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人称为国士 古代国士有哪些

网友提问:

古代中,你最喜欢的国士是谁?原因是什么?

优质回答: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名士,但是真要超越所有时代选出一位无双国士,我觉得只有我大宋的东坡居士可以得此称号。

一句“人间有味是清欢”简直是我们迈过青年门槛之人的人生坐标啊!如果我能穿越,我只会去宋朝,找朋友就要找苏子瞻这样有趣的人。

宋朝是文人的天下。

文人得势之后无外乎风月无边品诗斗文。唐宋八大家里有六个属于宋代,其中三个是父子关系,苏洵、苏轼、苏辙!

苏东坡的有趣在于,有条件要玩,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玩。

娱乐这事,是脱不了俗气的。苏东坡做到了儒释道艺门门精通,酒色财气样样不拒!他的那一句“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成后世多少为情所困的小青年的解困良药,真是一句话就能让人把“问世间情为何物”变成“今朝有酒今朝醉”。与这样的人做朋友没有人会拒绝,知心的朋友就是一定要把话说到你的心坎里,让你觉得这本来就是自己的想法!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苏东坡安慰自己让自己开心的技术也是一流的。

东坡一生如不系之舟,黄州惠州儋州其实都是东坡的流放地,而且越流放越远,最后都给他放到了当时蛮荒的海南岛去了。可是人家东坡可开心了,在黄州东坡发明了东坡肉,两斤猪肉小瓦罐,添上酒水慢慢炖,给个神仙也不换!跑到惠州游山玩水又把惠州的西湖带火了,留下了“东坡处处有西湖”的传说。儋州够远了吧,直接流放到海外去了,人家又开始开坛讲学办了东坡书院,甚至不把自己当外人说什么 “我本儋耳人,寄生西蜀州”。

文人安身立命的本钱是什么,当然是诗文!

苏东坡能写诗能填词还能著文。这哪里是诗人,分明是全才。李白厉害不厉害,那也就是写诗厉害,你举个李白写的散文试试。但是苏东坡不一样,写诗他能写出“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填词就更厉害了,哪里是填词啊,那分明是以诗为词,把南朝以来词的浮靡脂粉味给洗得彻底。以前人家说白天晚上的学习时间用来读四书五经,中间空的那么一点时间休息时吟吟诗歌,上厕所的话那就带上词去蹲着看吧!苏东坡一出手不得了,词就从茅房里脱身啦!直接上升到正统的位置,甚至差一点都把唐诗给干掉了。我们看看东坡填了哪些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这每一句的生命都已经无法用时间来衡量了!还没说苏东坡的文章呢,“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这简直就是神曲!让我好奇的是,跟东坡生活在一个时代的文人们,你们不自卑吗?!

官场险恶,但是能够身陷囹圄还不记仇的除了东坡找不到第二人 。

东坡的气量与胸怀是一般人学不会也体会不到的境界。东坡一生从政,几次大风波都让他赶上了,什么王安石变法新政,还有差点丢命的乌台诗案,但是苏东坡怎么面对这些风波的?他填了词叫“定风波”然后来了句“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感概!对于那些说他坏话要他命的人的牢骚都没说一句!现在我们中学生语文书上的标准答案都规定,这叫东坡的豁达!

东坡的一生值得所有作学问、走仕途的人去追寻,73年前林语堂写成了《苏东坡传》差一点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现在蒋勋先生著书,不止一次提到,交友当交苏东坡!

其他网友回答

清山雅舍,畅谈历史。

前言

我最喜欢的国士是诸葛亮。原因是他创下的丰功伟绩和他精忠赤诚的精神,令我十分感动。

丰功伟绩

诸葛亮在三顾茅庐时便为刘备定下了《隆中对》的方略。之后,又一路辅佐刘备在荆州立足,说服并联合东吴在赤壁完美地狙击了曹操,赢得了赤壁之战的大胜,使得历史进入了转折点。

