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胡林翼和张之洞哪个更有资格入选晚清四大名臣?
优质回答:
胡林翼和张之洞都是晚清官员中比较杰出的,也都有重大贡献,对后世的影响也比较大,按理,两人皆可称为是晚清名臣,但相对而言,张之洞应该更有资格入选晚清“四大名臣”,因为他的贡献比胡林翼更多方面,官职更大,所创造的革新成果更多,对后世的影响也表现在更多的方面。
胡林翼是“官二代”,又是“学二代”,出身于官宦之家,其父胡达源曾以一甲第三名进士及第,直接入翰林院,授编修。胡林翼从小受重视,是重点培养的对象,他得到了较好的教育,六岁时他爷爷教他读《论语》,八岁时,跟随他爷爷在益阳修志馆看编修志书,十九岁教书,“务为有用之学,不专重文艺,而于兵略、吏治尤所究心“,兴趣是在韬略方面。他曾到过陶澍两江总督府,耳濡目染经世之术,对他影响很大。道光十六年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授编修。1840年先后充会试同考官、江南乡试副考官。1846年以知府分发贵州。开启其仕途之行。
1855年(咸丰五年)1月29日,湘军水师120条轻便战船冒险冲入鄱阳湖,上驶姑塘,被太平军阻截于湖内,湘军水师大败,湘军统帅曾国藩的坐船被焚夺,险些丧命。4月3日,武昌失守,巡抚陶恩培被杀,清廷以胡林翼署湖北巡抚。此后,胡林翼成为湖北的最高长官,并且,他在军事上独当一面,他选将练兵,整顿部队,裁汰旧勇,他从水师中挑派都司鲍超前去湖南募新勇3000人,又奏调罗泽南率湘军自江西来援武昌,自此,胡林翼有了一支能征善战的湘军,他也成了湘军统帅之一。1856年12月,太平军因内乱动摇军心,撤离武昌,胡林翼乘机占领武昌、汉阳,并以日行800里的速度向朝廷奏捷。朝廷也以他克复武昌有功,实授湖北巡抚、赏戴头品顶戴。胡林翼占领武昌之后,立即水陆并进,对太平军实施追击,一个月时间,连克武昌县(今鄂州市)、黄州,大冶,蕲水,兴国(今阳新)、广济、黄梅,至此,湖北境内无太平军踪迹。1858年3月30日起,胡林翼部由李续宾、杨载福督军围攻九江,占领全城,九江太平军守将林启荣战死。 胡林翼因调度有方,赏太子少保衔。1861年8月湘军攻克安庆,曾国藩推胡林翼为首功,加太子太保衔,给骑都尉世职。至此,胡林翼完成了他最显眼的政绩军功。
曾国藩非常欣赏胡林翼,他评价胡林翼说:“林翼坚持之力,调和诸将之功,综核之才,皆臣所不逮,而尤服其进德之猛。”“润芝(胡林翼)之才胜我十倍。”
李慈铭评价胡林翼说:“老谋深识,烛照不遗,固中兴第一流人。”王闿运说:“中兴之业,实基自胡。”
后来,蔡锷曾编《曾胡兵法》,颁发给部队,使其学习曾国藩、胡林翼的湘军作战经验。胡林翼自己也著有《读史兵略》46卷,是很有水平的兵学著作。
仔细分析,胡林翼属于有学问有办法有能力的精明官员,当官比曾国藩更轻松,确实是名臣,值得重视。
当然,相比之下,张之洞有更多方面的影响。
同治二年(1863年),张之洞得中第三名进士及第,进入翰林院,被授予七品衔编修,正式步入仕途。
对教育文化的贡献:
从同治五年(1866年)起,张之洞任四川学政、湖北学政等职务,他整顿学风,兴建书院,如建立经心书院,提拔奖励有真才实学的人;与四川总督吴棠一起在成都建立尊经书院,延请名儒,分科讲授,仿照杭州诂经精舍、广州学海堂的例规,手订条教,并撰写《輶轩语》《书目答问》等,教导士子,提高学识和品德修养。
爱国的清流领袖:
