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骨精到底死没死 白骨精最后被谁打死了

网友提问:

白骨精的死到底冤不冤?

优质回答:

《西游记》二十七回里,写到孙三打白骨精,这也是书里精彩情节之一。从白骨精的初衷来看,他死得一点都不冤。

【01】起心不良

孙一行人一到一座高山上,便惊动了白骨精这一妖怪,便打起了唐僧的主意。因为唐僧是金蝉子转世,普通人吃了他的肉就会长生不老,妖怪吃了更是不得了,所以一路上都有人打他的主意,都想吃了他的肉。所以白骨精是妖精,他也想吃了唐僧肉,给自己助长功力。一开始,白骨精就没安好心的。

【02】付诸行动

一起心,趁去化斋饭时,便变化成一个女子来接近师徒三人,遇上个猪八戒不识妖怪,唐僧也肉眼凡胎,差点上了妖精的当,幸好及时赶回,打死了妖精的变化之状,却被不识妖怪的真身,然后又变成老太婆,说是女子的娘,又被孙打死,最后化成一个老头子,说是女子的父亲,再次被打死,如此三番,唐僧在猪八戒的挑唆下,与产生了嫌隙,最终师徒分离。

【03】死得活该

在变成一个老者时,孙怕唐僧再次阻拦,还请来了众神仙作证,真正地打绝了白骨精的灵气,化作了一堆白骨,偏偏唐僧偏听偏信,觉得所有现象都是幻化,最终还是赶走了孙。白骨精起到了挑拨师徒关系的催化作用,没有白骨精,猪八戒也挑唆不了,所以该死。

我是青鸾惊鸿,蜀女,喜欢读书写文字和心理学,感恩喜欢我的文字。

其他网友回答

冤不冤,要看罪犯的作案全过程。

第一,犯罪动机。白骨精是有作案动机的,就是吃唐僧,而且蓄谋已久。只要有作案动机,那么她就死有余辜。

第二,犯罪行为。准确来说,白骨精并没有具体的作案行为,她变成美女试图冲到唐僧身边是最接近成功的一次,但是被猪八戒和沙僧的杀气给拦住了。正扯呢,孙回来了,一棒子打死。后来变成老太和老头,也是没有犯罪行为就被干掉了。正因如此,唐僧才说白骨精是好人,被孙打死了很无辜。如果白骨精把唐僧抓了或者要跟唐僧交配,那么她肯定是妖怪,唐僧也就不会怪罪孙了。

第三,犯罪后果。白骨精没啥犯罪后果,她最多属于犯罪未遂。一个罪犯怎么定罪,最终要看犯罪动机和犯罪行为,以及造成怎么严重的犯罪后果。现在白骨精什么都没做,就是给唐僧送个饭,就被猴哥兜头三棒子打死,所以从法律角度讲,很冤。

其他网友回答

大家好,我是恒实。我来回答“白骨精的死到底冤不冤”的问题。要说白骨精被孙打死,说冤也冤,说不冤一点也不冤。简单来说,白骨精有三冤三不冤?理由原来是:

第一冤

千不该万不该,白骨精就心动想吃唐僧肉。也不知白骨精这个家人究竟是何方高人,竟然能知道吃唐僧的肉就能长寿长生的秘密。白骨精也算是够可以的,在事实尚未调查清楚之前,就贸然动手欲要抓唐僧。这是第一冤!

第二冤

第一番变幻成了一个个月貌花容的女子,企图趁孙外出化斋时,色诱将猪八戒与沙僧迷倒,然后一举将唐僧捉拿住!

只可惜时不我待,在计划快要成功之时,孙关键时候返来,一棒要将白骨精击杀当场。幸好还会白骨精还会“解尸法”,使了个障眼术逃脱。眼见着计划功败垂成,这是第二冤!

第三冤

正所谓“晦气到了,那真是喝凉水都塞牙”!前后几回都险些让唐僧上了当,正待捞住之时,却都被孙紧要时刻赶到,一棒将“好事”打破。以至于到最后“功名未就,身死当场”。此乃第三冤!

白骨精的死有三冤,这正是代表了“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共性。白骨精一心只看远处的利益,(就是吃唐僧肉能够长生不老)、但是却看不到眼前的危险(孙的火眼金睛能看穿她)!难道说白骨精真的是活得不耐烦了?

其实这件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凡事都要“量力而行”,切莫“勉为其难”!成了事后的“冤大头”!

一不冤

在事情没有调查清楚之前,就贸然行动,以至于次次计划都告以失败。欲话说得好:“谋而后动、相时而动”。白骨精连行动的目的唐僧肉究竟能不能长生都没有搞清楚,只是凭着一句道听途说的一句话贸然来捉唐僧,活该是让孙给一棒打死。这是一不冤!

二不冤

在第一次行动失败之后,不仅不总结经验教训,更是不动脑子的、不全逻辑地,“换汤不换药”地进行第二次、第三次行动。难怪孙一而再,再而三地看出破绽,将白骨精击杀!这是二不冤!

三不冤

正所谓是” no zuo no die“,翻成中文就是”不作不死“。想你白骨精已是一枚僵尸,多少年方休得了一丝灵光,成为白骨夫人。好生潜心修行,偏要凑什么热点、追什么风头。是仗着手下小弟无数?还是靠着手中法宝成堆?”没有那金刚钻,就不要揽瓷器活“!这一下可好,不仅长生不老没有追求到,反而横死荒野化为荒野中的一堆骷髅。这是三不冤!

