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宝玉出家概括 谁曾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网友提问:

《红楼梦》中写好多人出家,寄予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

优质回答:

寄托了作者看破红尘,放下一切,把欲望降到最低的思想。这是作者经历了富贵温柔乡之后,繁华落尽成一梦的惆怅之后,心底最深处,对人生的最深切感悟吧?把身体需求和心理欲望归于最平淡之后的却是最安宁详和的解脱吧?谢谢您邀请我回答,答的不好,不喜勿喷。

其他网友回答

寄予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厌恶从而会出现《红楼梦》中好多人出家的现象!

其他网友回答

红楼梦,红尘梦。

其他网友回答

张爱玲曾经说过,平生有“三大恨”: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多刺;三恨《红楼梦》未完。

有人说,曹雪芹当初并未写完《红楼梦》,也有人说已经写完,只是在流传之中散逸。

甚至有的说,曹雪芹完成一百二十回小说写作,后来不断修改。

“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但是后面的没来得及修改完,曹雪芹就去世了。

所以后四十回在民间流传里还有残本,高鄂就是收集到了残本,进行了写作,所以在后四十回里,有的段落写得很精彩——那应该是曹公残本里的内容。

以上是背景介绍。

但也说明了一个问题,题主提到的“很多人出家”其实并不准确,因为我们没法知道《红楼梦》最后的结局到底怎样,虽然第五回里已经预言了,但因为看不到曹公原作,的确是一大恨。

再来说一下为什么会有“出家”这个说法。

在很大程度上,《红楼梦》更像是一部佛经,是晚年的“贾宝玉”对自己前半生的反思,这样,很多时候,他有些事是看得清看得透的。

就好像你现在回过头来看自己以前的事,荣华富贵不是那么重要,遗憾的,也没那么重要了。

所以细读《红楼梦》,里面说的真的是一种悲悯, 一种慈悲。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因为经历过那么多浮华,所以参透一切,而最终的结局,还是出家了。

这样,我们也能看到这本书寄予做着什么样的思想:

是一种勘破后的醒悟。

从高鄂版结局,出家的宝玉在雪地里向着贾政磕头,然后遁去,最后落了片茫茫大地真干净,到回到开头,甄士隐出家写出的《好了歌》。

真是浮尘若梦。

其他网友回答

《红楼梦》中,无论是太虚幻境的设定,还是《好了歌》的出现,乃至各人物的结局、家族的衰落,甚至“大地白茫茫真干净”…无不指向一个主题—“空”。

这个“空”即是佛教中的空,也是须菩提给猴子取名,叫他也悟的“空”。

《红楼梦》中反应的意思:空者,外相虚妄也、真性之皮囊也。功名富贵、娇妻爱子无一不空,乃幻相耳。只有真性才是真实的。可惜人却居于红尘幻想中不肯自拔,徒劳悲苦。于是,主要人物要么身死归位,要么遁入空门——在我看来反而是作者怜惜笔下的人物了。要是后十几回真是堕落市井,不如平民,那比出家和死亡更惨。

当然,这是《红楼梦》作者经历人生后的精神指向。于我等凡夫俗子不可一论。贾也罢、甄也罢,放不下者依旧放不下。只求不忘善耳。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