赤壁大战后,诸葛亮又配合刘备先遣大军定取西川。在这一时期,我们已经能够看到诸葛亮超强的内政能力,他总能将领地治理得井井有条,为在外征战的刘备提供有力的后勤支援。

取得西川后,汉中战役虽是以法正为谋主,但是后方蜀地的治理都是诸葛亮在操持。可以说,诸葛亮就是蜀汉得大管家,只要有他在,大家都能放心地在外作战。

但是,随着法正去世,关羽被害,刘备又在夷陵被陆逊火烧连营,死伤惨重,蜀汉在短暂的辉煌过后,陷入了危机存亡时期。同时,诸葛亮也迎来了人生中的最大考验。刘备在白帝城托孤于诸葛亮,从此诸葛亮毅然担当起支撑蜀汉的重任。在稳定内部朝局后,诸葛亮发动南征,将南蛮打得心服口服。之后,又五次北伐曹魏,虽然没有达成预期目标,但也有所斩获,更主要的是能提振蜀军士气,使得国内不至于消极悲观,坐以待毙。如果说蜀汉前期的灵魂是刘备,那么后期的灵魂就是诸葛亮。

精忠赤诚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笔者虽然不是什么英雄,但是每每读到杜甫的《蜀相》也是满心第悲伤。因为会联想起劳累病故在五丈原的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句话半点也没有浮夸,正是诸葛亮在蜀汉后期的真实写照。

其实,他本不用如此的辛苦劳神。当时的局势,曹魏明显是要先吴后蜀的。诸葛亮如果图安逸,只要联合好吴国,然后一直和曹魏打消耗就好。但是他的责任心和他的抱负心不允许他这样。他时刻不忘先主刘备的知遇之恩和兴复汉室的崇高理想。哪怕,时局千疮百孔,希望极其渺茫,他也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用尽全力地去拼搏。这种迎难而上、精忠赤诚的精神十分值得后人学习和敬仰。

结语

虽然诸葛亮不是一国之君,也没有完成统一这种大功业。但是他绝对是一位了不起的国士,蜀汉因他的存在方才有了后期的生机,方才有历史书上浓重的一笔。

其他网友回答

诸葛亮

诸葛亮与刘备是真正意义上的:“君以国士待我,我以国士报之。”刘备年近五十才得诸葛亮,此时诸葛亮只有二十七岁;刘备集团的核心成员大多也与刘备年龄相仿。可是刘备几乎是一上来就给予诸葛亮与关张并驾齐驱的地位和比之更高的权力,而在称帝之后则是把曹操的官职几乎原封不动的给了诸葛亮。这就是最标准的“以国士待之”。

而诸葛亮让刘备失望了吗?答案是否定的,诸葛亮以尽自己所能,在有限的资源下,形成了最好的结果。

从古至今看,有哪位帝王敢于如此的相信下臣,又有哪位大臣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历史上这样的君臣典范,也只有刘备与诸葛亮等少数的几对。

是谁能让中原政权以防守的态度来对待蜀中政权?

是谁能以宰相的身份行使天下权利,而无人猜疑?

是谁死后仍让其对手称为奇才?

只有诸葛亮,只有蜀中武侯。

其他网友回答

子贡,话不多说,看故事。

子贡,复姓端木,名赐,七十二贤之一,河南人,打小经商,孔子周游列国最大的赞助商和最好的学生,这家伙干啥啥了不得,偶尔客串下说客的角色,就成了春秋时期当之无愧的第一说客。

前484年,齐国权臣陈恒,就是专做赔本买卖用以收买人心的田常,因为想削弱国内反对派的实力,所以撺掇齐简公对鲁国发动战争,战争的理由很简单——报仇。

春秋时期,你打我我打你很正常,具体原因咱们不必深究。军队到了汶上,也就是山东济宁的时候,孔子得到消息,怎么着,还让不让我安安静静的做学问了。

于是,鲁是我老家,今天就要被人攻打,怎么能见死不救,你们谁能为我出使齐国,免去这场灾祸。

老师着急了,这学还能好好上,众弟子纷纷上前,其中有子路、子张、子石,他们都是三好学生,可孔子一个都没看上。

于是子贡看了看全国地图,带着自信的笑容离席而问曰:“赐可以去乎。”

