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大禹治水是真实的吗?治水的范围如史料所载吗?
优质回答: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问得很好。
根据现代科学考证,在公元前24世纪到22世纪,全球出现了长达200年的大降温。
然而,公元前22世纪到21世纪的大约100年,北半球气温突然增加,导致很多地方冰雪融化,出现大面积水灾。
中国地区的黄河,出现了大面积的洪水现象。
现在科学考证,大概在公元21世纪前后,黄河出现一次大改道,由东流(山东入海)转为北流(河北、天津入海)。
可以预计,这次改道伴随着无数次大洪水。
而从河道从山东转到河北,可见黄河已经危及中原很多地区,造成大量死亡现象。黄河下游下游的商部族首领冥,就被洪水杀死。
这个时间同大禹治水的时间,是吻合的。
当时中原还是存在很多氏族部落,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国家概念。
本来部落还是分散的,但由于洪水的巨大影响,他们只能联合起来一同抗洪。
由此,大舜和大禹成为氏族部落领袖,主要领导抗洪,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2016年8月4日,一个中美科研团队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宣布,他们在黄河流域发现了古代一场超级大洪水的科学证据。
主要是一些黄河上游存在一些古代的特殊石头残骸,经过考证是古代堤坝的遗迹。
根据时代可以确认,这些石头堤坝,就出现在大禹治水时期,可能就是防洪设备。
不过,大禹治水不可能彻底对付洪水。
即便今天中国突然遭遇这种洪水,也未必能够对付,更别说当年。
科学家们认为,也许气候忽然好转,季风降雨正常化,植皮恢复,各大河流完成改道,这才是真正的原因。
大禹治水,只是起到辅助作用。
其他网友回答
根据我对夏史的研究,现对你提出的两个问题回答如下:
1.大禹治水是否真实?可以肯定地说,大禹治水的事情是真实的。在传世文献中,关于大禹治水事迹的记载是非常多的,比如《诗经》、《尚书》、《左传》、《山海经》等。在出土材料中,2002年下半年,保利艺术博物馆从香港购藏的西周青铜器遂公盨铭文(见下图)中也提到了大禹治水的事迹。
2.大禹治水的范围有多大?传世文献把大禹治水的范围说得特别大,但顾颉刚已经指出,传世文献中的许多硬伤,比如开凿龙门之说是不现实的。所以,你的怀疑是有道理的。但要解决这个问题,则涉及到解决“夏”的时空问题。
根据我的研究,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颠覆先秦史的历史年代框架(可以关注我的头条号,里面有相关内容)。根据我的认识,大禹治水当在三星堆青铜文明末期,也就是大约公元前1260年左右。大禹,就是《蜀王本纪》中的杜宇,丁山和童书业以前就指出过大禹与杜宇有关。只是限于当时条件,他们怀疑蜀地的传说是从中原抄袭过来的。但程憬则指出,从空间环境来说,治水事件发生在蜀地的可能性更大。综上,结合蜀地的环境情况以及《禹贡》的记载,我认为,所谓的大禹治水就是治理现在的成都平原特别是都江堰地区。