清廷因俄国侵占新疆伊犁,派左都御史完颜崇厚赴俄国交涉,崇厚昏庸无知,与俄国签定了丧权辱国的《里瓦几亚条约》,割让了西境、南境,消息传来,舆论大哗,群臣上疏,张之洞上《熟权俄约利害折》《筹议交涉伊犁事宜折》,此后,张之洞、宝廷、张佩纶、黄体芳称翰林四谏,形成清流派,张之洞声望日盛,得到了慈禧太后赏识。光绪六年(1880年)授翰林院侍读,历迁左春坊左庶子、日讲起居注官。次年擢内阁学士。又任山西巡抚。
整顿山西:
张之洞与山西巡抚任上,注重整顿吏治,一上任便勤考吏属,革弊创新,劾罢贪纵害民的县官,奖励优秀官吏,特别是严禁鸦片,胪举人才,编练军队,清查仓库,世风为之一新。山西的铁运销奉天、上海等地,陆运成本很高,张之洞改经天津海运,降低运费,又在产地筹办冶炼局,提振经济。
抗击侵华法军:
光绪十一年(1885年)正月,法军侵占中越边境重镇镇南关(今友谊关),张之洞奏请调前任广西提督冯子材、总兵王孝祺等援桂,驻镇南关,老将冯子材率军,奋力殊死抵抗,大败法军,扭转了整个战局,法国茹费理内阁因此倒台,但是,清廷却决意乘胜求和,命令前线各军停战撤兵,张之洞接连电奏缓期撤兵,可惜,他竟遭李鸿章传旨斥责。有为的积极大臣,拗不过朝中屈辱求和的权臣。
兴办洋务和支持维新:
光绪十二年(1886年),张之洞在广州创办广雅书局和广雅书院。
光绪十五年(1889年),张之洞上奏朝廷,建议修筑一条芦汉铁路,自芦沟桥至汉口,以贯通南北。
署理湖广总督期间,在张之洞策划和指导下,湖北地区先后成立了自强学堂(今武汉大学前身)、武备学堂、农务学堂(今华中农业大学前身)、湖北工艺学堂(武汉科技大学的前身)等。
光绪十九年(1893年)张之洞建成汉阳铁厂,包括炼钢厂、炼铁厂、铸铁厂大小工厂10个、炼炉2座,工人3000,采煤工人1000。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大规模的机器生产的钢铁工业,而且在亚洲也是首创的最大的钢铁厂。
光绪十八年(1892年),张之洞还办了湖北织布局,在武昌开车,纱锭3万枚,布机1000张,工人2000。织布局是盈利的。
张之洞赞助和同情康有为组织强学会,捐5000两以充会费,当时,帝师翁同龢也加入了强学会,当时有“内有常熟(翁同龢),外有南皮(张之洞)”之称,翁、张成了强学会的两大支柱。
值得注意的是,张之洞是中西结合的典论论者,一方面,他提倡经世致用的“实学”,强调以通读史经为学习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他主张改革传统教育,认识到“西学”的重要性,着手试办以“西学”为主的新式学堂,当然,他仍是以“中学”为中心,他于《劝学篇》中系统阐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派思想,主张以中国伦常经史之学为原本,以西方科技之术为应用,这对近代思想有重大影响。
如此观之,张之洞应该更有资格入选晚清“四大名臣”。
其他网友回答
晚清实际掌权者慈禧敢重用汉臣,造就了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胡林翼,刘铭传等的事业,真可谓群星 荟集,或掌控中枢,或坐镇一方独挡一面,都有业绩可陈,所谓同治中兴,改革开放,靠的也是这些人。关建在于中央敢放权给他们,这是后來的统治者作不到而且不敢作的。
其他网友回答
张之洞有资格
其他网友回答
你这不就是四个吗?曾国藩,李鸿章,左宗堂,张之洞,这四个比较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