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山东、山西的山指的是什么?
优质回答:
山东~山西,以太行山脉为界。
河南~河北,以黄河之流为界。
湖南~湖北,以洞庭湖泊为界。
其他网友回答
早在地理课上,大家就已经对各省的得名有所了解,比如山东省和山西省,就是因为太行山而得名。其实中国很多省的名称,都与山河湖海有关系,山东、山西也是如此。但是在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不会一概俱全,老师大多时候都只会告诉你答案,也不会告诉你一个结果的由来。只是与山东、山西有关的这座山,真的是指“太行山”吗?如果不是太行山,那这座“山”到底是指什么呢?
一指“崤山”
从春秋战国到西汉时期,用来代指区域名的“山东”、“山西”就已经出现。然而这一时期的“山”,并非人们通常印象中的太行山,而是坐落在秦地最东的“崤山”。《战国策》中有记载:“函谷关,以害山东矣。”这是因为,除了秦国以外的六国,都坐落在崤、函以东,所以崤山就成为了用来划分“山东六国”与秦国的一处地理分界线。在这种含义下,山西所指的是关中到陇西一带的地区,既“崤山以西”。由此可见,山东、山西只是一个地域泛称,并非当下的行省名称。
一指“华山”
经过历史学家考证,还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这两个地名里的“山”,很有可能指的是华山。因为华山和崤山都坐落在秦国东部,两者之间的距离并不远,况且华山的名称早在《尔雅》《山海经》等书中多次出现,比如《史记》中有记载“萧何填抚山西”中的“山西”二字,唐人解释为“华山之西”。不仅如此,《后汉书》中这样一句谚语:“关西出将,关东出相”,到了民间就流传为“山西出将,山东出相”,将这两者结合来看,“山西”、“山东”中的“山”,极有可能指的就是陕西华阴一带的华山。
在这种情况下解释“山”,其实还要结合当时的政治中心来看,从汉朝到唐朝,整个中原王朝的政治中心基本上都设立在关中盆地,光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华山”和“崤山”远比太行山更加具有地理优势。更何况以前的山东、山西泛称的是某一块地理区域,并非当下的行政区名称。掌握了这一个地理位置和政治中心,自然就能够清楚明白的了解到这一时期的“山”究竟指的是哪一座山。
一指“太行山”
当然,这两个行政区名字里的“山”如果是指太行山,其实也并没有太大问题。《史记》中记载过春秋时期发生的一件事情,寒冬腊月之际,晋国出兵攻打山东西南部,引出了历史上著名的城濮之战。发生战争的这一座小城,就是在当今山东的西南地区。从当时晋国所占据的地图来分析,晋国出兵并不需要跨过“崤山”和“华山”,反而必须要经过太行山。如果是通过晋人的视角来描述“山东”,其实就是指的太行山以东。尤其是五代时期,“山东”直接成为了太行山以东。其实这才是今天山东省所使用名称的最早出处。其实“山”的含义,在不同的时代里都发生了空间、视觉的变化,只要参照物不同,用来划分山东、山西的山自然不同。
其他网友回答
如果如提问者这么简单问的话,从现在的概念来说,山东和山西的“山”不指任何山脉,因为现在山东和山西的概念是行政概念,只是个代名词,而非地理概念上的山之东或山之西。
为什么?
这就要简单地说说“山东”和“山西”这两个词的由来。
首先,山东和山西其实不是同时出现的。所以用一座山来分割这两个省,或者说来做地理区分,是不恰当的。
山东最早出现在先秦时期。当时周王朝的秦国在西部,把崤山和函谷关以东地区的各诸侯国统称为山东各国。这时候的山东是个地理概念,不代表某一区域。直到金代,才有了山东东道,山东西道的区域概念。然后明朝有了山东承宣布政使司,到清朝正式成为山东省。
而山西,在先秦时期属于晋国的领土,在当时看,也是属于“山东”的。山西最早完全“独立”有了自己的名字,是在元代,设了山西河东道,从此才有山西。到了明代有了山西省,也叫山西布政司。清代完全改成山西省,直到现在。
人们现在茶余饭后说山东山西,经常把太行山当做此处的山,其实是源自元代的概念。现在的山东山西,中间还有河南河北,如果以山来分的话,那河南河北岂不都是山东了?
准切来说,如果问山东山西的地名是源于那座山,这时候可以说是太行山,因为这是相对概念。如果笼统地问山东、山西的山是哪座山,却不能回答。因为现在山东、山西只是行政意义上的绝对概念了,没有地理意义上的山之东、山之西之分了。
其他网友回答
答,山东,有泰山,山西,有恒山。陕西,有太行山。想起一首歌。人说…陕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站在那高处…望上一…望…你看那纷河的水呀…啊…哗哗地流过我的…小…村…旁。杏花村里…开…杏花…儿女正当…好年华…男儿不怕…千般…苦…女儿能绣…万…种…花…人有那志气…永…不…老…你看那白发…婆婆…啊…挺起腰板也象…十…七…八…。[玫瑰][笑哭][玫瑰][偷笑][玫瑰][小鼓掌]
其他网友回答
喜马拉雅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