以上回答,由于涉及整个古史体系。有疑问可以关注我的头条号“古史微”,继续讨论。
其他网友回答
根据目前考古情况,尤其河南遂公盨(xu)的发现,从其铭文(天命禹敷土,随山浚川)证实二千九百年前,即西周中晚期就有大禹治水传说,与之后的尚书,山海经及史记基本吻合,说明史上确实存在此事件。但范围不会超出黄河流域,原因有三点。
一,夏商周三代皆是黄河流域文明的孕育结果。
根据甲骨文及史记尚书竹书纪年记载,夏朝是大禹所建,而商汤灭夏,周文武王灭商,说明夏地域不出黄河流域,尤其中游。目前根据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考察情况分析,此地有禹王城之嫌(偃师二字也有深义),尤其龙门传说,据尚书山海经记载,禹及其父鲧以“敷土”(垒坝)及“随山浚川”(随山势挖沟出伊阙,引伊水入黄河及疏浚汝河而治淮)使黄河古道及伊洛汝三河得治,三苗归服,置九鼎,立贡位,成国家。说明此地是大禹治水的重要发祥地,比长江说,海外说更有说服力。
二,夏代的规模不会超过商周。根据大禹治水的范围应在洛伊至汝水之间,但影响黄河中下游,包括山东和淮河流域,所以夏地范围中原河南以及山东安徽部分地区。
三,影响范围止于山东及淮河流域。根根龙门地理分析,伊水入黄河之前,在伏牛山(积石山)以南形成偃塞湖(汝河上游,古称“涡海”“汝海”,偃师即治偃之师,二里头遗址所在地是上古偃人所居处),对淮河流域定期泛滥,致使淮河流域生活的三苗人(良渚人)大受其害,而引伊入黄(伊阙处)后,汝海变汝河,泛区变沃土,故涂山大会(禹妻之地)立九鼎,设禹贡,建国家。史称夏。而山东(良渚后人)亦得利而贡之,并之为主。
另注,偃师即治偃之师,专业治理偃塞湖(古称“回涡处”“涡海”,后称汝海,治后称汝河,涡通汝义)的人,应指大禹及其河工,二里头遗址应是其中一处聚居地,但应不是王城所在地。涂山是治淮受益地,也是禹妻娘家,所以大禹设九鼎大会,十分合理。但不应是治水主战场。网上称此处是大禹治水说法不正确。至于治水在蜀地说,山海经和三星堆不能证明此事,但却可以部分可证明大禹也许是蜀国之人并擅治水。甲骨文之禹与蜀通义。
其他网友回答
大禹治水就是一个神话传说。
洪水是人类面临的最频繁的自然灾害,也是人类至今仍无法彻底战胜的自然灾害之一。人类文明起源于水,全世界各大文明都起源于大江大河流域。因为有充足的水,才能有动植物、才能灌溉农田。古埃及有尼罗河,中亚有两河,印度有印度河、恒河,中国有长江、黄河。
大江大河孕育了人类文明,但也无数次威胁着人类,比如,考虑学家认为三星堆文化就极有可能毁于洪水。如果不是现代水利设施,现在的地球照样年年大洪水,更何况远古时代。有的专家不知道是脑子里发了洪水,还是别的什么原因,竟然认为远古有大洪水,所以大禹治水真实存在。这是神马逻辑?!
远古时代,人类面对洪水,几乎就是束手无策。想想当年的长江抗洪,总理出马、军民拼命、全国支援,付出了极其巨大的代价,这才赢得了抗洪救灾的胜利。大禹时代,人口稀少、交通不便、通讯全无,更有没有现代化的机械设备,甚至连把金属锄头都没有,怎么可能战胜滔天洪水?如果大禹都能治水,那么当年在抗洪前线舍生忘死的广大官兵干部群众算什么?
