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一滴滴汗水,凝聚成饱满的颗粒挂在谷穗上。 一粒粒金灿灿的谷粒,在平坝、在沟谷、在田野、在路边铺满秋天动感的色彩。
这色彩吸引着山寨行人,也吸引着山寨以外的生灵。
在普洱茶系列里“老班章”、“新班章”名满天下,如雷贯耳,而景洪市大渡岗乡中田坝茶因茶气、茶质、茶味等出众也成为了后起之秀,被外界所接纳和认可,被茶界、茶家冠以“小班章”之名。中田坝(原称中纳版),主要居住着乌优和阿细支系的基诺族。经济上以茶叶为主,村民主要从事茶叶采摘、加工等系列活动。可这一时期,中田坝人却要把脚步从“小班章”茶树下转移出来,奔赴着去上演一幕幕惊心动魄的人象拉锯战。
野象早从它们敏锐嗅觉里捕获到了秋的韵味。
岁岁年年,都能为秋收如约而至。
中田坝人敲锣打鼓、鞭炮齐鸣甚至燃放烟花前去迎接。家族组成的象群与村民组成的队伍把稻田当成舞台,上演秋收的大戏,我方退罢你登场。场面壮观,持续到天亮。天亮后,象队家族退入大森林里,村民退回家中修整,等待来夜再演,重复昨夜的故事。
秋收,于象而言,把谷粒装入肚中才算结束。
秋收,于人而言,把谷粒收入粮仓才算了结。
二
秋收,冬藏。
把粮食纳入粮仓之后,人们又开始为年事奔忙。
时间的车轮似乎加快了旋转的速度,年的脚步像碾子似的向焦急的心头碾压过来。大街小巷,田间地头、路上闪动着为生计匆匆奔走的身影。也许是想在年前把手头的活儿干完吧,也许是想让眼下的工作告一段落吧?也许是想在年关前再冲一把,再搏一回?赚到更多的钱,让家人们美美地过一个富足之年?也许……
人们急匆匆地脚步围着年在奔跑,如同一场比赛。
人们所有的工作重心提升着年的主题,升华着年的主旋律。
三
中田坝,过年盛行“打陀螺”的风俗。
“打陀螺”,因有“打丰收”的说法而变得更加隆重和激烈。
男人们制作陀螺和玩陀螺自然成了一门学问和必修课。
入冬以来“小班章”茶叶已经停采,虽然人们的双手从茶树间抽了回来,仍有做不完的活。但不管怎么忙,男人们总要忙里偷闲做一件事,似乎不做这件事就不是真男人。
劈陀螺同样是技术活,从选料上就已经开始了。男人们在急匆匆的出工、收工途中眼睛老在路边来来回回地瞟着木质坚硬、抗击打力强的干心树、核心树,那是上好的制作陀螺的材料,一有发现马上就去坎、去锯。如果要和邻村打比赛,这选材就更为讲究了。通常要走一天、两天的路到小黑江边去砍紫柚木来制作。紫柚木,乌黑发紫,密度大,坚似铁,硬似钢。刀斧砍上去,发出铁骨铮铮的声音。刀斧如果钢火不好的话,不是缺口就是卷刃,而且每一刀下去的深度只能以毫米来记。因为路途遥远和紫柚木沉重,每人只能带一小段回去。回到家或在窝铺,利用劳动间隙或休息时分就开始制作。
四
男人制作陀螺,一做就是两个。一个用来年前或节外练习,一个用于正式场合的愉悦或比赛。没有紫柚木的人家则把干心树做成的陀螺埋入地下,使其变黑发乌或涂上自制黑墨以求以假乱真,以求达到吓唬吓唬对家的目的,这种意图一旦进入实战就会暴露无遗,但人们还是乐此不疲。男人之间若能送上一颗紫柚木陀螺,那是最珍贵的礼品,说明哥们关系如同这紫柚木那么老铁。而小男孩呢也学着大人的样子,从房前屋后、家团家转捡来木头,或用柴火或用大人遗弃的废料做起陀螺。
五
陀螺大体有平头和尖头两种。不同民族制作陀螺的形状和方式不一样。劈陀螺,要有娴熟的刀法、刀工、技巧和极好的耐心。
