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磷肥如何正确使用?
优质回答:
磷肥如何正确使用?
磷是植物营养的重要元素,磷肥如何正确使用?磷肥的正确施用必须根据土壤性状、作物特性、轮作制度、磷肥品种以及施用技术综合考虑。
1、土壤供磷状况是磷肥施用的基本依据。土壤中有效磷含量高,施用磷肥的增产效果就低。磷的有效性以PH值5.5—7最好,小于和大于这个范围,磷的有效性都降低。为了更好地利用磷肥,增加施用磷肥的经济效益,要把磷肥优先用于有效磷含量低的土壤上。
2、豆科作物、糖用作物、棉花、油菜、红薯、马铃薯、瓜类、果树、桑、茶等需要较多的磷,吸收能力也较强,施用磷肥不仅能够增加产量而且能够改善品质。因此,磷肥要用在豆类或者需要磷多、肥效好的作物上。
3、磷肥以基肥为主,配合种肥及早期追肥,并且根据作物根系发育特点适当深施,集中施用。同时,必须配合氮肥,注意配合钾肥及有机肥施用,才能更好地收到增产和改善品质的效果。
4、在水旱轮作中,把磷肥重点用在旱作物,水稻可以利用磷肥残留的后效。旱作轮作中,磷肥用在豆类、棉花等利用能力强需磷多的作物上,如小麦—玉米轮作,磷肥要重点施用在小麦。
5、磷肥种类不同,施用方法不同。磷矿粉要尽先施用在吸收利用能力强的农作物上,一般与有机肥进行堆沤发酵后施用。普通过磷酸钙和重过磷酸钙一般作为基肥、种肥、追肥施用,也可以制作成溶液作根外追肥,沉淀磷酸钙作基肥施用。钙镁磷肥作为基肥施用,如果作为追肥要提早在农作物生长前期施用。
其他网友回答
农田施用肥料中,以磷肥的有效利用率最低,当季作物一般只能利用10%~25%。其主要原因是磷肥的有效成分(水溶性磷肥)在土壤中极易转化成难溶状态而被固定。
因此,磷肥的施用应该根据土壤性质、作物特性、轮作制度、肥料品种、施用技术等综合考虑。下面,我来分享一下磷肥的正确使用方法。
(一)根据土壤状况施用磷肥:
土壤的供磷水平、土壤氮磷比(磷为五氧化二磷)有机质含量、土壤熟化程度以及土壤酸碱度等因素与磷肥的合理分配和施用关系最为密切。
土壤有效磷,一般是指近期可被作物吸收利用的部分磷,它与磷肥的肥效呈显著的负相关。
在供磷水平较低,土壤有效氮与有效磷的比例氮磷比大的土壤上,施用磷肥增产显著,比值越大磷肥肥效越明显;在供磷水平较高,氮磷比小的土壤上,施用磷肥效果较小;在氮、磷供应水平都很高的土壤上,施用磷肥增产不稳定;而在氮、磷供应水平均低的土壤上,只有提高施氮水平,才有利于发挥磷肥的肥效。这是因为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有效磷含量呈明显的正相关。
土壤酸碱度与磷肥肥效:士壤酸碱度对不同品种磷肥的作用不同,通常弱酸溶性磷肥和难溶性磷肥应分配在酸性土壤上,而水溶性磷肥则应分配在中性及石灰性土壤上。在没有具体评价土壤供磷水平数量指标之前,也可以根据土壤的熟化程度对具体田块分配磷肥。
(二)根据作物需磷特性施用磷肥:
作物种类不同,对磷的吸收能力和吸收数量也不同。同一土壤上,凡对磷反应敏感的喜磷作物,如豆科作物、豆科绿肥作物,糖用作物、纤维作物中的棉花,油料作物中的油菜,块根、块茎类作物以及瓜类,果树,桑树和茶树都需要较多的磷,施用磷肥有较好的肥效。
其中豆科作物、油菜、荞麦和果树,吸磷能力强,可施一些难溶性磷肥。禾谷类作物不及上述作物敏感。而薯类虽对磷反应敏感,但吸收能力差,以施水溶性磷为好。某些对磷反应较差的作物如冬小麦等,由于冬季土温低,供磷能力差,分蘖阶段又需磷较多,所以也要施磷肥。大田作物,施磷量的一般规律是:冬季绿肥作物(包括豆科以及萝卜等油菜)>一般旱地豆科作物>大麦、小麦>早稻>晚稻。
