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你同意你的孩子早恋吗?你觉得孩子早恋正常吗?
优质回答:
作为一个家长和一名心理咨询师,我认为早恋是非常正常的现象。从早些年开始,家长和老师听到孩子或学生早恋,都如临大敌,觉得这是非常严重的事情,于是“积极”地干涉早恋的孩子,但有时这种“积极的干预”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在干预对象身上会出现“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这种效应简单来讲,就是越是被反对就越是要在一起。
心理学家德斯考尔等人在研究爱情这个主题时发现,父母或长辈如果在一定程度上干涉儿女的感情,这青年人之间的爱情也越深。就是说如果出现干扰恋爱双方爱情关系的外在力量,恋爱双方的情感反而会更强烈,恋爱关系也会变得更加牢固。这种现象就被叫做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现在有些家长对早恋也采取了更为“开明”的态度,例如前些日子报道的,高中情侣双方父母见面吃饭,认可两人的感情。但是,这样的新闻之所以能够起到博仁眼球的效果,也正是因为具有这种心态的家长实在为数不多。
如何定义早恋
在西方很多人把孩子的早恋称为“teenager love”,指少男少女的短暂爱情。在他们看来,早恋跟掉牙、换牙一样,是儿童成长过程中非常自然的事情。因此,对于早恋他们不仅不会阻止,还会让孩子在自己眼皮底下练习恋爱,并给予他们引导和建议,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中国的很多学者认为,早恋是青少年未达到社会成熟状态尚不具有婚姻承担能力而进行的情感交往活动,一般集中于中小学阶段。
心理学界的看法,弗洛伊德根据自己的人格理论,将个体的人格发展分为5个阶段,他认为个体12岁以后就会进入性器阶段,在一时期,伴随着个体性器官成熟,男女两性在性心理方面也日益成熟。性的需求转向开始指向异性,产生了想要建立两性关系的需求。
综上,早恋可以说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阶段。
如何正确看待早恋
中国家长和老师对早恋处于“压制”状态,这是因为在他们的认知中过于强调和看重早恋的负向作用,如影响学业、对女孩儿造成伤害等等。由于早恋问题是极具中国本土化特色的话题,因此国内研究成果较为丰硕,但就早恋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更多的是源自一线教师的观察和不是十分恰当的总结,也就是说负面效果如何目前来看是不得而知的。
而通过访谈的方式,很多学者得出了早恋所具有的积极影响。例如,从社会支持的角度来看,很多研究生和本科生在研究者的访谈中提到,中学时期的恋爱对于其心理和学习有积极的支持作用,如克服心理的空虚、孤独、压抑、抑郁、紧张、烦躁、自卑、怯懦、胆小等问题。国内还有很多研究发现了早恋对于学生的积极影响,认为可以促使学生健康全面成长,如培养关心、体贴等能力,塑造热情、开朗、大方、成熟等良好人格等。
在美国做交换生期间,我住在当地人史蒂夫的家中,他们有一个11岁的儿子。小史蒂夫对爸爸讲:“我喜欢上班上一个女孩子,想跟她表白,但很怕她会拒绝我?”听到这些话,感觉我眼珠子都要掉下来了,感觉自己比小史蒂夫还要紧张。出乎我意料的是,他的爸爸高兴得极了,跟儿子说:“哇,你有了喜欢的女孩,太好了!我好奇的是,什么样的女孩儿吸引力你呢?”小史蒂夫明显感觉无法回答这个问题,说:“我也不知道”。随后发生的事情,更是在中国家庭中难以看到的。父子俩就初恋的感觉进行了深入地交流。大史蒂夫讲起了自己的故事,十几岁时他在喜欢上一个女孩子时,是怎样鼓起勇气跟她表白。他鼓励小史蒂夫:“如果你确定,你可以勇敢地告诉她。”小史蒂夫坚定了自己的信心上学去了。
几天后,小史蒂夫将自己的小女友带回了家,他们一起写作业、玩游戏,有时还会出去玩。史蒂夫夫妻跟他们俩进行了约定:两个人在房间的时候,要把门开着,如果出去,在21点之前回家。“小两口”有时会吵架,儿子会回家寻求爸爸妈妈的帮助,他们谈起这件事时,就像谈论学校里的其他事情一样自然。
这段感情没有持续多久,小史蒂夫伤心了一段时间,史蒂夫夫妇俩带儿子出去散心,跟他谈心,帮助他从痛苦中恢复过来。
其实,让孩子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早恋不是对孩子最好的保护吗?
