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孔丘叫孔子,墨翟叫墨子,孙武叫孙子,李耳为何不叫李子而叫老子?
优质回答:
谢谢邀请!孔丘叫孔子,墨翟叫墨子,孙武叫孙子,李耳为什么不叫李子而叫老子,因为老子姓李,名耳,字聃,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古人尊称他为老聃先生,这可能就是称之为老子的依据。后世人称之为老子,是根据司马迁的《史记》,因为司马迁称之为老子,自司马迁之后,大家也都习惯尊称李耳为老子了。如果称之为李子、李耳子、李聃子、老聃子,我认为都行,只是后世人叫老子习惯了,且“老”和“子”都是尊称,意思是老先生。“子”在古代就是先生的意思,“李子”是李先生的意思,称呼“老子”比称呼“李子”还要好。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邀请,今天没有时间,简单讲一下;
首先,从时间先后上排列,老子要“老”于诸子;
其次,从理论上讲《老子》也要“老”于《诸子》,道德经是解释自然宇宙规律的基础学说。他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悟道终极关怀。而其它诸都是在研究人与人的关系。
所以,为了区分时间先后,区别理论层级,尊其为老子……
其他网友回答
答:如果这是一个脑筋急转弯问题,那我可以回答您:“李耳之所不叫李子而叫老子,是因叫李子的话,会遭到桃子的鄙视。”
不过,估计提问问题的这位网友应该是诚心求答,一意要学知识来的,那么,来,坐好了,认真听我给您说道说道。
首先,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喜欢把老师或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称为“子”。这个,大家都知道了,就不用多解释了。
而从“孔丘叫孔子,墨翟叫墨子,孙武叫孙子,李耳为何不叫李子”这句话里,我隐隐感觉到,提问问题的这位网友是以为孔丘姓孔名丘,墨翟姓墨名翟,孙武姓孙名武,李耳姓李名耳,那么,称孔丘为孔子,就是孔老师、孔先生的意思;称墨翟为墨子,就是墨老师、墨先生的意思……
但是,我要告诉你,孔子并不是姓孔,事实上,他姓子,名丘,字仲尼。孔,只是他的氏。
另外,墨子也不姓墨,他是宋国贵族目夷的后代。这个目夷是宋桓公的庶长子、宋襄公的异母兄,也是姓子,名目夷,字子鱼,因担任司马,别人又称为司马子鱼。司马子鱼的后代以鱼为姓。即墨翟应该姓鱼,名为翟。至于这个墨字,是因为他和他的弟子都“手足胼胝,面目黎黑”,因此被人在翟字前加上了一个“墨”字。
至于孙武,他倒是姓孙,但他的祖上原是陈国国君,姓妨。陈国后来发生内乱,陈厉公之子完投奔齐国。陈完的五世孙田书伐莒有功,被齐景公赐姓孙。田书因此变成了孙书。孙书生子孙凭,孙凭生子孙武。可见,孙武这个孙姓,还是很崭新的。
说了这么多,是想告诉诸位:千万不要以现代人的思维来理解古代人的姓氏和名字。
说过了孔丘、墨翟和孙武,下面说说李耳。
李耳,是老子的外号而不是姓名。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在所有著作于春秋战国的文献中,如《荀子》、《吕氏春秋》、《庄子》、《战国策》、《韩非子》等书,凡提到老子,都只称老子或老聃,没有一本书说老子叫李耳。
为什么会把李耳和老子扯一起了呢?
原来,老聃刚刚出生时,父母看到他的两个耳朵又长又大,有点像猫狸,所以起名为“聃”,又加了一个小名“狸儿”。
“狸儿”的读音非常接近“李耳”,后来被讹传成了“李耳”。
您想想,“李耳”既然是个外号,别人怎么可能把“李子”当成一个尊称呢?
司马迁著作《史记》,就把“李耳”混淆为老聃的“真实姓名”。没办法,毕竟司马迁距离老子生活的年代太久远了,这种错误,是可以理解的。
不过,司马迁的《史记》影响巨大,后世不辨真假,也都认为“李耳”是老聃的真实姓名了。
后来的李唐王朝,还把老子和道教中的太上老君混为一谈,咬定了“李耳”就是老子太上老君的真实姓名,追认他为先祖。这就没办法了。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个我来简述几句。
是不错,老子姓李名耳。
但后世为什么不称他李子?而要呼为老子?
首先,他是春秋时代最有影响的大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他的学识、声望与地位是排在孔子之前面的;孔子不止一次地虚心向李耳讨教“道”之含义。
其次,李耳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所著的《道德经》反映了他的思想。
他的《道德经》洋洋洒洒五千言包罗万象。
他的《道德经》具体阐述君子修身应清静无为、不与人争洁身自好之要义;从国家层面的政治上,针对春秋战国时期群雄争霸之局面,主张无为而治;虽然主张无为而治,但他还是明确阐述物极必反之理;具体以“道”之义解释浩瀚宇宙、社会层面万象万物周而复始的变化及结局。
据史料记载,春秋战国时期,虽然群雄逐鹿,但还是有通用官方语言的,那就是采用“洛阳雅言”为通用的,具体上洛阳雅言在称呼“李”和“老”时,语音十分接近,这也是一个主要原因。
还有,到盛唐时期,唐朝统治者是道家为先儒家为次的,李耳本就是道家鼻祖,加之唐朝天子也是李姓天子,故尊李耳为老子,追为大唐李姓天子的鼻祖就十分贴切自然尊重了!
