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离负利率还有多远 中国离负利率还有多远

网友提问:

我们离负利率还有多远?

优质回答:

大家好,我是财经领域创作者,很荣幸楼主邀请回答本人回答,关于我国是否会采取负利率政策方向问题,将通过国际形势做出判点,附上个人观点。

想要理清负利率,我们必然要了解背后的意义是什么

那么我们来看一看导致负利率政策的原因?

大宗商品下跌引发的全球低通胀问题;

金融市场动荡对高安全性和高流动性追求,银行将超额储备存入中央银行;

对全球央行资产购买计划而言,高评级主权债券的相对缺乏;

与20世纪相比劳动生产率降低了;

QE实施导致利率已经接近零水平;

全球央行缺少对抗经济低迷的传统工具,陷入了货币政策工具枯竭的困境,面对流动性陷阱,央行希望通过引入非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来稳定名义需求。

实施负利率政策的好处?

防止热钱和避险资金过度流入引致货币升值,瑞典;

通过货币贬值促进出口,稳定通胀预期,必要时打一场贸易战和货币战争,日本;

刺激借贷和需求,配合货币政策,达到通货膨胀目标,抵消通货紧缩对经济的危害。

要理解负利率背后的意义,我们需要从银行说起。

银行业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行业之一。老百姓把钱放在银行里,银行支付存款利息给储户。同时银行将这些存款外贷给其他人或者企业,收取更高的贷款利息,通过存贷之间的利差来赚取利润。这样的商业安排似乎天经地义,几百年来一直都是这样。

但现在这个延续了几百年的传统正可能发生颠覆性的变化,而产生这个变化的根本原因就是:负利率。在负利率下,银行不需要向储户支付利息。相反的,储户如果想要把钱存在银行里,他需要付钱给银行。银行向其他企业或者机构发放贷款时,也未必能够受到贷款利息。相反的银行也可能需要向别人支付利息以求别人借他的钱使用。

这看起来似乎是一个非常疯狂的主意。但这个疯狂的主意,在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了现实:日本,瑞士,瑞典和丹麦都出现了负利率。那么这样的负利率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它对我们究竟意味着什么?今天这篇文章就来详细说说这个问题。

2008年的金融大海啸,是二战以后全世界发生的最大的金融危机。为了应对这场前所未有的金融风暴,全世界所有国家的央行都采取了非常激进的货币政策,大幅度降息。比如美国的美联储将基准利率从5%左右下调到0.25,英国的英格兰银行将基准利率从6%左右下调到0.25%,欧洲的欧央行将基准利率从4%左右下调到0%,而深陷流动性陷阱的日本在金融危机发生以前的利率就已经在0%左右,因此没有更大的下调空间。

截止2020年5月份,全世界所有发达国家的基准利率都在2%以下。实行零利率的国家有:欧洲和日本。实行负利率的国家有瑞典和瑞士。如果以银行间拆解利率(LIBOR)作为标准来衡量一个经济体的利率,那么陷入负利率的国家更多。

问题在于,在全球各大中央银行大幅度调低利率以后,这些国家的经济复苏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快。欧洲的一些国家在金融危机之后又经历了欧元债务危机和英国脱欧危机,受到影响的国家经济增长乏力,失业率持高不下。日本在连续推出了多轮量化宽松(QE),以及最近两年安倍政府推出的双化宽松(质化量化宽松,QQE)后,还是无法将经济从通缩陷阱的泥潭中拉出来,迟迟无法实现央行定下的2%的通胀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央行决策人员想到了进一步更加激进的货币政策:负利率。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经济学家William White对此的解释是:在绝大部分的经济模型中,刺激经济发展只有一种手段,即调整利率。在这样的经济模式下,要不断的给经济推动力的话,我们迟早会进入负利率时代

那么William White提到的模型中利率到底是如何影响经济的呢?在上面这张图中我给大家简略的解释一下。首先中央银行会对利率的涨跌进行操控。假设央行降低利率,那么模型就会假设在更低的利率环境下,家庭会增加消费和支出,因为他们在银行里的储蓄可以得到的利息更低了,或者他们去银行借贷需要支付的利息也更低了。家庭消费的增加能够对一国经济的增长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