这件事更是告诉我们不作不死,莫要不动脑子强出头,成了那根”出头的椽子总先烂“。

所以,白骨精之死既冤又不冤。也正应了”红粉佳丽却为白骨骷髅,美丽皮囊暗藏丑陋之心“的道理。戒之诫之!

我是恒实,一个从事批零女装的微商自媒体人。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还请欢迎关注转发与评论。

其他网友回答

她死得真的很冤。她第一次伪装成了一名十八岁的小姑娘,第二次伪装成了一位年近八十的老妇人,第三次伪装成了一位老爷爷,这一家人都见过唐僧师徒,想吃唐僧肉。其实这个美丽动人的女子就是代表了她对唐僧的贪欲,后来的两位老妇人和老头子分别代表了嗔和痴,大家把这三个字连起来会发现是“贪嗔痴”,这其实也是佛教所常说的三个字。西游记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就是在警告唐僧不要被这贪嗔痴三物所迷惑,也保留初心继续前行。

其实这些都是佛祖安排好的了的,目的也就是为了考验师徒四人取经的决心。可是孙被唐僧骂了几句就被气回花果山了,最后唐僧被狮子精哄骗的宝象国国王给关起来了。猪八戒和沙和尚都没有了办法,只能让猪八戒花果山找孙回来救唐僧。

所以孙宁愿被唐僧念三次紧箍咒,也必须要打死白骨精。

而且有一个问题,就是打白骨精为什么要打三次。这样写有三个好处:第一,更能表现孙不顾师傅误解,排除阻挠,坚持扫除妖魔,充分表现了他坚定、机智的性格,第二,为了充分表现白骨精的狡猾,贪婪,诡计多端,还能表现唐僧胆小懦弱的性格特点以及他对西天取经的困难估计不足;第三,能够展开故事叙述,使情节曲折复杂,引人入胜,更能体现降妖除魔的艰难,从而突出孙斩妖除魔坚定不移的决心。

其他网友回答

看《西游记》一直感叹金箍棒的神奇,不但能把阴间的鬼差打成“肉酱”,还能打断本就是死人的“白骨夫人”的“灵光”。

当然我们并不了解白骨精的死,到底是灵光断灭后魂飞魄散,还是死后能转世投胎。如果是前者,那白骨精的死确实是有点冤,因为这一路走来,想吃唐僧肉的妖怪多了去了,只有“白骨精”一个是魂飞魄散的。而如果是后者,那就不冤了,因为凡是没有背景的妖怪,都是要被孙剿灭的,这一路上打死的未成气候的小妖精又何止千儿八百。

而这个白骨精不同于其他的妖怪,是一个尸魔,本体是一具粉骷髅。而且背上还写着“白骨夫人”四个字,说明这个妖怪是个女人死后的尸体成的魔。这就让读者们有了想像的空间了,孙化斋摘桃子去之前,就曾经跳上云端看过,说过这白虎岭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四周全是崇山峻岭,唯有西南处有片桃子林可摘桃子吃。既然如此,那这个白骨夫人是如何死在这个荒无人烟的地方后逐渐变成尸魔的呢?

我们看书中此处叫做白虎岭,原文中写道此处:

峰岩重叠,涧壑湾环。虎狼成阵走,麂鹿作群行。无数獐钻簇簇,满山狐兔聚丛丛。千尺大蟒,万丈长蛇……

可见此处是个十分凶险的地界,是孙舞着金箍棒用了驱狼赶虎的手段才让唐僧安了心。但是这样一个凶险的地处明明是白骨精的地盘,却又叫做白虎岭,说明此前这里应该还有一个白虎精,后来才成为白骨精的地盘。

我们可以脑洞大开的想象一下,也许这个白骨夫人就是生前被白虎精摄来做了夫人了,死后被白虎精用“解尸法”复活,变成了一个妖精,然后跟随白虎精修炼。由于修炼的本领不够,直至白虎精没能躲过天灾,而白骨夫人修炼时间尚浅还未到达天灾年限,正因为眼见白虎精受到天灾年限痛苦而死,所以才会想尽方法不惜以命相博来吃唐僧肉以求延寿来躲避天灾。

正因为年限不够,我们看白骨精的修为显然是很低端的,虽然能腾云驾雾,但是变化之术很差,也只是会个障眼法,能变个人物而已。而且变化人物的能力也是十分的孱弱,用的是“解尸法”,很可能就是一种借用尸体的法术,所以孙一眼就能看穿,不比牛魔王,靠变化变成孙最熟悉的猪八戒他都没能认出来。

而白骨精的三次幻化,代表的是“贪嗔痴”三念。这也是作者在取经路上的设定,所以孙必定会不惜一切代价打死他,哪怕是被赶走,哪怕是被念紧箍咒,这都是一个证道成佛的过程,是九九八十一难的必经之难。

这一难对于唐僧师徒来说,没有冤杀不冤杀,只是一难而已。而对于白骨精来说,吃唐僧肉也是死,不吃也是天灾满后等死,索性试一下,或许侥幸能成功也未可知。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白骨精死的并不冤,哪怕是魂飞魄散,也比天灾降临痛苦而死好的多!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