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三国演义》中,你觉得蒋干是弱智还是搞笑?为什么?
优质回答:
在《三国演义》中,谋臣可谓多如牛毛,数不胜数,各为其主,各有千秋。
蒋干为曹操帐下幕宾,为曹魏集团出谋划策,且和东吴的周瑜是同窗好友。他的高光时刻主要在第四十五回——《三江口曹操折兵,群英会蒋干中计》——“蒋干盗书”。具体情节在此不重述。
说蒋干是弱智,不妥。因为蒋干相貌俊美,从小苦读诗书,也属学富五车,胸有良谋之人。况且,能在曹操帐下混日子的,也绝非平庸无能之辈。曹魏集团可是不养闲人。
说他搞笑,这更没有道理。他在曹操面前夸下海口,说“某自幼与周郎同窗交契,愿凭三寸不烂之舌,往江东说此人来降。”这无疑就是军令状啊,岂能搞笑,又岂敢搞笑?
只能说,蒋干智谋不足,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中了周瑜“将计就计”之计,让周瑜得以借他之手杀掉了蔡瑁,张允,为周瑜在赤壁之战中打败曹操扫清了障碍。
他也本来就是小小幕宾一个,岂能斗得过三国中的大佬们?
其他网友回答
书里是弱智现在是搞笑,都没错。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也就是指的这类人吧。
蒋干不认识自己,高估了自己的智慧,高估了同学情,同时又低估了别人,对整个形势缺乏接近真实的判断(要不就是书生意气立功心切?)
《三国演义》里,周瑜在诸葛亮面前虽然屡战屡败,但也绝对是一等一的智囊人物,江东才俊,孙权帐下的顶梁柱;而蒋干只是鸡鸣狗盗之徒,枉有芝麻勒虱的小见识,缺乏大才,“盗书”本就是个馊主意。
罗贯中设计这个情节(陈寿《三国志》里不可能有),估计也只是在错综复杂的背景里突出周瑜这个人物的机智,将计就计,而偷偷摸摸的小蒋只是个陪衬人,跑一回龙套。
现在看起来,有点搞笑也属正常:当他怀揣文书自以为得计屁颠屁颠去邀功请赏的时候,读者或观众不是正捂着嘴想“扑嗤”一笑吗?
其他网友回答
三国演义中蒋干绝对不是弱智,而是遇到了比他更有智慧的周瑜;因为曹操雄才大略不可能用一愚蠢的人去作谋臣的,虽然此行有失算计,但事后曹操也未深究蒋干;至于说蒋干弱智那是文艺方面采取的效果而已;拙见。
其他网友回答
真实的三国历史中弱智的人怎么可能当曹操的谋士,赤壁大战这段《三国演义》是扬孙刘抑曹操的,只能用不是我方无能,是对方太强来说明问题了。
其他网友回答
三国演义中的最乌龙说客蒋干
赤壁之战的最大功臣是谁,有人说是周瑜、有人说是诸葛亮,要是我说是乌龙高手蒋干,请看看他的精彩表现。
蒋干第一次上场背景:一方面周瑜暗窥曹军水寨,心下大忧,正欲设计除去蔡瑁张允;另一方面曹操输阵挫锐,又被周瑜窥探,也思计破之。
值此关键时刻,蒋干要求上场:“某自幼与周郎同窗交契,愿凭三寸不烂之舌,往江东说此人来降。”
其实最愚蠢不是驽钝,而是自作聪明,驽钝尚可闭门自守,而自作聪明便恰似大开城门自呈漏洞了。此时,蒋干的自作聪明已经初露端倪,欲谋人而审时度势不够,只说和周瑜“交厚”这点:“操问曰:‘子翼与周公瑾相厚乎?’干曰:‘丞相放心。干到江左,必要成功。’”
其一,两军阵前,岂有相厚?幼时同窗之谊,亲于诸葛瑾诸葛亮同胞之谊否?亲于鲁肃对孔明军中回护相救之谊否?此两者尚不可说,何况周郎自孙策起兵时便倚为臂膀,又有临终托孤之情,再者此时蒙孙权“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行,计必从,祸福共之”,蒋干这“必要成功”,到底所凭何来?
其二,退一步讲,即便真有相厚,或真可说,蒋干与周瑜真相厚否?余者不论,只是盗书一节,周郎在吴荷军国大任,蒋干趁机窥其机密盗其书信,如此岂是至交所做之事?自己不念情谊而痴想周郎念之,不是自欺欺人是什么?
但此时主教练曹操已有病急乱投医之嫌,听蒋干夸下如此海口,甚喜,置酒践行,上场!
