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什么不传位给燕王 朱元璋不传位给燕王朱棣的真相

网友提问:

朱元璋为何宁愿传位给孙子也不传给燕王?

优质回答:

我是水煮汗青,我来回答。

朱元璋因为太子朱标英年早逝,而立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继承他的皇位。

这种隔代传位给朱元璋的其他儿子带来许多不满,叔叔被侄子管着,很多人就不服,特别是燕王朱棣,他在北方拥兵自重,不把朱允炆放在眼里。终于,在朱允炆的削藩压力下,朱棣暴发了靖难之役。

很多人会想,既然朱标死了,朱元璋为什么不把皇位直接传给朱棣?

其实这种想法也只是在靖难之后才会产生,如果造反的不是朱棣,而是周王朱橚呢?大家是否又会问,为什么不把皇位传给朱橚?

按照明朝的嫡长继承制度,皇位是要传给嫡长子的,朱标是1392年病逝,朱棣是1380年前往燕京就藩,此时的朱棣就是一个地方藩王,如果朱元璋召他回来做皇帝,其他地方藩王肯定会乱。都是藩王,凭什么就选他做皇帝?

嫡长子继承制度早在周朝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所谓的嫡长子就是正室所生的长子,而其他不是正室,比如妾,或者是奴婢、丫鬟之类的,就算生的是长子,但也不是嫡子,所以不享受嫡长子的继承权。

嫡长子一旦确立后,他所传下来的世世代代就是大宗地位,其他庶子则是小宗。这个问题在明朝嘉靖时期就出现过,当时明武宗朱厚照驾崩后,因为没有生下子嗣,不能以“父死子继”的方式传位,只能采取“兄终弟及”的方法,把朱厚熜接进皇帝继承皇位,就是明世宗嘉靖皇帝。

嘉靖皇帝登基后,因为他不属于皇帝嫡长子那一系的人,算是小宗,如今他做了皇帝,这是“小宗入大宗”,为此他做了许多工作,比如将朱棣的庙号从明成宗改成明成祖,还有闹出了大礼仪事件,这样做都只是为了给自己争取一个“名分”。

因此,就算朱标死了,朱元璋也不可能把皇位传给朱棣,因为这不合规矩!

结束语

有些人还认为,朱元璋喜欢朱棣,觉得朱棣与自己很像,甚至也有想过把皇位传给朱棣。其实这些都是谣传,朱棣不是长子,而是第四个儿子,凭什么要把皇位给他?就算长子朱标没了,朱棣上面还有两个哥哥呢!

另外,朱元璋也没有表现出对朱棣的偏爱。长子朱标留在身边做为诸君,次子朱樉就藩于安徽凤阳,这可是朱元璋的老家,把次子封在这里,绝对比朱棣安排的位置好。朱棣分到了北平,在当时可是苦寒之地。

所以不管是从祖宗规矩,还是从朱元璋自己的私心来看,都不可能把皇位传给朱棣。大家觉得呢?欢迎在下方评论留言。

其他网友回答

公元1392年5月17日,大明帝国的第一顺位继承人,帝国储君,太子朱标溘然长逝,大皇帝朱元璋心如绞痛,简直痛不欲生,最喜爱,精心培养了25年的继承人就这么先走一步,偌大的帝国该交给谁?

朱标一死,带来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但首先引起朱元璋注意的是14岁的朱允炆。朱允炆其实并不是朱标的长子,他还有个哥哥朱雄英,不过早在10年前就死掉了,这么一来朱允炆就成为了朱标这一支里最年长的男人。

作为皇三代,还是一个庶子(嫡子是比他小一岁的朱允熥,朱雄英的同母弟。)的朱允炆,在朱标从西安回来病重的日子里,日夜守在父亲身边,如果在当时搞个“大明朝十大孝子”的评选活动,朱允炆一定能当选。朱允炆是个偏脑袋,于是朱元璋亲切地称呼他“半边月”。14岁的朱允炆在丧父之后,把3个年幼的弟弟照顾得十分周到,这一切都被朱元璋看在眼中。

这时候,朱元璋其实并没有考虑朱允炆,毕竟只有14岁,太小了,还得看一看。但朱元璋不得不重新选择继承人,首先考虑的还是他的儿子们。周王、晋王、燕王有野心,他心知肚明,秦王荒唐成性,是一摊扶不上墙的烂泥,还差点被废掉王号。晋王外表残暴,违法乱纪,然而本质上是个胆小鬼,鲁王是个天大的蠢货,为长命百岁,乱吃药把眼睛给吃瞎了,至于其他的王子有的杀人犯罪,有的沉溺酒色,稍微几个成器的,却又是舞文弄墨、没有任何政治经验的艺术家。

愁啊,看起来只有在“勇武”方面类己的朱棣可堪大任。于是他悄咪咪征询大臣的意见,他曾对翰林学士刘三吾这么问:“太子死了,皇长孙(朱允炆)年幼不懂事,治理国家必须选对人,我想让燕王接班怎么样?”

