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是不是混血 孙权为什么长得像外国人

网友提问:

孙权的长相为什么有人说:异于中原人?是混血吗?

优质回答:

都别抢,我来答。

说这番的话人肯定是沉迷在《三国演义》里面太深了,错把演义当历史。孙权的“异相”描写首见于《三国演义》,其它史料中是没有记载的。

张昭令孙静理会丧事,请孙权出堂,受众文武谒贺。孙权生得方颐大口,碧眼紫髯。昔汉使刘琬入吴,见孙家诸昆仲,因语人曰:“吾遍观孙氏兄弟,虽各才气秀达,然皆禄祚不终。惟仲谋形貌奇伟,骨格非常,乃大贵之表,又享高寿,众皆不及也。”

因为按照《三国演义》的描写,如果孙权真的长的一幅“碧眼紫髯”的模样,那基本上不用怀疑了,孙权肯定不是中原人。

碧是什么颜色呢?就是青绿色,有些时候它也指天空,因此也引申为蓝色,譬如诗句写的“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又或者“孤帆远影碧空尽”。

有没有绿色瞳孔的人呢?确实是有的,但这类人一般分布在北欧地区,而且数量极少,一般都是因为虹膜中的色素发生了变化,实际上属于一种突变了。所以天然的绿色瞳孔人种是不存在的,而且孙权也不大可能是北欧人吧——

另一种可能就是孙权是欧罗巴人种(白色人种),欧罗巴人种的典型特征就是金发碧眼,高鼻梁。然而这也不可能,因为孙权家族世代居住在浙江一带,他的母亲也是浙江人,所以我们基本可以排除所谓孙权不是中原人这种说法了。

那么罗贯中怎么会给孙权塑造一个“碧眼紫髯”的形象呢?实际上罗贯中也是受到一些野史传记的影响。首先是《江表传》,这是一本专门记载了“江表地区”(主要是东吴政权)的地方志,它是这样描述孙权的:

权生,方颐大口,目有精光,坚异之,以为有贵象。

《三国志》也只是如此形容他的面貌的:

琬语人曰:“吾观孙氏兄弟虽各才秀明达,然皆禄祚不终。惟中弟孝廉,形貌奇伟,骨体不恒,有大贵之表,年又最寿。

不管如何,两部史书都只是说孙权长的有富贵之相,比较长的比较有特点,有英气,但也没有说他是“碧眼紫髯”。即便在《世说新语》,也只是一笔带过的形容过孙权的英姿说:

刘尹道桓公:鬓如反猬皮,眉如紫石棱,自是孙仲谋、司马宣王一流人。

而“紫髯”这个说法则是出在《献帝春秋》之中:

紫髯将军,长上短下,便马善射。

但这个“紫髯”历史学家一般解释为形容一个武将威风凌凌的气质,而不是指紫色的胡子。譬如李白在《司马将军歌》中有一句诗歌就是如此写的“身后玉帐临河魁,紫髯若戟冠崔嵬。”

当然考虑到古人直接使用了“紫”这个颜色词汇,也有理由相信孙权的胡子偏紫色。

但是问题又来了,那就是古人的紫色并不是我们今天看到的紫色,《说文》中解释道:紫,帛黑赤色也。

赤色,红色,也就是说古人的紫色实际上多偏于赤红色,而不是我们今天看到的那种紫色。而赤红色的胡子还是很常见的,所以也就不知道值得了。而罗贯中故意把孙权的眼睛写成“碧色”,应该是受到《江表传》中“目有精光”的启发,是为了塑造孙权的形象。

就像《三国志》中从来没有写过关羽“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也没有写过张飞“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其实这些都属于文学艺术中的形象设定。

实际上这种传统是受到史书的影响,古代的史书在书写一个人事迹的时候,往往喜欢添加一些神秘现象来凸显人物的特别,因为神秘的“异象”的产生往往预示着这个人有着不同寻常之处,尤其是古代的君王,他们的出生往往都伴随着许多神秘的异象,譬如和神仙结合,又譬如梦见太阳、月亮钻进肚子里,于是就有了这些伟人。

又或者像刘邦斩白蛇这样的传说,其实都是为了彰显这些人物肩负着某种使命,归根结底来说是受到君权神授思想的影响。而这种史书的编撰传统也影响了后来的通俗小说的创作,譬如《水浒传》中的英雄好汉都是天上的星宿,就连贾宝玉都是补天的石头托生,所以也就不难怪孙权是一个“碧眼紫髯”的形象了。

其他网友回答

《三国志》里是这样描述的: 孙权生得方颐大口,碧眼紫髯,说他眼睛是绿色的,头发胡子是紫色的。其实这是一种夸张的说法,主要是为了体现他有龙颜,异于常人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