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散文|一个老兵的家国情怀及儿孙三代的军营梦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们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1周年,可幸福来之不易,它是无数战士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国破山河碎,焉有家的团圆?因此,我们必须珍惜眼前所处的美好时代,感激共和国英雄们的付出与牺牲。
文/华芙
“盛夏绿遮眼,此花红满堂。”绮丽的紫薇,加快了我看望老兵杨松良的脚步。   到他家时,见老人在厅堂和老伴王双风一起做手工,小心翼翼糊灯笼上的小纸片。他儿子杨家兴在一旁解释道,我父亲做手工,完全是为了活动手和眼,有事干不会憋得慌。   1928年4月出生的杨松良,今年已92岁高龄,身体健朗,声音洪亮,手脚利索。让人无法相信,眼前的他己是耄耋之年的老人。   说明来意,介绍自己祖籍也是桑园村人,报上我父亲之姓名,杨松良老人听后喜不自胜,说我父亲他非常熟悉。话题由此展开,亲切乡音,瞬间拉近彼此距离,“少小离家老大回”的乡愁,在老人慈祥眉眼、灿然笑容中,无需万语千言,彻底释然。    01
怀揣家国情怀,听从祖国召唤
   聊起当年戎马倥偬的岁月,杨松良如数家珍。   老人回忆道,那时家里人口众多,兄弟姊妹七个,参军深受二哥杨松子的影响。讲到这,老人声音提高八度说:“我们是军烈属之家”。   他话音刚落,举座皆惊。   原来当年国民党抓壮丁,18岁的二哥杨松子代替大哥杨松林去当兵,几经辗转,1948年解放湖北时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当朝鲜战火蔓延到鸭绿江边、危及祖国大好河山时,杨松子为了民族大义,保卫建立不久的新中国政权,1951年奔赴朝鲜战场,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杨松良以哥哥为榜样,在举国号召热血青年保家卫国时,怀揣家国情怀,听从祖国召唤,1951年5月也光荣参军,在陆军0455部队。   一心想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杨松良,立刻写申请要求去前线——朝鲜战场,到最艰苦、最危险的地方锻炼自己,同哥哥杨松子并肩作战,重振“杨家将”忠烈英雄的威风。可惜申请没有获准,杨松良被安排在上海公总2团4连担任通讯员。   他服从部队调配,祖国哪里需要,就冲向哪里,安心做了一名普通的通讯兵。但杨松良在平凡的岗位,也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1952年11月在文化学习中,认真听讲,刻苦钻研,团结帮助别人,每次算术测验成绩优秀,达90分以上。由于识字很少,而被提高到高小甲班。期间,营党委会授予他三等功称号。   1953年8月杨松良随部队来到福建省惠安县崇武半岛,守卫祖国南彊海防,也做出了不平凡业绩。训练期间,他不怕苦不怕累,军事测验和业务测验都达到90分以上,营党委会又授予他三等功。后来杨松良才知道,这一年的8月,他二哥杨松子在朝鲜战场英勇牺牲,年轻的生命永远长眠在异国他乡的热土上。而寄予父母及兄弟姊妹追思的,仅是遥远国度里一片清净的陵园。从此杨松良心里埋下仇恨的种子,时刻准备像二哥那样,把青春热血献给祖国海防。   崇武半岛,崇尚武备。四百多年前,抗倭名将戚继光曾在这里督师操练,抵御倭寇来犯;三百多年前,郑成功也在此凭险抗拒清兵。杨松良部队驻扎这里时,营房简陋、条件艰苦,出生在江南水乡的他,很难适应这里的酷热环境。但崇武半岛与台湾海峡隔海相望,相距仅97海里,历史上有“海接东南一夜舟”之说。为了守好祖国南大门,防范台湾国民党军上岛偷营袭击,他白天刻苦训练,夜晚站岗伏击巡逻,擦亮眼睛,跟敌人斗智斗勇。他严格执行上级命令,军事素质优良。同年12月,营党委会再次授予他三等功。   