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老子为什么被后世尊奉为“神”,而孔子只被尊称为“圣人”?
优质回答:
老子并非道教的创始人,在他之前的开天辟地,伏羲皇就发明了太极八封。后来的《黄帝内经》,也有着易经与中医的经典。春秋时期,许多高人长老,隐身居士,追求长生不老,得道成仙。那些自命清高不同凡夫之人,总以为能济世天下,救苦万民。
老子是道家的开山鼻祖,他总结各个时期道教的精华,那部震古烁今的《道德经》横空出世。他提倡上善若水,尊重自然,天人合一,无我无为,与世无争,形成了道家的思想文化。在他的影响之下,道教才逐步形成模式。后来通过张天师张道陵对《道德经》的弘扬与发展,在各个地方开山问道,张道陵也就成为道教的创始人。而老子也就走上神坛,被神话为太上老君,太白金星。
孔子的仁义礼智信,三纲五常,天地君亲师,成为了封建王朝的正统文化。儒家思想文化教化万民,以礼教约束人们的自身,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孔子也就成为万世师表,至圣先师,被尊称为圣人。
孔子的老师是老子,他们同为华厦文明上两颗闪亮的巨星。他们的思想文化同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根基,二者交相辉映,和谐共存。
其他网友回答
如果用哲学的方式看待儒家和道教,两者都是以唯心主义解释世界,道家属于宗教,不管是尊神还是尊圣都是其各自的信仰目标,没有高低对错之分。
道家始初没有神怪之说,是后来东汉到隋唐期间发展出来更利于取得民众信任的载体-神,道家的学术研究方式比较深奥晦涩,不像佛家那样要求出世,道家有出色的社会理念和俗世价值,神的出现能更好的扩大在底层民众里的影响,玄学–让人不明白的就很可能是有价值的。
儒家从人的本体出发,以礼教约束自身,维持整个社会的政治稳定和文化稳定,而同样圣人作为一种信仰目标,使得信徒产生执着的信念,按照既定的世界观框架进行学术活动,生存活动。
不管是神还是圣,都是各自解释世界想象出来的虚幻的概念,民众有各自的信仰自由,但我认为在此之前需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尽可能理解宗教的形和义,破除对玄学的迷信崇拜,厚此薄彼、相互攻击都不应该是现代社会文化
其他网友回答
因为中国儒教的主宰早先是周公寓意的元始天尊,可后来演变成了秦始皇寓意的玉皇大帝。
老子则由道家的太上老君演变成了道教的太上老君。
孔子先是寓意为儒教中的截教分支(儒家)通天教主,后来演变成退出宗教进入世俗社会领域的菩提祖师。
墨家的墨子寓意为地仙之祖镇元子。
兵家的孙子寓意为托塔李天王。
纵横家的鬼谷子寓意为太白金星。
王母娘娘则有两层寓意,一是西王母,因为她有不死药,二是吕后及窦太后的综合体,代表西汉初年的后宫专权,所以王母娘娘也拥有部分的宗教神权(王母,王母,王者之母)。
董仲舒作为孔子的隔代传人因为主张“天人合一”而成为“齐天大圣”,而其敢于争夺玉皇大帝政权的行为被描述为“大闹天宫”。
老子由道家蜕变为道教人物,离宗教越来越近,所以成为了神。
孔子由儒教蜕变为儒家人物,离世俗越来越近,所以成为了圣人。
其他网友回答
因为老子的道德经可以用妙来解释所以称神了。而孔子为什么称为圣人,因为他是好学之人称为圣人。个人分析。
其他网友回答
老子的智慧是洞察宇宙和人的之间规律,孔子是教人顺应天道的行为提高人们的思想和品德,论智慧老子更高,且曾经何老子求过学的,老子应是师长孔子应是学生,论辈也是老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