知识分子刘三吾当然不喜欢好战分子燕王,他只能选择自己的同类。他脑袋摇得跟拨浪鼓似的:“立燕王绝对不行!如果立燕王,那么秦王、晋王怎么办?皇长孙朱允炆四海归心,大家都拥护他,您可以安心了~!”

当时的文官们大多都拥护朱允炆,一则是因为朱标的关系,再则是朱允炆的性格,他出生的时候天下已经安定,从小养在深宫之中,学的是四书五经,孔孟之道,天然就跟文臣们一个阵营,另外他年纪小,可塑性强,还是个大孝子,是文臣们理想的皇帝。

对于这些在老朱手下战战兢兢做官的大臣们来说,他们坚决不希望国家再出一个如朱元璋这样“杀人如麻”的皇帝了,燕王怎么看都跟老朱一个德行,为了小命,为了身家,为了官位,怎么看都只能选朱允炆呀。

朱棣和朱元璋是同类,雄才大略,各方面能力都要比朱允炆更优秀,看起来更适合当皇帝,精明的朱元璋是应该清楚的,但老朱不选朱棣,或许还有以下这些原因:

首先,老朱大概也清楚自己杀的人多,并不希望帝国的继承人将来走自己的老路,这么多年把朱标朝着“仁厚之主”的方面培养,就能看出来老朱其实希望帝国的第二代能够成为“文景”那样的皇帝,而不是秦皇汉武一般。他觉得自己在征伐上面已经把该做的都做了,还制定了《大诰》为大明王朝设定了规范,接班人只需要按照自己的规划执政就不会出什么问题。但如果选择跟自己一个德性的朱棣,这就不太好说了。

其次,老朱搞的藩王制度,在边疆设定可以执掌军队的九大塞王来拱卫中央,如果选择朱棣,那么可以会使得这个局面崩溃。朱棣的出生不高,(他母亲是朝鲜人)而又是塞王,他上面还有同是塞王的两个哥哥秦王和晋王,立他做皇帝,难免其他两人不服,之后说不定就是一场兄弟相残的内战,这是朱棣万万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选朱允炆就不会有这么的问题,首先是把国家的继承人制度给规范了,以免出现夺嫡的手足相残的局面,再则朝中的文官们大多都支持朱允炆,至于武将,没有关系干掉就是了,蓝玉大概就是老朱想要让朱允炆顺利继位而牺牲的吧。虽然朱允炆现在看起来比较懦弱,但自己还能奋斗几年,把他教育好了,帮他把路铺好了,那么应该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至于朱棣,还是算了吧,这个家伙现在要改已经改不了,何况他在北方干得不错,对付蒙古人还是不能离了他,即便他有野心,这不是还有其他几个塞王牵制们,想来也翻不出什么大浪来。

大概,这就是朱元璋最后决定里朱允炆的原因吧。毕竟在朱标活着的时候,朱元璋的对儿子们的安排已经搞好了,推到了难免存在崩盘的局面,可惜他没有想到的是,朱棣居然能在逆风局打了个五杀,而开国大将杀光之后的结果是,五十万大军不堪一击,柔弱的建文帝急躁而太缺乏政治经验了。

其他网友回答

封建社会皇位继承不是搞着玩的也不是想传给谁就传给谁,是跟政治有着紧密联系,也关系到后代皇位传承规则,不管怎么样游戏规则还是要遵守的,否则就容易乱套。

朱元璋把皇位传给长孙主要原因是让后代按照传嫡的方式继承皇位,这样就可以断了很多人的非分之想也可以避免争位流血。想法是好的,但现实是残酷的,历朝历代的皇子们为了皇位无不自相残杀,结果真正皇长子继位的却没几个。

