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为什么当今的航母不再追求舰载机的数量?
优质回答:
一直以来,航母舰载机的数量似乎就是航母战斗力的直观体现,载机多的航母战斗力越强。事实上,这是一个谬论,航母的战斗力衡量指标是其持续和短期时间内出动的舰载机最大架次的数量。而这个舰载机最大架次数量与舰载机数量并不是正相关的。事实上,过多的舰载机携带量反而会降低航母的舰载机最大出动架次,因为这增加了航母的收容,挂弹,放飞的难度以及所需要的时间,反而降低了航母的整体战斗力。
对于航母战斗群,有一个指标是关乎生死的致命指标,这就是舰载机CAP(战斗巡逻任务)防御圈。对于一艘携带了48架30吨级以上的重型战斗机,航母能够维持一个520千米的CAP阵位和一个250千米的CAP阵位。而若是将舰载机换成了60架中型舰载战斗机,则根本无法维持520千米的CAP阵位。这意味着,航母战斗群的警戒范围被极大的缩小,防空反应时间和拦截能力大大降低。这样一来,航母战斗群的生存能力和战场感知能力将极大受限。
其次则是航母的调度问题。众所周知,航母甲板面积是有限的,如何更加高效的利用航母甲板的面积,是所有有航母的国家都在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美军就在研究中发现,舰载机数量过多,就意味着舰载机占用机库和甲板面积大大增加,这十分不利于航母的收容,起飞以及挂弹工作,更不利于舰载机完成任务之后的维修与维护。这样一来,舰载机数量一旦过多,航母战斗群的作战架次反而还会降低。这极大的降低了航母的防御弹性和弹药投送量,意味着航母战斗群整体的战斗力缺失。
这也是为什么福特级航母虽然只有80架舰载机,48架战斗机,却能够保证每天160架次的持续出动能力和每天220架次的短期出动能力。要知道,携带了95-105架舰载机的尼米兹级航母,只能够维持持续120架次每天的出动能力和195架次每天的短暂出动能力。
其他网友回答
看了前面的错误回答,真让人遗憾,我得赶紧正一下视听。航母不再追求舰载机的数量本来就是伪命题,何况还有人说航母开始追求更大的单日起降架次数,这更是错上加错。
对于航母舰载机而言,远程精确打击远比低效率的大架次出动要重要的多,航母第一优势并非是火力的密度,而是火力的距离。
航母的单日最大起降架次数,并不是由航母作为决定性因素的,过去人们有个习惯,就是看见航母的一次最大出动量,再给他乘以一定的波次,就说这艘航母每天可以最多出多少飞机了。但是这是错误的。
实战中,完成大架次出击和巡逻作战任务的是陆基航空兵,而不是出击架次有限的航母舰载航空兵,舰载航空兵的目标是标定好的远程目标,而不是即时出现的大量新目标。
美国是世界上航母经验最丰富的国家,美国海军最新的研究报告指出,航母最大单日出动架次是一个虚命题,并不是实际上存在的指标,二战后的实战当中,美国海军最大的一次单日出动架次为106架每天,也只出现了1次,平均都是80架次上下,但是尼米兹级航母标定的单日最大出动架次数为120架次,为什么却在训练中达到了,实战中达不到呢?
这并不是说航母的出击架次完全无用,类似于苏联载机巡洋舰这样的低出击效率是要不得的。
因为战争打的是人,再强调两遍,打的是人、人、人!开飞机出去的不是机器人,而是人,是飞行员。一艘美国航母平均实战中携带作战飞机40多架(其他支援类飞机不计),一次出击执行任务时间最少为1个多小时,最长4个小时,每天一个飞行员在训练中可以出击4次,但是实战中由于心理压力大,作战强度高,且有危险性,一般不会让飞行员疲劳出击,尤其是心理疲劳的出击,美国研究发现,飞行员每天平均出击1.5次已经算是最高,每天出两次任务的已经是王牌了。
获得更远的作战距离,这是我国选择重型舰载机的原因。
再加上一个原因,决定航母出动架次的因素是任务,以及距离目标的距离,任务是巡逻出击的任务,那么出击架次会少,是突击出击,则更多一些,而距离目标远,出击次数少,如果单纯追求更大的出击架次,会导致一个问题,那就是出击的距离缩短了,因为这需要压缩单次任务的时间长度,毕竟美国的航母舰载机出击是有一套流程的,如果要大架次出击,必须压缩每一个流程,最终影响了作战半径,这是不值得的。
希望已经回答过这个问题各位作者也看看,理解一下。
其他网友回答
家装蒸汽弹射器,提高起飞的速度,还可以装载固定翼预警机,增加,反应时间,希望整个航母战斗群的生存能力,因为固定预警机,比那个直升机预警机看的更远,可以增加更多的反应时间。包括拦截索,这些都很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