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红楼梦》巧姐的命运如何?高鹗的续写违背了曹雪芹的意愿吗?
优质回答:
这个人物算是贾府里年纪最小的一个女孩子,年纪轻轻就失去了母亲,并且境遇坎坷,好在遇到了刘姥姥得到了她的帮助,得以从那个水深火热耽误地方逃出来 那么巧姐的结局究竟是怎样的呢?为什么刘姥姥在后面出手相助呢?我们来具体地探究一下。
我们都知道《红楼梦》的后四十回是由高鹗续写的结局,结局有些人并不赞同,觉得与曹公的意思相悖了。但是在巧姐的结局上大概是有迹可循的。我们知道巧姐的判词是: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续写的内容与判词是相符的,应该是刘姥姥对巧姐出手相救。因此有人对于巧姐的结局进行了进一步的猜测,巧姐可能嫁给了刘姥姥的孙子板儿,从判词里猜测刘姥姥可能是巧姐最后的人生归宿。
从巧姐的曲词中也可以探寻一二: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在这里说到了巧姐得以获救的原因,因为自己的娘亲王熙凤的善念为巧姐祈了福,让巧姐耽误结局不那么的悲惨。相比较而言,书中的其他女子的结局都是悲哀的,唯有巧姐的结局算得上圆满,得到了刘姥姥的救济还有可能嫁了一户好人家,安安稳稳地度过了一生。结局只能各自猜测,没有准确的说明巧姐到底怎样了,但是总归算是好的。那么刘姥姥为什么要收养巧姐呢?我们大概可以从这几点中找到原因。
第一点是因为巧姐的娘亲王熙凤对刘姥姥有恩。我们知道在刘姥姥第一次进大观园时是为了来向贾府讨要些许银两救济一下,王熙凤半推半就地给了刘姥姥二十两银子,算是无心之举却给自己积下了福德。虽然刘姥姥第一次进大观园并不算很受待见,但是确确实实是得到了银两,刘姥姥也是知恩图报之人,所以在后面对于巧姐伸出援助之手也是有理可循的。并且在刘姥姥第二次进大观园,王熙凤也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将刘姥姥引荐给贾母,得以让刘姥姥在贾母面前表现了一下。后面刘姥姥也得到了王熙凤和平儿的一些礼品馈赠,所以王熙凤对于刘姥姥的恩情还是不少的,所以刘姥姥不会忘恩负义,对于巧姐的帮助是注定的。
第二点可能就是刘姥姥身上具有淳朴善良的本性,在第三次进大观园见到凤姐时已经是奄奄一息了,贾母也去世了,按照常理来说正常人都应该会避之而无不及,刘姥姥却将巧姐救了下来。因为刘姥姥身上所具有的善良品性。刘姥姥虽然精明圆滑,但是她身上更多的是庄稼人淳朴厚实的本性。在第二次进大观园时,刘姥姥甘愿扮一个丑角逗贾母和那些小姐公子开心,不仅仅是因为银子更是为了报答王熙凤的救济之恩。所以说刘姥姥并不是一个势力之人,她更是一个善良淳朴之人。
第三点应该就是刘姥姥与巧姐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缘分,这从何说起呢?我们知道巧姐的名字是刘姥姥起的,一个“巧”字,“巧遇”恩人,缘分都在不知不觉中就注定了,所以说刘姥姥与巧姐的心里距离在不知不觉中加深了,算是自己看着长大的孩子,又是自己给她去的名字,取名字时还说了“逢凶化吉,遇难成祥”的话,想必刘姥姥会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为巧姐逢凶化吉,所以说巧姐被刘姥姥救下也是理所应当的,毕竟刘姥姥淳朴善良的性格不允许她见死不救。
另外一点只能说是猜测,有人推测巧姐嫁给了刘姥姥村庄上的一户好人家,也有人说巧姐嫁给了刘姥姥的孙儿板儿,所以这点原因就是刘姥姥可能是为了给自己的孙儿板儿谋划亲事或是为了给巧姐谋划一门好亲事。虽说巧姐是大户人家的千金,但是贾府落寞,当务之急是能够安安稳稳地活下去,谈不上门当户对了,只要能够让巧姐幸福就好。而且板儿与巧姐在书的前面章节中也算有一些冥冥之中定下的缘分,两人在偶然的场合中互换了玩具,巧姐拿了板儿的佛手,板儿拿了巧姐的柚子。所以说巧姐被救很可能是因为刘姥姥为了给自己的孙子找一门好亲事,也有可能是因为王熙凤的托付让巧姐嫁给板儿,好好地活下去。当然这在书中并没有明确地告诉读者,所以我们只能当做其中的一种可能性,只能说是猜测,并不权威。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来巧姐与刘姥姥之间的缘分全凭王熙凤的一念,王熙凤对于刘姥姥半推半就的资助为自己的女儿谋划好了后路。所以说我们人生在世还是要多多行善,此时的善举可能会为将来的你或是亲人带来福音,巧姐就是受益者。当然不能全归结于王熙凤,更因为刘姥姥淳朴善良的品性才得以让巧姐得救,所以总结一下,人生在世还是要心怀善念,这样才可以搬去人生路上的绊脚石。