“小班章”茶产地中田坝人制作的是平头陀螺。平头陀螺主要分三部分,即头、身子和脚。制作时取实心无缝木头,先削制成圆柱状,记住头和脚,本末不能倒置,粗细根据自己的手掌的宽窄、手指长度来定,一般以好拿捏稳为度。其次,确定陀螺的高度,把圆木截成段。陀螺的身子指手拿捏的部分,陀螺的高度以陀螺的身子和脚的长度来确定,身子和脚基本等长。然后开始平整陀螺头和削滑、削圆陀螺身子。头部务必做得平整、水平如镜,身子则圆溜、光滑,如同抛光打蜡过一般,手拿或捏上去有舒适、贴实的感觉。 平不平,滑不滑,眼睛知道,手也知道,不停地瞅,不停地抚摸,不停地拿、捏……然后修整,加工,直到满意为止,使手成为陀螺的一部分,陀螺成为手的一部分,陀螺是手的延伸,手和陀螺合二为一,那是制作或打陀螺的最佳境界。
六
陀螺一般都会旋转,但转得如何,速度快慢,持续时间长不长久,关键看陀螺脚的制作。如陀螺脚和身子的比例协不协调,脚的粗细一不一致,脚的偏斜,脚的歪正……体现着空气动力学呢。制作时先在脚和身子的分界处画一圈,免得那些不听话的刀斧越界伤身。线以下为脚。制作陀螺脚时,先用大刀或利斧按圆锥状下劈,边劈边转动木头,用力要均匀,力道要均衡,下刀要稳、准,切忌深。刀口深了,无法修平,整个陀螺废了,所有的付出就前功尽弃了。家乡人为保证陀螺的质量,通常是劈了一圈之后,转入更为细腻的手法,削、刮、剔、刨、蹭……一点点把多余部分剔除。每一轮刀法过后,都会把陀螺倒置于手掌心伸直手臂对准光线,瞅,看,瞄,改变陀螺的位置、角度、方向,再瞅,再看,再瞄,慢慢地蜗牛似的转动陀螺的身体,继续查找、寻觅哪里不匀称,哪里凸出了一点,哪里凹进去了一丁点……那份执著,那份专注,那份凝重,那种一丝不苟的态度,那种精益求精的精神令人敬佩,已超出庄稼汉的领地。
七
感官上的满意只是第一步,中看未必中用。是骡子是马得拿出去遛一遛。试陀螺,就是检验陀螺做得好坏的唯一标准。如果陀螺支下去,上下跳动或满地乱跑且时间不长都说明陀螺还有大问题。这种满地跑或到处乱闯的陀螺,中田坝人称之为“马萨嘎”陀螺,意味着还有诸多不协调、不匀称的地方,还得继续查找、继续动大手术。如果,自己都无法挑出毛病的话,就只好求教身边的能人了,不同的眼光总能看出不同的问题,不同的问题就会有不同的解决办法。好陀螺支下去就好像凝固的一个黑点,一动不动,细听有嗡嗡声,而且持续时间长。从外观到性能都无可挑剔之后,还有一步工序,即:在陀螺脚底部打一截钢钉或铁砂。因为陀螺脚与地面时时接触磨损较大,轶得快。
八
用以比赛的陀螺无论外观、做工还是手感都要更甚一筹。肩负着让人耳目一新,力挽狂澜、一鸣惊人的责任。投入使用时一定要让它发挥出巨大的能耐。这一个陀螺通常制作得更精美,展现了制作人各自的才华、智慧、精湛的手工艺水平,陀螺也因做工的完美而使其持续旋转时间更要长久 。这样的陀螺是一件艺术品,具有实用、观赏、收藏价值。通常,在正式的打陀螺比赛前或在制作陀螺的过程中,边做边就有了一项活动,就是中田坝人叫的“軨轆” ——两或数人同时支转陀螺,看谁的陀螺转的久,持续的时间长为赢。陀螺一般在年前就制作好了,好的那个呢珍藏在箱底,不轻易示人,欲当秘密武器使用,让对家猝不及防,被打得落荒而逃才痛快。若事先暴露目标,别人就会根据它的特点、木质结构、重量等制作出具有针对性、能压制它的陀螺,早早想出对付它的办法。
九
陀螺做好后,小孩们在家旁边找一块宽敞一点的地方就打起来了。“嗒……嗒……”两个物体强烈撞击的清脆响声,在村子的上空回荡,两个物体撞击产生的火花总会让人眼前一亮,产生的焦煳味四处弥漫,总会吸引行色匆匆的路人驻足观望。这一看,怦然心动了,手也开始痒痒了。于是,向小孩央求:给我打一次、给我打一次。还没等小孩“同意”或反应过来,陀螺,已成了大人们的手中之物了。小孩只好大叫:“轻一点,轻一点……”小孩的当心不无道理,因小孩的陀螺重量、陀螺柄杆及陀螺线只适合小孩,而大人一来兴致往往会把这茬给忘了,用力过猛弄出杆折线断陀螺飞天外的事时有发生。这一沾染就被磁铁一般吸住了,直至小孩一再催促,直至最后一次陀螺打偏了,飞出老远,才肯罢休,笑着、乐着、美滋滋地匆匆离去。
