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秦王朝从统一六国再到急速灭亡是如何做到的?
优质回答:
一、郡县制的超前
秦始皇统一天下,威震宇内,成为千古一帝,并推广郡县制,收天下之兵器入库,造12铜人,使‘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个功绩站在后世看无论如何高的评价都不为过。但是,对于公元前220年来说这是一个早产的制度,一直到约200年后汉武帝后期中国才真正实现了郡县制。按照秦朝的文化传统,地理条件,交通网络速度,信息传递速度,强行推行郡县制,中枢的命令也不能及时传递到地方,且地方的物质力量也不能及时中转到中枢,很大一部分耗费在路上,不能形成国力,且造成地方上弱势,兵力财力不足,当山东六国叛乱发生时,地方无力平叛,中枢命令和力量也要很久之后才能到达,后世站在上帝视角看知道了某地发生叛乱,但是历史的当时,中枢可能并不知道,没办法及时平叛。
二、秦国传统军功贵族同王族、山东六国投奔人士玉石俱焚
商鞅变法后,秦国形成了一股最强大的势力——军功贵族。山东六国朝堂势力加上王族才能和他们分庭抗礼,所以王族和六国势力一直在积极打压军事贵族,但是只要天下未一统,他们的势力基本盘就牢不可催。
早在秦昭襄王时期,白起被逼自杀后,军功贵族大本营蓝田大营,将士呐喊三天,要求诛杀山东人士出身的丞相范睢,否则不归营地。中枢为平息军功贵族的愤怒让范睢背了黑锅,此后中枢积极培养启用山东六国投奔的以蒙氏和李氏为代表的军事将领,王族和军功贵族的裂痕越来越深。统一战争时,始皇防备军功贵族王氏,统一战争后始皇让蒙氏蒙恬担任军功贵族大本营蓝田大营的统帅,王氏任副职,可以想象两者矛盾有多深。
始皇死后赵高取得了军功贵族的支持,二者利益交换,赵高才能轻易的在蓝田大营擒拿蒙恬,诛杀扶苏,此后王氏担任蓝田大营的统帅。在取得军功贵族支持之后,在朝堂上蒙毅,李斯根本不是对手,任剐任杀,秦二世沦为傀儡,指鹿为马。说白了,赵高是军功贵族的代言人,屠杀秦王族和山东六国的朝堂势力,就是军功贵族对秦王室一百年以来的愤恨发泄,统一以后的教训,让军功贵族也不想积极平叛,所谓养寇自重,结果操作不当遇到狠人项羽,最后大家玉石俱焚!
三、北击匈奴,南征百越,国防压力大
1、北击匈奴。秦国统一中国之后,匈奴也刚好短暂的统一了草原,随着秦国兵团南下和东进,匈奴趁机占领了肥沃河套地区,实力迅速壮大,威胁关中安全,如芒在背,这是中枢不能容忍,随后中央组织30万兵力北击匈奴,并命蒙恬修长城防备匈奴。
2、南征百越。南方楚国灭亡后,百越地区骚扰故楚地区,中枢组织关中60万兵力南征百越。始皇死后,东方六国看到中枢兵力空虚,趁机叛乱,中枢只能命令章邯组织囚徒平叛,由此可见中枢兵力空虚到何种地步。
四、中央财政崩溃
一个帝国崩溃都是从财政崩溃开始的。从统一战争到修长城,修骊山阿房宫,始皇陵,北击匈奴,南拓百越,中央财政已经崩溃,叛乱发生后,中央实际上已经无财力平叛,帝国崩溃。
其他网友回答
第一:秦法严苛
秦国经过商鞅办法,确立了耕战体系,这个体系就是为战争进行服务的。秦法对人民非常残酷,各种身体上的刑罚,如割鼻,断手等,同时有连坐制度,一人犯法,全村受罚。在秦国统一六国后,人民思安,秦法已经不适用于当时的国情,秦王朝依然在维护这样残酷的法律,肯定会遭到人民的反对。
第二:民力滥用
秦王朝在统一六国后,修建了很多重大工程,长城、阿房宫、骊山陵墓等,这些工程征伐的徭役人员在百万人以上,国内进行耕种的人员只有老弱,粮食供应严重不足,同时无休止的徭役严重压榨人民,人民都活不下去了。
第三:骄傲自大
秦统一六国后,统治者可以说“骄傲自大了”认为自己的功劳超过了“三皇五帝”,听不进忠言逆耳了,同时宦官权力过大,竟出现了“指鹿为马”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