孔子想都不想:“可矣。”

你听听,这句话有多么放心啊,他连你去怎么说都不问,就直接把这么个学生撒出去了。子贡这一去可了不得,就像孔子扔了颗原子弹,给天下带来毁灭性的后果。

当鲁国官方还在为是降是战争论不休的时候,孔子派出的民间和平组织已经出发了,没有官方正式许可,我猜他一定是自费的,不过好在子贡有钱,哪里会把这点花费放在心上。

一路优哉游哉的到了汶上,直接求见陈恒,陈恒知道这家伙现在来,一定与这场蓄谋已久的战争有关,想不见吧人家是社会知名人士,据说还连续三年得了优秀学生奖状,见吧谁知道这家伙会胡说什么道理,万一闹得下不来台呢。

这个矛盾啊,于是想啊想,想啊想,最后终于拿定主意:娘的,不就是个学生么,我怕他作甚,凶巴巴的吓走不就完了。

于是摆好队伍,板起面孔:叫那小子进来。

对这样的架势,估计子贡还是乐呵呵的打着招呼进去的,进去后该吃吃该喝喝,半句话也不多说,陈恒坐不住了:先生这次过来,是给鲁国当说客的么。

听听,齐国说一不二的人物就是这种心态,这不是挖个坑让自己跳么。

子贡什么人,从陈恒的话里已经听出他担心什么,于是大摇其头: 我是为齐国,也就是为你来的,那里是为了什么鲁国,鲁国是特别难打的国家,相国为什么要讨伐他呢。

当时齐国军力号称万乘,而鲁国仅为千乘,国力相差悬殊,胜负显而易见,可子贡却说鲁国难伐,你看看,设了个多大的套儿,就等着陈恒钻进去。

陈恒果然老实,子贡的说法成功的激起他那点一文不值的自尊心,于是骄傲的说: 鲁国有什么难打的。

说客成功的秘诀就在于站在对方的立场将他引到自己的思路上来,子贡的开场白非常成功的做到了这一点,见陈恒已经被牵住了鼻子,那么,种种匪夷所思的胡说八道也就开始了: 鲁国城防薄弱,君主昏聩,大臣无能,士兵又不怎么会打仗,所以说“难伐”,为你考虑,不如转而去攻打吴国,吴国士卒勇敢,武器先进,城防坚固,又有良将守御,他是多么的好打啊。

陈恒被激怒了,开,开什么玩笑,莫不成我今天见了个疯子,于是变了面孔,说:你说的难打好打,颠倒的出乎意料,实在不是我能理解的。

这句话已经冷冰冰的了,以陈恒霸道专横的性格,估计子贡若再说错一句,好学生的身份也救不了他,绝对是要被推出辕门死啦死啦地。

可子贡神情自若,像个告密者似的: 让不相干的人都下去,我给你好好说道说道。

也好,看看这小子会胡说什么。

于是两边使个眼色,本来用以吓人的手下就这样白出了一趟公差,怏怏不快的走了出去。

陈恒前席请教,之所以如此恭敬,其实就是为杀子贡开始做铺垫了。

而子贡好像根本没察觉到危险已经来临,反而站在陈恒的角度讲了一番似是而非的道理。

他说:相国你想干什么,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的,说实话 ,鲁国是弱小,打他没什么难度,成功后众大臣可以借这场军功乘机扩大自己的势力,这对你有什么好处呢,而吴国正因为强大,打他才不容易,所以自然能够消耗诸大臣的实力,而你,可以乘机坐大,并把朝廷里的事儿处理稳当,牢牢的巩固自己的位置,你好好想想,是不是这么个理儿。”

一番话可真是说到了陈恒的心坎上,他之所以鼓动齐国攻打鲁国,不就是为削弱反对派的实力,从而达到自己一家独大的目的么。如今攻打鲁国,按子贡的说法,不但不能达到目的,反而白白送给敌人诺大的机会,我陈家虽以赔本买卖起家,但这桩买卖亏得实在太大,是绝对不能干滴。