其次在更低的利率环境下,企业借贷的成本更低了,那么他们就可能从银行借更多的钱去进行投资。企业的投资增加的话,一国的经济也会受到一定的正向刺激作用。在家庭消费和企业投资增加的双重作用下,我们就会看到低利率对于经济增长产生的刺激作用。

问题在于,上面提到的这个理论模型,在现实中要实现的话,会遇到一些不同的阻力。那么这些现实问题来自于哪里呢?下面就来具体说说。

首先,要想让银行把利率降低到零以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负利率在一些曾经吃过通货膨胀的苦头的国家里,在政治上几乎完全不可能。举个例子来说,德国曾经在1920-1930年代经历过非常严重的恶性通胀,因此通货膨胀在德国高度敏感,如果银行把存款利率降为负值,会引起很多德国人的不安。

也就是说即使中央银行把指导性利率降到零以下,各个商业银行在零售点也很难把这个相同的负利率传递给广大的储户。

桑坦德银行在英国的主席Shriti Vadera就曾经在接受采访时说过:银行很难将负利率传递给我们的零售客户。要告诉我们的储户,他们需要付费把自己的钱存进银行,这简直比登天还难。

因此如果央行施行负利率,倒霉的往往是银行。因为一方面他们在央行那里的准备金得不到丝毫利息,反而要倒贴。银行间的隔夜拆借利率也会因为央行的指导性利率而降到零以下。但另一方面,银行在储户的储蓄上却要支付正利率。这方面不乏实际例子。

比如瑞士央行目前的基准利率是-0.75%,是一个标准的负利率国家。但是瑞士最大的银行之一瑞银(UBS),却依然对储户支付正利率。比如该银行的个人储蓄账户的利率为+0.25%。如果是退休账户,利率可能还会更高一些(0.5%)。当然,银行也不能无限制的补贴储户。因此这些储蓄户头的正利率往往有一个金额上限,一般在50万瑞士法郎左右。如果账户中的数额超过了50万瑞郎,那么银行就开始向该账户收取利息(负利率)。

另一个类似的典型例子是瑞典。瑞典央行设定的基准利率为-0.5%,也是一个负利率国家。但是瑞典最大的银行之一,Swedbank的储蓄账户所给予的利息为0,银行并没有把负利率传递给广大的储户。

接下来让我们来谈谈上面提到的经济理论中的第二个环节:在负利率环境下,居民和家庭会增加负债和消费,并通过增加的消费刺激经济增长。那么这个推论在实践中现实么?

伦敦经济学院的教授Charles Goodhart就对这个推论表示怀疑。他说:假设欧洲央行明天宣布把基准利率下调到负10%。我觉得很多人的第一反应肯定是:这些央行的决策者是不是疯了?他们在干什么?由于负利率带来的巨大的不确定性,人们不会增加消费,反而会增加储蓄,减少消费。

有一定的证据支持Goodhart的论断。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德国普通家庭的流动资产中,现金大约占到了40%左右。这让很多经济学家感到不可思议,要知道这些现金的利息收入为零。更让人惊奇的是,有很多德国人选择把钱从银行里取出来,放在家里的保险箱中。德国最大的保险箱制造商Burg-Waechter KG在2016年上半年的销售量增加了25%,主要就是拜这些在家里囤积现金的德国人所赐。

另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日本。日本政府和央行为了鼓励日本人减少储蓄,增加消费持续多年做了很多不同的工作,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成功的迹象。

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曾经在接受采访时说:日本人在通缩的环境中生活了很久。我们日本人已经习惯了物价下跌。这就是为什么在日本要制造通货膨胀非常非常难。

黑田东彦的意思是,如果人们对未来物价的期望普遍为负,那么即使央行把利率降到零以下,也很难刺激个人和家庭把储蓄拿出来去进行消费。因为他们都会期望假以时日,相同的产品的价格会更低,因此宁愿把钱放在银行里耐心等待。