水田轮作的早稻、晚稻连作时,磷肥重点用于早稻,晚稻少施或不施。因为早稻生长前期气温底,土壤供磷能力弱,如底肥磷肥施用不足,将影响禾苗早发。
在水旱轮作中,土壤经历着由干变湿和由湿变干的过程,水田土壤在由干变湿的过程中,渍水条件下pH的改变,水分增加,可使有效磷的含量增加;而在土壤由湿变干且冬季气温较低时其有效磷的含量常常降低,这就使得施在旱作上的磷肥对后作水稻有较大的后效,而施在水稻上的磷肥对后茬旱作的贡献较小。
因此,在南方水旱轮作地区,尤其是土壤中的磷以磷酸铵盐的形式为主的条件下,施用磷肥时,还应考虑到轮作特点。在水旱轮作中应掌握“旱重水轻”的原则,即在同一轮作周期中把磷肥重点施于旱作上,而以少量磷肥蘸秧根,以满足水稻苗期的需要,这样可提高磷的效果,能充分发挥增产作用。
在旱地轮作中,磷肥分配使用应根据作物的生理特性,吸磷能力及轮作制度而定,磷肥应优先施于需磷多吸磷能力强的豆类和豆科作物上,棉麦轮作中,重点施在棉花上;轮作中作物对磷具有相似的营养特性时,磷肥应重点分配在越冬作物上,如在小麦、杂粮(玉米、谷子等)轮作中,磷肥应重点施用在小麦上,后茬玉米、谷子可利用其后效。
(三)根据磷肥品种与性质合理施用:
水溶性磷肥适于大多数作物和土壤,但对于吸磷能力差而对磷敏感的作物如马铃薯、甘薯等,中性和石灰性土壤更为适宜,每亩用量一般在5千克五氧化二磷较为经济。一般可做基肥、追肥和种肥集中施用。弱酸溶性磷肥和难溶性磷肥最好分配在酸性土壤上,做基肥施用施在吸磷能力强的喜磷作物上效果更好,如油菜、萝卜荞麦以及苕子、胡枝、毛蔓豆等豆科作物。
同时弱酸溶性磷肥和难溶性磷肥的粉碎细度也与其肥效密切相关,磷矿粉细度以90%通过100目筛孔,即最大粒径为0.149毫米为宜。钙镁磷肥的粒径在40~100目范围内,其枸溶性磷的含量随粒径变细而增加,超过100目时其枸溶率变化不大,不同土壤对钙镁磷肥的溶解能力不同及不同种类的作物利用枸溶性磷的能力不同,所以对细度要求也不同。
在种植旱作物的酸性土壤上施用,不宜小于40目,在中性缺磷土壤以及种植水稻时,不应小于60目,在缺磷的石灰性土壤上,以100目左右为宜。
其他网友回答
磷的基本知识
(1)植物体内磷的含量:植物体内的含磷量以P2O5计,一般为干物质重的0.2%~1.1%。 (2)磷的形态:幼叶含有机磷较多,老叶含无机磷较多。虽然植物体内无机磷所占比例不高,但无机磷含量的变化能反应植株的磷营养状况。植物缺磷时,常表现出组织(尤其是营养器官)中的无机磷含量明显下降,但有机磷含量变化较小。
(3)分布:①作物种类不同,含磷量有差异,且因作物生育期和器官不同而有变动。一般的规律是:油料作物含磷量>豆科作物>谷类作物生育前期的幼苗含磷量>后期老熟的秸秆。②就器官来说,则表现为幼嫩器官>衰老器官,繁殖器官>营养器官,种子>叶片>根系>茎秆。③磷在细胞及植物组织内有明显的区域化现象,植物细胞及组织内复杂的膜系统,将细胞和组织分隔成不同的区域。一般来讲,无机磷的大部分是在液泡中,只有一小部分存在于细胞质和细胞器内。液泡是细胞磷的贮存库,而细胞质则是细胞的代谢库。植物体内磷的含量与分布的变化与供磷水平有密切关系,因此可通过测定植物某一部位中的含量来判断其磷营养的状况。磷是运转和分配能力很强的元素,在植物体内表现出明显的顶端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