看来子贡是真要帮助自己啊,想到这里,脸色多云转晴:先生的话还真是说到我的心坎上了,然而现在军队已经到了边境 ,如果这时候转移方向攻打吴国,我的那些政敌一定会说我的坏话,这该怎么办呢。

看看,对篡权夺位的目的已经毫不隐晦,这哪里是见外人,分明是在和心腹讨论军机大事么。

在他心里,子贡必然是书读的无聊,出来找点事做,所以才想方设法的来帮忙的。

人家既然是大贤,真想用他,必然要真诚一些才是。成功取得陈恒的信任,子贡看了看全国地图,坏水咕嘟嘟冒出来了,说:你稍安勿躁,我到南面去见吴王,劝说他救鲁伐齐,这时候和吴国开战,还怕找不到合适的理由么。

为避免一场战争挑起另一场战争,为完成老师的使命,子贡可真有些不择手段了。

陈恒稍微露出点信任的意思,子贡便主动请缨,看起来是那么的顺理成章,陈恒心里这个痛快,很好很好,赶紧去吧,我都等不及了,来人呐,弄点零花钱给先生路上用。

先打算糊弄,后来打算诛杀,这会儿又视作可以完全信任的心腹,完成这一过度普通人也许需要一辈子的时间,而子贡就短短几句话的功夫,实在是不服不行,这就是人家的手段啊。

鲁国的危机暂时得到缓解,不过齐国军队还驻扎在汶上,离老师的要求还远,为让鲁国更安全些,子贡真是玩了命,星夜兼程的从山东赶到江苏,见到了夫差,说:早先你们和鲁国联手攻打齐国,齐国恨得咬牙切齿,无时无刻不想着报仇,如今他们正打算攻打鲁国,打完鲁国后一定会来攻打吴国,大王你何不乘机给齐国捣捣乱,搭救搭救正在危难之中的鲁国,到时候两家合力,打败东方强国齐国,又得到鲁国上下的拥护,实力一定会超过晋国,成为新一届诸侯霸主的。

把陈恒为私心攻打鲁国的行为说成是为齐国报仇,还将祸水东引的目的说成为吴国称霸,子贡舌头能的都可以开花了。

本来就不是很老实的夫差信了,于是说:上回大败齐国之后,齐国答应世世代代给我当孙子,我才班师回朝,这才几年的功夫就忘了孝敬爷爷,爷爷正打算兴师问罪,不过听说越王勾践励精图治,有图谋吴国的打算,所以呢,我打算先灭了越国,再去讨伐齐国也不晚啊。

说实话,吴王夫差这时候还是聪明的,他知道内患不除,霸主什么的都是空想。

可子贡不行啊,他心说:嘿,哥们,你不打齐国,齐国怎么从鲁国撤兵,齐国不从鲁国撤兵,我怎么向老师交代,这种想法可是极为危险的,我一定得好好说道说道:不行,越国弱小,讨伐他能得到多大好处;齐国强大,不乘这机会收拾收拾,以后一定会成为心腹大患,因为害怕弱小的越国而躲避强大的齐国,那可是胆小鬼的做法;因为贪图讨伐越国得到的那点蝇头小利而忘记齐国要攻打吴国的大患,不是聪明人的做法,胆子小而且不聪明,怎么能争霸天下,如果你真担心越国,那我愿为你见见勾践,说服他亲自带兵随你出征如何。”

听听,都急成什么样子,居然对夫差吼了起来。

把吴越之间的生死之战说成是利益之争,说客的嘴巴真能跑火车啊,估摸着后来也发现自己的话经不起推敲,所以为使吴王放心,才有了亲自出使越国,劝说越王不要攻打吴国的办法。

如果夫差清醒些,他会发现子贡是有意识的转移话题,可这时候他已被所谓的“霸主”迷惑了心智,满心都是成功后的种种风光,哪里还把这点小漏洞放在眼里,听到子贡要自告奋勇的去劝说越国 ,这下高兴的:你真能去,可太好了。