当时,蒋介石率国民党残部退守盘踞台湾岛,却不甘心失败,凭借金门作为跳板,妄想反攻大陆。国民党当局经常派特务上岛搞破坏,摸哨弄情报,或化装成渔民潜伏下来,伺机行动。边防战士视危险为挑战,把它当作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机会。1954年7月国民党军又挟持一名我边防战士做人质,杨松良发现后不顾个人安危,奋力和敌人作斗争,打死一名国民党军,活捉一名国民党军,粉碎了敌人的阴谋。为了表彰杨松良危难时刻能挺身而出,冲锋在前,起带头作用的大无畏精神,营党委会又授予他三等功。他由战士升为副班长。   杨松良说,守卫祖国海防,光荣圣神,任务艰巨,随时都可能血洒疆场。一次他的兄弟班深夜巡逻执勤,一支国民党军又上岸企图偷袭我军营,双方发生激烈交火,平时训练有素的战士,很快消灭那股国民党军队。战斗中正副班长壮烈牺牲,三名战友光荣负伤。椰子树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曾经洒下边防战士的热血与汗水。   对于守卫辽阔海防前哨的战士来说,夜晚是国民党军活动最猖獗的时段。“月上柳梢头”不仅仅是风景,还预示潜藏着更大危机。杨松良只能带领战士更加刻苦训练,巡逻放哨一丝不苟。由于严格执行上级指示,听从指挥,各项军事考核中,全班战士成绩优良,他再次荣获三等功,由副班长升为班长。   1955年5月杨松良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6年5月在0478部队一分队一小队升任排长,职务是少尉军衔正排级。期间,他用共产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带领全排战士提高战斗水平,守好祖国的南大门。“甘洒热血固海防,我与海岛共存亡”不仅是一句响亮口号,也是他行动指南。   火红青春,掷地有声!     02
载誉还乡,投入家乡建设
   由于带排操练伏击过于辛苦劳顿,杨松良最终积劳成疾。1959年7月29日经军首长特批,在医院医治、休养。一年多之后,1961年杨松良因病不得不离开部队这个大熔炉,怀揣中国人民解放军“预备役军官兵役证”、“转业军人临时证明书”、华东军区公安部授予的“功劳薄”、以及五枚个人三等功的军功章,载誉还乡。   十年军旅生涯,五次获得三等功,可见杨松良当年在部队时的优异表现。看到八仙桌上字迹模糊的证书,以及“预备役军官兵役证”上1960年7月戳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鲜红印章,我内心有些小激动。那张泛黄褪色老照片上的戎装青年,依旧英俊、神采飞扬。现如今,无情岁月,磨去他脸上的青春朝气,但无法磨灭军功章上的光环。   杨松良结束为祖国守海岛的使命,回到阔别十年的家乡担任桑园村民兵营长,继续为国家培养、输送合格的预备役民兵人才,并带领基干民兵,负责加固大垄口水库堤坝。1963年玉山县做七一水库时,他担任副团长,负责整个官溪公社民工团,扩建水库洪道吃住工地近两年。   1976年杨松良先后担任桑园村大队长,及大队党支部副书记。由于肩上的责任重了,他更加忙碌,在“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的精神鼓舞下,开田造地、防涝抗旱、搞杂交水稻、制种棉花等。   大队人多地少,水稻产量低。穷则思变的杨松良,千方百计想改变现状。那时,我父亲因错划“右派”也在杨松良所管辖的大队参加劳动,而我母亲则在糖厂任农技师,负责甘蔗新品种的技术培育工作,当父亲知道我母亲所蹲点的大队正在试验野生高产杂交水稻,一心想扭转社员吃不饱、改变家乡贫穷落后面貌的父亲,让我母亲帮买了几斤杂交水稻种子带回桑园村试种。杨松良副书记思想进步,乐于接受新生事物,非常赞赏我父亲做法,特意空出一块试验田种植。试验田经过认真播种、除草、施肥,水稻长势喜人。稻穗开花时,甚至用竹竿人工帮助授花粉。收割时,颗粒大,株株饱满,产量比老品种提高许多。不足的是,这种野生杂交水稻秆高,株少,颗粒饱满,反而造成头重脚轻,遇上强风容易伏倒,且野生品种无法抗击病虫害。