五次北伐,诸葛亮吸取了经验教训,直接进军五丈原,前有渭水、背靠秦岭,开展大规模屯田。如此,进可攻,直逼长安。退可守,确保秦岭汉中。
只要有一两年的时间,蜀汉军队就能在关中平原建立巩固的前进基地和充足的粮草储备。到那时,就可以直接向两百多公里外的长安发起进攻,再也不需要从蜀中和汉中运输粮草。战争成本会低得多,战争持续能力要强的多。
曹魏正面打又打不过诸葛亮,又不敢出城野战,只能困守孤城,迟早被诸葛亮各个击破。五年之内,必定全取关中。切断曹魏与凉州的联系。一年平定凉州。
然后大军东进,则汉室复兴指日可待!
可惜可惜,天妒英才,不给诸葛亮多几年时间。
其他网友回答
也会是僵持的局面。因为诸葛亮那时的实力实在太弱了。手下除魏延外几乎沒有拿得出手的大将了。
其他网友回答
如果诸葛亮还能再活十年,进行第六次北伐,会是什么样结局?对于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应该不会有第六次北伐了,第五次北伐,魏军必败,为什么呢?
诸葛亮每次退兵的主要原因是缺粮,而在第五次北伐的时候,诸葛亮已经彻底解决了粮食问题,而且也出了大将军队,准备跟司马懿耗到最后,按照这样耗下去,首先败的必定是司马懿,这个败不是败在战争上,而是败在魏军的粮草上,如果大家看过历史,应该知道司马懿弟弟派人来问过司马懿,前方还需要打多久的仗,实际上是提醒司马懿,后方粮草不足,魏国国力充足为何粮草不足?
对于这个很好理解,首先是诸葛亮经过前面四次北伐,加上魏国主动伐蜀一共五次,而其中诸葛亮每次出兵都是五万左右,最多不过十万,而且是在第一次和第五次,中途都是军队更替使用,而魏国就不一样,魏国每次动兵,随随便便就是几十万,司马懿和曹真每次出兵,手中现成兵力就在十五万左右,加上边境可以调动的兵力,近四十万,一次出动十几万兵力,而蜀国才几万,蜀国需要消耗粮食,魏国难道就不消耗粮食?魏国虽然强大,但是魏国面对诸葛亮北伐消耗的国力远比蜀国多得多,时间久了,国力自然开始空虚。
对于粮草问题,诸葛亮在第五次实行兵农耕种政策,用来解决粮草问题,蜀国士兵与魏国百姓,在魏国的土地上耕种,解决粮草问题,这恐怕是对魏国的最大的侮辱,蜀国都骑到魏国头顶上来了,魏国还在当缩头乌龟,真是无脸呐。如果司马懿在不出战,击退诸葛亮,那么缺粮的就是司马懿,再者如果司马懿再利用这种缩头乌龟战略,曹魏的将士恐怕也忍受不了,曹魏的大臣也受不了这种屈辱,再者比谋略司马懿也远不如诸葛亮。从司马懿与诸葛亮对阵六年来看,司马懿屡战下风,破甲三千甲首,张颌战死,畏蜀如畏虎,千里请战,死诸葛吓走活仲达十万大军等,司马懿都处于下风。
这样耗下去,我不相信司马懿还能忍受诸葛亮侮辱,即使司马懿能忍,魏国士兵也忍不下去了,司马懿又会和诸葛亮第一次过招那样,破甲三千甲首,惨败而归,或许命都没了,如果依然采取守势,司马懿也会像战国廉颇一样被君主换掉。当初廉颇守白起三年被换,而现在司马懿守诸葛亮六年,还要继续守吗?曹睿作为魏国君主,能忍受被弱小的蜀国欺负吗?百般羞辱吗?
所以在第五次北伐诸葛亮不会退兵,这里一定有个结果,魏国很可能会败,除非有奇迹,司马懿继续采取缩头乌龟战略,曹睿继续支持司马懿,这样或许魏国还能跟蜀国耗很多一段时间,但是即使这样耗下去,司马懿也会败,真如东吴有个人的仲达拥有诸葛亮十倍之众的军队,也只能自保,常此下去司马懿必败。
其他网友回答
谢邀!
我认为诸葛亮再活十年,结局也没什么不同。魏国与蜀国实力是逐渐拉大的,拖得越久蜀国越打不过魏国,再加上对面司马懿位高权重,能力也足以抵挡住诸葛亮,不会留下大的破绽,小胜小败无关大局。除非”天下有变”,比如魏国再中一次反间计罢黜甚至杀了司马懿,然后大将类似孟达这种反叛带城投敌,才有机会。
蜀国最好的机会是一出祁山。当时一举拿下陇右,收服姜维,只要一场决定性胜利就能让西北望风而降。然后用马超的威名收服雍凉,得到蜀国急需的骑兵。
以后从汉中,雍凉两个方向围攻关中,野战有马超统带雍凉骑兵,城战山战有蜀国精锐步兵,那时候就是司马懿也无法抵挡。拿下关中后,天下大势就难说了
其他网友回答
诸葛亮帮助蜀国匡扶汉室的可能还是很大的,诸葛亮的死,恰恰是在火熄上方谷天意烧不死司马懿而导致坚守不出战的局面,所以两者就是可以匹敌的,不过谋略诸葛亮会更高,假如孔明再活十年,对于一统天下帮助蜀国建立完整的朝廷制度和培养人才还是作出很大的贡献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