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教育下的孩子 中国式教育对孩子的束缚

网友提问:

中国式教育能让孩子有快乐的童年吗?

优质回答:

现在孩子们的理想大都是 挣大钱 当老板、有些小学霸的孩子想出国 去哈佛 挣大钱 ,与过去有着截然不同的理想 过去是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长大当个科学家 改变我国的一穷二白的面貌。 两代孩子的想法的不同点是:上一代是全心全意为祖国 下一代是全心全意为自己 大的方向(战略)不一样了 衍生出来的(战术)就会不同 因此希望教育部门从我国的教育大纲上着手 确认我们要培养:热爱祖国 热爱人民 对外中国利益高于一切 对内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 共产主义接班人。

其他网友回答

中国式教育能让孩子有快乐的童年吗?写不完的作业上不完的补习班?答案是否定的。

大人们常说,现在的孩子衣食无忧,吃喝不愁,真的是太幸福了!可是他们真的幸福快乐吗?显然不,虽然他们生活好了、吃苦少了,但是他们的自由少了、内心的幸福感少了。他们看上去拥有的很多,而实际上他们的心灵仍一无所有,他们仍旧十分“贫穷”,大多时候他们不觉得自己生活在“蜜罐”里,因为他们一点感觉不到幸福和快乐。

年纪在四五十岁以上的人应该记得,自己小时候那才是自由和快乐。好像天天无人管一样,可以自由的玩耍,特别是晚上,不论男孩女孩都可以到处跑,可以走十几里路去看一场电影,可以满村庄的钻猪圈、爬柴垛捉迷藏;周末可以徒步二十多里去赶集,课余时间可以和小伙伴一起弹“溜蛋”、打“铁瓦”、斗“皇帝”、扒“铁环”,没有那么多的作业要完成。现在的孩子有这些吗?他们没有!没有那么多的小伙伴,没有那样的生活环境。有的是高楼大厦的禁锢,有的是做不完的作业,有的是上不完的辅导班。

越来越多的孩子把“真烦”、“真没劲”之类的话挂在嘴上;变得深情冷漠,整天不与父母交流,拒绝与他人来往;小小年纪就有自杀念头;在压抑中成长,变得抑郁消沉,离家出走或厌学厌世等等,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式教育的失败,不能不说是父母教育的失职,不能不说现在的孩子真的不快乐!

孩子应该有属于自己的乐园。不用给他玩具,他需要的是一个家;不用给他洋娃娃,他需要的是一群同伴去体验生活,一起健康快乐的成长。父母们要给孩子留下空间,让孩子知道自己能行,给他们机会锻炼自己。父母们不要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梦想让孩子给你实现,不要一定让孩子成为你想要成为的人,你的孩子和你一样,也很普通。在孩子成长的舞台上,父母有时要充当观众。

成长是艰辛的,它需要付出时间和代价;成长又是快乐的,它带给孩子丰富的经验,让他了解人生的真谛。感悟成长,面对成长,不断成长,在潮起潮落中谱写人生华丽的乐章,让成长之路变得充实,让成长之路充满快乐!

以上是我对这一问题的观点与看法,如果您能认同,请您给予关注和点赞。十分感谢!

其他网友回答

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一方面,是需要快乐的孩子的童年,另一方面是激烈的竞争。稍微慢一步,就会被别人挤下船去。

所以这个问题,不好回答。

主要问题还是全社会的焦虑所在,担心上不了好小学,担心上不了好中学,担心上不了好大学,担心找不到好工作。

现在的舆论宣传也有问题。人本来是有差异的,而且这个差异很大。现在舆论宣传和一些政策导向,把人引导到千军万马,集中高考这一条路上。

所以不管什么智商的孩子,什么程度的孩子?什么家庭的孩子,大家都挤这一条独木桥。

这样家长就特别焦虑了,因为如果挤不上这条独木桥,孩子的后半生就等于划分了阶层,哪个父母也不愿意自己的孩子把阶层化下去。

高收入的家庭,愿意让孩子将来维持这样一个状态。低收入的家庭,希望通过孩子的学习,能够改变阶层,实现阶层的跨越。

于是,各个阶层的父母全都焦虑。这种焦虑影响到孩子身上,自然就造成孩子的各种心理问题和学习问题。

为什么孩子在写作业的时候,家里边就那么的鸡飞狗跳,因为家长着急,家长恨铁不成钢,他担心所有的希望在这个孩子的身上落空,他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

因为家长可能倾其所有为孩子买了学区房。也可能低声下气陪酒陪钱求过某领导帮孩子入学。

孩子不好好读书,家长的这一切,有可能白忙了。

如果社会的分配机制好一些,可能这个问题会有所缓解。即使孩子没有上大学,做了蓝领做了技师,他依然会有很好的收入,他在社会上也不会被人歧视。

家长也许就不会那么焦虑了。

再有就是,我们固有的观念: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只有读书才能洞房花烛金榜题名。才能分房子,拿票子。

哪个家长又能冲破固有观念,看透人生,随他去呢?