十
小孩玩累了之后,会有人提出:我们去采冬叶吧。于是纷纷跑回家背起花眼蓝,拿着弹弓,在村边汇合。一路唱着歌,打着口哨向山箐沟走去。走走停停,停停走走,看见鸟儿飞过也要追着打一阵,看见树上的果实不是一阵齐射,就是把它摘下来。冬叶长在箐沟边,有一人多高,宽大的叶面能铺下半张饭桌。这冬叶杀过年猪包肉、包骨头生和包粑粑用。深绿的叶面上会有一些渣滓、尘土、鸟粪之类的东西,而浅绿的背面却干干净净,清清爽爽,要用的正是这一面。我们找一个平整一点的地方,把采来的冬叶铺开十张、八张不等地重叠起来然后卷成筒状,用细藤把它捆起来,一卷筒一卷筒地竖立着装进花眼蓝里,装满后又再一路揺着回家。杀过年猪时为使脊柱等骨头不浪费,不遗弃,继续食用,祖先们想出了这种办法,把骨头剁细成碎末,称之为骨头生。分成一小包一小包地用冬叶里三层外三层紧紧包裹起来,用蔑绳(子)扎紧,再把这些骨头生包一嘟噜一嘟噜地串起来,吊挂在梁、柱或人进出、活动不拦绊的地方。二、三月间采一把野菜,煮拢骨头生,那是一种无法抗拒的美味啊。
孩子们一路上看着那微风中的“过年花”,说不出的喜悦、渴望和憧憬在心中无边无际地荡漾。
肥猪,也是传统工艺打造的产品,需要喂养两三年。头两年,只是喂点芭蕉杆、猪食叶等,意在拖大架子。到第三年秋冬的时候,各家会根据自家的实力即包谷等饲料储备情况把架子最大的一或二头作为过年猪分隔开来,喂包谷面这样的净食,催肥。猪,因有了之前的个头和架子迅速地胖了起来。
各户人家暗暗较着劲呢,以年猪的肥大胖为荣,得到别人的赞誉为荣。相反,若是把胖猪育成了“骸”猪,则会遭人数落和取笑。
杀年猪,就像过年那么热闹。远方的亲戚、客人要请来,若有老人需要亲自或派人去接来,甚至过好年才给回去。杀猪头天,要各家各户跑去通知明天早上几点,下午几点来我家喝酒吃肉。如果开饭时间晚于平时,则须派人去一家一家地留客,说家里别煮饭了别在家里把饭吃了,一会儿去我家吃肉去。客人不来,主人必会伤心、难过。会反省自己邻里关系没有处好?为人不厚道?不友好?不会做人……要让别人来自己家做客,有时得自己先到别人家做客,这也叫礼尚往来。家乡人眼里有事、有困难,帮忙是天经地义的事,无需去请,但喝酒吃肉却得换工。组训就是:看别人怎么做活,不看别人怎么吃肉。朴素的道理,朴实的相邻,没有多少知识文化但懂得勤恳做事低调做人啊。
十一
打陀螺,是家乡过年时的习俗。可是现在,还没有过年就已经开始了。只是规模、场面、激烈程度远不及过年的时候。大年初一那天才是真正的陀螺日。
那一天,男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或拿、或提着新陀螺,向场地集结。新陀螺被新陀螺线缠绕着,陀螺线上拴一根新陀螺柄杆,看这阵势,一场荣誉之战即将上演。到场的人要么用“軨轆”的办法,要么用“包剪锤”、划“黑白”的方法决出胜负,分成两派,再决出哪家先打,哪家先支转陀螺。或者用寨子的东西南北方位或上寨、下寨、大寨、小寨来对阵。对阵双方按年龄或能力大小分好出场顺序,第一个出场的叫一乜,第二个出场的二乜,第三个出场的叫三乜……,一对一,二对二,三对三……最后一对是整个团队的核心,实力最强,叫做“老包”。规则是:打中,打中后的陀螺必须是活的——转动的,谁先死,谁输。通常为了赢得比赛,陀螺一打出去,两个人也会跟着跑出去。跑出去干吗呢?去调理自己的陀螺。只见他们把陀螺周边的尘土,草渣一一清除,好让陀螺旋转时减少一些阻力,转得时间长久一些。有人甚至腰间随时别着一张笋叶、小木板、小瓦片、小纸板等。