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比较有趣的历史书 有意义的历史书

网友提问:

你读过最有趣或者最有价值的历史书是什么?

优质回答:

小时候家里有不少小人书即连环画册,还没上学就在老头子的指点下翻看,听他讲解倒也津津有味,有时大人不在家,就自己拿着画册翻来翻去,不识字就看图画猜意思,上小学后不再停留在猜的阶段,就凭老头子的传家宝新华字典边查边读,有些方言搞不懂就读偏旁,此后读错了的字,多年后的读音还纠正不过来。走出连环画的日子,接触到各种演义小说书籍,说唐全传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罗通扫平之类,这些都算小说,不能说是史书,慢慢的,小说作者没有再续下去,而好奇心依然,只能从历史书中寻找真相。

陆续看了一些史书的片断,学业繁忙也不能看得太投入以致分心,那时参加高考有一个念头“考完后就看喜欢看的书,而不必读那些应试的”,这个愿望直到九十年代上班后才实现,一个好朋友在机缘巧合下,买了一本《白话史记》,下班空余无处可去,就到他哪里蹭饭加休息,发现这本书后随意翻翻,一看之下就被迷住了。(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中华友谊公司1994年出版的版本,近两百位学者联手翻译,文笔悠美,用词贴切,读了之后一发不可收拾。

《史记》古文本全书有记载历代帝王的十二本纪,王侯将相勋贵的三十世家、重要人物的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受到历代文人豪客、喜受历史者的推崇“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看原文太耗时间精力,精致的白话版看起来更容易入脑和更有舒适感。(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阅读时未发现太史公的精彩文笔,倒被近二百位对岸学者的文笔惊住了,比如《秦始皇本纪》中的“缭曰: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译为“尉缭私下说:秦王的相貌,鼻如黄蜂,又狭又高,眼睛细长,胸同挚鸟,声如豺狼,这种人刻薄寡恩,心如虎狼,穷困的时候很容易对人谦卑,得志的时候也会轻易吞食吃人”等,其用词的精到和老练,是现在的很多译文难以比肩的。(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渐渐的又重回历史演义爱好者的轨道,空闲落寞之余,信手一翻,能疗身心创伤,幸好朋友也不争着看,慢慢地就霸占了这本书,最喜欢看淮阴侯列传,对韩信的才学境遇深为同情,每读总为之击节痛恨,愤怒刘邦的背信弃义,过河拆桥。到后来,开阔了视野,从书里,从现实中了解到,楚汉之争也并不如面上那么简单,太史公的文笔也非百分之百可信,人与人之间的远与近,也并非可以一厢情愿,只是明了此理时已是两鬓渐斑。

其他网友回答

我比较喜欢“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之后的清撰的《续资治通鉴》就差了些。《资治通鉴》是编年类的历史书,记事相对比较详细,也能和《史记》《汉书》《三国志》等史书相互应证,也写活了历史各个人物。可以说,读《通鉴》犹如进入了历史的世界,感觉就是读一大的剧本,而要显的那么的真实,当然里头不免有权谋之术,兵法战策,人文地理,政治经济制度,文化朝代更替,尤其是历代治国处事的经验等,囊括的东西太多太多了。

司马光在《通鉴》里记载的历史人物和事件还是比较客观的,在《通鉴》里,不仅赞扬了每个皇帝做过好事的一面,也记载了他们残酷、迷信荒唐的一面。

据说《通鉴》这部书,参考了三百多种史料记载书作为参考资料,并作了认真的考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而我个人认为唐末的这段历史是最值得研究的一段历史。

其他网友回答

红楼梦,儒林外史,世说新语。别的也读一些。以前最常读的是论语。

其他网友回答

我幼年时期家庭条件不好,为了生计五十年代末虚报年龄入伍。部队服役二十年,学习毛主席著作的二十年,毛主席著作老三篇都能熟背全文。部队提倡活学活用,学用结合实际,要把毛泽东思想落实到行动上,溶化在血液里。我们那一代人,就靠学习毛泽东思想成长起来的!没有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就没有我现在的幸福生活。

其他网友回答

《多桑蒙古史》,脱离中国史学家的引导,去了解一下欧亚大陆上还可能产生过怎样的历史!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