于是蒋干便有了江左之行。如果说诸葛亮是导演系毕业的,那无疑周瑜就是表演系毕业的高材生,且极其擅长即兴表演。且看他如何安排下香饵钓蒋干这只土鳖。
先是布局:“周瑜正在帐中议事,闻将干至,笑谓诸将曰:‘说客至矣!’遂与众将附耳低言,如此如此。”何为谈笑用兵?便是如此!要说周瑜幼时那位老师也挺不容易的,你同窗之下,如何教出这般差异甚大的学生呢?蒋干这边从请命到渡江到见周郎如此长的可思量时间,不抵周郎这边一句话的算计。其实这倒可以安慰一下蒋干,如此悬殊的智谋差异,中计也就中计了吧,算不得冤。
接下来开始了华丽的表演。
周郎出手和诸葛颇有相似之处,便是先塞其口。以直击曲,开门见山发问,可笑蒋干只有佯做无辜的否认,那好吧,既不是说客,远道而来,咱们宴饮为乐:“瑜告众官曰:‘此吾同窗契友也。虽从江北到此,却不是曹家说客。公等勿疑。’遂解佩剑付太史慈曰:‘公可佩我剑作监酒:今日宴饮,但叙朋友交情;如有提起曹操与东吴军旅之事者,即斩之!’太史慈应诺,按剑坐于席上。蒋干惊愕,不敢多言。”看到此处,不由又发困惑,话说蒋干自到江左,处处为周瑜所制,言无所出,这个“干到江左,必要成功”到底所凭何来啊所凭何来?
话说周瑜安排下的排场还真不小,文官武将,各穿锦衣;帐下偏裨将校,都披银铠,一面武士雄壮,一面粮草如山。当中周郎大笑畅饮豪气英发。我们的表演系高材生周瑜不过是在透露给蒋干两个讯息:一、“假使苏秦、张仪、陆贾、郦生复出,口似悬河,舌如利刃,安能动我心哉!”;二、少年得意,壮志踌躇,同窗来此,现一下风光,权当衣锦还乡,现下的得意忘形,也是为了稍后的大醉大意失书埋下伏笔。
于是子翼兄乖乖上钩,因说不动周瑜,辗转反侧,看见那一案文书,“乃起床偷视之”,加上周郎的演戏演全套,梦话和私语,蒋干便无丝毫怀疑,信了十成十,“飞棹回见曹操”,迫不及待的就把蔡瑁张允给交代了。
如此,周郎一计成。
史湘云说过,世间的事物都是成对出现的,于是我们不难理解,有施展连环计的,便有连环中计的。当然,连中计都做合掌文章的,当然非我们的蒋干莫属。
来看看蒋干的第二次上场。
曹操误杀了蔡瑁张允,但不想自承过错,于是蒋干也幸得无事。显然在受骗方面,蒋干极具百折不挠的精神。在曹操对黄盖阚泽甘宁等疑惑不定的时候,主动请缨,再向江左行。要说周郎这同窗着实要得,大江之上,细作极难往来,要没有蒋干这过了明路的奸细,反间计如何得施啊,所以估计所有看客都非常理解周瑜听闻蒋干再次到来的大喜,当然又是话语间计成,次次如此,看来周瑜对付蒋干真真是不用费什么心思。
前一番佯喜,此番佯怒,资深演员周瑜一番连续怒喝,又堵得蒋干说不出一句痛快言语,然后就怒气冲冲的把蒋干软禁到西山庵里去了。可怜的蒋干一点破绽也看不出来,于是又“心中烦闷,寝食难安”,然后顺利吞下大香饵庞士元,“连夜下山,至江边寻着原来船只,飞棹投江北”。又是“飞棹”,为嘛每次蒋干中计都这么迫不及待呢,唉!
余者不用说了,庞统巧授连环计,八十万兵马葬送于此。
看看蒋干在这场战役中的作用,也可以换一句话说,看看蒋干是如何为周瑜分忧的,周瑜正虑如何杀蔡瑁张允,蒋干来,计成;周瑜定下火攻计策,又恐大江之上,船只四散,烧不尽绝,安排下连环计,却无法名正言顺的把庞统送入曹营,这时蒋干又来,计又成。私下想。若问同学会最想见的人,周瑜一定会填上蒋干的大名的。在这金戈铁马计谋较量的年代,蒋干绝对堪称最可爱的人,如此有钩就上、见饵就吃的奇才,敌方阵营有此一人,欲谋何时不成? 故此,最乌龙奖项,一定要颁发给我们的蒋干子翼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