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西后花园庆福故事】身残志坚三姐弟,用勤劳的双手编织美好人生

在永春河之源的青山绿水之间,在碧波荡漾的栗地坪水库之畔,在高耸入云的大宝山东麓,有那么一个美丽的小山村,她的名字叫做大海子。
海子是维西人对湖泊或者水塘的称呼。大海子是维西县永春乡庆福村的一个村民小组,位于菜园子和草坝子之间。在我的记忆中,大海子因为一个水塘得名。每一次从菜园子去草坝子,经过那个水塘,总喜欢驻足停留片刻。任微风拂面,观水波微漾,看鱼儿出游,还有蜻蜓点水的景象,那景那情那物,无一不具备诗情画意。
那个微小的海子,给我们的童年增添了梦幻般的色彩。
去年春节前后,到大海子走走,摄一些影像,作为美美的庆福美美的村的组成部分。
谁知2019年7月7日,竟然专程去了一趟大海子,而且是永春乡乡长蜂云林同志和永春乡组织委员兼宣传委员谢亮陪我去的。今年是维西扶贫攻坚的关键之年,政府继续大力扶持,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参与,人民群众也涌现出大批脱贫致富的典范。这里有一户特殊的人家,三姐弟都是哑巴,他们相依为命,勤劳致富,用双手创造了一个最美的家庭,谱写了一曲自强不息的传奇篇章。我虽然初次走进这个美丽的家庭,但是前辈杨洪程记者已经为这三个美丽的生命唱出了动人的赞歌,美丽的故事在三江腹地广为流传。他们奋斗脱贫的精神,是广大农民学习的榜样。
说实话,我很惶恐,在杨老师文章之后再写,没有翔实的资料,没有更多近距离的接触,我写不出更好的文字。但是,我是庆福山水养育长大的,我和这几位乡亲因为这片山水而亲近。听说了他们的故事,我由衷感到一种力量在心中激荡着我的心房。我必须写,不论结果如何。
一、心若向阳,没有什么阴霾可以遮住你的天空

或许很少有人知道,这三人因为什么原因变成聋哑人,今生只能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二十几年前,他们的父母过世了,剩下三人相依为命。然而,村里凡是认识他们姐弟的人,却都会有一个共同的感觉,从他们身上看不到更多的忧郁悲伤。最近,乡村挂钩干部时常入户走访,都被那份阳光心态感染着。尽管,他们说不出常人一样的话语,只会比划几个动作。但是,作为普通农民的生活,他们一样过得有声有色。大姐小红妹种地、找找猪草喂猪,负责做饭等家务。房子里火腿挂着一串,来到家里都要去看看。她今年已经68岁了。我们到家里的时候,她出去了。在半路遇到背着猪草回来。匆忙之间,我没有给她单独拍照。
在晒花椒的小红妹,图片来自媒体。
传统的木楞楼房,打磨一新,火腿整齐竖着。为了好看,人们把火腿挂在楼房上。
66岁的何小六是老二,精通竹器编制技艺,心灵手巧。编制的竹器种类繁多,有簸箕、撮箕、筲箕、篮子和蜂箩等。卖出竹器或者山货经过他的手,村子里的红白喜事上人情往来,也是主要由他负责。随时面带微笑,看到我们到了,他大老远表示欢迎。
何小六在剥篾片
各类竹器
蜂箩

小弟何小权最机灵,平时和姐姐做些事情。有时趁上山放羊之机,还负责去砍伐竹子,给哥哥编制竹器用,变卖竹器,有时找点山货,这些收入也不少,存款也有一些,因为没有家庭负担,政府还给予一定特殊补贴,他们在大海子也渐渐富裕起来了。
小弟何小权在编制竹门
参观完家里的庭院和屋里,我请谢亮兄弟帮我和哑巴两兄弟在正房面前合张影。
院子还在继续整理、美化当中。屋内干净整洁,和县里“四美”创建精神非常吻合。火炉上面的茶壶擦洗得锃亮。简直能照出人影,就像新买的一样。
院子的花台里面,种上西红柿苗。
门外,也用木架子架着废旧猪食槽,种上花草和蔬菜。
风雨人生几十年,都是年逾花甲的老人了,数十年的无声世界,没有泯灭心中的远方,因为三颗美丽的心充满阳光,从他们脸上看不到愁苦的神情。由于是特殊人群,备受关注,但他们依然平常一样平静而优雅地生活着,姐姐下地,哥俩忙活着打理竹子的世界。除了补贴家用,我想每日的劳作对于他们更是一种心灵的寄托。正是这几双布满老茧的手,一点点编织出美好的生活图景。
只要心中有阳光,何惧风雨和雾霾?