第二年,杂交水稻没有在本大队继续扩种,收割下来的稻谷种子,全部比普通种子以高一倍的价格卖给隔壁浙江省江山县的乡亲们。此次试种杂交水稻虽然没有获得成功,也充分说明杨松良副书记不是一个因陈守旧的干部,能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支持我父亲改变家乡贫穷落后面貌的一片赤城。   后来大队扩种棉花,杨松良副书记又亲自到江西鄱阳湖学制种棉花。学成后带领社员摸索种植,产量得到很大提高。杨松良一心为公,在担任大队支部副书记的十来年间,为桑园村的经济建设,以及改善当地村民生活做出了杰出贡献。1985年从村干部的位置上卸下重担,完成治理家乡使命,让贤给有学识的年轻干部。    03
时刻不忘,在儿孙面前进行革命爱国主义教育
   杨松良与王双风于1958年结婚,膝下五个儿女,俩人牵手已走过六十二个春秋。   “现在老了,我们相依相伴,形影不离,年轻的时候可不是这样,他每天早出晚归,家中里里外外所有事情全由我打理,在家是主妇,在外是壮劳力。白天像男人一样到生产队出工挣工分,晚上洗洗刷刷、缝缝补补,一刻也不得闲。”坐在一旁做手工的王双风提起当年往事,仍忍不住要埋怨老伴几句,“根本指望不上他帮家里做一点事,整天忙这忙那不着家,不是到公社开会就是到县里开会,家里老人小孩不管不顾,见不到人影,最后还没有什么功劳。”杨松良老人听后随口说道:“为人民服务是应该的,没有什么功劳不功劳,听从党指挥,是我一辈子的信仰。”   老人随口一句话,犹如至理名言。   这是有着六十五年党龄老兵的真实心声,朴素,却有豪迈之韵味。若不是亲耳听老人随口这一说,根本无法相信这是从92岁老兵口中道出的肺腑之言。可见,在老人心目中,时代变了,但为人民服务的革命宗旨始终没有变。   杨松良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教育子女的。淳朴家风教化成长的孩子,品格端正,耿直善良。特别是长子杨家兴,用他自己的话说:“幼年,是揣着父亲的军功章玩大的。”由于深受其父影响,自小对人民解放军有一种本能崇敬,1981年他也如愿成为一名军人。在父亲曾经战斗过的城市上海,守卫一方平安。这既是巧合,也是英雄父亲革命光荣传统的一种传承。   杨家兴在上海警备区守备二师83302部队后勤部服役时,训练刻苦,作风过硬,思想进步,表现突出,1985年6月通过党组织严格考验,像父亲一样,也成为一名优秀中国共产党党员。1985年10月,杨家兴应顺百万大裁军的形势,光荣退役。对于他来说,五年的军旅生涯,即是人生历练,也是青春升华,更是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   杨家兴回到桑园村后,任民兵营长。1988年,思维活跃,敢想敢干,年轻有为的他任桑园村主任,五年后又升任村支部书记。后来由于极力想摆脱家庭穷困潦倒的经济局面,被迫辞去村支部书记职务,到杭州从事木工系列房屋装修,外出打工近二十年。在儿子成家立业、家庭经济有所好转后,2018年杨家兴重返家乡继续担任桑园村主任,连续至今。他有一个想法,一则为了照顾年迈双亲;二则自己脱贫致富后,想带领众乡亲一起奔小康。   说起杨家兴一路成长轨迹,完全是踏着父亲杨松良的足迹前行。参军、退伍、任民兵营长、升为村主任,再到村支部书记。两人经历几乎雷同。   杨家兴曾深有感触地说:“父亲,即是我革命思想的传播者,也是我人生的引领者。”   “在这个革命军属家庭的熏陶下,我儿子杨锦峻小时候也向往当兵,希望长大像爷爷一样建功立业,做一名受人尊重的英雄,继承二爷遗志,把这个革命烈士家庭的家国情怀继续发扬光大,可惜高中毕业报名体检,因眼睛近视,愿望落空,成为人生一大遗憾。”杨家兴说到这,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但我父亲,仍时刻不忘在儿孙面前高姿态地进行革命爱国主义教育。”   杨家兴说到这,提起父亲2017年的一件事。原来三年前一天,杨松良老人不慎摔倒,腿部骨头断裂。