他还不算糊涂,知道越国是心腹大患,本来有能力消灭越国的他却把希望放在越王改变主意上,这不等于倒转刀把子送给敌人,还告诉他,你千万不要杀我么。

说实话,子贡劝说吴王之所以成功,就因为能够抓住夫差心理,一开始就抛出“霸主”这根胡萝卜,把吴王夫差这头蠢驴给牢牢的吸引住了。

夫差总算上当,子贡终于放下心来,看了看全国地图,又是一路从江苏跑到浙江。这一路也不知喊了多少次侥幸。

越王勾践这会儿还正是好人呢,听说子贡要来,把迎接工作做得妥妥当当,并亲自迎接到豪华宾馆,鞠躬而问曰:是什么风把您这位了不起的人物吹到我这鸟不拉屎的地界了呢。

子贡差点功亏一篑,这会儿正满肚子火呢,所以对待人家的笑脸,那是一巴掌打过去:是特地来给你奔丧的。

勾践再怎么不堪,也是一方诸侯,子贡如此待他,他居然一点也不生气,反而再拜稽首,说:听说祸福是两个好邻居,如今你这位大人物来给我吊丧,也是我的福气啊,先生有话,就直截了当地说吧。

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人家如此没脸没皮,子贡也就不好再发作下去,不但降低姿态,而且还开始推心置腹的说话: 我见吴王,让他救鲁伐齐,吴王却怀疑越国将要有所图谋,所以打算先攻打越国。如果没有图谋他人的打算,却使他人有所怀疑,这是笨蛋的做法,如果有图谋他人的打算,还没动手就让他人知道,这是非常危险的。

怎么着都是你不对,勾践一听,这还有我的活路么,又是长跪请教:先生何以教我。

对攻打吴国的说法既不承认也不否认,直接请教办法,说实话,大家都是聪明人,有些事拐弯抹角的反而容易弄巧成拙不是。

勾践的态度让子贡非常满意,又开始冷静的分析局势,说:吴国上下都不是什么好东西,你如果弄点宝贝巴结他 ,再装成孙子讨好他,并亲自率领一支部队,跟随吴国攻打齐国,不胜,吴国大伤元气;胜利,必有称霸之心,一定会移兵攻打强大的晋国,不管结果怎样,吴国一定会有机可乘,越国该怎么办,想必也不用我多说了吧。

一番话说破厉害,洞若观火,勾践听得心悦诚服,又是一拜,说: 先生真是老天爷派下来帮我的,出的这个主意简直救了我的命,我怎敢不听你的话呢。

为表示感谢,送子贡两万多两黄金,一把宝剑,两匹好马,此刻越王勾践还在卧薪尝胆阶段,被吴国打败后国力还没有恢复,穷的叮当响,据说夫人穿的都是粗布衣裳,可就为酬谢子贡,几乎拿出了国库一年的收入,子贡这笔买卖的确是做大发了,可对这么多钱,子贡却是辞而不受。

为什么呢,这完全不符合商人追逐利益的本性么。

或者有人说这是儒家的“仁”。笑话,如果真是为了“仁”,那为救鲁国,不惜挑动吴、齐两国的战争又如何解释,鲁人的命是命,吴人、齐人的命就不是命了。

如此说来,儒家的“仁”也只是弘扬学说的一张面具罢了,据我猜想,他之所以实实在在的帮助越国,原因如下:

第一,情势,在子贡下的这盘大棋上,形势的确对越国有利,出于投机者的职业本能,没办法不站在越国的角度上帮他们谋划一二,也就是说子贡不是故意使坏,而是形势逼得他不由自主的使坏;

第二,当权者的态度,前面说了,齐国权臣陈恒与他初次见面是很不客气的,都有了要动刀子的心思,只有后来施舍了一块大大的棒棒糖后陈恒的态度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吴王夫差,对他也只是像接待普通名流一样做足了官面文章,最为可恶的是,他居然还有自己的想法,差点闹得子贡大人功败垂成;