别小瞧了这些小玩意儿,这张笋叶在陀螺打中或被打中而没有被打死的情况下,能发挥巨大的作用呢。陀螺所到之处,虽然清除了灰尘或草渣,但土壤比较松软,陀螺会转出坑,陷进去,形成阻力,不能持久,为减少摩擦,把陀螺请上笋叶面转动,陀螺可以尽情地、轻松地、长久地旋转。打对家,最后还得看“老包”。如果前面的家人一个没有打中或没有打赢,只要“老包”打赢,整个团队就活了,还得继续打。否则,角色就要被反转。有时,前面的赢了,而“老包” 惧怕把这大好局面弄砸了,就采取假打。假打同样需要承担勇气和风险,你必须做得以假乱真,天衣无缝。要做到逼真,偏离目标不能太远,还真有难度,弄不好就是歪打正着。要是偏离目标远了,被对家看出破绽,必遭唾沫和白眼,这种嘲笑,是对自己能力的否定,是对虚假的不屑与打击。无人愿意承受,极少有人会这样做。“平阳大地打陀螺,哪个要打我支着。哥的軨花头头脆,弟绕反线还支着。”(反线陀螺,指让陀螺反时针旋转,这种陀螺,越打越转。)这种豪情,这种坚韧、顽强的精神才是值得称赞的。
十二
“嗡——嗡——”听声音好像飞机从天上掠过,其实不然,纯蓝的天空上没有一丝杂质。眼光回到地上人们划定的营盘里,陀螺飞速地旋转着,界限外一颗陀螺锁定目标,子弹一般射出去,“嗒”的一声,营盘里的陀螺被撞击得惨叫着、哀嚎着飞出去,躲得没有了踪影。一股尘烟、一缕青烟、一阵焦煳味,瞬间激荡而起,向四处弥漫开去。喝彩声、掌声排山倒海般地响起来,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把打陀螺推向高潮。
十三
打陀螺,是家乡过年时的习俗。可是现在过完年也不会结束。
如果你提出:别玩了,该去干活了。有人立马反对:过年过到二月八,陀螺打到青草发。
“嗒……嗒……”两个物体强烈撞击的清脆响声,回荡在村子里,划破长空,划上岁月的痕迹,划在记忆的深处。撞击产生的火花,点燃丰收的渴望,燃起希望之光。
打陀螺,是家乡过年时的习俗,可是现在已经变成了民间的体育或健身项目。两人一组合,各支三次再各打三次,以积分来判定输赢。陀螺也不是木头制作了,而是树胶机制,所有的陀螺颜色、花纹、式样一模一样,多了呆板,少了鲜明的个性。
十四
中田坝,过年盛行“溜包”的风俗。大姑娘们年前要偷空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精心策划、设计、缝制花包,一做就是两个。一个做得粗放、随意,一个做得精致、美观,堪称艺术品。粗放的这个是年前用来练习用的,练一练手感,找一找灵感。精美的那个则被收入箱底,不会轻易拿出来展示,它要在过年的那天才会隆重登场,一登场就会给人于耳目一新的感觉。这花包,由八种颜色的布料拼凑而成,是精妙绝伦的工艺品,也是完美的几何图形。她们的旁边,小姑娘一边央求着姐姐帮她做一个,一边也用姐姐们遗弃的边角料像模像样地做起来。做好后匆匆忙忙地、迫不及待地在门前试几下。
十五
正当男人们尘土飞扬,如火如荼,酣畅淋漓地进行陀螺友谊比赛的时候,姑娘们也悄悄地开辟出了第二剧场——溜包场。
这一天,姑娘们特别早,因为早,才能获得充裕的打扮的时间,因为打扮才能获得信心满满,因为打扮才能与花包相匹配,因为打扮才能吸引心上人。各种佩坠、饰品相互碰撞、摩擦发出叮叮当当、悦耳动听的响声,一路走,一路揺,一路响,像一首流动的乐曲,像一串彩色的音符,像撒在路上的珍珠,像欢快流淌着的小溪,钩住了那一双双眼睛,扣紧了那一颗颗心,拉直了那一只只耳朵。从远及近,又从近到远,走出天地间一道美丽的风景。