日本央行在2016年9月份发布的央行公告中说:我行(指日本央行)通过质化和量化宽松(QQE)试图将通胀预期锚定在2%左右。但是目前观测到的通货膨胀率正在下跌。通胀下跌的主要原因是石油价格下跌,因此通胀预期也跟着下跌了。也就是说,日本央行主动承认:提高人们对通胀预期的努力(至少到目前为止)失败了。

说完了负利率对于家庭和个人的影响,下面再来说说其对于公司和企业的影响。在上面的理论模型中我们提到,负利率应该会鼓励公司和企业增加借贷,并把借来的钱去用于扩大投资,这样就能够对经济起到刺激作用。那么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呢?

还是桑坦德银行英国区主席Shriti Vadera:公司在考虑是否增加投资时,借贷成本只是他们需要考虑的诸多因素中的一个而已。如果公司对经济增长的前景不乐观,那么他们就不太会增加投资。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经济学家William White的观点是:通过负利率刺激投资是个坏主意。首先如此低的借贷成本会人为的帮助那些僵尸企业,不利于提高经济体的竞争力。其次如果借贷成本过低,那么企业就会被鼓励去购买一些高风险资产,比如房地产。我们刚刚经历过的08年金融危机就吃尽了企业承担过多风险的苦头,现在我们却还要鼓励他们再来一次。

确实没有证据显示公司企业在低利率和负利率的刺激下会增加投资。比如上图显示的是欧洲最大的600家非银行企业在过去20多年的投资投入。我们可以看到,在过去10年里,尽管欧洲央行不断的降低利率,但是这些欧洲企业的投资并没有增加,反而在不断下降(上图深蓝色线)。同时,这些公司由于有越来越多的现金没有地方用,他们就通过回购自己公司股票或者发放红利将这些现金“还”给他们的股东。公司将现金”还“给股东的比例在过去10年中逐步上升,和逐步下降的投资比例形成一个明显的剪刀差。

总结

负利率,是人类历史有史以来的一个新现象,在世界近代历史上还没有发生过。在理论上负利率有可能刺激家庭增加消费,刺激企业增加投资,并以此对经济增长产生推动作用。但是在现实中,要想实现负利率的这些刺激作用,我们会遇到非常多的阻力。这也是全世界各大央行行长面临的棘手问题:在政策工具箱中的工具有限的情况下,要不要强推负利率?应该把负利率推到什么程度?如何判断负利率政策的效果?在负利率政策以外还有什么其他办法?

这些都不是能够容易回答的简单问题,也在极大的考验各大央行决策人员的智慧。作为一个个人投资者,我们应该学习负利率政策的利弊,了解负利率政策对于经济的影响,以此来帮助自己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

目前看不会出现负利率的可能原因有三:

第一,利率归根结底取决于整个社会的自然利率(或者说资本收益率,当然自然利率的估算是个技术活,各国央行都在乐此不疲的估算本国自然利率),央行的货币政策尽管可以影响一时利率,但长期来看终归是要回归自然利率区间。因为过高偏于自然利率会导致借贷成本过高伤害实体经济,过低则会出现通胀。

第二,自然利率取决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人口、风俗(是否热衷储蓄或超前消费)等等因素。当前中国经济尽管由高速增长转入中高速增长(经历了那么多年的高速增长下一个台阶也是正常现象),但放眼全球6%的增长率仍然是一个羡煞旁国的数字,投资机会还有很多,这意味资本收益率并不会很低,更不会进入负值。其次,从人口角度看,尽管中国已经进入人口增长的拐点,但人口老龄化程度不像日本那样严重(毕竟在中国很难看到60多岁的老头在开出租),工作适龄人口绝对量依然很大(不得不承认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问题会越来越严重)。相比较而言,采取负利率政策的国家如日本和欧洲都面临经济增长乏力和人口老龄化严重的问题。例如日本,经济多年徘徊在1%,有时甚至是负增长,2%的通胀目标无法达到。为了增加工作人口,安倍政府鼓励日本女性出来工作,为此出台了许多鼓励措施,但限于日本传统认为女性婚后应该在家相夫教子,收效并不明显。而欧洲在经济发展方面则存在旧有制度制约(特别是盲目高福利政策),欧洲需要进行改革,但在面对选民反对的情况下困难重重,法国仅仅加征燃油税就引起了浩大的“黄马甲”示威,弄得总统出来道歉,取消这一政策。反过来看,我们的改革仍在路上,如果能如期释放改革红利,维持相当时间的中高速增长是可以的。

