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赋中渭阳君是什么官职 渭阳君大还是长信侯大

网友提问:

大秦赋里渭阳君嬴傒和长信侯嫪毐谁的官大?

优质回答:

秦国自商鞅变法以后,推行了二十级军功制,只有在战场上杀敌才能建立军功,才能改变自己及家庭的命运,就是秦国王族也不例外。据《史记·商鞅列传》记载:“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由此可见,即使是秦国宗室子弟,如果没有立下军功,照样不能列入贵族名册。商鞅把军功爵分为二十个级别,最高级别为彻侯,也名列侯。但是秦国王族毕竟是王族,如果完全按军功授爵,那很多秦国公族因没有上阵杀敌立功,就不能被列入贵族之列,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极不利于国家统治的。于是封君制度作为奖励军功制度的重要补充,也就应运而生了。

在战国时期,封君制是很盛行的。比如我们熟知的齐国孟尝君,楚国春申君、赵国平原君、魏国信陵君,当然更有龙阳君、阳文君、平阳君、马服君等大量封君。这些人都是国君的宗亲、外戚和幸臣,因他们与国君最亲近,又有一定功劳,就被国君重封。六国封的君应该比封侯有更高的地位。比如象魏国的信陵君不但有封地,更有自己的私人武装。赵国的平原君也是如此。但秦国是以二十级奖励军功制来封赏的,封君制根本就不在二十级奖励军功制之列。显然秦国也相应采纳了六国的封君制,对秦王的宗室子弟、外戚、幸臣等特殊群体多以封君来彰显其尊贵的地位。秦国二十级奖励军功制,最高的当是彻侯,一般情况下是很难被封彻侯的。从秦孝公到秦始皇,一百多年里,封侯的也只有七人而已。他们分别是商鞅、魏冉、范睢、吕不韦、嫪毐、王翦、王贲。其中纯武将出身而被封侯的只有王氏父子二人,说明在秦国封侯难,武将封侯更难。为了照顾王室贵族和外戚幸臣,为了激励功臣武将,秦王就以封君的方式,来弥补这一不足。在秦国封君的相对要多于封侯的,我们熟悉的秦国封君有很多,如商君卫鞅、严君樗里疾、武信君张仪、华阳君芈戎、武安君白起、安国君嬴柱、刚成君蔡泽、渭阳君赢傒、渭文君赢、长安君成蟜、及参加过平乱的昌平君和昌文君。除此以外还有秦昭襄王的兄弟,泾阳君公子市和高陵君公子悝等等。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秦国封君多是王室子弟、外戚,但也有非王室的,像商鞅、张仪、白起等人,他们都是凭文治武功被封君的。

那么封君和封侯有何差别呢?在秦国封君的一般封地控制在五十里以内,户口不超过一千户,在今天看来,也大体象一个乡镇大小了。因此封君最大也就相当于一个乡侯。而封侯就不一样了,有县侯、乡侯和亭侯之分。秦国七个封侯的都应该是县侯,封邑大,食户多。如丞相吕不韦被封文信侯,在洛阳封邑多达十万户;嫪毐被封为长信侯,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嫪毐封为长信侯。予之山阳地,令毐居之。宫室车马衣服苑囿驰猎恣毐。事无小大皆决于毐。又以河西太原郡更为毐国。”那么嫪毐为什么能被封侯呢?嫪毐曾参加了平定成蟜之乱,更主要的还是他床上床下服侍赵姬赵太后,是赵太后为其请封的。商鞅有些特别,既封君又封侯。据《史记·秦本纪》中记载:“二十二年,卫鞅击魏,虏魏公子昂。封鞅为列侯,号商君”。这句话解释得很清楚,商鞅凭借军功被封的是列侯,不是封君,因为只有列侯与军功挂钩。但秦孝公感商鞅对秦国的变法之功,同时又授予了商鞅封君的称号,故号“商君”。从以上可见,封侯的多为秦国建有大功的丞相级人物,封地多,食邑大,为二十级奖励军功制最最顶封爵,而封君只是对封侯的一种补充,是用来照顾那些王室子弟、外亲及幸臣的,或是对勋臣功将的激励。封君的多是王族宗亲,身份高贵,但封侯的都是因军功受封的,有踏踏实实的功劳,是列入二十级奖励军功制的最顶级爵位,应该比封君更实惠。那么名将白起那么大军功,为什么没被封侯呢?这就在于白起与秦昭王赢稷、丞相范雎的关系了。不要以为获得的军功大就能被封侯,得不到秦王和幸臣的赏识,与他们搞不好关系,同样也是很难被封侯的。

在战国以前,周天子分封诸侯,以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进行分封,其分封的都是自成一国的。在封国里诸侯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等方面都是独立的,是真正的封国诸侯。而到战国时期,各国称王,他们对宗室子弟、外亲、幸臣及功臣勋将,名义上封君封侯,但他们在封地上只有经济权,获得税收,是没有军政权的,而且被封的人多不在封地,依然在国都居住、生活和工作。

其他网友回答

我是沙海古藏,我来回答!《大秦赋》里面渭阳君嬴傒和长信侯嫪毐可谓有不共戴天之仇,这里面有一个误区,官位和爵位是不一样的!渭阳君嬴傒的官比嫪毐大,爵位没有嫪毐高,权势没有嫪毐盛!(下面给大家详细解析一下)

长信侯的这个等级的侯爵,可不是一般人能触碰到的;根据商鞅变法后的改革军功制度,想要被授予爵位,必须要有军功或者与之对应的巨大功劳

二十等军功爵,有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下图给大家展示的很明显

嬴傒贵为秦王的大伯父,在其回国,还有上位的过程中都有诸多助力,以此宗室之尊,位列驷车庶长,属于第四等尊贵的爵,已经算比较高的爵位啦!

