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君看一叶舟”这句诗里把什么比作什么?
优质回答:
范仲淹的这首诗贯彻了其“先天下之忧而忧”体察民生疾苦的中心思想,诗中“君看一叶舟”其实是透过沧海波涛里的一叶孤舟,在看为了生计日日出海捕鱼,在风浪中打滚的渔夫。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诗中深切表达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诗名《江上渔者》是写给渔夫的,前后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典型的欲抑先扬手法。先写江上的人来来往往,因为喜爱鲈鱼的新鲜美味;而后急转直下,镜头切换远处,浪潮汹涌处的一叶孤舟,在波涛里若隐若现。
如同海明威笔下的《老人与海》,在海中奋战了三天三夜,最后带着一副大鱼的骨架回归,别人纷纷讨论的是鱼的价值,却无人理会老人消失的三天里经历了什么。
社会地位决定看待问题的角度,上位者在意享受美食,底层人民在意赚钱养家。当时范仲淹主政苏州,治理水患,偶然见到小小渔船在风急浪高的水中浮浮沉沉,心生感慨,百姓生活艰苦,才会从事这危险的生计啊!
正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范仲淹把平常人、平常事写进一首平凡的诗中,但凡看懂了必会称赞非比寻常,意义深远,其所作所为亦是忧国忧民。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把这一叶舟当是普通的劳动人民,那么这片汪洋大海可以理解为朝廷或社会。渔夫江上打鱼,农民下地种田,牧童山上放羊,商人奔波贩卖,各行其事,都是在以劳动换取生活所需。
因为市场有需求,捕鱼才不失为一条生计,从这方面看可理解为“水能载舟”,因为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当市场不再紧缺,或者竭泽而渔时,舟覆了,生计断了,不知如何养家糊口?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这何尝不是在赞扬,普通劳动人民吃苦耐劳的精神?
劳动过程固然是艰辛的,劳动果实更需要爱惜!
喜欢的朋友点个赞吧!欢迎关注@晴空莽莽,在评论区留言补充!(图片来源网络)
其他网友回答
【诗言志】
即便是普通的写景小诗,其中也包含着作者对于他人或自身情感、志向的抒发与表达。
1、“君看一叶舟”,结合诗文来看,作者在看到的江边景象时,把惊涛骇浪里的渔船比作一片小树叶(一叶扁舟),抒发了作者对渔夫在危险环境里辛苦工作的一种同情。
2、如果再往深里探究一下,也不妨理解为范仲淹作为改革派所面临的复杂、危险境地,是对自己在官场形势的一种隐喻。
一、历史背景。
范仲淹。北宋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为官期间,有感于朝廷腐败、国力衰弱,力图实行改革,在改革过程中,屡次受到反对派的抵制和反对,期间也是多次被朝廷贬谪。
二、思想背景。
范仲淹为人秉正,刚正不阿,为官期间曾为直言得罪过皇帝、权臣。他的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操,闻名于后世,反映出他爱国忧民的思想理念。
三、诗歌风格。
范仲淹,继承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所以他的诗文,大多反映现实,反映事件。
四、诗文内涵。
由以上综合分析来看,这首20字小诗,所包含的信息量也是很大,我们来看一下诗文:
《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1、诗文赏析。江边悠闲来往之人,只是喜爱品尝美味鲈鱼,你们有没有看到江水惊涛骇浪中的一叶扁舟,在大风大浪里冒着危险去捕鱼劳作呢?
2、百姓疾苦。劳动人民为了生存,不得以才冒着生命危险,每天驾着小舟出没在大风大浪里面,而权贵阶级和富人们,却不用如此辛苦,只是和亲朋来江边悠闲赏景,开心食鱼,有谁能关心、体谅劳动人民的不容易呢?
3、作者声音。范仲淹的思想观念: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那么他的治国思想也是改革除弊,仁政于民,希望百姓得到安乐的生活。他在官场的改革,却总是遭到反对和破坏,内心之中,自然也会有隐隐的苦闷,从如果深入他的人生背景、思想理念,你会发现在这“君看一叶舟”中,范仲淹也在向当权者疾呼:请关心一下黎民百姓的疾苦!请重视作者的改革呼声!
(范仲淹在任地方官期间,带领百姓筑堤,兴修水利)
其他网友回答
这句诗出自北宋范仲淹的《江上渔者》。这首诗描写的场面既生动又动情:江岸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十分热闹。人们争先恐后拥到江上,目的是争抢鲈鱼,先得为快。鲈鱼体扁狭,头大鳞细,味道鲜美,人人爱它。但是,却无人知晓这鲈鱼来之不易,是渔民们用血汗捕捉的,更无人体察到渔民捕鱼的艰辛。诗人感叹:唉!这世上的人只爱鲈鱼的鲜美,不怜惜打鱼人的辛苦!这世道真是不公平啊!
江上渔者
原诗是: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这是一首现实主义诗作,是诗人一贯的忧国忧民的精神体现。这首诗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表达了唤醒社会和人们关注和同情渔民的心声。那么,“君看一叶舟”这句诗里把什么比作什么?