第三,各国央行对负利率政策都持审慎态度。首先,学术界对负利率所带来的长期结果普遍持负面态度(如价格扭曲、威胁金融稳定);其次,从实施效果看并不理想,基本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原因,近期我会写一篇这方面的文章,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其实,采用负利率政策的国家是在别无其他选择的情况下不得不冒险一试。例如日本,长期经济停滞,时不时进入通缩。为此日本政府搞了一轮又一轮的量化宽松政策(第一个搞量宽并不是美国而是日本),安倍首相上台推出的所谓刺激经济“三支箭”,第一支箭就是量宽,为此不惜换掉不愿配合的央行行长,可效果不理想,因此在无招可用的情况下,唯有冒险一试,因为比起困难重重的改革,撒钱比较容易。

从上述对比可以看出我国远没有到如此境地,即使可展望的未来也还看不到这种可能。其实,各国央行都会根据本国的情况来实施货币政策,比如美联储2019年还多次上调联邦基金利率。相对而言,中国央行更可能受美国货币政策的影响。中国央行近期操作频频,主要也是受疫情影响,保住经济不要下滑,大可不必为一时的动作做过多设想。

为什么要设定通货膨胀目标?

Fisher提出通过通货膨胀目标的货币政策来稳定物价。货币政策的不稳定,无论是通货膨胀或者通货紧缩都对就业和产出有负面影响。通货膨胀目标通过稳定预期,保持经济长期增长,各国普遍实行通货膨胀目标政策。长期的实践表明,央行通过控制基础货币,短期利率和货币供给能够有效应对通货膨胀。

什么是“直升机撒钱”理论?

弗里德曼认为,即使名义利率降低到零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不大,为此他提出了“直升机撒钱”理论,中央银行在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后,通过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资金的干预方式,以鼓励开支和借贷,可以提高需求和通胀水平。

“直升机撒钱”理论在日本的实施效果如何?

在日本的实施效果不好,二十多年来,日本一直陷于通货紧缩,经济增长低迷的困境,政府债务赤字占GDP比重高达240%。为完成安倍政府2%通胀目标,稳定通胀预期,顺应欧洲央行的潮流,进一步实行负利率刺激政策。

负利率政策对哪些市场影响大?

短期国债市场,上述国家2年期国债收益率都低于零;

货币市场基金,负利率持续会导致货币市场基金失去投资价值;

负利率会极大的扭曲未来现金流量的贴现值,导致贴现值远远超过理论值,负利率持续会极大扭曲金融市场的估值;

负利率持续,会导致银行被动投资增加,引发道德风险,放大资产价格泡沫;

金融市场是建立在利率为正的假设上的,长期负利率会动摇金融系统稳定的基础。

负利率对其他国家影响?

扩大国家间利差,引发套利交易;

负利率导致货币贬值和资本流出,但是各国货币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贬值,替代效应对资本流动最终影响较小;

负利率国家资本持续流入美国,会推迟美联储的加息;

改变发展中国家的融资形式,从美元融资变为欧元融资,从债券融资到跨国银行借贷的转变。

历史上出现过负利率情况吗?如何退出负利率?