医院考虑老人高龄,手术风险大,建议不做手术。可杨松良自己认为不做手术脚会瘸拐,弄不好还会长期卧床,影响生活质量,因此强烈要求做手术。杨家兴觉得如果手术,必须到医疗条件好的大医院进行,这样安全更有保障。最后全家商议,决定带老人去杭州手术。可老人坚持道:“哪也不去,我相信当地玉山县人民医院的医术。”杨家兴拗不过父亲,只得在手术报告单上签字。结果手术很成功,正如老人所愿,县人民医院医术确实值得信赖,还他一双伸曲自如的好腿。杨家兴说,现在父亲行动无碍,跟以前一样还能到野外割田埂草呢。   讲到这,杨家兴哈哈大笑起来。杨松良老人听儿子如此说,在一旁竟有些不好意思,但腼腆的笑容,明显有一丝得意。老人的行为,充分证明他相信党、相信人民政府的坚定信念没有变。这是一个革命老兵的可贵之处!   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传承老一辈光荣传统,尤其显得弥足珍贵。老一辈的革命思想,需要传承;对党的忠诚与信仰,更需要传承。在当代,人们心中所缺乏的,正是这种对信念与信仰的追求。   德高望重的杨松良老人,如今在家安享晚年。那张四世同堂的全家福,其乐融融的甜蜜笑容,就是幸福生活的真实写照。幸福来之不易,它是像杨松良这样无数战士守卫祖国海防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五枚三等功的军功章以及他二哥杨松子那张“革命军烈属”的牌子,就是最好例证。国破山河碎,焉有家的团圆?因此,我们必须珍惜眼前所处的美好时代,感激共和国英雄们的付出与牺牲。   平日里,老人一刻也闲不住,或在家帮老伴做手工,或到田间地头察看庄稼长势,记挂着村里大事小情。在脱贫攻坚的致富路上,经常给任村主任的儿子出谋划策,发挥余热,为家乡人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当我握着杨松良老人那双历经沧桑的手对他鞠躬致敬时,眼前的老人,虽不见当年戎装在身的威武,但是,岁月流逝,时光仅能带走他曾经的意气风发,但经历战火洗礼的刚毅,仍彰显在眉宇间。谁能说,这不是戎马老兵的底色?
编者按
读罢此文,我们仍能感受到一个老兵与三代人的家国情怀。今天,硝烟褪去,橄榄摇曳,但是,我们要居安思危,随时捍卫祖国的主权与尊严。一个老兵,三代人的家国践行。今年是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重温历史,意义重大。该纪实散文分三个部分来写,从内容上看,是一篇很好的报告文学,既有细致的细节刻画,也有凝练的思想概括,老兵杨松良的形象跃然纸上;从结构上看,采用总分总的形式,三个子标题恰当而匀称,表达了一个共同的主题。老兵的一生,是共和国发展的一个缩影。岁月无言,家国无恙!【编辑:有风来兮】【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010250007】江山文学网
江山文学网是创作群体最为广泛的文学原创网站。
开设栏目有:长篇频道、短篇频道、情感小说、传奇小说、散文、杂文随笔、影视戏曲、电影剧本等。
其中江山“萌芽”是全国中小学生习作园地,专门选拔优秀编辑指导,以最快的速度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
社团简介
社团:凤凰文学 社长:凌凤凰 成立于:2020-05-07副社长:洛钧天副社长:浅影淡烟荣誉社长:湘西山鬼杂文随笔主编:仇育富散文主编:云中书童小说主编:有风来兮评论部长:凌冰特约作家:虚无缥缈编辑:凌冰凌凤凰刘残虚无缥缈洛钧天云中书童西玛浅影淡烟仇育富湘西山鬼有风来兮晓枫婉月评论员:凤凰文学凌冰西玛凌凤凰仇育富有风来兮宗旨:交流文学创作技巧,提升文学创作水平。凤凰文学诚聘:社团总编、诗歌主编、古韵主编、社团编辑、评论员。论坛:本文学社文友联系QQ:2389038392。联系微信号:13660666589(凌凤凰)。
扫码二维码关注我
制作:绝版红枫叶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