早到,便于用脚步测量一下距离。知道距离便于调节掌握气力。溜包时,让对方原地不动就能接住包,为最佳技艺,向前后或左右迈一小步的为其次,迈三步以上者为不合格。先到的人,互为对象进行溜包,主要是为了掌握一些技术要领,熟练手法、热身,为接下来的比赛或为心仪的人及在乡亲们面前的展示做好准备。
十六
从很远的地方看过来,房屋和树木当断了视线,看不到人,但可以看到一只只云雀在空中、在云中穿梭。美丽的色彩编织出了一道彩虹,架设起一座桥梁。
场上的人越来越多,观望的人也不少。观望的人群中有人在耐心等待,有人在翘首企盼,心上的人儿呀请你快快来!
一只只彩色的精灵拽着长长的尾巴,载着悠悠的情划过长空,划过天蓝的湖水,在心里荡起层层的涟漪,涟漪一圈一圈地扩散,每扩散一圈,都有不一样的感觉,这种感觉比幸福还幸福,比甜蜜还甜蜜。
花包在空中飞舞,在两个人之间传递着温度和热度,传递着甜言蜜语。
不知何时,花包外已经别着小纸条、糖、小手帕等礼物。溜着溜着,花包就偶然地失控飞出了场地,两个人追过去找,花包找到了,两个人却失踪了。
十七
在陀螺场上威风扫地、颜面尽失的那一方,心里谋划着要在另一战场扳回一局。当口干舌燥,体力透支,饥肠辘辘的时候,按照约定轮庄或输家请客的方式进行另一场遭遇战、阻击战。有一长者发话,第一杯酒大家一起干了,祝大家红红火火、心想事成、万事如意…..来,杰普得,德摸摸。好事成双,这第二杯酒,祝我们大家今天此时的团圆、开心快乐,友谊万岁…..来,杰普得,德摸摸。基诺族有一句名言:麂子是狗撵出来的,话是酒撵出来的。两杯酒下肚,大家的话就多了起来。酒量小的人,已经开始晕乎乎的,飘飘然起来了。聪明的人在领导讲话的空当,赶紧吃几口菜,扒几口饭,给肚子垫垫底。接下来就是按打陀螺对阵的方式一对一,二对二,你敬我我又敬你,来来往往,推杯换盏把酒言欢。对方的火力太猛了,酒量小的顶不住了,开始想办法——划拳。无论如何变换路数、招数,绞尽脑汁地去算计还是赢不了的又想出办法——找人帮忙。找人帮忙有两种,一种是找人帮喝酒,一种是找人帮划拳。由此又引发了派系之争,按打陀螺时的队列,阵势,分成南北派,划南北拳。时而龙抬头,时而龙摆尾把这项活动推向了高潮。龙抬头就是一方的第一个人就把对方全部人给灭了,龙摆尾则是一方的最后一个人把对方全部拿下。气氛过于热烈,家人们怕出状况,会来劝止。回答振振有词:酒醉英雄汉,饭胀日脓包。
十八
酒在杯中人玩弄,喝进肚中玩弄人。酒使对阵双方两败俱伤,在酒桌上,酒才是老大,酒厂才是最后的赢家。
这时家乡人才想起不伤身,又不伤感情的东西——不,那是一种传统文化,是基诺族山歌,是乌优支系基诺族人民的最爱,是基诺族多元文化的瑰宝,是基诺族生产劳动、工作学习、爱情生活等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她已经渗透到基诺族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渗透到基诺族人民的衣食住行中,渗透到基诺族人民的精神世界里,已经和基诺族人民的血脉和骨髓融合在一起。
小小房子五架梁,金包柱子银包梁。
金包银包我不爱,只爱哥哥好心肠。
这不唱起来了吧,啊叔嗻呢巧喜叔嗻呢喓……众人打着和声。
远看哥哥顺路来,不高不矮好人才。
走路好像鲜花动,说话好像文章来。
这类山歌耳熟能详,几乎大人小孩都会唱,当和声一落,有人不假思索就对上了。这类山歌,家乡人称小辩驳。只要你足够机灵,反应够快,围绕同一话题巧妙地发挥、辩答就行,尤其受到青年人的钟爱和追捧。
哥哥长得瘦瘦高,瓜子脸嘴黑眉毛。
眉毛弯弯月牙样,小嘴红红像樱桃。
……
小小桌子四角方,酒酒肉肉摆中央。
酒酒肉肉我吃去,这个恩情哪日还。
……
青山悠悠陡石岩,虚空冒出什么来?