但是比之长信侯的侯爵爵位还是要逊色不少,长信侯和吕不韦的文信侯都是最高等级的侯爵

所以从爵位上嫪毐是完胜的,毫无悬念!

?官职上来分析

渭阳君官职为国尉,是用来掣肘丞相的掌兵之权的,官职很大,为中央主持军事的长官。后世的太尉一职即来自秦国国尉的变迁而来。

嫪毐官职倒是并不大,仅为内侍长,但是他伺候的是太后,太后有监国之权,吕不韦有主政之权,有此二人秦王嬴政一开始确实是被架空的。嫪毐凭借替太后办事,掌握着太后玺印,后面甚至与想帮却吕不韦对座论政,这是身为王室贵胄的渭阳君比不了的。

?嫪毐如何封侯的,权势若何

嫪毐的封侯,可能很多人存有疑问?以一个区区的寺人竟然能封侯?

这完全是依靠太后的宠爱、提携得来的;但是确实有秦法可以靠

?根据秦法:告奸者与斩敌首者同赏!

就是这一条法律,让嫪毐终于能够封侯,因为嫪毐告发了公子成矯的叛乱,所以于国有功,太后赵姬也是抓住了这一关键点,嫪毐得以封为长信侯!《大秦赋》当中对这一细节的演绎非常符合历史事实

当然在秦王嬴政的心中作为大伯的渭阳君岂是一个长信侯可比的,但不可否认的是渭阳君的权力太小,不可与嫪毐争锋。

最后长信侯嫪毐到后期尾大不掉,气焰熏天,内把持朝政,外勾结三晋,内外牵扯颇多,一旦处理不当秦国有覆巢之危!

但是秦王王权却不能集中,受太后监国之权的掣肘,赵姬和吕不韦翻脸,这个毒瘤远非渭阳君能够解决,而只有秦王自己用王权来解决此事,但事实上嫪毐也只是秦王夺取吕不韦和赵姬双方权力的棋子,嫪毐谋反叛国,三人被一锅端,秦王才能在事实上完成亲政!

其他网友回答

在热播的电视剧《大秦赋》中,最关键的一环就是秦始皇亲政前遇到的嫪毐之乱,这个假太监因为和太后赵姬生了两个儿子,于是萌生了废除秦王政,改立自己儿子的想法。

不得不佩服嫪毐的脑回路清奇,在男性继承人根深蒂固的当时,秦国宗族怎么会容许一个外姓私生子继承君位,即使他能够杀了秦王政,也不可能完全控制朝政,相权在吕不韦手中,军权在其他将领手中,他什么都没有。

然而,这个靠阳物进宫受宠的人,根本没有明白自己的身份,他就是太后安抚寂寞内心的工具,对秦国没有任何功劳,也没有任何的利用价值,在商鞅军功爵制度之下,他凭借和太后的床帏之欢受封为长信侯,已经算是祖上积德了。

显然,祖上积德过度,因为吕不韦的纵容和太后的宠信,身边有一堆贪权恋势的门客奉承,于是盗用太后印玺、皇帝兵符,发动自己的亲信门客集合成乌合之众,于是乎,这个忘乎所以的家伙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了,长信侯嫪毐之乱粉墨登场。

还没有亲政的秦王政这时候展现了他冷静、残酷、阴狠的性格,比起几百年基业的秦国,醪毐的对外实在太渺小,在秦国宗族的反扑之下,乌合之众迅速溃散,大批门客都被杀,嫪毐本人也被活捉。

一夕之间,从人人仰慕的长信侯变成阶下囚,愤怒不已的秦王政把他车裂,随后摔死两个私生子,因为对嫪毐的纵容,这次意外变故导致吕不韦失宠,一下子乱七八糟的罪名数不清。

譬如进献假宦官嫪毐、私通太后、纵容嫪毐等等于是,直接被废掉丞相之位,然后回到封国,没多久就被迁居蜀地,途中自杀。也意外地让秦王政亲政,彻底把持秦国权力,开启了他一统天下的历程。

嫪毐之乱被称为蕲年宫之变,主要协助秦始皇评判的是宗族和出身楚国的昌文君、昌平君两人。但是历史上没有渭文君这个人,这个人渭文君赢昇也是孝文王的儿子,和渭阳君嬴傒的亲兄弟都是大秦赋中编剧杜撰的人物,被设计为秦王政的伯父。

这样一个虚构的人物后来也死于叛乱之中,成为嫪毐头脑发热的牺牲品。他们当时为了保护公子扶苏而死。

秦国法令森严,宗族一般不会反叛,最多像成蟜一样叛逃,直接攻打国君,只有嫪毐这样满脑子是阳物的家伙干的出来,不知道他怎么想的,嬴姓赵氏那么多继承人,怎么会由着他另立私生子?比起赵高还无脑。但是这次叛乱意外削弱了秦国宗族。

其他网友回答

按照正常道理应该是侯爵身份高。秦从商鞅变法后一共只有7个侯爵,而且基本都是牛人。嬴政继位后一共封了4个侯爵,吕不韦,嫪毐,王翦王贲父子。之前还有范睢,魏冉,再加上商鞅。一共就这7个人。君可是一堆人在里面。

其他网友回答

按我的理解,君比侯名誉上要高,侯比君权力大一点儿。封君的,基本都跟王室沾边或者是外戚,或者是他国王室成员来本国效力的,有的也有军功,但大部分没有。封侯的,基本上是有大功于本国(嫪毐不算,太后硬要来的),很有实权。所以,侯比君有实权,君比侯有关系。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