我是宁老师,一生做教育,现在与两个外孙朝夕相处,教育经验丰富,教育对象跨度大(零岁—18岁)欢迎关注我。

其他网友回答

大环境下的孩子都一样,教育制度我们无法改变,做为家长的我们只能从自身改变,不要把自己的抱负期望于孩子身上,不要对孩子过于严格苛刻,给孩子一点自由,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疫情期间,孩子上网课很辛苦,视力下降也非常厉害,身体增胖了不少,但体能却下降很多。作为家长的我看到眼里,急到心里,心想能为孩子做点什么,来缓解孩子的负担。

从这期学期开始,除了兴趣班的舞蹈课继续学习以外,取消了孩子所有的课外辅导课程,作业写完的剩余时间就是开心的玩耍,或做一些孩子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目前来看我觉得这样很好。

其他网友回答

我们一直纠结于孩子的童年是否快乐,这是典型的大人的视角和思维。在孩子的世界里,快乐没有那么的复杂,不需要那么多的东西,那么多的时间,那么多的游戏。孩子的快乐关键是看是在什么地方,和什么人在一起。

我们一直诟病的中国教育其实没有那么的不堪,她至少保障了孩子们拥有公平的教育机会,拥有扎实的基础知识。

很多人崇拜西方,觉得西方的教育才是教育,而中国的教育就是在扼杀人性。其实现在关于西方的教育的文章有很多了,他们的教育也并不完美。

他们所谓快乐的童年,是以一个人一生处于社会底层为代价的快乐,英国伊顿公学的教务长就说:西方的教育就是通过公立和私立在悄然之间完成了社会阶层的固化,让底层人民的孩子在快乐玩耍中做一个工人、收银员。封闭住他们上行的通道。作为中国人愿意去选择吗?他们的精英阶层的孩子同样累成狗,金融大鳄罗杰斯的两个女儿那么小中文就说得那么好,难道是玩出来的?

我们教育的问题是因为社会急骤的发展与教育改革的滞后之间的矛盾造成的,而教育改革一直陷入艰难,没有找到一个好的方案。

教育改革一直在进行之中,先是向西方学,盲目的引入了大量的西方理论,在不了解西方教育本质的时候,以一种理想主义的姿态极力推崇西方,而没有顾及中国的传统和现实。中国人崇尚的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所有的价层都需要通过读书来获得上行的机会,没有人有特权,这是传统。而我们的高考制度也是基于此而建立起来的,这种公平性从古延续至今,所以想改,难度极大。以前所有的改动,如自主招生,特招等,一旦实行就触及了公平性的底线。没有更好办法之前只能在这一条道上越走越远。

所以,我们所认为的孩子的童年的苦难其实是因为要顾及教育公平而衍生出来的副产品。去除了苦难或许也将失去我们现在所拥有的公平性教育。

当然,改革是必须的,我们需要的是在兼顾公平的同时,来让学习充满乐趣,而不是抛开学习去谈快乐。那不如你去读美国的公立学校好了。

孩子的童年快乐是简单的,一本书,一首歌,一支舞蹈,一个游戏,假期的一次旅行,父母平日的陪伴,师生课间的嬉戏等等。

当我们抱怨孩子没有快乐的童年,我们是否想过自己给过孩子多少陪伴?我们和孩子一起看过书吗?一起唱过歌吗?有时候我们也可能觉得孩子的作业多,让孩子每天疲于奔命,这的确是个问题,但在现有的条件下如果我们能陪伴在孩子身边,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或许也能让孩子变得快乐,而不会觉得学习是个苦差事。

每个班都有一个或是几个学习困难生,分析其原因,很多还是因为家长们对孩子过于放纵,或是对于孩子不闻不问。这些孩子平时做的作业比其它孩子少多了,平时也有更多的玩耍的时间,应该是快乐的吧?可是家长会在以后的岁月里追悔莫急,或是因为习惯不好而不能上一个理想的学校;或是品性不好,而慢慢的滑入深渊;或是因为能力不行又不爱学,还没有恒心毅力,而成为啃老一族。

与其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不如给孩子一个奋斗的童年。因为少状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