一天走了多少路,到底水从哪里来?
山歌中的猜曲,给歌会平添了许多乐趣、情趣。这一问一答间,彰显着朴素的哲理,凝聚着基诺族人民的妙思与智慧。
青山悠悠陡石岩,一团红日冒出来。
一天走完天下路,水从山中转出来。
……
一年有个三月三,活计正忙花正香。
活计要做年年有,鲜花能有几时香。
……
夜深了,人静了。山歌像寒夜里的一团火,光芒闪烁,温暖着山里人的心;像一朵花散发着芳香的花儿,魅力四射,迷倒淳朴的庄稼汉。这种魔力,就像他们所唱到那样:大人听见睡不着,小孩听见发梦癫……
作 者 简 介
张鉴,男,基诺族,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系云南省景洪市大渡岗乡中田坝人,勐养小学语文教师,基诺族书面文学创始人之一。2014年5月参加中国作协组织选编《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基诺族卷》25万字和2014年5月“云南少数民族文学作品.基诺族卷”30万字的文学工程,时任编委委员、副主编。现为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中外散文诗学会会员,基诺族会刊《太阳鼓》杂志副主编。作品《等待》、《也许……》、《梦中的凤凰花》、《远方的约定》等发表在《西双版纳报》、《西双版纳》、《太阳鼓》等书籍报纸杂志。曾获“新星杯”全国诗歌大赛优秀奖,“华歌杯”全国征文大赛优秀奖,第二届“中华情”全国诗歌散文联赛银奖,第四届中外诗歌散文邀请赛一等奖。
第二届行参菩提散文奖由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陈州官窑艺术总监张辉(电话/微信13526260505)提供奖品赞助
各奖项及入围奖皆颁发“第二届行参菩提散文奖 金奖”证书,证书不标注名次。为使获奖者享受获奖的荣誉和成就,本届获奖名次在“第二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征文作者交流群中通报,在新媒体《行参菩提》刊登。
征文时间:自2018年元月1日起至2018年6月30日止。
稿件处置:选出优秀的征文作品刊登在新媒体《行参菩提》【第二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栏目的,读者打赏不再返还,作为本届征文行政管理费用使用;稿件达不到征文要求的,会列入新媒体《行参菩提》非征文栏目刊出。
重要提醒:征文将根据“文章点击率”、“打赏率”、“评委意见”评出入围奖和等级奖;获得各奖项的作品,新媒体《行参菩提》即获得版权,结集出版时不再向作者支付稿酬。
投稿方式:要求投送Word或WPS电子版稿件,不收纸质稿件,邮件主题请注明“第二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
征文投稿信箱:289341034@qq.com
第二届“行参菩提散文奖”
陈州官窑杯·第二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征稿启事(点击阅读)
【第二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甜桔/张君
【第二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漆水河谷/张智锋(文)/董忠级(摄影)
【第二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无梦徽州/小吵
【第二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四大山的落雪里,容许我自作多情/董金官
【第二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关于人生/宁梦
【第二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2017年,让我快乐的“硕士欢乐群”/天涯客
【第二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我和小林/叶锐
【第二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贪吃的童年/强盖新
【第二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幕阜山读石/徐 辉
【第二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游历嵩山少林寺/张百锁
【第二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走进阳光/路顺
【第二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牙花子都给你龇出来/曹英
【第二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红蓼花开醉清秋/刘淑兰
【第二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老人与猫/刘旭
【第二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香椿/陈礼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