一、诗人把“君”比作自己,把“一叶舟”比作辛勤劳苦的渔民。
“君看一叶舟”这句诗里的“君看”,指的是诗人看到了渔民不顾危险“出没风波里”,
随时都有可能被风浪吞奢的可能。渔民就是这样迎着狂风恶浪,冒着惊险,在危情中劳作。“君看”如同诗人站在买鲈鱼人面前,在牵引着他们,顺着他所指的视线看,而且必须看,看那“一叶舟”在风波里出没沉浮。这个量词在这里使用的恰到好处,有惊人之感,写出了小舟似叶一样的窄小,随时都有可能被风浪击翻的可能。一片树叶落在江河中会是怎样的情景呢?有可能不浮沉不令人惊心动魄吗?命运将会是怎样的?诗人想到了“一叶舟”即渔民,为他们担心,为他们鸣不平!他在提醒那些买鲈鱼的人,不要眼睛只盯着鲈鱼,要看看,想想鲈鱼是用渔民的血汗与生命换来的,没有他们冒着生命危险的劳动,狂购鲈鱼的人还能买到鲈鱼吗?这也是暗示社会和统治者,你们要关心体谅渔民的不易,老百姓生活的困苦啊!
范仲俺
二、也可以把“君”比作统治者,把“一叶舟”仍然比作含辛茹苦的渔民。
“君看”指的是统治者。诗人在呼吁统治者看那“一叶舟”,他们就是养育我们的渔民。渔民们正在“出没风波”中劳作,惊涛骇浪随时都可能夺去他们的生命!“一叶舟”的狭小,惊恐,就像那树叶掉进大江河流,跌宕起伏,可是那些争抢鲈鱼的人,高高在上的统治者们,你们为什么不关注他们?!关心他们?!同情他们?!关爱他们呢?!没有他们你们能捞着鲈鱼吃吗?根本不可能!
“君看一叶舟”这句诗看起来很淳朴直白,其实,内涵丰富,寓意深刻,细细琢磨,耐人寻味。一个“君”字两层意思,既比作诗人自己,又暗指统治者;“一叶舟”语义双关,既指船,又比渔民。这样的描述很生动形象,读来如临其境之感。
《江上渔者》诗
总之,“君看一叶舟”这句诗,把“君”比作诗人和统治者,把“一叶舟”比作船与渔民。
其他网友回答
“君看一叶舟”这句诗里把什么比作什么?
“君看一叶舟”这句诗,出自北宋范仲淹的 《江上渔者》诗句,全诗如下:
《江上渔者》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从原文来看,语言质朴,字面浅湿,和当今口语白话,几乎没有多少差别。但读完全诗后,这短短的五言绝句,描绘出的诗中情景,却是言尽而旨远,所反映当时的社会内容及其广泛而深刻,让读者读来为之动容。
“君看一叶舟”这句诗句,把打渔的鱼船,比作落在水中的树叶。不仅巧妙合理的作了形象比喻,还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和社会内含:通过对这“一叶舟”形象的对比,深刻的揭示出渔民,因生活所迫,几乎用自已的生命去迎合爱食鲈鱼的人。
一、通过“君看一叶舟”极其形象的情景描绘,呈现出具有影像的表达方式,浮现在读者的眼前。
1.“君看一叶舟”,渔舟如落叶,说明江面宽广,小舟在风波浪里“颠簸”无助。
2.“出没风波里”,说明江面风高浪急,逐浪排空,舟在水面飘摇。对于行于江面的渔舟而言,存在着极端的危险。
二、那么,“君看一叶舟”上,为什么小小的渔船上的打鱼的渔民,一定要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非要出没在风波浪里呢?
1.“江上往来人,当爱鲈鱼美。”
从此首句不难看出,因为鲈鱼味道鲜美,人们在江岸边往返频繁,争先恐后的来到江岸边,就是要等待着捕捞鲈鱼的小船上岸,购买鲈鱼。
此上句诗,是揭示那打渔的“一叶扁舟”上的渔民,为什么不顾生命安全,出没在风波浪里的原因。
2.“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从后两句来看,说明诗人心里十分清楚明白,打渔的人,因打渔生存和生命都画上了等号,即使自己的小渔舟像一片树叶,在江水中风雨飘摇,即使存有生命之忧,也不得不奋不顾身。
“君看一叶舟”,明面上看,是用树叶比喻渔舟的“轻巧”,实际饱含着渔民的生活凄苦,表达了诗人对渔民深切的关怀和同情。同时,也表达诗人矛盾的一面,因为诗人知道鲈鱼是渔民赖以生存的依靠。鲈鱼卖的多,渔民得到的利益也多。 但整天“颠簸”在风波浪里,有着生命之忧,所以从另一个方面,也表达着诗人对“但爱鲈鱼美”的人,希望他们少吃鲈鱼,让渔民多点生存的希望。
(图片来自网络)
其他网友回答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这句诗出自范仲淹的《江上渔者》,全诗为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君看一叶舟”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人事沧桑,像小舟一样,随风漂泊,迎难而上!这里的“一叶舟”,让人仿佛看见了:江上的渔者在冒着生命危险打渔。
全诗的意思是
请您看那一叶小小渔船,时隐时现在滔滔风浪里。
江岸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只喜欢鲈鱼味道的鲜美。
通俗点说就是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啊,你们只是知道鲈鱼味道鲜美,可以一饱口福,请你们也注意一下那出没在惊涛骇浪中的捕鱼人吧!这里虽然没有直言打渔人的艰险,但情溢言外,是我们完全可以感受到的,这里隐喻比直言更为可取,更具有艺术魅力。
这首诗语言朴实、形象生动、对比强烈、耐人寻味的小诗,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首句写江岸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次句写岸上人的心态,揭示“往来’的原因。后二句牵过的视线,指示出风浪中忽隐忽现的捕鱼小船,注意捕鱼的情景。鲈鱼虽味美,捕捉却艰辛表达出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深含对“但爱鲈鱼美”的岸上人的规劝。“江上”和“风波”两种环境,“往来人”和“一叶舟”两种情态、“往来”和“出没”两种动态强烈对比,显示出全诗旨在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