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书法,到底该运指还是运腕?
优质回答:
书法运笔是用指力还腕力就这个问题下面详细说一下,“骨”因“力”而存在,所以,尚骨必然重视笔力。笔力的来源有直观的,更有非直观的。就直观的运笔来说,是用指力、腕力还是全身之力,书家各有见解。卫夫人在《笔阵图》中说:“下笔点画波撇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送之。”为运笔使力确定了准则,被后代书家捧为圭臬。然而,这“尽一身之力”在历代的仰止膜拜之下,给学人有益引导同时,因为注解的偏颇和极端,也带来了深刻的灾难。
有益的方面是,历代书家把“尽一身之力”层层分解至肘力、腕力、指力,甚至有写何种笔画用何种力的详解。比如,唐人在论述运指时说:“作点,向左以中指斜顿,向右以大指齐顿。”发展到清代,以包世臣“五指齐力”影响最大,他写诗言:“全身精力到毫端,定气先将两足安,悟入鹅群行水势,方知五指齐力难。”如此详细的注解,却适得其反,让人迷失在细微末节之中不知所措。这种细而全的书论,看似在讲方法,又无不与神秘相伴,令人将信将疑,欲罢不能。所带来的灾难是把运笔使用的力,与书法内容的笔力混淆,让世人误解了书法“力感”真正来源。启功先生是清醒的,他说:有人误解笔画中的“力量”,以为必须自己使劲去写才能出现的……如果下笔、行笔时指、腕、肘、臂等任何一处有意识地去用了力,那些地方必然僵硬,而写不出美感的“力感”。所以,他说:怎么拿笔都行,但要全身放松。那么,如果全身放松了,又如何尽全身之力?思至此,涉及了用笔的核心。就一句话:用笔之力,不在于力。此语源于唐林韫《拨镫序》。宋米芾《海岳名言》中也有类似的表述,主张笔力绝不是靠“用力捉笔”获得的,“无刻意故作乃佳”。要真正理解这句话,就必须上溯至书法的内核“意”。“骨力”和“力感”一样,都是书法“意”的一部分,不在于力,不是不使用力量,而是用“意”牵引和支配力,让力自然的随运笔动作流泻出来,“所谓百丈游丝在掌中也”(朱和羹语)。所以,运笔使力,不能仅仅停留在指力、腕力、肘力、全身之力的纠结上,要更多的体会“四两拨千斤”的技巧,理解“力”与“意”的融合,如此,才能迈入书法之门,达到“惟力大而运笔益轻灵”的境界。
其他网友回答
学书法写大字运肘,写小字运腕。至于运指一说,本人不太赞同,也许是个人爱好吧
其他网友回答
我想:毛笔运腕为主,运指为辅;硬笔运指、运腕都有。
其他网友回答
关于这个问题,我来说两句:
书法中有一个最初级的词,叫执笔。执就是拿的意思,那么,手指就管拿笔。那么说手指就只管拿笔了,这也不完全对。依我的经验及理解,我认为:书法的运笔当以腕为主,以指为辅。
其他网友回答
不是运指,也不是运腕,归根结底就是运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