懂点历史常识的网友应该清楚,面对洪灾,历朝历代都无力直击洪水,能做的就是赈济灾民。等到洪水退去,才去修复堤岸、疏浚河道。大禹治水最有可能的是,洪水来了,有个叫大禹(姑且认为确有其人)的部落首领,带领各部落逃到了安全地方,等到了洪水退去,又带领大家疏浚河道。至于劈开龙门之类的壮举,只能呵呵。
其他网友回答
有待进一步考证。
一.史料记载:
中国最早出现的文字是商朝的甲骨文,商朝也是第一个能够得到考古资料确切证实的王朝,距传说中大禹治水的年代已有千年,都是出自后世的文献追述。
最早关于大禹治水的文献记载出自《山海经·海内经》: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岛。禹娶涂山氏女,不以私害公,自辛至甲四日,复往治水。禹治洪水,通轘辕山,化为熊。谓涂山氏曰:“欲饷,闻鼓声乃来。”禹跳石,误中鼓,涂山氏往,见禹方坐熊,惭而去。至嵩高山下,化为石,方生启。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 《山海经》是一本奇书,关于它的内容历来都有着很大的争议,鲁迅先生认为它是神话的汇集“中国之神话与传说,今尚无集录为专书者,仅散见于古籍,而《山海经》中特多。今所传本十八卷,记海内外山川神祇异物及祭祀所宜,以为禹益作者固非,而谓因《楚辞》而造者亦未是;所载祠神之物多用糈(精米),与巫术合,盖古之巫书也,然秦汉人亦有增益“。而从历史学角度研究《山海经》的学者主张《山海经》是一部“侧重反映上古历史的珍贵古籍,虽有许多神话传说,但应与史实区分开来,通过此书可以看出人类社会由原始蒙昧向高级阶段渐次前进的发展总过程”。地理学派认为《山海经》是一部主要记述地理事物的著作。另一种研究山海经的方式,是将山海经光怪陆离的记述,视为古人对实际观察到现象的精神崇拜,而试图用现代自然科学视野中的“自然现象”来加以解释。就这一点来说,关于大禹治水的文字记载说服力不是很强。
二.考古印证:
从吉尔伽美什到诺亚方舟,大洪水是世界诸多民族远古传说中共有的成分。大禹治水是洪水传说的中国版本,整个治水过程改变了黄河中下游文明的格局,为中国进入国家文明提供了契机与条件。大约在公元前24世纪至前22世纪,北半球气候大幅降温。文献记载舜派禹伐三苗时,“夏有冰……五谷变化”,气候异常。前22、前21世纪交替时,气候突变,普遍转暖,游牧文明逐渐转向定居的农业生产。温度上升加速了冰川的融化,北半球许多河流的中下游聚居区域发生洪灾。根据地质学研究,黄河在公元前2050±150年有过一次大变道,由东流(山东入海)转为北流(河北、天津入海)。这次洪水泛滥影响到中下游诸多互不相干的氏族部落,治水需要一个诸族听命的中央权力来指导,于是鲧、禹被举荐。他们来自洪水影响相对小的中游地区。治水成功后,夏后氏不仅没有放弃非常时期授予的权力,反而集中权力建立王朝。这次洪水可能延续了一、二百年,居于下游的商部族首领冥,在夏朝中期还曾在治水过程中丧命。豫西、晋南的河南龙山文化在二里头文化中得到了延续,而洪水前兴盛的山东龙山文化在此时衰落,甚至出现文化倒退。史前洪水发生的真实性从侧面证实了夏朝前夕的历史,同时也揭露了鲧禹治水记载中的一些可疑之处。文献归结鲧治水的失败在于堵障,而禹的成功在于疏导,但是堵障洪水是一贯的抗洪举措,不至于使鲧被殛死。屈原质疑,“洪泉极深,何以窴之?地方九则,何以坟之?河海应龙?何尽何历?鲧何所营?禹何所成?”,无解大禹是如何制服洪水的。疏通九川,开辟九州等浩大工程非人力所及,这种千年一遇的大洪水即便在现代科学也难以控制,很难相信现代科学之前的禹是仅靠疏导河流制服洪水的。现代的科学家们猜想大禹治水时,气候忽然好转,季风降雨正常化,植皮恢复,各大河流完成改道,洪灾自然也随着气候的改善而减少,这可能更接近于“事实”。
2016年8月4日,一个中美科研团队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宣布,他们在黄河流域发现了古代一场超级大洪水的科学证据,这一洪水很可能就是“大禹治水”故事中提到的灾难性大洪水。2007年,他们在黄河上游积石峡地质考察时偶然看到了一些特殊的碎屑,后确认为上古一场巨大溃决洪水的沉积物。由于这一洪水规模巨大,他们推测,这很可能就是中国大洪水传说的源头。
目前所能找到的最早提到大禹治水的文物是约一千年以后西周的遂公盨,铭文中首句曰“天命禹敷土,随山浚川,迺差地设征”。
或许随着考古工作的进展能发现更多的证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