还有野史记载,李耳出生至孩童就是一付白眉,待到青春年少生出的胡须也是原始白,当时他这种年少就白眉白须被称为异人异象,加之他的学识渊博,加之他的道家思想对中国的哲学形成无疑就是当之无愧的鼻祖。
如此种种,后世呼他为老子非常自然贴切和尊重了。
加之,他的《道德经》在世界上的研究、探讨及阅读量非常大,仅次于《圣经》。
所以,虽然名为李耳,但被后世尊为老子,实在是名副其实的。
其他网友回答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名人辈出,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一个思想大解放时期。百家思想常被称为诸子百家,他们的代表人物通常被以“姓氏”加上“子”字来称呼,而其著作也多数以某子命名。
古代子为敬称,在子前加姓氏,表示尊敬
子,在古代可以用来称呼所有的成年男性。但是,多数时候,子是用来称呼那些有一定身份、地位,或者是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在子之前加上被称呼人的姓氏,以表示尊敬。
老子不被称为李子的问题由来
孔丘、墨翟、孙武等人,全都是子前加姓氏相称,以示敬重,那为什么老子却有点特殊呢?
引起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太史公司马迁所著《史记》,在中国历史上影响力过大的缘故吧。
按照《史记》的记载,“老子者,……姓李氏,名耳,字聃”。
老子,本名李耳,既然姓李,为什么不称之为“李子”呢?
老子可能本姓老,后来传为了姓李
很多后世学者经过考证分析之后,得出了一个比较被认可的结论,老子应该姓老。直到现在,老姓依然存在。而老子,则被他们尊为姓氏的始祖。
根据东汉人应劭所辑录的《风俗通》,以及《山海经·大荒西经》等古籍所载,黄帝后裔颛顼有子,名曰“老童”。《左传》中也记载有春秋时的宋国有人名叫“老佐”。而在诸多的先秦著作中,比如《礼记》、《庄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战国策》等等古籍中,皆有“老聃”的称谓。特别是在《庄子》中,有很多“老聃曰”,或者老聃做了什么的记述。
因此,老子应该姓老,本名老聃,所以,被尊称为“老子”。
之所以后来有了老子姓李之说,据学者考证,说是当时老和李同音,古人有通假,借字的习惯,就有人把老字写成了李字。自此,有了老子名叫李耳之说。
老子之所以被称为老子,也可能是倍加尊敬的意思
老子名李耳,如果称为“李子”,就跟叫“李子”的水果重名了。难道真是为了避免重名?这个还真有可能。
按照《史记索隐》的注解,老子姓李可能是因为,“生而指李树,因以为姓”。而《史记正义》则引用了《玄妙内篇》的记载,说老子的母亲“怀胎八十一载,逍遥李树下,迺(读乃)割腋下而生”。
有老子的时候,中国早已经有了李树,而结的果子也叫李子。李树在中国差不多有三四千年之久的栽培历史,《诗经》之中就有“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华如桃李”之类的记载。
老子曾经做过周朝的藏书室官员,还做过“柱下史”,即后来的御史。因为他博览群书,学问渊博,而且社会地位很高,颇受世人尊敬。正因为此,老子还曾被孔子问道。老子在当时的地位之尊崇,由此也可见一斑了。
如果老子被称为“李子”,跟水果同名,确实有点欠妥。
中华文明中,尊老爱幼的传统,在周朝之前就已经形成了。“老”字,不管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都是对上年纪人的尊称,如称某位长者为某老。老还有考的意思,即父亲的意思。
子是尊称,而老也是尊称,老子上了年纪之后,学识渊博,地位崇高,被称之为“老子”,可能也是人们将老子尊为自己的长者、前辈,尊上加尊的一种称呼。
而“老聃”之说,这里的“老”字也可能是表示尊敬的意思,即“长者”聃的意思。
也有传说中说是老子生下来就须发皆白,所以,才被称为“老”。这只是传说,并不可信。
不按子前加姓氏来做尊称的,还有一位,就是“鬼谷子”。鬼谷子本名王诩,又叫王禅,如果按照通常的尊称方式,应该叫“王子”才对。但是,“王子”的称呼另有用途,所以,人们才以鬼谷子所隐居的地方,称之为“鬼谷子”。
老子不称李子,应该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且,老子暗合《道德经》中的基本观念,老即父,子即子女,父子相传,不断转换,才会无穷无尽,生生不息。
以上仅是奕天个人的愚见,难免疏漏。不过,老子这名字,看来看去,都起的好呀。有了这个名字,再加上巨著《道德经》,老子不愧为天下第一,圣人之首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