所以在吴国,子贡是捏了一把汗的。

而勾践则不同,一进越国,便能感受到全国上下同甘共苦,励精图治的气氛。

而勾践本人,亲自出城三十里迎接,谈话时不管怎么冷嘲热讽,勾践都是鞠躬、稽首,再拜,恭敬地挑不出半点毛病。

种种迹象表明,勾践还算可以,如果天下必须得落到混蛋手里,那勾践还看着稍微顺眼些。

这番话并不是胡说,从后来的所作所为上可以看出,子贡为勾践可真是动真格的了。

越王这边说通了,当然要回去向吴王复命,为使吴王相信越王的诚意,他还主动给人家当了五天人质,五天后,勾践终于派人来了,除带许多贡品外,还说了一番挑不出任何毛病的话:勾践我谢谢大王的不杀之恩,这份恩情我是怎么报答也报答不完的,现在听说你要攻打齐国,为报答大王的恩情,我不但送来许多先进武器,还请大王将准确的出师日期告诉我,我将亲自带领越国最精锐的部队,跟随大王出征,哪怕死在战场上,也心甘情愿。

这封信做足了姿态,说的那个滴水不漏,吴王看信后大悦,急忙召见子贡,问曰:勾践果然是个说话算话的人,他想亲自率军出征,先生认为行不行。

这时子贡的目的基本已经达成,照对齐国、吴国的态度,你勾践死活干我屁事,但出于感激的目的,使坏的本能,他决定帮助勾践。于是推翻自己先前的说法,说:不行,用人家的兵又使唤人家的国君,这事儿做的也太过分了,不如接纳勾践的军队,他本人,就好言好语的打发回去吧。

刚开始时还主张勾践“亲橐鞬以从下吏”,现在又极力反对勾践出征,前后一比较,子贡什么态度还用的着多说么。

吴王照办。

他如果聪明些,按照子贡先前的说法带着勾践一起出征,那吴国也许就是另一种结局,从这一点上看,子贡并不像有人所说,刚开始就奔着灭吴去的,他还是给吴国留了一线生机的,遗憾的是,吴王居然把这么重要的话自动过滤了。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老天爷什么时候都是公平的。

吴国去攻打齐国,齐国也有了借口,可以攻打吴国,两家打得不可开交,鲁国暂时安全了,本来到了回去复命的时候,可子贡又认真的看了看全国地图,从江苏出发,自费去了山西,对晋定公说:如今吴国攻打齐国已经有几天了,如果一旦打败齐国,以夫差的个性,一定争夺晋国的霸主地位,请你提前做好准备吧。

这番话真是为晋国好么,不是,他又不是晋国人,又没在晋国读书,晋国好坏干他屁事。

而且这时候齐国已经没有能力攻打鲁国,吴国与鲁国结盟,更没有攻打鲁国的理由。

从局势上看,已经完成了孔子交办的任务,可为什么又去一趟山西呢,原因无他,就为了让晋国拖住吴国而已。

晋国不拖住吴国,勾践怎么大反攻呢。这时其实不是游说,而是报信。春秋时情报系统虽然不怎么发达,但晋定公对各国君主还是有一定认识的,他知道夫差其人野心勃勃,早都觊觎霸主的位子。

如今好学生都这么说,那这事儿必然是真的。于是二话不说:“谨受教。”三个字字字千金。直接表明了晋定公维护霸主地位的决心和态度。

子贡这下放心了,又踏踏实实的回到鲁国做学问,等他回去时,吴国已打败齐国,吴王还真像他设想的那样,发动全国的力量,同晋国争夺霸主。

勾践果然得了空子,乘吴国后方空虚,狠狠地打了下他的屁股,虽然暂时没能灭掉吴国,但也大大地伤了吴国的元气,从此吴国一蹶不振。

其后十年,世界在子贡的精心设计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谓“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 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

到底哪些变化,鲁国安全了,齐国陈恒势力坐大,连齐简公都给杀了,吴国灭亡了,晋国避免了吴国突袭而变得更强,而越国因为消灭了吴国而成为春秋最后一个霸主。

近一年的时间,先山东,后江苏、浙江,最后再跑到山西,就凭一张三寸不烂之舌把世界搅了个乱七八糟,能的连孔子也有些害怕,故而有意无意的提醒:“君子慎言。”

一定要谨慎的使用语言的力量,估计子贡是听进去了,所以后来天下就太平多了。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