PS: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他网友回答
早恋一直是父母们比较头疼的问题,因为对于父母来讲,一个孩子早早的陷入了恋爱的关系,可能会对他们的学习造成影响,甚至可能因为不成熟的心智造成了错误的恋爱观念。那么,怎么来认识孩子的早恋问题呢?
首先,早恋的这个问题,其实跟孩子的心理和生理发育是有关系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总是会有许多对于异性的好奇。这种好奇,在他长大的过程中,就有可能会发展成一种类似于恋爱的关系,到了青春期,可能这种关系就会被定义为早恋。虽然有时候我们将早恋视为洪水猛兽,但是真的没有必要。我们要了解,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需要探索如何与异性进行交往,如何发展亲密的关系,如果这些没有得到探索,可能就会在他们日后,尤其是成人之后,面临着没有办法和异性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从而找不到男朋友或者女朋友的情况发生。所以这里可能要先回答的是第二个问题,也就是说,早恋是一个正常现象是,儿童成长到成人的过程中必然会发生的,即使是没有明显的早恋的行为,但可能也会有一些青春期的懵懂。
但是关于是否同意孩子早恋,这一点上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观点。有的人认为,即使是这样子,早恋还是需要阻止的,否则影响学习怎么办?但实际上,如果我们能够对早恋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那么,怎么处理早恋也就迎刃而解了,当然了,很多人的态度是说不同意也不反对。如果孩子有了早恋行为,不要特别惊慌,相反我们可以以一个朋友的态度去跟孩子了解一下他喜欢的对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还可以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为孩子提供一些自己的,建议和一些良性的引导,这样早恋问题可能就不是问题了。
其他网友回答
一个充满青春期荷尔蒙的孩子,在心理上一面想要探索大人的世界,一面还未成熟也未能够承担一些责任,如果孩子没有那种青春期对爱情的懵懂,我到会认为有些不正常。
早恋是孩子成长路上心理变化的一部分,你也可以回想一下,自己在孩子这个年龄的时候,是不是也在暗恋或者追求过某个人。
大多数家长发现孩子早恋之后,都会摆出自己强硬的姿态来与孩子对抗,这样的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会让孩子和你更加疏远,而你的话孩子也根本不会去听。
孩子需要家长引导
早恋未必是坏事。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父亲发现自己的女儿喜欢上了班长,但班长的追求者很多,女儿学习成绩也不太好,长得也不是很漂亮,只能默默地暗恋,但因此学业也日渐下降。而这位父亲的做法是,和女儿去沟通,以朋友的方式,去和女儿说:“你是最棒的,你很漂亮,那个班长看不到你是他没眼光,同时,我想如果你在成绩上和他接近,并且和他考到同样的大学,他肯定会看到你,并且喜欢上你。”从此之后,父亲每天陪着女儿早晨跑步,陪着她学习….女儿的成绩突飞猛进,并且真的和班长考到了同一所大学,而这时的女儿没有和班长在一起,因为她的追求者已经很多了,她也学会找更好的陪伴者。
我们需要让孩子意识到早恋中不仅仅是自己情感的发泄和冲动,是需要承担责任的,在保护好自己的同时,也要保护好对方。
于际敬,《身心正念疗法》创始人,《易思维问题解决》创始人,知名心理专家,《爱情保卫战》等多家电视节目邀请嘉宾,从业20余年,上千小时咨询个案,擅长领域:身心健康、婚姻家庭、亲子教育、职业发展等。
欢迎关注头条号:临床心理专家于际敬
其他网友回答
