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大众化的利与弊 艺术需要被大众理解吗

网友提问:

如何定义艺术?它有大众化的可能吗?

优质回答:

如何定义艺术?

很多艺术家与名人都曾经试图回答过这个终极问题之一

在一些最杰出的艺术家和哲学家对历史上最伟大的定义进行科学定义之后,为什么不转向一个可以更加模糊的人性领域呢?

让我们来看看那些伟大的思想缔造者是如何定义艺术的吧?

列奥托尔斯泰在他的文章“ 什么是艺术? ”中写到:

正如形而上学家所说,艺术不是像一些神秘的美或神的想法的表现; 正如美学生理学家所说,它并不是像人类放过剩余储存能量的游戏; 它不是通过外部标志表达人的情感; 它不是制作令人愉快的物品; 而最重要的是,这不是快乐; 但它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联合手段,以同样的感觉将它们联合在一起,对于个人和人类的幸福生活和进步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埃尔伯特哈伯德在1908年出版的“伟大教师之家”中的小型旅程 :

艺术不是一件东西 – 这是一种方式。

托马斯默顿在“ 无人岛是一座岛”写到:

艺术使我们能够发现自己,同时迷失自我。

AndéGide inPoétique :

艺术从抵抗开始 – 在克服阻力的地步。 没有伟大的劳动就没有人类的杰作诞生过。

意大利电影导演兼剧本作家Federico Fellini:

所有的艺术都是自传的; 珍珠是牡蛎的自传。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建筑,自然,和人类精神:引文集》

艺术是自然界基本原理的发现和发展,成为适合人类使用的美丽形式。

而艺术大众化其实已经在发生了。

在机械复制时代,复制技术改变了艺术为少数精英所垄断的局面,从而使艺术走向了大众。复制技术使艺术品由独一无二变成了数量可观,其膜拜价值转向了展示价值,欣赏者不再对艺术品凝神关注,而是消遣浏览,即大众不再受艺术品的控制而可以对艺术品评头论足,这不仅增加了艺术消费者的数量,而且提高了消费者的参与度。复制技术的运用不但使艺术得到了普遍的关注和广泛的普及,而且使艺术成为与世俗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从而具有了现实的世俗内容。

如今,我们已经从复制技术进入数码复制时代,信息和图像的批量复制已司空见惯。进入数字时代后,各种新兴网络媒介出现,技术门槛降低,使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艺术的生产者。一些艺术家也开始尝试的新的艺术媒介,如互动媒介艺术、沉浸艺术、介入艺术等,艺术开始反思与大众的关系,艺术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资本与精英才可以参与,大众也将是参与的一部分。

其他网友回答

首先我们看看艺术是什么:1.文艺,对社会生活进行形象的概括而创作的作品,包括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造型、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 2.指富有创造性的方式、方法。 3.形状独特而美观的。生活中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去发现生活的美和不同 然后去创作 已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 就叫艺术 所以把我觉得艺术是可以大众化的

其他网友回答

法国,意大利的全民艺术修养的普及教育已经诠释了这个问题,不需要人人都是艺术家,只要大部分国民对艺术有基本的独立欣赏判断能力,这个市场的艺术品消费才有正常的交易可能,否则,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该如何鉴赏一个艺术作品又谈何市场活跃?中国艺术品市场是被少数伪艺术跟一群托儿炒作忽悠那些土豪的假市场,完全不是因全民艺术修养达到相对高度形成的健康发展。因此,普及艺术修养首先普及美学理论知识,只有对基本的东西方艺术史及各流派的发展历史有了了解,才能逐渐从个体的欣赏角度逐步提高,最终达到整体社会的文化素质的提高。美育不仅提高人的审美修养也能令人的内心趋于善良,常看美的东西的人比生长在到处都是丑恶的环境中的人内心要明亮。

版权声明