其次朱棣上面还有哥哥,如果直接传位给朱棣其他皇子肯定不服,就会内乱不断。所以为了稳妥起见他认为还是应该传给皇长孙,一来可以告慰死去的朱标,二来是对黄长孙的喜爱,所以皇位非他莫属。

当然朱元璋晚年对功臣大开杀戒就是为了能让朱允炆顺顺利利稳稳当当的坐江山,但他万万没想到有一天朱棣会造反。如果朱元璋知道朱棣迟早会造反依他的性格会对朱棣大开杀戒。

其他网友回答

1,朱元璋对太子朱标感情深厚,朱标早逝,朱元璋爱屋及乌,所以立朱允炆为皇太孙。

2,最重要的是朱元璋推崇儒家的嫡长子继承制,朱标是嫡长子,所以立为太子,太子早逝,儒家的伦理规范第一顺位是皇太孙而非皇次子。朱元璋作为皇朝的开创者,自然考虑深远,不会一开始立了规矩就自己破坏。

3,太子早逝后,皇次子、皇三子都是嫡子,仍然在世。朱元璋断然不可能绕过秦王和晋王立燕王为嗣的。这样岂不是乱了套,埋下了皇朝动乱的根子。至于朱元璋逝世时,秦王和晋王都已逝世,燕王成为事实上的长子,但太孙地位早定,朱元璋是不会在这个时候改换皇嗣的位置的。

4,至于为什么朱元璋不立秦王为嗣,除了上述原因外,还有秦王失德。秦王多次遭朱元璋敲打,差点废了王位,在他心中并不认可秦王,所以不会传位给秦王。同样,晋王也是如此。

5,燕王的雄才大略主要表现在当皇帝之后。在朱元璋时期,燕王并没有表现出超人的能力,让朱元璋另眼相看。当时,军事上宁王也不差。秦晋周楚蜀诸王并非太差,加上燕王主动收敛光芒。从立贤的角度看,燕王也绝对特别服众。

6,朱元璋对皇朝的未来有深远的思考,儒家治国,休养生息,是他对未来的期望,所以安排几位大儒辅佐朱允炆。确实到了皇朝二代,善于守成也是皇帝的优点,这一点,从朱允炆的年号和治国政策看,并没有太过辜负朱元璋的期待。所以朱元璋在世时,朱允炆是比朱棣更合适的皇帝人选。

其他网友回答

谢邀!我是历史达人峰子哥,很乐意分享我的知识和经验,为你解答!点上加关注~

明太祖朱元璋是有26个儿子,但皇位不是随便传的。作为封建皇家的大家长,传位给谁,一是主观上皇帝说了算,二是还要考虑到多重政治因素。传位孙子,为什么?

皇帝家选继承人,可不像普通的财主家那样,仅凭老财主个人喜好,皇家的继承人继承的可是天下,要经过多重考虑,既有私情也有公义。

朱元璋之所以选朱允炆当接班人,是以下几种原因的综合考虑:

1、要给后代立规矩,防止皇位争夺。朱元璋遵循“嫡长制”,即有嫡立嫡,无嫡立长。作为大明王朝开国皇帝的头一炮,朱元璋要开个好头,带头示范,给后代立稳规矩,以绝其他子孙的非分之想。

2、嫡长子英年早逝,选儿子易引祸。朱元璋把嫡长子、太子朱标作为准接班人培养,重视程度远超诸子,可惜早逝。若在儿子中选,朱爽不堪大任,跳选老四燕王朱棣,就没规矩了,众子也会不服气,易引发祸端。

3、朱元璋疼爱皇长孙,也有私心原因。朱允炆是太子朱标的嫡长子,作为爷爷的老朱非常喜欢这个乖巧的皇长孙,有一份爷爷对大孙子的浓烈爱在里面。寄托厚望的长子死了,就选长孙继位,既符合老朱心意,又可平衡藩王儿子们。

当然,朱元璋也希望选一个守成之君,打天下时靠武力,守天下时就要靠文治了。从老朱死前给孙子建文帝朱允炆一手安排的辅政班子来看,明显武功不足,但文治有余,他要选一个文治的接班人。在这一点上,知书达礼的朱允炆也比较符合。

综合考虑之下,皇长孙朱允炆,只能是朱元璋当时的最优解,没办法太子死太早了。只不过一代强人朱元璋,万万没有料到的是,后来四儿子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了大孙子的帝位。

原创 | 峰子哥 关注“峰子奇观”一起聊史!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