没有出现主要央行都实行负利率的先例;

为持有货币征税;

彻底废除货币。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其他网友回答

很多人没搞懂负利率指的是什么?以一国央行发布的负利率政策指的是该国全社会整体利率水平,衡量的是全社会生产效率的增值率,而不是简单的存贷款利率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离负利率时代是越来越近了,如果基础理论学科还没有实质的突破的话,这个时间点不会超过二十年。也就是说,最迟不超过2040年左右,全社会负利率时代即将来临。

为什么我在上段提到如果全社会基础理论学科还没有实质突破的话,负利率时代很快就会来临?我们可以想想,从上世纪初中期后,我们的基础理论学科有多久没有新的突破了?当初的相对论、量子力学、微观原子理论等基础理论的突破,带来了一波应用技术的发展及跃进,原子弹、航天飞机、核电站等等都是基础理论学科突破后在应用技术领域的展现,从而带动了整个社会生产效率的突飞猛进。但是过了近百年了,我们现在的人工智能、可控核聚变、5G应用等都还是在吃当年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老本,可是榨干了这最后的几滴油后,应用技术的实质突破在哪?没有基础理论学科的发展,应用技术就将受限,应用技术受限后就会拉低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为了促进生产,各国央行只能饮鸩止渴的放水来全漫灌,资金过于充沛到应用受限,就导致了全社会整体资金效率的不高,进而导致了低利率,甚至负利率。这就是负利率政策的时代背景。

那么我们看我们国家的利率政策呢?目前来说还处于全球高位水平的4.8%左右。但是这是因为我们还处于改革开放后释放的时代红利的尾期,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是在逐步提高的,因为起点低嘛。但是随着时代红利的收尾,我们国家的全社会生产效率也在逐步降低,各行各业踩踏效应明显,在各领域中,主要是资本效应。资本的作用远大于技术的突破,这就是全社会生产效率低下的主要标志。经济发展全靠资金本身的流转来拉动,而不是技术突破后的效率提升,各行业演化成了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最后就是大鱼通吃,整个行业固化为托拉斯,仅留下几家巨头垄断行业,看资金的体量去堆砌生产,而不是技术突破后的效率提升。我们可以看看现在的各行各业,这种现象明不明显?

因此,随着这种现象在全社会的蔓延,由技术突破带来的生产效率提升已经成为死路后,为了发展,央行就不得不逐渐降低全社会资金成本,以大水漫灌的方式来推动经济的发展,这种现象会推高GDP,但是单位资金产出GDP的币值会越来越低,也就是说大水漫灌的资金也会遇到边际效应递减的问题。到了这个时候,央行只有祭出最后一招:负利率。以被动的方式去释放全社会的存量资金,然后以国家央行托底的方式来保持整个社会的运行,而不是发展了。也就是说,到了负利率时代,整个国家的主要目标就变成了维持社会运转,维持不出事,而不是发展经济了,可以说,这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尽头,负利率时代就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尽头。唯一的希望,就只有基础理论学科取得实质进展,从而让应用技术突破后带动整个社会平均生产效率提升来带动经济,走出负利率的泥潭。

近年大家看到的负利率国家,比如日本,日本整个社会的发展现状大家心知肚明,除了吃老本,就只有被动的等待了。所以,为了发展,我们还是只有寄希望于基础理论学科尽快突破吧。

其他网友回答

5年内应该有机会看见了,过去5年,看余额宝利息飞快下跌,保持这个速度妥妥就负利率了。

今年受到疫情打击,其实加速了负利率的到来。

其他网友回答

美国鲍威尔都说了不会搞负利率,让川总死了这条心。我们国家更不会跟,现在房子泡沫那么大,负利率经济能不能起来不知道,房子一定是升天了。所以再房子这个资产泡沫没有消化掉之前绝对不会负利率的。

其他网友回答

欧洲日本央行已经实行了利率。美联储已经降息到零,现在市场认为美联储在今年实行负利率的呼声很高。包括中国在内各国的债务题都很严峻,为了化解债务危机,一劳永逸的解债务问题,实行负利率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最好的办法。特别是当数字货币取代现金纸币,更是为实行负利率提供了技术保障。未来全球央行都不可避免的步入负利率,而实行负利率也将成为各国央行货币政策的新常态。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