其他网友回答
《红楼梦》的伟大之处:让没有历史常识,文学常识的名人窝头翻个现大眼
四大名著之《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小说,是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红楼梦》的伟大之处是让没有历史常识,文学常识的名人窝头翻个现大眼。这样说有人会不太同意,没关系,要用历史常识,文学常识,人性常识等证据来说明一下。
先看看《红楼梦》书里自己带的100条历史常识:
门前蹲着两个大石狮子,宁国府是皇帝下旨建造的,宁国府正面是五个东西走向的大门,这说的是中国大地上独一无二说的北京天安门。“主子和奴才”是清朝满人专用词语,明朝时期,太监称为“厂臣”、“内臣”,大臣统统自称为“臣”,并无奴才称谓。到了清朝,皇宫内的太监、侍女便自称奴才。贾宝玉的贾家大院天天张口主子,闭口奴才,这在大清朝的中国大地上只有一家,爱新觉罗家族的皇宫。
贾宝玉家大院有穿龙绣装的人物出现,封建社会规定绣龙服是皇家专用服饰,是皇帝和皇子才可以穿的。贾宝玉家过年祭祖里的描写:抱厦前上面悬着只有皇帝家才能挂的九龙金匾。贾宝玉家大院满院子跑太医,太医是干啥工作的?学过历史和会查字典的同学都知道。满院子跑太医的地方除了皇宫就是太医院。贾宝玉家大院到处都是进贡的用品,就连过年放的烟火也是各处进贡的。进贡:指封建时代藩属对宗主国或臣民对君主呈献礼品。给皇帝送东西称为进贡,皇帝给别人东西叫赏赐。
这些历史常识只要知道就可以了,不需要猜测和推理思考,历史常识都不知道的红学家应该不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
再看看汉语文学常识:
历史记载曹寅号“雪樵”, 胡周先生说曹寅有个孙子号“雪芹”,当然曹寅家族的家谱里找不到曹雪芹这个人。按胡周先生说法就是一个号:雪樵,一个号:雪芹,爷俩成哥俩。《红楼梦》书里说的明白,借林黛玉的母亲贾敏告诉广大读者,中华民族是百善孝为先的民族,中国封建社会历来有为尊者名讳的传统,在封建社会如果遇到与长辈尊者名字相同或相似读音的字,要回避或加以变通,所谓耳可闻,口不能道也。结果是曹雪芹老先生刚说完,红学家就让曹曹雪芹老先生自己打脸,曹雪芹对其爷爷曹寅的名讳从来不避开,《红楼梦》书里多次出现“寅”字。红学家这就是说曹雪芹老先生大逆不道,毫无孝顺可言。还装模作样在书里告诉林黛玉要知道为尊者名讳的传统。
说曹雪芹是《红楼梦》的作者,说曹雪芹是曹寅孙子的红学家竟然没了人性常识:
红学家说《红楼梦》是以曹雪芹家为背景原型写成的小说,曹雪芹就是贾宝玉。结果悲催了。老仆焦大的嘴骂起人来可以说是很黑的,因为他用汉语言中凶狠,恶毒的话在骂人: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这是当着贾宝玉和王熙凤及很多族人的面骂的。红学家让曹雪芹自己写书自己去捡骂,不要脸的极端表现,红学家看来是不要脸习惯了!
《红楼梦》书里最狠毒的是柳湘莲的跌足骂:“这事不好,断乎做不得了。你们东府里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历史有这样丧心病狂的给自己家族脸上贴骂的的吗?不学有术红学家得多么恨曹雪芹啊!竟然让曹雪芹老先生毫无人性的找人用最恶毒和无耻的话骂曹氏家族,最后还让曹雪芹老先生自己写出来,告诉广大读者骂的有道理。中华文人的精神分裂到这样的程度了吗?善良的中国人没人会相信的。这是不学有术红学家没有人性的阴谋诡计。不学有术红学家是在侮辱所有喜欢看《红楼梦》的善良读者的智慧。
一些所谓文化名人研究号称百科全书的《红楼梦》,这些没有中国历史常识,汉语言文学常识,人性常识的文化名人表演了窝头翻个现大眼!《红楼梦》的读者都是上过学,念过书的,对历史常识,文学常识,人性常识都是知道的,这些没常识的红学家骗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