二、他们证明,拼搏出来的人生最美丽
幸福不会从天而降,好日子是奋斗出来的。从古到今无数老百姓都用事实证明了这个最朴素的至理,而大海子哑巴一家也正好印证了这点。本来他们是特殊群体,有一定的补贴,加上都过了60岁,可以享受养老补助,懒一点也能够维持生活了,但是他们舍不得虚度光阴,更不愿土地荒芜。地荒了,心会慌。“人勤地生宝,人懒地生草”,他们害怕地里长满野草,别人会耻笑自己。透过简陋的竹门,路下面就是他家承包地,虽然今年天大旱,但苞谷长势依然喜人。
何小六还是坚持不懈地劈竹竿,剥篾片,编竹器,一幅幅“胸中美图”经过他灵巧的手,慢慢变成一件件精美实用的器物,他不时端详着抚摸着自己亲手制作的物件,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一样,满眼柔情。正是这些竹器,一点点变换成钱财,增加了积蓄本上的数目。村里的人们说起哑巴一家,都毫不例外会翘起大拇指。
因为勤奋肯苦,2019年何小六一家在庆福村庆祝党的98岁生日时被评为唯一一家“勤劳致富家庭”。
每当家中有人来,小六总喜欢把证书拿出来炫耀一番。甚至会跟别人留影纪念。无法言语的他知道,这本证书凝聚着他一家的心血,也包含上级主管和挂钩干部的关怀之情。
7月8日,维西县委副书记和俊昌同志趁到菊香村考察指导工作,又专程来哑巴家走访。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恐怕了解哑巴一家生活的人感受最深的就是这点。命运可以对我不公,我却报以微笑。开朗豁达,乐天知命,热情待人,和邻居和睦相处,不计较得失。既然你如此坚定,世界也不会拒绝你。相信,你们的明天只有更加美好幸福!
三、常怀感恩,生命才焕发不一样的光彩

虽然不会说,也没有读书学习过,但懂得感恩是哑巴一家留给村民和来客的鲜明印象。党和政府的关怀,他们铭记于心,也懂得回馈。村中有事,他们热心相帮,力所能及表示一份心意;小组缺乏活动娱乐场所,他们低价提供地皮。现在维通二级公路经过,只好重新选址。但是哑巴一家的行为还是赢得了一致称赞。没有进过学校,这觉悟和境界却不逊于共产党员,让干部群众敬佩不已。
庆福村党总支书记孙俊仕说,每一次来哑巴家都感觉暖心。孙书记在村里倡导村民做到“三个一”:客人来到家中,端一条板凳,冲一杯热茶,露一个微笑。很多有知识有文化的人家,还不一定有哑巴做得好。
这份感恩和热忱是发自内心的,绝对没有伪装的成分。真实坦率就是他们的本性。正是这如火的热情,这对生活的无限珍惜与热爱,正是这份难得的感恩之心,在大好年代里,他们平凡的生命,焕发出了不一样的光彩。走进他们,就能感受到他们身上最自然的温暖,感受到他们倔强的灵魂,感受到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
除此之外,节俭的品质在三姐弟身上也体现得很充分。据说,何小六参加活动,村干部问他有没有新衣服,他说有,带着人们看收藏的十几身衣服,但平时总是穿着那件黑青色的中山装上衣,有些地方已经发白。姐姐和弟弟也一样,朴素却干净。“一针一线,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他们不知道这些句子,但是他们用生活践行着中华千年传统。
哑巴三姐弟奏响脱贫致富最强音,给广大人民树立了榜样,希望大家都激发自身内心动力,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奇迹,编织出属于自己的美丽的人生。
感谢有那么一个周日的早晨,蜂乡长和小谢带我深入家乡庆福一个平凡又特殊的人家,受到一次心灵的震撼和洗礼;感谢哑巴一家的执著坚强对我的鼓舞;感谢庆福村孙书记和李丽彪侄子热情提供材料及部分图片。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