对于这个问题,我是这样想的:什么是早恋,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个很模糊的概念。多大恋爱是早恋?小学、初中、高中?曾有同事紧张地告诉我:上小学四年级的女儿说,他们班有同学开始写纸条了。还有初中的家长更慌慌张张地说:怎么办呀,我发现女儿近来穿衣服可挑剔了,这件穿了,那件不穿了,是不是找对象了?还有妈妈告诉我:他们家的臭小子,早上起来在卫生间不停地梳头发,不知怎么摆弄那两根毛就对了。高中生的家长也是草木皆兵,唯恐孩子恋爱耽误了学习。下学稍晚一点就抛根问底跟谁在一起了,甚至还有家长大冬天跟梢的。不管是哪个阶段的孩子,只要跟异性有风吹草动就紧张。实质上是对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不了解。孩子从十一、二岁开始进入青春期,由于生理的发育,特别是第二性征的出现,即男孩出现喉结、胡须、腋毛、阴毛、遗精,女孩乳房突出,腋毛、阴毛出现,月经来临,开始进入对异性的好奇阶段,关注异性,也特别在意自己在异性面前的形象。做家长的本该为孩子长大而高兴,但更多家长关注的焦点放在孩子和异性的交往上,本来没什么事情,捕风捉影,搜集各种所谓的早恋信息,硬是把孩子推向了早恋的境地。其实,从专业的角度上,与其说是早恋,不如说是“早练”,即早点练习与异性交往,为将来恋爱提供与异性交往的技巧。好多时候,我们做家长的,对于孩子成长中出现的所谓问题,不是要压制,而是要引导,因为这是孩子成长中的必经之路。有时孩子并不是家长所认为的早恋,只是找了个能跟自己说得来的异性朋友而已。遇到不愉快的事,或有些事不便于跟家长说,找个人说说,有啥不好?试想,如果孩子不高兴或有事,连个说话的人也没有,那才可怕呢!况且,即使两个人,看起来象你们说是早恋了,那只要正确引导,不是把问题变成了成长机会了?经常接到家长咨询电话,二十大几、快三十的小伙子、大姑娘不谈恋爱,怎么办?以前孩子们跟异性有个来往,想方设法,千般拦截万般阻扰,现在人家听话不找了,你又着急。做你的孩子太难了。其实,这一切,都是家长没有相应的知识,没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导致的。所以,家长只有通过学习 成长自己,才是解决问题之道。
其他网友回答
“早恋”是一个文化构建的问题,你想以前在封建社会16岁就结婚生子是挺正常的事,到了青春期,生殖系统逐渐发育成熟,对异性会产生想亲近的好感是十分正常的。但在中国保守的文化中,当所有人都认为“早恋”是一个问题,那么“早恋”就很可能会给孩子带来麻烦。我的意思是说,“早恋”本身会不会对孩子造成负面影响还有待商榷,但社会文化对早恋的负面看法和抗拒的态度本身就会对孩子造成负面影响。
剥离社会文化的影响,那到底早恋行为本身会不会对孩子造成负面影响呢?我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截至目前为止,早恋对学生成长和学习具有负面影响的观点并没有科学依据。西方的科研水平高,但西方并不把“早恋”当成问题,自然也没有针对早恋的研究。国内虽然对“早恋”话题谈论甚多,但基本上都是一些思辨的研究或一线教师不规范的个案思考,使用大规模量化数据的科学实证研究非常少。就我个人推测,早恋对于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更多是因为家长和父母的不正确干预所致。我打个比方,假设早恋是一颗青苹果,那么孩子吃了这颗青苹果可能口感会感到苦涩,但是它也起到填饱肚子的作用而且也不至于会毒死孩子或者让孩子身体健康受损,相反的父母极力抢夺这颗青苹果与孩子据“理”对抗并恶言相对,这个动作才会对孩子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也就是早恋很可能不会带来伤害,父母对此采取的禁止、隔离、训斥、转学、换班等才是伤害的动作,并将负面影响怪罪在“早恋”头上。
在中国这种文化氛围之下,我不会鼓励孩子“早恋”,不鼓励谈恋爱也不是要禁止学生谈恋爱,谈了也就谈了,也没干什么伤天害理的事,天性使然。关键家长要能保持和孩子沟通渠道的畅通,你才有机会和孩子一同面对这成长过程幸福的烦恼,你绝对禁止,沟通之路也就门锁禁闭,危险反而更容易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